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印模法和闭口式二次印模法在老年无牙颌修复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陈卫卫 王卓为 刘英苗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10-214,235,共6页
目的 评价传统印模法和闭口式二次印模法在无牙颌义齿修复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无牙颌义齿修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其中82例。根据患者义... 目的 评价传统印模法和闭口式二次印模法在无牙颌义齿修复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无牙颌义齿修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其中82例。根据患者义齿修复方式将其分为传统组(传统印模法,33例)和闭口式组(闭口式二次印模法,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同时在两组患者完成义齿修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义齿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义齿修复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修复后,闭口式组的语言功能、舒适度等修复效果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 <0.05);修复后6个月,闭口式组咀嚼效率、咬合力、生活质量均较传统组有明显改善(P <0.05);闭口式组的修复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 <0.05)。结论 与传统印模法相比,闭口式二次印模法在老年无牙颌义齿修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印模 闭口式二次印模 无牙颌 义齿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范骁天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2期0019-0021,共3页
探究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应用在口腔修复中的准确性,分析影响其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为口腔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择取2023年01月~2024年03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全瓷修复术的80例固定义齿(单颗牙)修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探究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应用在口腔修复中的准确性,分析影响其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为口腔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择取2023年01月~2024年03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全瓷修复术的80例固定义齿(单颗牙)修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印模技术,观察组采用数字印模技术,对比两组临床修复效果(从两种印模方式修复体边缘密合程度、修复体邻接关系、印模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数据研究)。结果:观察组修复体边缘密合程度、修复体邻接关系明显优于对照组,印模操作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采用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技术相比较,能够显著提高牙体的修复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口腔功能恢复,应用效果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传统印模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朱梦迪 《生物工程前沿(中英文版)》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3.1期间内接收的60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印模法进行修复,观察组采用数字化印模... 目的: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3.1期间内接收的60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印模法进行修复,观察组采用数字化印模法修复,来分析比较两组的修复临床效果、边缘密合度以及患者修复后咀嚼功能。结果:观察组牙体损失修复效果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3%;观察组边缘密合度合格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修复前两组咀嚼功能差异不明显(P<0.05),修复后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更容易帮助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结论:数字化印模相比传统印模,能够有效加强患者的牙体修复效果,强化患者牙齿的边缘密合度,使患者咀嚼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传统印模 固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种植单冠上的时效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沈琳 彭国光 +1 位作者 夏炜 吴美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及传统印模在种植单冠取模应用中的时效性分析及患者的接受程度。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需进行种植取模的单冠病例86例,分别进行口内常规种植印模及3 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的数字化印... 目的评价数字化及传统印模在种植单冠取模应用中的时效性分析及患者的接受程度。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需进行种植取模的单冠病例86例,分别进行口内常规种植印模及3 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的数字化印模,并分别记录评估时效性的总时间,包括印模准备时间、工作时间、重新制取时间以及重新制取率。同时患者需填写视觉模拟量表(VAS)来评估其对口内扫描的接受程度。结果平均的总工作时间传统印模为223 s,而数字化印模为185 s(p<0.05),在0~100的VAS评分量表中,患者对传统印模的舒适评分为43.12分,而数字化的口内印模为30.63分。结论数字化印模相对于传统印模具有快捷、准确等多方面优势,而且随着患者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它将进一步促进椅旁CAD/CAM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口内扫描 传统印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丛龙凤 赵后全 +1 位作者 周颖 肖惠军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6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牙体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n=40)、B(n=40)两组。两组均展开口腔修复,A组在传统印模法下展开修复治... 目的探讨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牙体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n=40)、B(n=40)两组。两组均展开口腔修复,A组在传统印模法下展开修复治疗,B组在数字化印模法下展开修复治疗,并对比修复效果。结果B组口腔修复优良率97.50%较A组8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B组修复后咀嚼效率(92.48±3.68)%、咬合力(134.51±8.62)1bs、言语功能(44.30±4.77)分,均较A组(80.71±3.51)%、(120.17±8.79)1bs、(39.19±4.25)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7、7.366、5.058,P<0.001)。而在咀嚼功能恢复时间、言语功能恢复时间、取模护理操作时间、口腔修复后不良反应率相比B组均较A组更少;边缘密合程度、修复体邻接关系、咀嚼效率、咬合力及言语功能评分对比上B组均较A组更佳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印模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印模,其更加适用于牙体缺损患者,值得被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传统印模 牙体缺损 口腔修复 边缘密合程度 修复体邻接关系 咀嚼功能 咬合力 言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闫慧鑫 呼海燕 +1 位作者 逯宜 刘继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体缺损患者90例将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数字组(45例)和传统组(45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印模法制作修复体,数字组采用数字化印模法制作修复体,比较两组的临床... 目的:探讨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体缺损患者90例将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数字组(45例)和传统组(45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印模法制作修复体,数字组采用数字化印模法制作修复体,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边缘密合度、取模护理操作时间、言语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估两组修复前后的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结果:数字组的临床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传统组(82.22%)(P<0.05);数字组的边缘密合度合格率(100.00%)显著高于传统组(84.44%)(P<0.05);数字组的言语及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数字组的取模护理操作时间及言语、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数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显著低于传统组(26.67%)(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印模技术,数字化印模能够显著提高牙体修复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利于口腔功能的恢复,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传统印模 牙体缺损 牙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单颗牙种植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凯希 吴豪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1期3876-3878,共3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在单颗牙种植术后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下颌磨牙单颗牙种植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取模方式分为A组(数字化印模)及B组(传统印... 目的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在单颗牙种植术后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下颌磨牙单颗牙种植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取模方式分为A组(数字化印模)及B组(传统印模),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取模时长、术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修复体边缘密合度及邻接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操作时间短于B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检查,A组修复后冠与基台密合程度及修复体邻接关系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颗牙种植术后修复过程中,与传统硅橡胶印模相比,数字化取模效果更佳,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 传统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印模与口内扫描制作的全瓷冠临床精密性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姚贵良 陈萍 毛莹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8期7-9,共3页
目的使用传统硅橡胶印模和口内扫描技术分别制作全瓷冠,比较两组全瓷冠的精密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宝鸡市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第二前磨牙全瓷冠修复的24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硅橡胶印模和口内扫描印模制作全瓷冠修复体,... 目的使用传统硅橡胶印模和口内扫描技术分别制作全瓷冠,比较两组全瓷冠的精密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宝鸡市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第二前磨牙全瓷冠修复的24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硅橡胶印模和口内扫描印模制作全瓷冠修复体,对比两组全瓷冠的平均边缘间隙、邻接调磨及颌面平均调磨量。所有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α=0.05)进行分析。结果传统印模组调磨的全瓷冠邻接数量略多于口内扫描组;口内扫描组平均边缘间隙[(79.78±23.52)μm]优于传统印模组[(81.36±24.38)μm](P>0.05);口内扫描组全瓷冠颌面平均调磨量[(40.56±11.26)μm]优于传统印模组[(82.43±10.58)μm](P<0.05)。结论口内扫描组制作的全瓷冠精密性优于传统印模组,但都有较好的临床精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印模 口内扫描 全瓷冠 精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祝红伟 郑淑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66-7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于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的修复体的边缘适应性、邻接关系和咬合关系,探讨2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南阳市口腔医院行全瓷修复术患者78例共126颗患牙,分为A、B组。A组患牙60颗(...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于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的修复体的边缘适应性、邻接关系和咬合关系,探讨2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南阳市口腔医院行全瓷修复术患者78例共126颗患牙,分为A、B组。A组患牙60颗(冠修复A1组38颗;贴面修复A2组22颗,贴面限上前牙)采用数字化印模法;B组患牙66颗(冠修复B1组42颗,贴面修复B2组24颗)采用传统硅橡胶印模法,统计分析并比较2种方法制作的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邻接关系、咬合关系等。结果 2种印模方法所制作冠修复或贴面修复后,其边缘适合性、邻接关系A1组优于B1组(χ2=3.85、13.66,P<0.05),A2组优于B2组(χ~2=7.64、5.09,P<0.05),其咬合关系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08,P>0.05)。结论数字化印模制作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和邻接关系优于传统印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传统印模 全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对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蕾 鄢荣曾 +1 位作者 李乐兰 王博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99-103,共5页
目的 比较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方式对无牙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江西省抚州抚医口腔医院收治的无牙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数字化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数字化组患者佩戴数字化印模... 目的 比较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方式对无牙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江西省抚州抚医口腔医院收治的无牙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数字化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数字化组患者佩戴数字化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传统组患者佩戴二次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比较两组印模舒适感评分和印模用时;比较两组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修复前及修复后1、2、3个月的义齿总体满意度;比较两组咀嚼效率和总调磨次数。结果 数字化组印模舒适感评分高于传统组,印模用时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观、发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组压痛情况、固位稳定性和义齿舒适度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义齿修复后总体满意度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义齿修复后不同时间点总体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修复后2、3个月,数字化组义齿总体满意度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组咀嚼效率低于传统组,总调磨次数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印模法在制作全口义齿过程中各具优势,数字化印模法印模舒适感更好、用时更短,传统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在义齿舒适度、压痛、固位稳定性及咀嚼效率方面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传统印模 全口义齿修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高嵌体与传统印模全瓷冠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本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136-139,142,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高嵌体与传统印模全瓷冠修复在牙体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86例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高嵌体与传统印模全瓷冠修复在牙体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86例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印模全瓷冠修复,观察组患者予以CAD/CAM高嵌体修复,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牙周状况[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修复体颜色匹配度、表面光滑度、边缘密合度及修复体完整性分别为97.67%、95.35%、100.00%、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79.07%、86.05%、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前的牙周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后的PLI、PD、GI低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后的PLI[(0.61±0.15)分]、PD[(0.77±0.14)mm]、GI[(0.53±0.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73±0.18)分、(1.05±0.21)mm、(0.67±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前的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后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后的咬合力[(61.58±6.12)kg]、咀嚼效率[(89.58±7.13)%],均高于对照组的(56.54±5.83)kg、(82.14±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高嵌体在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更佳,能提高修复效果,改善牙周状况,增强咀嚼功能,减少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大面积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高嵌体 传统印模全瓷冠修复 修复效果 咀嚼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准确性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梦然 吕广辉 乌玉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1-64,共4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领域的不断发展,口内数字扫描已被视为一种更快速、更便捷的临床操作方式。与传统印模相比,口内数字扫描具有实时可视化、无需消毒、模型易于保存、省时和提高患者就诊体验等优点。目前,数字化印模技术在临床工作...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领域的不断发展,口内数字扫描已被视为一种更快速、更便捷的临床操作方式。与传统印模相比,口内数字扫描具有实时可视化、无需消毒、模型易于保存、省时和提高患者就诊体验等优点。目前,数字化印模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被逐渐应用,口内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的准确性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分别阐述两种印模准确性的现状与进展,分析影响其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口腔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传统印模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口义齿传统印模与改良版印模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13
作者 糜锡青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24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修复中采用传统印模与改良版印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全口义齿修复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可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在全口义齿修复中采用改良版印模...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修复中采用传统印模与改良版印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全口义齿修复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可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在全口义齿修复中采用改良版印模,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印模,比较两组患者修复3个月后全口义齿戴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6.32%,且上下颌压痛点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口义齿修复中采用改良版印模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印模修复患者,可显著提高义齿的固位能力,可优先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修复 传统印模 改良版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集中数字化印模提高临床效率的横断面研究
14
作者 徐英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传统印模流程为集中数字化印模流程以提高临床效率的效果。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修复科对制取印模的临床流程进行了改进,即将由医生用印模材料为患者制取印模改进为一位技师为全科所有患者集中制取数字化...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传统印模流程为集中数字化印模流程以提高临床效率的效果。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修复科对制取印模的临床流程进行了改进,即将由医生用印模材料为患者制取印模改进为一位技师为全科所有患者集中制取数字化印模。统计临床流程改进前单颗后牙二氧化锆全冠修复的患者印模制取所需的医生椅旁时间、集中数字化印模制取所需的时间、患者的舒适度、修复体的邻接关系、咬合接触关系及戴牙所需的时间。评价集中数字化印模是否会降低修复体的质量及增加戴牙时长。结果医生椅旁为患者制取传统印模的平均时长为(9.98±1.41)min,集中数字化印模制取平均时长为(5.98±1.49)min,印模制取时间更短(P<0.05);相较传统印模,集中数字化印模让患者感觉更舒适(P<0.05);集中数字化印模修复体的邻接关系更合适(P<0.05),但2组间咬合关系和戴牙所需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颗后牙二氧化锆全冠修复的患者,通过集中数字化印模可以提高临床效率。同时印模制取的时间更短,患者感觉更舒适,也保证了修复体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仪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 传统印模 临床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固定修复中使用口内扫描和传统印模的5年返工率比较分析
15
作者 许志强 王彬 +2 位作者 金地 吴千驹 肖云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近5年使用口内扫描和传统印模方式制作的固定修复体的返工率进行比较分析,为口内扫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近5年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 fused to metal,PFM)全冠和全瓷冠的所有... 目的:通过对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近5年使用口内扫描和传统印模方式制作的固定修复体的返工率进行比较分析,为口内扫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近5年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 fused to metal,PFM)全冠和全瓷冠的所有技工单,包括各种原因要求重新制作的返工单。将其分为口内扫描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又分为PFM组和全瓷冠组,分别计算各组的返工率,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将近5年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分为5组,分别统计各组返工率。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技工单50347单,其中传统印模组22619单(包括14356单PFM,8263单全瓷冠),口内扫描组27728单(包括6303单PFM,21425单全瓷冠)。本研究中总返工率为5.06%,其中口内扫描组返工率为4.01%,传统印模组返工率为6.35%;PFM组中,口内扫描组返工率为2.98%,传统印模组返工率为5.58%;全瓷冠组中,口内扫描组返工率为4.32%,传统印模组返工率为7.68%。近5年来,传统印模技工单逐年减少,返工率稍呈下降趋势;口内扫描技工单逐年显著增多,且返工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基于本院近5年数据研究表明,口内扫描法较传统印模法在固定修复中返工率更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固定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工率 口内扫描 传统印模 全瓷冠 烤瓷熔附金属
原文传递
数字化口腔修复(10)——传统印模对游离龈位置影响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志强 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12-315,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分析法比较不同印模材料印模对游离龈位置的变化量。方法:随机选取10位健康人的60颗上前牙为实验对象,实验前后分别行口内光学扫描(CERECAC Omnicam),获取光学模型数据。用3种印模材料(藻酸盐、聚醚、加成型硅...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分析法比较不同印模材料印模对游离龈位置的变化量。方法:随机选取10位健康人的60颗上前牙为实验对象,实验前后分别行口内光学扫描(CERECAC Omnicam),获取光学模型数据。用3种印模材料(藻酸盐、聚醚、加成型硅橡胶)取口内印模,分别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并扫描石膏模型获取三维数据。将口内扫描的光学模型数据通过软件(Geomagic Qualify 2013)与石膏模型扫描的光学模型数据进行重叠,比较不同印模材料制取印模后游离龈位置变化量。结果:3种印模材料印模后的游离龈位置变化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藻酸盐印模与聚醚印模的游离龈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成型硅橡胶印模与藻酸盐印模和聚醚印模的游离龈位置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成型硅橡胶印模的游离龈位置的变化量最大(P〈0.05)。结论:印模过程所产生的压力会导致游离龈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不同印模材导致游离龈位置的改变不一样;口内光学印模可以精确评价游离龈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印模 传统印模 游离龈 三维分析
原文传递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芳 何欢 +1 位作者 唐艳玲 车兴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行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传统硅橡胶精细印... 目的探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行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试验组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康复效果、心理状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取模时间、戴牙时间、边缘间隙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6个月,两组的复查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修复保存完整、边缘密合、无牙龈反应、术后敏感、颜色匹配的复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理状态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比较,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可以缩短取模时间、戴牙时间、边缘间隙,有效促进修复保存完整等方面康复效果的发挥,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修复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 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 前牙瓷贴面修复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璐 文燕 汤俊起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6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差异。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 目的研究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差异。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观察组40例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将两组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满意度、修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相比,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的修复效果更高,患者的接受度及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瓷贴面 修复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 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技术及其精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越 何东宁 +3 位作者 高雯 秦娆 徐林坤 韩冲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10-315,共6页
随着光学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已趋于成熟。在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是数字化和精准化的完美体现,无论是从传统修复到口腔种植,亦或从正畸治疗到牙周病学的研究,都表明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随着光学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已趋于成熟。在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是数字化和精准化的完美体现,无论是从传统修复到口腔种植,亦或从正畸治疗到牙周病学的研究,都表明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数字化扫描仪可以使临床医师直接获得光学印模,避免了传统印模材料的使用和浪费。相较传统印模而言,数字化印模删繁就简,其高效便捷、精确度高、咬合关系佳、患者舒适性强,从时间、空间和耗材上实现了医疗成本的最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设备昂贵、软组织重现困难、无法获取压力性印模等问题。数字化印模作为数字化牙科治疗获取数据的最前沿,影响着整个治疗的精确性。而制作种植义齿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获取精确的印模,其目的是在三维空间中准确地再现种植体的位置以及与口腔内其他软、硬组织的关系。但目前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受到医生操作熟练程度、扫描路径的选择、扫描杆的材质及外形、数字化扫描设备、临床扫描环境、种植体的角度、跨度和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该文将对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的使用现状、优势及劣势、精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未来进一步提高数字印模的精度和兼容性、普及通用格式、简化临床操作流程将会是数字化印模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印模 数字化印模 数字化扫描 扫描精度 扫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印模技术对种植单冠修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小良 张丽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2082-2084,2146,共4页
目的比较口内扫描法和传统硅橡胶法印模技术在种植单冠修复中取得咬合高度的精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因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进行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制取印模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口内扫描组... 目的比较口内扫描法和传统硅橡胶法印模技术在种植单冠修复中取得咬合高度的精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因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进行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制取印模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口内扫描组(29例)和传统硅橡胶组(29例)。对比取模时间及戴牙时间,以及利用扫描得到并拟合调合前后的修复体数据,对修复体咬合面调磨量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口内扫描组在取模及戴牙时间上均比传统硅橡胶组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体咬合面调磨量上,口内扫描组在各个点位均不多于传统硅橡胶组,平均调合量少于传统硅橡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种植后牙单冠修复中,与传统硅橡胶印模相比,应用口内扫描取得的数字化印模在咬合高度的制取上准确性更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印模 口内扫描 种植修复 咬合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