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娄世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154-156,163,共4页
目的:比较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8)。观察组行微... 目的:比较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8)。观察组行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医疗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透视次数)水平,术后指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以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指功能优良率为98.36%(60/61),高于对照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d,两组血清IL-1β、PGE2、5-H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指功能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但医疗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 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 指功能 疼痛 应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朱欢叶 王梦瑶 +2 位作者 郑华江 高超 曹进 《浙江医学》 2025年第3期305-308,311,共5页
目的探讨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患儿采用单纯交叉克... 目的探讨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患儿采用单纯交叉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对照组),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45例患儿采用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资料,并采用Flynn肘关节分级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儿术后3、6个月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无骨不愈合、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可使患儿获得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的机会,还能降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交叉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评价
3
作者 遇博丰 吴彦欣 +1 位作者 李海连 张立岩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对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肱骨髁上骨折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 目的:对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肱骨髁上骨折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使用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骨折部位愈合时间较对照组长,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使用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整体效果理想,患儿手术时间短,术后VAS评分低,肘关节活动度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使用可行性价值好。Objective: An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small incision Kirschner pin cross internal fixation via the medial humeral condyle in the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s in children. Methods: Eighty childre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 for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both of which were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percutaneous Kirschner’s pin cross-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Kirschner’s pin cross-internal fixation using a small incision through the inner condyle of the humeru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aling time of the fracture sit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A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overall results of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in children treated with cross-internal fixation using Kirschner pins through a small incision in the medial condyle of the humerus are ideal, with short operative time, low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ideal elbow mobility, and a low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hich makes it a good value for feasibility of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内髁小切口 交叉内固定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徐真玉 路坦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予以膝关节镜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试验组予以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等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两组伸膝功能、屈膝功能(随访6个月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术前和随访3、6个月后),比较两组随访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伸膝功能、屈膝功能正常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伸膝功能、屈膝功能轻度异常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膝关节镜交叉克氏针固定,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能够提高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的伸膝、屈膝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其手术相关指标,可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膝关节镜 缝线Nice结固定 交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多指切除截骨矫形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的效果
5
作者 郭占豪 王子木 +1 位作者 王军建 朱豪伟 《海南医学》 2025年第7期981-985,共5页
目的研究拇指多指切除截骨矫形克氏针内固定术在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 目的研究拇指多指切除截骨矫形克氏针内固定术在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采用多指切除截骨矫形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方案。以Kawabata评分作为参考,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指关节活动范围、成角畸形、指关节稳定性情况,术后6个月内定期对患儿进行回访,记录术后患儿在社交态度上的改善情况,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的关节活动范围、指关节稳定性及成角畸形评分分别为(1.75±0.22)分、(1.58±0.37)分、(0.88±0.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2±0.38)分、(1.32±0.37)分、(0.62±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儿的社交积极率均升高,且观察组患儿术后社交积极率为58.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多指切除截骨矫形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拇指多指 多指切除 内固定 截骨矫形 手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掌指关节骨折预后影响对照研究
6
作者 应行 谭金鑫 郑标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4期692-694,71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掌指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并对比这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2021年10月至2024年11月在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掌指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掌指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并对比这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2021年10月至2024年11月在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掌指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n=47)和克氏针内固定组(n=49),采集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关节活动度、手部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信息,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微型钢板内固定组除手术时间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外,其骨折愈合时间、开展功能锻炼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掌指关节活动度、手功能评分比较(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掌指关节活动度、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均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25%,显著低于克氏针内固定组20.41%(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虽长于克氏针内固定,但其骨折愈合时间、开展功能锻炼时间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有优势,同时该固定方式能够促进掌指关节关节活动度和手部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固定 内固定 掌指关节骨折 掌指关节活动度 手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代双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1-064,共4页
探究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溯性分析2023年参与诊治的掌骨干骨折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术,分析组行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结束... 探究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溯性分析2023年参与诊治的掌骨干骨折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术,分析组行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分析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的患肢关节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有良好效果,可以加速骨折愈合,缩短愈合所需时间,并显著提升患者关节活动度,而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顺行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易申德 蔡军 邹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交叉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手术指标、恢复指标、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再移位发生情况、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Dienst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长度均得到明显改善,髓内固定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交叉固定组,桡骨缩短长度短于交叉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骨折畸形愈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交叉固定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髓内固定组术后2、4、8周PRWE评分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结论:在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中,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的近期效果优于交叉固定,可增加稳定性并加快骨折愈合,但两种置针方式的安全性并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内固定 交叉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内固定术与PUSHLCOK内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孙刚和 康然 张金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究克氏针内固定术与PUSHLCOK内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112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 目的:探究克氏针内固定术与PUSHLCOK内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112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PUSHLCOK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关节稳定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56%、11.48%,相较于对照组的8.20%、6.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9.84%,低于对照组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8%,相较于对照组的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PUSHLCOK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程度,利于提高关节稳定性,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脱骨折 胫骨止点 交叉韧带 内固定 PUSHLCOK内固定
原文传递
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在指骨颈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叶旭标 刘世峰 +3 位作者 刘雄 陈文锋 罗源生 罗锦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在指骨颈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指骨颈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及不同骨折类型,将中节指骨颈部骨折分为观察组A1与对照组B1,各20例... 目的:探讨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在指骨颈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指骨颈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及不同骨折类型,将中节指骨颈部骨折分为观察组A1与对照组B1,各20例,将近节指骨颈部骨折分为观察组A2与对照组B2,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不经过关节克氏针交叉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比较2组术后恢复效果、手术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A1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B1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2优良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B2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1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B1,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B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2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B2,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B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骨颈部骨折患者采用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手术对患者指骨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骨折对患者自身的影响,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颈部骨折 跨关节 交叉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30例
11
作者 范猛 黄晓楠 +5 位作者 朱磊 武永辉 高自立 何强 娄纯彪 李宗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对克氏针进行预弯,采用jahss法复位移位骨折处,行闭合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平均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天数和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掌骨颈头干角及掌骨长度,采用VAS评分评估患处疼痛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AM评分评估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所用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侧头干角均显著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的TAM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闭合复位顺行内固定 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 Ⅱ型骨折
12
作者 田野 侯婷婷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8例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8例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周,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复位丢失、骨骺早闭及腕关节发育畸形等并发症,1例发生指伸肌损伤。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其中掌屈50°~60°,背伸30°~60°,尺偏30°~40°,桡偏25°~30°;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3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37%。结论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端固定稳定、患儿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 闭合复位 交叉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观察
13
作者 张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第16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2例,本次研究时间跨度为2021年7月至2022年...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2例,本次研究时间跨度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对照组患儿接受交叉克氏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的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88%,研究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38%,研究组患儿恢复效果更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患儿出现6例并发症,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研究组患儿的尺骨鹰嘴骨牵引拆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距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微型外固定支架提供了更强的固定和支撑力,对于骨折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效果更优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时,需要避免固定不当引起的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以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微型外固定支架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外固定支架 交叉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年争好 张中礼 +3 位作者 孙军 唐淼 许康永 刘长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均无针道感染、肘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环、小指麻木,不能完全伸直,于术后第2天拔除尺侧克氏针后症状逐渐消失。35例骨折均愈合,时间4~6周。末次随访时,患儿均无明显疼痛不适;肘关节伸直0°~8°、屈曲115°~145°,前臂旋前75°~85°、旋后70°~80°,腕关节背伸35°~60°、掌屈50°~60°,患侧活动度均与健侧无明显区别;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及时减轻患儿痛苦,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急诊 闭合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交叉内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相如 衣英豪 +1 位作者 曹克奎 宋江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8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Flynn标准,优81例,良10...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8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Flynn标准,优81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92.9%。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2例,均在3个半月内功能自行恢复;5例出现针道感染,感染表浅,拔除克氏针和口服抗生素后治愈。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内固定术联合田七祛瘀胶囊对髌骨骨折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
16
作者 夏启慧 涂淑强 +4 位作者 谢斌 黄志俊 袁秋文 李骥 帅永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术与田七祛瘀胶囊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重点分析联合治疗对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术与田七祛瘀胶囊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重点分析联合治疗对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田七祛瘀胶囊治疗,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的关节功能、临床指标、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钙素水平、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胀、疼痛症状的消失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与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术联合田七祛瘀胶囊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效果,促进症状缓解及患处愈合进程,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田七祛瘀胶囊 内固定 关节功能 骨代谢指标
原文传递
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克成 谭诗平 张敬贤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2期17-18,共2页
目的:比较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沭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微型钢板组和克氏针组。对微型钢板组患者进行微型钢板... 目的:比较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沭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微型钢板组和克氏针组。对微型钢板组患者进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克氏针组患者进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及手术的效果。结果:手术后,微型钢板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毕至骨折处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克氏针组患者(P <0.05),其患侧掌指关节活动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克氏针组患者(P <0.05)。结论:与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效果相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内固定 微型钢板内固定 掌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军 易申德 《当代医学》 2021年第8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联合应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n=50,给予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法)...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联合应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n=50,给予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法)和治疗组(n=50,给予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肘关节伸直角度、弯曲角度及提携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肘关节伸直角度、弯曲角度及提携角均明显大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为92.00%(46/5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00%(36/50)(P<0.05)。治疗组患儿针道感染、尺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骨骺早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4.00%(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联合应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中能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交叉固定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功能 治疗优良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0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手术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以切开复位克氏...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手术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以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4/55),低于对照组的21.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0.91%(50/55),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肘关节旋前、旋后、背伸、屈曲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儿骨折愈合,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肘关节活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交叉固定 闭合复位 骨折愈合 肘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
作者 胡钢 罗炎炎 刘贺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优良率、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3、7 d)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指骨骨折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手术优良率,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效果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骨折 微型钢板内固定 内固定 优良率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