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顺祥 张丽华 +2 位作者 赵金仙 高良敏 付金翠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索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法得出,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危险因素依... 目的探索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法得出,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危险因素依次是经常在外就餐、经常食用凉菜、经常食用烧烤、经常饮生水、卫生习惯差和有接触史。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伤寒、副伤寒流行危险因素是经常在外就餐(OR=3.458)、饮生水(OR=1.814)和食用凉菜(OR=1.021)3个因素。结论经常在外就餐、饮用生水和食用凉菜是玉溪地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三大风险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多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 风险因素 玉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与治疗现况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左顺武 周艳华 +4 位作者 倪兆林 姚颖波 杨汝松 张红强 王树坤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6年第9期44-46,49,共4页
目的了解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现况,为伤寒、副伤寒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玉溪市2012—2014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次收集病例510例,临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6... 目的了解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现况,为伤寒、副伤寒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玉溪市2012—2014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次收集病例510例,临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6∶1,确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1∶15;确诊病例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所占比例较临床病例高(P<0.05),较接近诊断标准。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的嗜酸性粒细胞降低或消失,且比例高于临床病例(P<0.05);确诊病例的培养率为100.00%,临床病例的培养率为44.92%;24.12%调查病例的疗程小于10天,临床病例的疗程较确诊病例短,有50.80%临床病例疗程小于10天;按出院标准进行便培养的仅占7.25%。结论玉溪市伤寒、副伤寒临床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检验结果和治疗与确诊病例有差异,部分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未按诊断标准和防治手册执行,尤其是临床病例更为突出,影响了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诊断 治疗 玉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健康教育对于预防伤寒、副伤寒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正 唐光鹏 +1 位作者 姚光海 赵启良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1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1+2"健康教育模式在农村伤寒、副伤寒预防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平坝县3个乡镇中的9所学校,将《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手册》和《贵州省平坝县伤寒、副伤寒1+2健康教育干预试卷》发放给这9所学校中... 目的:探讨"1+2"健康教育模式在农村伤寒、副伤寒预防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平坝县3个乡镇中的9所学校,将《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手册》和《贵州省平坝县伤寒、副伤寒1+2健康教育干预试卷》发放给这9所学校中的学生并由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完成答卷。结果:①与实施"1+2"健康教育模式前相比,实施"1+2"健康教育模式后受调查学生对伤寒、副伤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16.72%,对伤寒、副伤寒防治措施持正确态度的比率提高了10.08%,对伤寒、副伤寒防治措施付诸行为的比率提高了9.98%。②与实施"1+2"健康教育模式前相比,实施"1+2"健康教育模式后受调查家长对伤寒、副伤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9.38%,对伤寒、副伤寒防治措施持正确态度的比率提高了6.79%,对伤寒、副伤寒防治措施付诸行为的比率提高了5.61%。结论:①在农村伤寒、副伤寒的预防工作中应用"1+2"健康教育模式具有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等优点。②可将"1+2"健康教育模式作为一种传染病基础预防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伤寒、副伤寒 教育模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副伤寒伴发精神障碍7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胜台 《新医学》 1986年第3期137-137,共1页
伤寒、副伤寒伴发精神障碍是感染性精神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伤寒发病数锐减而伴发精神障碍者也相应减少。我院从1960~1979年共收治此病患者7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精神症状 抗精神病药 伤寒、副伤寒 伴发 支持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5
作者 陈彪 杨明 +1 位作者 曾荣城 张仁品 《肝脏》 2001年第S1期150-,共1页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私人诊所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疫情趋势及防治工作回顾 被引量:2
6
作者 聂炜 唐光鹏 +3 位作者 姚光海 田克诚 游旅 王定明 《医学动物防制》 2016年第5期515-517,520,共4页
目的为下一步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就贵州省1951-2014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趋势、特点及防治工作进行综述。结果贵州省从1951年以来,到2014年64年期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512 142例,年平均发病率29.12/10万,... 目的为下一步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就贵州省1951-2014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趋势、特点及防治工作进行综述。结果贵州省从1951年以来,到2014年64年期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512 142例,年平均发病率29.12/10万,有3个流行高峰,以第2个高峰(1979-1995年)为主,主要发生在该省西部,因耐药菌株出现造成;全省88个县市均有伤寒、副伤寒病例发生;由于该省属卡斯特地貌,水源污染是造成伤寒、副伤寒暴发流行(64.82%)的主要原因;不同年代,伤寒、副伤寒杆菌耐药率不同,应用噬菌体或PFGE方法,对该省伤寒、副伤寒杆菌进行分型,均显示为多个型;在防控措施上,对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个环节上进行了探索。结论防控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政府应高度重视,从治本上解决问题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趋势 回顾
原文传递
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罗朝晨 陈爱平 +2 位作者 谢芳钦 陈建辉 杨劲松 《预防医学论坛》 2012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伤寒、副伤寒(伤寒)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伤寒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福建省累计报告伤寒3 341例,年均发病率为1.33/10万。伤寒发病率(... [目的]了解福建省伤寒、副伤寒(伤寒)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伤寒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福建省累计报告伤寒3 341例,年均发病率为1.33/10万。伤寒发病率(/10万),2004~2010年分别为1.80、1.42、1.51、1.08、1.23、1.18、1.13(P<0.01)。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最高的是宁德市(2.88)、龙岩市(2.80)、厦门市(2.77);男性为1.44,女性为1.22(P<0.01);0~4岁为2.86,5~14岁为1.25,15~34岁为1.31,35~54岁为1.17,55~74岁为1.13,≥75岁为1.19。2004~2010年的3 341例伤寒病人中,5~10月发病的占61.33%;农民占22.96%,学生占15.41%,散居儿童占10.98%。2006年厦门市城区内发生伤寒流行,1月1日至7月31日报告病例190例,分离菌株中主要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原因为养殖地贝类被污染。其他病例均为散发。2006~2010年累计从伤寒病人分离出伤寒病原菌102株,其中伤寒沙门菌占30.39%,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占53.9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13.73%,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1.96%。[结论]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和青壮年为发病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五地区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诊断准确性调查
8
作者 李方 施国庆 +2 位作者 木合亚提·胡塞英 常昭瑞 马合木提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8期629-633,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南疆五地区伤寒监测系统报告病例的准确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能力和水平。方法将南疆五地区所有医院报告的发病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的伤寒、副伤寒的临床和确诊病例的流行病...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南疆五地区伤寒监测系统报告病例的准确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能力和水平。方法将南疆五地区所有医院报告的发病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的伤寒、副伤寒的临床和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与国家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核实病例诊断的准确性。抽取部分医院,通过访谈检验科医生,了解被抽中医院开展伤寒、副伤寒的实验室检测情况。对临床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医生对伤寒、副伤寒疾病的认知以及参加相关培训的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南疆五地区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上报的伤寒、副伤寒49例病例中,临床病例诊断正确率为6.67%(1/15),确诊病例诊断正确率为14.71%(5/34)。共调查32家医疗机构,乡镇级医院仅有5.88%(1/17)可开展细菌培养,100%均未开展肥达试验。调查的105名医生中对临床诊断病例定义的正确回答率只有7.62%,对确诊病例定义的正确回答率仅为11.43%。参加过培训的人员中对诊断标准的回答正确率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人员。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细菌培养和肥达试验的比例均不高,而且医生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标准掌握不规范。建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伤寒、副伤寒的核实和免费检测任务,对县(乡)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加强伤寒、副伤寒的培训,保证基层医生能及时做出疑似诊断报告,以保持发现疫情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诊断标准 南疆
原文传递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医院诊断能力调查
9
作者 胡灿 唐光鹏 +1 位作者 姚光海 王丹 《医学动物防制》 2017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医院诊断能力,为全省伤寒、副伤寒诊断及报告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9-2013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确定发病率前5位的地区。在每个高发地区随机抽取医院,然后在每个医院抽取医护人... 目的了解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医院诊断能力,为全省伤寒、副伤寒诊断及报告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9-2013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确定发病率前5位的地区。在每个高发地区随机抽取医院,然后在每个医院抽取医护人员、实验室。对医护人员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掌握情况及医院实验室诊断条件展开调查。结果共抽取医护人员215人,最高分85分,最低分30分,平均(66.67±12.54)分,不同学历(F=24.06,P<0.01)、不同卫生技术职称(F=12.14,P<0.01)、不同医院等级(F=66.56,P<0.01)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28家医院实验室,其中有11家没有开展检验工作,占39.29%;在17家开展检验的实验室中,不能进行伤寒、副伤寒病原培养的有7家(占41.18%),不能开展肥达氏反应的有6家(占35.29%)。结论高发地区医院医护人员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得分偏低,实验室伤寒、副伤寒检验工作不完善,两个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诊断标准得分 实验室诊断条件 诊断能力
原文传递
2008~2010年开阳县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国书 唐云义 +3 位作者 刘明强 陈晓琴 刘俊伦 张春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912-913,919,共3页
目的掌握开阳县伤寒、副伤寒疾病的流行情况,探寻危险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开阳县选择既往发病较多的6个乡镇建立以全人群的伤寒、副伤寒病原菌监测系统,对就诊发热病例进行登记、采血作病原学检测,监... 目的掌握开阳县伤寒、副伤寒疾病的流行情况,探寻危险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开阳县选择既往发病较多的6个乡镇建立以全人群的伤寒、副伤寒病原菌监测系统,对就诊发热病例进行登记、采血作病原学检测,监测时间2008年5月~2010年8月。结果登记发热病例112 503例,采集血液标本8 529份,检出阳性病例92例,其中伤寒1例,副伤寒91例。病例以10~40岁人群为主,农民占确诊病例数的69.57%;体温在37.5~38.0℃的占52.17%,症状多以上感症状为主。结论开阳县流行的菌株主要为甲型副伤寒;加强对发热人群伤寒、副伤寒监测,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病人是伤寒、副伤寒防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监测 分析
原文传递
不典型伤寒与副伤寒186例临床症状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学敏 王存明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10期1026-1027,共2页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患者 凝集效价 抗体 临床症状 肥达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年间佛山地区伤寒的变迁
12
作者 李宗良 吴有全 钟锐兴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23期3349-3349,共1页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35年间伤寒、副伤寒在临床、实验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变迁。方法:对我院1969 ̄2004年收治的两组共337例伤寒、副伤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并发症并未因治疗的改进而降低;SMZco耐药率达52.0%。结论:...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35年间伤寒、副伤寒在临床、实验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变迁。方法:对我院1969 ̄2004年收治的两组共337例伤寒、副伤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并发症并未因治疗的改进而降低;SMZco耐药率达52.0%。结论: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SMZco已不适宜用于伤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症状 治疗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2010年上海市部分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分析及分子分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雯霞 陈敏 +3 位作者 张曦 陈洪友 席曼芳 王刚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5-286,289,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初步掌握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性试...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初步掌握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利福平100%耐药,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44.4%,其中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37.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100%耐药,乙型副伤寒对奈啶酸无耐药株。所有菌株对其他11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共产生16种PGFE带型,有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比较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 药物敏感试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伤寒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景野 许国章 +6 位作者 金春光 章丹阳 沈玄艺 石优章 林辉 宋启发 胡荣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3145-3151,共7页
目的:通过追溯菌株的流行优势型,了解菌株的耐药性,分析流行因素,为查明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回升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产品检测采用GB、PCR和mini VIDAS联合检测方法;病人、从业人员检测采用全国临床操作规程或GB方法;菌株鉴... 目的:通过追溯菌株的流行优势型,了解菌株的耐药性,分析流行因素,为查明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回升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产品检测采用GB、PCR和mini VIDAS联合检测方法;病人、从业人员检测采用全国临床操作规程或GB方法;菌株鉴定采用VITEK、ATP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基因分型采用PFGE方法。结果:从11类1500份海产品中检出6株沙门菌,检出率为0.40%,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检出率为0.13%,肠炎等沙门菌3株,检出率为0.20%,伤寒沙门菌1株,检出率为0.07%;住院病人及暴发疫情标本中分离到沙门菌593株,其中伤寒沙门菌25株,占4.2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占0.17%,甲型副伤寒沙门菌567株,占95.62%;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病人胆汁中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18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3株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菌株对常用多种抗生素均敏感,其中1株分离于水产品伤寒沙门菌出现多重耐药。14株伤寒沙门菌可分为3个PFGE型,36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12个PFGE型。结论: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回升与食源性有关,同源性试验提示菌株来是同一克隆系的可能性较大,优势流行型为PFGE 2型,且发现宁波地区副伤寒疫情的流行强度与此型细菌相关。检出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氧哌嗪青霉素、妥布霉素及头孢哌酮等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显示良好的敏感性,可作为当前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伤寒出现多重耐药株,应引起我们的关注。PFGE分型有助于病原的追溯,分析菌株的变迁,为流行病学进一步分析病因提供支持,在确定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检测 PFGE分型 药敏 流行研究
原文传递
应用回归法预测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
15
作者 胡灿 姚光海 +2 位作者 唐光鹏 黎明 杨敬源 《医学动物防制》 2014年第11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预测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进一步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贵州省2004-2012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数据,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趋势回归模型的选择,然后利用合适的模型对该数据进行拟合,并预... 目的预测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进一步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贵州省2004-2012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数据,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趋势回归模型的选择,然后利用合适的模型对该数据进行拟合,并预测2013、2014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建立的贵州省2004-2012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模型为二次多项式趋势回归模型,即y=0.3 821x2-5.8 632x+24.785,决定系数R2=0.9 909,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13年和2014年预测发病率分别为4.36/10万、6.52/10万。结论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预测发病率有所升高,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发病率 预测 二次多项式趋势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怎样分析发热待诊的病人(下)
16
作者 王守义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4期295-296,共2页
四怎样分析发热待诊的病人 (一)注意流行病学资料 1籍贯、居住地址和最近到过的地方:有些病有地方性,如血吸虫病、恙虫病、疟疾多在我国南部省份,如果病人从那里来或最近去过这些病的高发区,就要想到感染的可能.
关键词 病人 未明热 长期发热 结核病 猩红热 喉痧 疫喉 斑疹伤寒 立克次氏体病 伤寒、副伤寒 麻疹 痧子 病毒病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安万特·巴斯德健康论坛简报
17
作者 刘葆钧 《中国计划免疫》 2004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联合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巴斯德 脊灰 伤寒、副伤寒 安万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