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许小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9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情况。方法分析如皋市中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锁定解剖钢板组30例和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组36例。结果股...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情况。方法分析如皋市中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锁定解剖钢板组30例和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组36例。结果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定解剖钢板固定组髋关节优良率为28例(93.3%)稍高于传统动力髋螺钉固定组髋关节优良率33例(91.7%),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较小,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 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110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勇 信效堂 +2 位作者 姜鹏 兰海 于永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7291-7294,共4页
背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转子间骨折最常用手术方式,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螺钉切出股骨头,导致手术失败。目的:回顾性分析导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7例接受切开复位,135°... 背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转子间骨折最常用手术方式,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螺钉切出股骨头,导致手术失败。目的:回顾性分析导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7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对病历资料完整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vans骨折分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采用尖顶距评价拉力螺钉在股骨头的位置。选择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复位稳定性、内固定的植入位置作为分析变量,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3~24个月随访,16例患者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者平均年龄77.5岁(63~88岁),较骨折愈合组者年长8.5岁(P=0.03)。骨质疏松轻重程度以及尖顶距值大小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骨折稳定与否对内固定成败有显著性意义(P<0.05)。良好复位与功能复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1)。结果提示,年龄、骨折类型、骨骼质量、螺钉置入内固定的置入位置(尖顶距)以及内侧骨皮质复位质量是导致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功能复位并不增加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骨折不宜应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于采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的一般患者应力求使尖顶距值<25mm,功能复位即可,但应力求使后内侧骨皮质良好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转子间骨折 动力螺钉内固定 功能复位 内侧骨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延明 张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55-2462,共8页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 骨关节植物学术探讨 防旋髓内钉 动力螺钉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静脉血栓 内翻 并发症 骨关节植物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OTA A1型老年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近期随访 被引量:6
4
作者 田有勇 王智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34-1839,共6页
背景:目前有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结果,但是对于二者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结果很少有研究,因为该类型骨折较易忽略。目的:比较和评估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背景:目前有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结果,但是对于二者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结果很少有研究,因为该类型骨折较易忽略。目的:比较和评估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AO/OTAA1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汾阳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年龄>60岁,AO/OTA A1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动力髋螺钉(n=20)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n=38)2种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进行6-24个月的随访,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术后3个月负重活动、术后6个月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有意义(P <0.05);(2)2组术后临床骨折愈合时间(t=0.040,P>0.05)、3个月负重活动能力(χ2=0.030,P> 0.0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术后6个月2组患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45,P> 0.05);(4)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亦无明显不同;(5)结果表明,对于AO/OTA A1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2种内固定方式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短、术后疼痛缓解快的优点,是临床该型骨折固定更为良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稳定型转子骨折 股骨骨折 内固定 骨钉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置入锁定钢板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永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时采用经皮微创置入锁定钢板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部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优良率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各手术指标... 目的探讨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时采用经皮微创置入锁定钢板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部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优良率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数据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经皮微创置入锁定钢板螺钉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优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部骨折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螺钉 动力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骨折内固定螺钉置入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夏贺欢 郭跻超 潘进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7-590,共4页
近年来,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取得迅猛发展。髋臼骨折是负重关节内累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其治疗目的是保持解剖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由于髋关节结构复杂,周围软组织丰富,如何使固定良好且避免螺钉进入关节造成医源性损... 近年来,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取得迅猛发展。髋臼骨折是负重关节内累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其治疗目的是保持解剖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由于髋关节结构复杂,周围软组织丰富,如何使固定良好且避免螺钉进入关节造成医源性损伤,是临床医师必须注意的问题,本文就近几年相关应用解剖学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内固定 应用解剖学
原文传递
经Watson-Jones入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联合病灶刮除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 被引量:9
7
作者 林佳生 陈嵘 +2 位作者 严伟 张怡元 陈冬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经Watson-Jones入路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联合病灶扩大刮除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6年12月,采用经Watson-Jones入路DHS内固定联合病灶扩大刮除治疗股骨近端良性... 目的探讨经Watson-Jones入路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联合病灶扩大刮除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6年12月,采用经Watson-Jones入路DHS内固定联合病灶扩大刮除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20例(21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1~51岁,平均27.8岁。病变累及单侧股骨19例,双侧1例。病理类型:纤维结构不良11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Enneking外科分期:除3例病理性骨折为S2期外,其余均为S1期。术前均无股骨近端内、外翻畸形。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随访摄X线片及CT,了解植骨及DHS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标准评估下肢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10~265 min,平均177.1 min;术中出血量200~2 300 mL,平均828.6 mL。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1例,存在患髋不适感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63个月,平均27.4个月。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2 d达完全负重;其余患者术后2~13周完全负重,平均7.2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19±0.51)分,与术前的(3.52±2.6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5,P=0.000)。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9.62±0.97)分,与术前的(23.71±8.7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7)。影像学检查示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5~12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无病理性骨折、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关节脱位发生。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经Watson-Jones入路充分暴露后行病灶刮除修复病损、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良性骨肿瘤 Watson-Jones 病灶刮除 动力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白雄伟 黄章 +3 位作者 汤文平 任飞 彭毅 张科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与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DHS)置入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64名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入院的64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PFP组患者给予股... 目的:探讨与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DHS)置入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64名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入院的64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PFP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DHS组患者则给予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疼痛、髋关节功能恢复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LPFP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与术后卧床时间显著性低于DHS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PFP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DHS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螺钉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髋部感染、股骨头切割与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术治疗后均可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与预后效果,安全性较高,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康复效率更高,治疗周期更短,疼痛缓解更好,具有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动力螺钉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卫新 李兴华 《中医正骨》 2005年第9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 对比研究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技术 骨折治疗 GAMMA钉内固定 传统治疗方法 加压螺钉内固定 动力加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钢板与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转子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10
作者 叶榕杰 刘忠国 +1 位作者 吴冬灵 张春辉 《健康之路》 2017年第5期108-109,共2页
目的:比较解剖钢板置入与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转子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收治的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置入治疗... 目的:比较解剖钢板置入与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转子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收治的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髋关节Harris评分则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3.01,P<0.05)。研究组患者的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转子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钢板 动力螺钉 转子部骨折
原文传递
改良入路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建华 云才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9期29-29,共1页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A1、A2型转子间骨折的改良入路动力髋部螺钉治疗的短期效果,同时与传统入路动力髋部螺钉(DHS)固定方法比较,评价改良术式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近1年来60岁以上老年A1、A2型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病...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A1、A2型转子间骨折的改良入路动力髋部螺钉治疗的短期效果,同时与传统入路动力髋部螺钉(DHS)固定方法比较,评价改良术式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近1年来60岁以上老年A1、A2型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病例20例,其中改良术式动力髋部螺钉治疗6例(A组),传统的动力髋部螺钉(DHS)14例(B组),对手术操作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锻炼角度,进行逐项总结和比较。结果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及疼痛程度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如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对肌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小,近期内更早恢复功能锻炼;但操作熟练程度不高,器械有限,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动力螺钉(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髋关节功能评价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百峰 李春龙 韩雪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5期6615-6622,共8页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有78.9%都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外科治疗风险大,而且存在骨质疏松现象,骨折后愈合较慢,因此在治疗上要求创伤性小,出血少,内固定牢固。目的:对抗旋髓内钉置入内...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有78.9%都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外科治疗风险大,而且存在骨质疏松现象,骨折后愈合较慢,因此在治疗上要求创伤性小,出血少,内固定牢固。目的:对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8-01/2011-12收录有关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骨折;置入内固定",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果与结论: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8/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35篇与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研究相关的文献。2011年收录的文献最多为23篇,文献数量处于上升的发展趋势。以外科学分类的文献数量最多。发表文献量较多的期刊为《临床骨科杂志》。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抗旋髓内钉主要用于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在80%以上,手术需要时间短,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近端 骨折 转子间骨折 反向转子间骨折 高位转子下骨折 动力螺钉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50例
13
作者 武志坚 王霄虎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25例,实施... 目的:研究分析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25例,实施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为25例,予以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手术治疗各指标变化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获得显著改善,要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同时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且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实施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着优异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 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动力螺钉内固定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
14
作者 何学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0期64-65,共2页
目的:分析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7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使用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7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使用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AN)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0.21±9.14分钟、术中出血量151.21±15.21ml、住院时间15.11±2.12天,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9.69±10.12分钟、249.23±20.13ml、8.89±2.45ml、19.88±3.45天,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AN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均可,但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更明确,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钢板固定 传统动力螺钉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原文传递
术中肌电监测在脊柱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1 位作者 胡勇 周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0-633,共4页
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以来,因其安全性、有效性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广泛组织切开及术中长时间牵拉周围组织,手术创伤大,明显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采用微创技术进行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逐渐... 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以来,因其安全性、有效性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广泛组织切开及术中长时间牵拉周围组织,手术创伤大,明显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采用微创技术进行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逐渐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疾病 微创技术 椎弓根螺钉 应用 肌电监测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技术 传统开放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