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2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进口种用奶牛中分离出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琼 李力施 +1 位作者 陈茹 林志雄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奶牛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泛嗜性 临床症状 IBR抗体 病毒分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健强 DavidT.Shen +2 位作者 D.Burger J.R.Gorham W.C.Davi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33-41,共9页
采用改进的融合技术得到318个杂交瘤细胞系。经ELISA筛选,这些细胞系所分泌的抗体均和病毒抗原发生反应。亚克隆出26个杂交瘤细胞系,制出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SDS-PAGE、免疫印迹及病毒中和试验等对... 采用改进的融合技术得到318个杂交瘤细胞系。经ELISA筛选,这些细胞系所分泌的抗体均和病毒抗原发生反应。亚克隆出26个杂交瘤细胞系,制出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SDS-PAGE、免疫印迹及病毒中和试验等对单克隆抗体的特性作了鉴定。应用单克隆抗体对牛疮瘆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I(BHV—Ⅰ)主要结构蛋白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SDS-PAGE 免疫印迹 病毒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马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的保存期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乐元 江焕贤 兰玉珍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4期31-33,共3页
进行了狂犬病毒 (巴黎株固定毒 )、伪狂犬病毒 (闽 A株 ,苏联株 )、马瘟病毒 (I,II,III,IV,V,VII型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病毒 (Oregon C2 4 V株 ,NADL株 )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NU/6 7株 )的保存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 ,在 - 70℃... 进行了狂犬病毒 (巴黎株固定毒 )、伪狂犬病毒 (闽 A株 ,苏联株 )、马瘟病毒 (I,II,III,IV,V,VII型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病毒 (Oregon C2 4 V株 ,NADL株 )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NU/6 7株 )的保存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 ,在 - 70℃以下温度保存 ,狂犬病毒巴黎株固定毒保存 1 0年以上 ,伪狂犬病毒闽 A株保存 1 1年以上 ,伪狂犬病毒苏联株保存保存 1 7年 ,马瘟病毒 I、II、III、IV、V和 VII型病毒保存 1 2年以上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病毒 NADL株和 Oregon C2 4 V株保存1 6年以上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NU/6 7株保存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伪狂犬病毒 马瘟病毒 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保存期 种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进口种用奶牛中分离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琳琳 谢怀根 《中国草食动物》 2008年第4期57-59,共3页
在对2865头进口种用奶牛隔离检疫期间,从1头IBR中和抗体阳性奶牛中分离1株病毒。该分离株表现类似于IBR病毒特征的细胞病变(CPE),细胞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有时会发现有几个细胞核的巨大细胞。用特异性抗IBRV... 在对2865头进口种用奶牛隔离检疫期间,从1头IBR中和抗体阳性奶牛中分离1株病毒。该分离株表现类似于IBR病毒特征的细胞病变(CPE),细胞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有时会发现有几个细胞核的巨大细胞。用特异性抗IBRV阳性血清与之进行中和试验,发现IBRV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的中和抗体滴度为26.5,与对IBR标准株的中和抗体滴度相差不到一个滴度。调取IBRVLA株gB基因序列,设计出1对IBR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能扩增出与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IB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V) 血清中和试验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抗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5
作者 程国富 陈毓川 +1 位作者 苏雄 徐珊 《湖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2期53-55,共3页
运用间接血凝试验对4株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抗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该抗体的某些特性鉴定和筛选。
关键词 牛鼻气管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血凝试验 牛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精液中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分离技术及不同保存...
6
作者 Drew,T.W 张光培 《动植物检疫》 1989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精液 传染性 气管炎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ERA-LFD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7
作者 郭衍冰 侯绪森 +8 位作者 孙兴忠 王军富 王改丽 郝良玉 董航 王雪磊 刘杰 王楠 曹利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建立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酶促恒温扩增-侧向流动试纸(ERA-LFD)方法,根据IBRV g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BRV ERA-LFD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 为建立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酶促恒温扩增-侧向流动试纸(ERA-LFD)方法,根据IBRV g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BRV ERA-LFD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弓形虫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建立方法最低检出IBRV阳性质粒的量为1.63×10^(1) copies/μL,比PCR方法高100倍,敏感性高;对相同样品进行批间和批内检测,结果均一致,重复性好;ERA-LFD与PCR方法检出的符合率为96%,且测序证实ERA-LFD检测结果无误。IBRV ERA-LFD的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08%,与PCR方法的结果相一致,说明IBRV ERA-LFD方法适于临床样品检测,为IBR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酶促恒温扩增 侧向流动试纸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蛋白重组耐热新城疫病毒的构建
8
作者 薄宗义 胡海 +5 位作者 韩成昊 蒋皓静 孟晨晨 张小荣 吴艳涛 曹永忠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制备一种耐热且可同时为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新城疫2种重要家禽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保护的候选疫苗株,利用无缝克隆技术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克隆至具有耐热性的新城疫NDV/rAHR09毒株中,利用Western blot试验验证gB蛋白的表达情况,最... 为制备一种耐热且可同时为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新城疫2种重要家禽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保护的候选疫苗株,利用无缝克隆技术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克隆至具有耐热性的新城疫NDV/rAHR09毒株中,利用Western blot试验验证gB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耐热性评价试验及致病性评估试验评价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gB基因成功插入到pNDV/rAHR09中,拯救后重组病毒具有较高的血凝效价;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成功表达gB蛋白;热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在56℃下暴露60 min后仍具有较高血凝活性及病毒滴度;致病性评估数据显示,重组病毒的平均死亡时间为148 h,脑内致病性指数为0,静脉内致病性指数为0.1,表明其具备弱毒株的特征。综上,该研究研制的针对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新城疫的耐热候选疫苗株NDV/rAHR09-ILTV/gB,可为开发针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活载体疫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GB基因 新城疫病毒 耐热 重组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9
作者 袁辉 刘丹 +8 位作者 刘敏 吴琼 李凌丹 宾晨 李伟 李国攀 陈红心 周启立 熊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3,共7页
荆州某鸡场出现了疑似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为确定该病病因,用PCR初步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阳性;将阳性病料经处理后接种于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传至5代,收集出现痘斑和增厚的绒毛尿囊膜及尿囊液,对其进行PCR检测、病毒... 荆州某鸡场出现了疑似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为确定该病病因,用PCR初步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阳性;将阳性病料经处理后接种于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传至5代,收集出现痘斑和增厚的绒毛尿囊膜及尿囊液,对其进行PCR检测、病毒滴度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确定分离到1株ILTV毒株,命名为JZCD202302株。参照GenBank公布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设计了gB、gC、gD、gE、gK、TK基因特异性引物,用MEGA6.0软件绘制了遗传进化树。gB-gC-gD-gE-gK-TK串联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澳大利亚疫苗相关野外重组流行毒株7b、ACC78、CL9和实验室疫苗重组株ILTV.157/19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分离鉴定 进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和gB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王慧荣 刘艺 +4 位作者 刘文俊 杨丽华 董春光 韩文儒 武守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为了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根据IBRV gE和gB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IBRV gE和gB基因的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为了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根据IBRV gE和gB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IBRV gE和gB基因的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gE、pUC57-gB,结果显示浓度在10^(8)~10^(4)拷贝/μL时与Ct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7、0.996;该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gE、pUC57-gB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74×10^(2)拷贝/μL、2.60×10^(2)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利用该方法检测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伪狂犬病病毒(PRV)、牛冠状病毒(BCoV)、巴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只有IBRV检测为阳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稳定性高。利用该方法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分别对58份牛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符合率达98.3%。该方法具有强稳定性和高敏感性的特点,能为IBRV的检测和鉴别IB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苗株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gB和gE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市阳谷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11
作者 刘庆伦 刘高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流行情况和基因型特点。[方法]2022—2023年从阳谷县养殖量较大的4个乡镇的27个养鸡场采集病料样品266份,应用RT-qPCR法进行IBV检测,然后利用RT-...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流行情况和基因型特点。[方法]2022—2023年从阳谷县养殖量较大的4个乡镇的27个养鸡场采集病料样品266份,应用RT-qPCR法进行IBV检测,然后利用RT-PCR法扩增部分阳性样品的S1基因序列,分析阳性样本基因型和遗传变异情况。[结果]4个乡镇的养鸡场均存在IBV感染,从266份病料样品中检出42份IBV核酸阳性样品,养殖场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分别为51.85%(14/27)和15.79%(42/266);规模化蛋鸡场、规模化肉鸡场和散养鸡场样品中,以散养鸡场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7.14%(8/14)和21.30%(23/108);春季和冬季样品的IB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4.53%(26/106)和12.05%(10/83);1月龄以下鸡群样品的阳性率最高,为33.75%(27/80)。对7份IBV阳性样品S1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发现5份属于GI-19谱系,2份属于GI-22谱系。[结论]阳谷县存在IBV流行,春季和冬季为感染高发期,1月龄以下鸡群和散养鸡群感染风险较高,GI-19和GI-22为该地区IBV的优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流行情况 S1基因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囊支原体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晨燕 邵国青 侯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按相应分组点眼感染MS (106CCU50)、IBV(105EID50),阴性对照组以50μL/只点眼KM2培养基(左眼)和PBS (右眼)。感染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在感染后7 d、14 d、21 d和28 d每组随机剖检6只鸡,观察气囊炎和气囊损伤评分,并采集气管进行病原再分离,其中MS经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IBV接种SPF鸡胚后进行RT-PCR鉴定。此外,各组鸡气管均经10%甲醛固定后进行粘膜厚度检测以及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和MS感染组,其他组鸡在感染后4 d均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剖检结果显示MS感染组鸡在感染后21 d出现气囊炎,28 d仍可见气囊炎;而IBV-M41感染组和IBV-QX感染组鸡在感染后7 d或14 d出现气囊炎,且气囊炎的发生率均未超过50%。感染后14 d IBV-QX+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发生率达100%(6/6),直至21 d并且大部分鸡气囊炎可持续至感染后28 d (5/6),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仅可持续至感染后21 d,且气囊炎的发生率最高在感染后14 d (5/6)。IBV-QX+MS共感染组鸡平均气囊损伤评分在感染后14 d、21d和28 d均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仅在感染后14 d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各感染组鸡均在气管中再分离到MS(感染后28 d内)或IBV(感染后7 d内)。病理损伤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鸡较各单一感染组鸡气管粘膜增厚持续时间更长以及病理损伤更为严重。IBV-M41+MS共感染组鸡在感染后14 d平均气管粘膜厚度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5),而在感染后21 d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01),其余各组鸡在感染后14 d和21 d均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鸡(P<0.001)。IBV M41+MS共感染组鸡最早14 d出现气管病变,而IBV QX+MS共感染组鸡在共感染后7 d就可见气管病理损伤,且共感染组鸡的平均气管损伤评分均极显著高于单一MS或IBV感染组(P<0.01或P<0.001)。上述结果证实MS和IBV共感染较单一感染对2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更强,IBV M41或QX株与MS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为临床IB和MS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共感染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展现状与防治措施
13
作者 王国荣 李丰耘 王国成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91-93,共3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可导致鸡的生长性能变差及死亡率上升,是一种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的疾病。IBV的遗传多样性和易变异性使得现有疫苗难以提供持久的防护。本文回顾了IBV的病原学历史,介绍了IB的病理变...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可导致鸡的生长性能变差及死亡率上升,是一种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的疾病。IBV的遗传多样性和易变异性使得现有疫苗难以提供持久的防护。本文回顾了IBV的病原学历史,介绍了IB的病理变化及出现呼吸型、生殖型、肾型等多种临床表现,且依靠临床诊断难以分辨,需要依赖于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血清学技术等实验室方法。可使用西药和中药缓解症状,采取提升免疫能力、改善饲养管理及疫苗接种等措施预防。综上所述,面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挑战,需加强IBV监控与饲养管理,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该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诊断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技术措施
14
作者 陈继军 吴永进 郑周兴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属于冠状病毒。近年来,随着禽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不断提高,疫病发生率随之升高,引起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喷嚏;受病毒感染的雏鸡可表现为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属于冠状病毒。近年来,随着禽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不断提高,疫病发生率随之升高,引起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喷嚏;受病毒感染的雏鸡可表现为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产蛋率降低。目前,虽然已有各种疫苗,但流感的迅速发展及疾病传播的复杂性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笔者深入分析了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调查和防治方法,为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 呼吸道传染 高度传染性 饲养密度 疾病传播 呼吸困难 防治方法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文超 金业 +2 位作者 吴文浩 张炜 姚火春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4,共4页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是牛的重要传染病病原,除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还可引起结膜炎、流产、脑炎和全身性感染。本试验从广东某牛场疑似IBRV感染牛中采取鼻拭子样品,用PCR和荧光PCR方法,...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是牛的重要传染病病原,除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还可引起结膜炎、流产、脑炎和全身性感染。本试验从广东某牛场疑似IBRV感染牛中采取鼻拭子样品,用PCR和荧光PCR方法,初步诊断病牛感染IBRV。用MDBK细胞对初诊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出1株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命名为GD0109。细胞感染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可以使MDBK细胞产生典型的圆缩、呈葡萄样聚集以及空洞等细胞病变。将GD0109与强毒的ATCCVR-2112TM株感染细胞裂解液分别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5代,对5代、10代、15代的病毒分别进行TCID50测定及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和参考株VR-2112TM相似,提示该分离株为强毒株,并且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为进一步疫苗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组织和细胞嗜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淑芸 李通 +6 位作者 方和俊 叶彩燕 黄毅 尹皑 崔敏 夏静 黄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3,共6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可导致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织病变,不同IBV毒株的组织嗜性及相应细胞嗜性存在差异。病毒基因组上关键基因或位点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完整性决定组织嗜...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可导致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织病变,不同IBV毒株的组织嗜性及相应细胞嗜性存在差异。病毒基因组上关键基因或位点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完整性决定组织嗜性或宿主嗜性,位于IBV S1和S2亚基上的单个或多个位点均能决定其组织嗜性和细胞嗜性,但需要进一步探究这些关键位点改变病毒与宿主互作过程的机制;其他基因对IBV组织和细胞嗜性的影响亟待研究。论文就近年来影响IBV组织和细胞嗜性差异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IBV致病机制、重组疫苗、抗病毒药物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S1亚基 S2亚基 组织嗜性 细胞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俊贤 任涛 +3 位作者 杨剑 郭杨 文安林 欧德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进行抗病毒中药的筛选,并验证其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通过预防和治疗2个角度对24味单一中药、6种市售复方中药进行抗IBV的有效... 【目的】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进行抗病毒中药的筛选,并验证其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通过预防和治疗2个角度对24味单一中药、6种市售复方中药进行抗IBV的有效成分或方剂筛选试验,即在SPF鸡胚中先注射中药2 h后再接种病毒和先接种病毒2 h后再注射中药。使用SPSS 20.0软件对鸡胚重量进行方差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辅助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对鸡胚净重进行方差分析显示,桔梗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预防和治疗均有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胚尿囊液病毒滴度结果显示,桔梗、鱼腥草、宣肺败毒方、绞股蓝、蒲公英、甘草对IBV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桔梗抑制效果最佳。【结论】桔梗对IBV有显著的预防及抑制效果,结果为深入研究桔梗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IBV) 鸡胚 中药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优势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分析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挺 何献铭 +6 位作者 赵希雅 庄婷婷 黄美珍 梁世金 余传照 梁雪静 陈瑞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9-2122,共14页
为调查研究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优势毒株致病特性,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IBV毒株进行了遗传演化研究和致病性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当下IBV流行毒株基因型、生物学特性以及为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借鉴参考。首先对56株IBV分离毒株S... 为调查研究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优势毒株致病特性,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IBV毒株进行了遗传演化研究和致病性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当下IBV流行毒株基因型、生物学特性以及为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借鉴参考。首先对56株IBV分离毒株S1全长核苷酸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从中挑选了MH20、KC和JS96 3株优势基因型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然后选取毒力较强的JS96毒株进行了SPF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GI-19是我国主要流行毒株,占比约53.57%,同时变异毒不断涌现,GVI(新基因型)明显的流行增多。3株优势基因型分离毒株的全长基因组与QX-like毒株相似性最高,达到97%以上,但与国内外疫苗株、经典毒株的相似性低,仅为77%左右。抗原表位分析同样表明了分离株与疫苗毒株、经典毒株的B细胞抗原表位数量和序列都存在差异。3株分离毒株均可导致SPF鸡胚矮化和致死,其中JS96对1日龄SPF鸡的致病率高于15日龄SPF鸡,1日龄SPF鸡100%死亡率,15日龄SPF鸡出现生长显著迟缓和个别鸡症状明显,发病鸡剖检均可见“花斑肾”。本研究表明,QX-like基因型IBV毒株是现下IBV的主要流行毒株,对低日龄鸡致病性强,易发生基因重组,与疫苗毒株、经典毒株S蛋白相似性低,适配性较差,急需选择合适疫苗及研发新型疫苗,才能控制当下IBV疫病流行,减少养禽业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基因测序 演化与相似性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D蛋白的重组嵌合型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的构建
19
作者 田静格 徐鸣荷 +16 位作者 王向东 张意航 李岩 刘俊杰 李星雨 韩城昊 张伯顺 卜德新 于春梅 丛雁方 杨盼盼 乔麒龙 王增 李建丽 李永涛 王白玉 赵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5,共7页
为构建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D(gD)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本研究将ILTV强毒株gD基因胞外域与NDV F基因信号肽、跨膜域和胞质尾区融合,并插入到含有NDV基因VII型F和HN基因的嵌合型La Sota株感染性cDNA克隆pLa S... 为构建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D(gD)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本研究将ILTV强毒株gD基因胞外域与NDV F基因信号肽、跨膜域和胞质尾区融合,并插入到含有NDV基因VII型F和HN基因的嵌合型La Sota株感染性cDNA克隆pLa Sota-VIIF/HN的P和M基因之间,将获得的重组感染性克隆pLa Sota-VIIF/HN-gD与辅助质粒pCIneo-NP-P-L共转染BHK-21细胞,拯救出表达gD蛋白的重组嵌合型NDV La Sota株rLaSota-VIIF/HN-gD,并采用血凝试验鉴定正确后,将重组病毒在9日龄SPF鸡胚中连续传至10代,提取10代重组病毒基因组RNA,反转录成c DNA作为模板,以ILTV gD基因插入位点两侧的鉴定引物进行PCR鉴定;采用第10代重组病毒感染BHK-21细胞,以ILTV gD蛋白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别对鸡红细胞吸附的重组病毒感染的鸡胚尿囊液上清和从红细胞上解离下来的纯化的重组NDV病毒粒子经western blot鉴定,并对重组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和在鸡胚中的复制动态进行初步研究。PCR结果显示ILTV gD基因能够在重组病毒中稳定存在;IF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够正确表达ILTV的gD蛋白,而且gD蛋白嵌合表达在重组病毒颗粒上。鸡胚致病性试验和鸡胚中的复制动态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保持了La Sota疫苗株的低致病性和良好的复制特性,rLaSota-VIIF/HN-gD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168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该重组病毒的致病指数(ICPI)为0.20,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峰值可达10^(-8.66)/100μL。本研究所制备的重组病毒r LaSota-VIIF/HN-gD为研制基因VII型NDV和ILTV的二联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重组嵌合型新城疫病毒 gD蛋白 二联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维生素E对无特定病原体鸡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作用的免疫学机制
20
作者 王兵 侯雨彤 +4 位作者 张莉莉 张晓娜 韩宗玺 李慧昕 马得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67-7480,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口服维生素E(VE)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作用的免疫学机制。选用40只1日龄SPF白来航雏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1~21日龄,试验组口服100 IU/kg VE(溶于10μL豆油中),对照组口服等量不添... 本试验旨在研究口服维生素E(VE)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作用的免疫学机制。选用40只1日龄SPF白来航雏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1~21日龄,试验组口服100 IU/kg VE(溶于10μL豆油中),对照组口服等量不添加VE的豆油。21日龄时停止口服,全部鸡只通过滴鼻点眼途径人工接肾型IBV强毒株0.1 mL/只,试验期24 d。结果表明:1)口服VE对SPF鸡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2)接种IBV后,2组SPF鸡均出现典型病症,在2 dpi(感染后天数)时,试验组的脾脏和法氏囊中病毒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肺脏、脾脏和盲肠扁桃体中(2 dpi)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肺脏和脾脏中(5 dpi)MyD 8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盲肠扁桃体中(5 dpi)P65蛋白(P 6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4)口服VE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组织中鸡β防御素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多种调控作用,无明显的规律。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脾脏中(2 dpi)和盲肠扁桃体中(5 dpi)CD8阳性细胞(CD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口服VE对SPF鸡生长性能无影响,但可抑制IBV在机体部分组织中的复制,调控免疫相关因子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在鸡体内抗IBV感染作用中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肾型传染性气管炎病毒 无特定病原体鸡 病毒载量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