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1
作者 曾珊 王红光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响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解放新要求,然而我国传统工匠精神融入...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响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解放新要求,然而我国传统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面临培养观念滞后、教育资源局限、运行机制不足的新困境。为了落实“第二个结合”的改革要求和破解当前困境,必须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将之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相融合,从塑造大国工匠精神价值观、优化人才培育资源结构、完善培育机制几方面探索传统工匠精神融入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过程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中华传统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措施研究
2
作者 宋艺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9期157-160,共4页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平台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将中华传统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当中,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从而推动思政...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平台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将中华传统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当中,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从而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文章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分析中华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华传统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制订合理融入计划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利用多媒体平台增强教育效果,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开展多样实践活动,体会工匠精神魅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思政教育新途径等措施,旨在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促进中华传统工匠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中华传统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邢玲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在中华文明史中,悠久发达的手工业造就出大批能工巧匠,孕育了中国独特工匠文化与传统工匠精神。传统工匠精神,为古老中国技术引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蕴含着:珍爱尊重工匠的职业定位,反对奇技淫巧、服务于民的职业伦... 在中华文明史中,悠久发达的手工业造就出大批能工巧匠,孕育了中国独特工匠文化与传统工匠精神。传统工匠精神,为古老中国技术引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蕴含着:珍爱尊重工匠的职业定位,反对奇技淫巧、服务于民的职业伦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品格等,在当下依然具有时代价值,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内在特质 生成机制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具体路径发展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生雨 张磊 《就业与保障》 2020年第15期51-52,共2页
由于目前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普遍低下,为此提出传统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校学生就业能力路径发展研究。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将传统工匠精神引入到高校就业教育教学理念中,提高对学生就业素养教育的重视... 由于目前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普遍低下,为此提出传统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校学生就业能力路径发展研究。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将传统工匠精神引入到高校就业教育教学理念中,提高对学生就业素养教育的重视;建设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依托传统工匠精神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就业基础、专业技能等进行培养和提升;以传统工匠精神为灵魂,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进而提高高校就业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匠精神 就业能力 实践能力 教学理念 职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职教育对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悦坤 《当代经济》 2017年第3期114-115,共2页
无论是小到一张纸,还是大到航天飞机、海底隧道,现代技术人员就如同传统工匠一般,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那些伟大的成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未来的现代工匠——高职学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主体,... 无论是小到一张纸,还是大到航天飞机、海底隧道,现代技术人员就如同传统工匠一般,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那些伟大的成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未来的现代工匠——高职学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主体,如何汲取中国泱泱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高职教育中培育现代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下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工匠精神发展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
6
作者 王生雨 张磊 《就业与保障》 2020年第14期91-92,共2页
针对传统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型、动手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开展传统工匠精神发展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文章主要从明确高校就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传统工匠精神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三方面融合传... 针对传统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型、动手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开展传统工匠精神发展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文章主要从明确高校就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传统工匠精神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三方面融合传统工匠精神进行创新,以期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有所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匠精神 就业工作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承载与传播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翠瑶 汪寅 何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7-31,共5页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是中国古代工匠群体体现出来的专业技术精神、职业精神及其人生境界追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播学视角中,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承载与传播的主体可分为人、制造物两种类型,承载与传播的过程体现了代表性、权威...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是中国古代工匠群体体现出来的专业技术精神、职业精神及其人生境界追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播学视角中,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承载与传播的主体可分为人、制造物两种类型,承载与传播的过程体现了代表性、权威性、道德性三大特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表现出了积极、消极的两面性。探讨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承载与传播,能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对传承、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气质的工匠精神,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承载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8
作者 梅其君 罗煜中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关于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其内涵、形成、演变、价值、传承与弘扬等几个方面.由于缺乏对工匠精神、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西方工匠精神三者之间的区分与对比的深入研究,学界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研究还有诸多未洽之处.中国... 关于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其内涵、形成、演变、价值、传承与弘扬等几个方面.由于缺乏对工匠精神、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西方工匠精神三者之间的区分与对比的深入研究,学界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研究还有诸多未洽之处.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形成与演变、衰微原因、当代价值、传承与弘扬,及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等,都还需要更准确、深入的探讨.缺乏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精细分析,抽象地谈论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口号化、标签化,是难以提出有效弘扬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具体方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勒工名”与传统工匠精神 被引量:2
9
作者 梅其君 Zhu Yihua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2期68-74,I0066-I0074,共16页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工商食官"制度的衰落,使"物勒工名"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应运而生。"物勒工名"在秦汉时期臻于成熟,它不仅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工官制度,而且有严格...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工商食官"制度的衰落,使"物勒工名"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应运而生。"物勒工名"在秦汉时期臻于成熟,它不仅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工官制度,而且有严格而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汉代以后,"物勒工名"作为官营手工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尽管在不同朝代的具体实施情况略有不同,但一直绵延不断。直至清末,随着官营手工业的衰落,这项制度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物勒工名"不仅是传统手工业生产质量的保证,而且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与传承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分工 物勒工名 手工业 监管制度 传统工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教师品质及其培育路径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天平 陈文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3,共6页
中国在历史传统中形成了丰富的工匠精神。在中国工艺史中,传统的工匠精神包含重己役物、以人为本,实用主义、强调功能,顺应材质、各随其宜,巧法造化、返璞归真,技以载道、道器统一,文质彬彬、形神兼俱等内涵。从传统工匠精神的视角来看... 中国在历史传统中形成了丰富的工匠精神。在中国工艺史中,传统的工匠精神包含重己役物、以人为本,实用主义、强调功能,顺应材质、各随其宜,巧法造化、返璞归真,技以载道、道器统一,文质彬彬、形神兼俱等内涵。从传统工匠精神的视角来看,新时代教师具有以重己役物守住以师为本、以实用为本回归育人之的、以各随其宜实施因材施教、以巧法创新走向返璞归真、以技以载道磨练沉心静气、以文质彬彬追求崇高德行等品质。在新时代,树立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教师技艺观、构建将传统工匠精神融入教师品质的内化方式、创设将传统工匠精神化为教师品质的条件,可以有效地培育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教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匠精神 新时代 教师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