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亦人教授“学、研、辨、用”《伤寒论》治学思想探讨
1
作者 刘松林 周贤 岳滢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通过研习陈亦人先生的论著,总结陈亦人先生勤求博采、思求经旨、探究理致、精究方术的治学思想,并阐述学习陈亦人先生“学、研、辨、用”《伤寒论》的体会。陈亦人先生提倡外感内伤合论说、“六经钤百病”说、“坏病即疑难杂病”说等,... 通过研习陈亦人先生的论著,总结陈亦人先生勤求博采、思求经旨、探究理致、精究方术的治学思想,并阐述学习陈亦人先生“学、研、辨、用”《伤寒论》的体会。陈亦人先生提倡外感内伤合论说、“六经钤百病”说、“坏病即疑难杂病”说等,其治学思想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学:勤求博采,授人以法。引证诸家,辨证求因,联系临床,总结选方三法。研:思求经旨,阐发要义。总结《伤寒论》“辨、变、严、活、简”五大特点,阐述阳明病无经腑之分,强调脉证合参。辨:探究理致,辨疑解惑。揭示坏病辨治规律,示人“活”法,论述厥阴病方证,重在古为今用。用:精究方术,灵活辨证。阐释六经钤百病,辨复杂疑难病证,明晰兼夹疑似,灵活运用辨证方法,开辟经方运用思路。此外,陈亦人先生强调《伤寒论》课程在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应加强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为《伤寒论》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亦人 中医学家 伤寒论 学术思想 外感内伤合论 六经钤百病 坏病即疑难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域下《伤寒论》方剂名英译研究
2
作者 李苹 王栋可 徐江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所载112方被后世称作“经方”,其方剂名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隐喻类、方位隐喻类、本体隐喻类对取自魏迺杰英译本和罗希文英译本的《...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所载112方被后世称作“经方”,其方剂名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隐喻类、方位隐喻类、本体隐喻类对取自魏迺杰英译本和罗希文英译本的《伤寒论》的方剂名示范语料隐喻现象的形成原因、方剂名内涵、方剂名不同的英译情况以及英译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逐一分析,以探讨隐喻性方剂名的最佳翻译,最终总结出3条翻译策略:增加注释、意译和文化转换,以期助益《伤寒论》方剂名英译研究和中医药国际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方剂名 伤寒论 英译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道文化融入《伤寒论》《金匮要略》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3
作者 徐玲 焦锟 +3 位作者 高志红 王林东 杨斌 胡荣卫 《光明中医》 2025年第3期574-576,共3页
在多年《伤寒论》《金匮要略》教学工作中,笔者团队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实践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升,将孝道文化作为思政元素融入2门课程,通过增设孝道幻灯片和视频、为父母制作中医诊查健康档案、重点分享医者诊治父母病痛的医案、撰... 在多年《伤寒论》《金匮要略》教学工作中,笔者团队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实践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升,将孝道文化作为思政元素融入2门课程,通过增设孝道幻灯片和视频、为父母制作中医诊查健康档案、重点分享医者诊治父母病痛的医案、撰写综述专题讲座、开展“为孝学中医,用中医行孝”活动等路径,来实现孝道思政与《伤寒论》《金匮要略》课程的有机结合。研究发现,孝道文化的融入对提升学习动力、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孝道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CTTM双轨教学模式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勤军 薛倩 +6 位作者 刘锋 郭锦晨 董妍妍 储全根 方向明 童佳兵 李泽庚 《牡丹江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亦是沟通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必修桥梁课程,为解决伤寒论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内容与临床脱节等问题,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亦是沟通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必修桥梁课程,为解决伤寒论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内容与临床脱节等问题,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核心的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CTTM),将伤寒论条文与具体临床案例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中心,教师为主导引导,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搭建起伤寒论六经辨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衔接的桥梁,有助于提升教学规范性和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CTTM+PBL 双轨教学模式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温病条辨》与《伤寒论》用药传承关系
5
作者 王桐 夏淑洁 +4 位作者 王洋 米丽芬 沈姗怡 江铭倩 李灿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通过《伤寒论》《温病条辨》中所用方药分析二者之间在用药方面的传承关系。方法选用《伤寒论》及《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篇中所用方剂,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以及Lantern 5.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 目的通过《伤寒论》《温病条辨》中所用方药分析二者之间在用药方面的传承关系。方法选用《伤寒论》及《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篇中所用方剂,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以及Lantern 5.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及隐结构分析,比较《温病条辨》与《伤寒论》之间用药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结果纳入方剂310首(《伤寒论》110首,《温病条辨》200首),涉及中药255味(《伤寒论》77味,《温病条辨》251味),总累计频次1861次。用药频次≥30的药物除了常用药甘草、生姜、大枣外,《伤寒论》中依次为桂枝、白芍;《温病条辨》中依次为人参、茯苓、白芍、麦冬、半夏、地黄;两书中用药合并分析依次为白芍、桂枝、人参、半夏、茯苓、干姜、黄芩、附子、黄连、麦冬、厚朴、苦杏仁、大黄、地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伤寒论》《温病条辨》有效关联规则分别为41、25条,对两书方剂合并后再分析得到有效关联规则131条。隐结构分析得到《伤寒论》《温病条辨》隐变量分别为4、10个,合并分析得到隐变量12个,隐类均为2个对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后,得到《伤寒论》《温病条辨》核心方剂分别为4、6个,合并分析得到8个核心方剂。通过单独与合并用药分析与比较,探讨了《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用药规律的继承与发展。结论《温病条辨》全面传承了《伤寒论》用药特点,尤其重视补虚类药物的运用,并且发展了《伤寒论》中化湿类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温病条辨》 方药 数据挖掘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论》津液理论探析腹泻的证治规律
6
作者 唐镔镔 苏成霞 +2 位作者 文娜 黄超群 胡运莲 《吉林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本文根据《伤寒论》条文分析其所体现的津液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探析腹泻的证治规律。本文探讨了津液的“一元论”属性(包含阴阳两种功能),津液的阴阳两种功能下降均可导致腹泻发生,而输布流转不利(表上津液凝滞、中焦津液亏虚以及津液的... 本文根据《伤寒论》条文分析其所体现的津液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探析腹泻的证治规律。本文探讨了津液的“一元论”属性(包含阴阳两种功能),津液的阴阳两种功能下降均可导致腹泻发生,而输布流转不利(表上津液凝滞、中焦津液亏虚以及津液的凝滞和耗散过度)均是腹泻的重要病机。根据腹泻的津液病机不同,治疗时可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及不同性味组合采取解表治里、补中益津、温里治水、清热通里及调和寒热等方法予以对治,并举一医案予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津液 病机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一方二法”理论渊源及指导价值初探
7
作者 任天一 凌云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5,共5页
“一方二法”首见于宋本《伤寒论》174条方后注,其内涵包括药物组成或基本组方结构相同,但因剂型、剂量、煎服法及药味加减不同,治疗作用有所差异。从“一方二法”的理论渊源来看,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可以认为,“一方... “一方二法”首见于宋本《伤寒论》174条方后注,其内涵包括药物组成或基本组方结构相同,但因剂型、剂量、煎服法及药味加减不同,治疗作用有所差异。从“一方二法”的理论渊源来看,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可以认为,“一方二法”是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生动诠释。该文就“一方二法”的版本源流、文字训诂进行考据,参考名家注解及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对“一方二法”思想的指导价值进行初步探索,为体悟仲景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方二法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理论渊源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伤寒论》中汗证的处方用药规律
8
作者 陈勇 刘赟 +2 位作者 何德英 王毅刚 任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伤寒论》中关于汗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伤寒论》中关于汗证的条文,提取条文中治疗汗证的方剂,利用SPSS22.0、SPSS Modeler18.0对处方用药进行多种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条文158条,排...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伤寒论》中关于汗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伤寒论》中关于汗证的条文,提取条文中治疗汗证的方剂,利用SPSS22.0、SPSS Modeler18.0对处方用药进行多种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条文158条,排除无方剂条文71条,共纳入条文87条,提取处方38首,中药35味。《伤寒论》中治疗汗证位以太阳、阳明、厥阴、少阴为主,处方以桂枝汤、四逆汤、大承气汤为主,用药频率较高的为甘草、大枣、生姜、桂枝、芍药、大黄、干姜、附子、芒硝。关联分析显示,以桂枝汤、四逆汤关联性较强,聚类分析获得药物组合9组。结论 《伤寒论》中汗证的处方多以桂枝汤类、四逆汤类、承气汤类为主,对于难治性汗证应考虑合病与并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汗证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从脾胃探讨烦证之证治
9
作者 张梦 石学慧 +1 位作者 谭甜 吴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烦”乃常见病症之一,常由外感、内伤或劳倦引发,其病位在心,病机或虚或实,可伴发热或无热。自生理功能言:心神需脾胃运化腐熟水谷精微滋养,心肾相交需脾胃中土之枢协作。张仲景在《伤寒论》详述其病机及治法。文章通过总结《伤寒论》... “烦”乃常见病症之一,常由外感、内伤或劳倦引发,其病位在心,病机或虚或实,可伴发热或无热。自生理功能言:心神需脾胃运化腐熟水谷精微滋养,心肾相交需脾胃中土之枢协作。张仲景在《伤寒论》详述其病机及治法。文章通过总结《伤寒论》烦证条文,明确病因、病机,发现仲景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调理脾胃,兼顾祛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脾胃 烦证 证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探讨《伤寒论》厥阴咳嗽证治
10
作者 王波 王慧颖 +2 位作者 刘国华 蔡磊 谢雪姣 《河南中医》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厥阴之义为阴盛阳生,厥阴病病机为肝阳馁弱,内风窜扰各脏。厥阴肝居于水火之间,肝阳虚之时,火气上侮发为热证,水气下乘发为寒证,故厥阴咳嗽既有寒热错杂证,也有寒化证与热化证。厥阴肝虚,内风扰肺,寒热夹杂者,治以温...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厥阴之义为阴盛阳生,厥阴病病机为肝阳馁弱,内风窜扰各脏。厥阴肝居于水火之间,肝阳虚之时,火气上侮发为热证,水气下乘发为寒证,故厥阴咳嗽既有寒热错杂证,也有寒化证与热化证。厥阴肝虚,内风扰肺,寒热夹杂者,治以温肝熄风,佐以清热止咳,方选乌梅丸加减;表证误下,邪入厥阴,阳郁受阻,肺热脾寒者,治以发散阳郁,佐以温脾清肺,方选麻黄升麻汤加减;厥阴肝虚,寒凝气滞,上犯于肺者,治以温经散寒、温肺止咳,方选吴茱萸汤加减;厥阴阳复太过,气热有余,上袭于肺者,治以清热泻火、化痰止咳,方选白头翁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咳嗽 乌梅丸 麻黄升麻汤 吴茱萸汤 白头翁汤 天人相应 伤寒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从肝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和方法
11
作者 李铮 程翻娥 +2 位作者 白星 朱西杰 李卫强 《吉林中医药》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从溃疡性结肠炎的自身免疫反应出发,分别阐释肝与自身免疫系统的关系、溃疡性结肠炎与厥阴肝相关性及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下利,当属厥阴肝之病症,指出肝与自身免疫功能直接相关,自身...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从溃疡性结肠炎的自身免疫反应出发,分别阐释肝与自身免疫系统的关系、溃疡性结肠炎与厥阴肝相关性及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下利,当属厥阴肝之病症,指出肝与自身免疫功能直接相关,自身免疫失调与肝之气机疏泄失常密切相关,结合《伤寒论》厥阴病篇提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下利,为厥阴病症,探讨从肝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和方法:临床诊治应抓主证,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本质,注重方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伤寒论 厥阴病 从肝论治 思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论》六经辨证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及论治
12
作者 宋舟鑫 林婉儿 +2 位作者 刘纯燕 蔡文悦 王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447-450,共4页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揭示伤寒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可用于眼科疾病。中医学认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可分为头风、痰湿、七情,这可发生于六经传变的各个阶段。本文从六经辨证探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揭示伤寒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可用于眼科疾病。中医学认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可分为头风、痰湿、七情,这可发生于六经传变的各个阶段。本文从六经辨证探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及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提供中医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伤寒论 六经辨证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胡希恕学术思想探讨《伤寒论》中瞑眩的病位规律
13
作者 蔡磊 胡伊蕾 +1 位作者 王慧颖 谢雪姣 《河北中医》 2025年第2期309-312,共4页
瞑眩是服药后突然出现的不循常规的一过性特殊反应,常以多病位、多症状的方式呈现,属于疾病向愈的征兆。但因其恰似疾病恶化表现或药物不良反应,表象尤为急迫,有时难以判断,易使患者误解惶恐,医家自乱阵脚,耽误时机,甚至逆其病势致误治... 瞑眩是服药后突然出现的不循常规的一过性特殊反应,常以多病位、多症状的方式呈现,属于疾病向愈的征兆。但因其恰似疾病恶化表现或药物不良反应,表象尤为急迫,有时难以判断,易使患者误解惶恐,医家自乱阵脚,耽误时机,甚至逆其病势致误治与坏病等。当判断为瞑眩时要顺应病情,不可逆势而为,若是不良反应则更要诊断正确,采取急救措施。《伤寒论》中记载了较多且典型的瞑眩相关条文,是探讨瞑眩理论与临证规律的切入点,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有着独到的见解,基于其学术思想探讨瞑眩在不同病位上的表现规律,对中医临床辨识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瞑眩 胡希恕 伤寒论 病位 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璐诠释《伤寒论》方法学特点探究
14
作者 陈津琦 林沛哲 +1 位作者 王玉琳 张涛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
张璐作为错简重订派的代表之一,著有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二书集中展现了对《伤寒论》的研究与探索,对江浙伤寒学术产生深远影响。借助诠释学理论与方法,探讨张璐《伤寒论》诠释思想,不仅是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的整理挖掘,以及《伤... 张璐作为错简重订派的代表之一,著有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二书集中展现了对《伤寒论》的研究与探索,对江浙伤寒学术产生深远影响。借助诠释学理论与方法,探讨张璐《伤寒论》诠释思想,不仅是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的整理挖掘,以及《伤寒论》理论研究的扩充发展,更是交叉学科创新中医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其诠释思想共分三个方面:在理论诠释方面,运用理论继承法、理解发挥法和对比诠释法;在证候诠释方面,使用了援经解释法、据理解释法、经验解释法和语言解释法;在方药诠释方面,主要运用采摭众家法、药理分析法和对比诠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张璐 伤寒论 伤寒缵论 伤寒绪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琴释《伤寒论》芍药之妙用
15
作者 刘佳 蒋小敏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5-17,20,共4页
柯琴所著《伤寒来苏集》主要用方证对应的方法分析整理《伤寒论》原文,并对其中组方用药进行阐述,详细论述了芍药在不同方剂中的功效。芍药性微寒,味酸苦,在桂枝汤、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中分别发挥了除烦敛汗、泻火止痛、益阴缓... 柯琴所著《伤寒来苏集》主要用方证对应的方法分析整理《伤寒论》原文,并对其中组方用药进行阐述,详细论述了芍药在不同方剂中的功效。芍药性微寒,味酸苦,在桂枝汤、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中分别发挥了除烦敛汗、泻火止痛、益阴缓急的作用;而以芍药配伍的对药:芍药-枳实、芍药-桂枝可以分别在桂枝类方、大柴胡汤、四逆散中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分析柯琴关于芍药的论述可以为临床应用芍药拓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琴 伤寒来苏集 伤寒论 芍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伤寒论》六经病相关方剂治疗便秘
16
作者 杨凯宇 宋杰 +1 位作者 李通通 张高竭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3期124-127,共4页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剖析和论述。该文以《伤寒论》六经病为基础,从六经病相关方剂治疗便秘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 便秘 六经病 伤寒论 经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论》三阴经辨证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7
作者 金晓晨 张丽萍 +1 位作者 苏琳 娄锡恩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31-334,共4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足而导致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属于传统中医学“虚劳”“虚损”“瘿劳”范畴。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发展等与三阴经密切相关。在《...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足而导致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属于传统中医学“虚劳”“虚损”“瘿劳”范畴。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发展等与三阴经密切相关。在《伤寒论》的指导下,结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早、中、晚期对应三阴经太阴里证、少阴寒化证、厥阴病证,采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给予不同治法、方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阴经辨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太阴里证 少阴寒化 厥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中白术治疗“脐动悸”的特点及临床研究概述
18
作者 李玲 钱锐 +2 位作者 刘杰 李娅 王毅蓉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古代医家探讨《伤寒论》中“脐动悸”的病因病机,多由于心肾、中阳虚,不能制水,导致饮停气逆上冲引起,而张仲景原文中用白术治疗脐动悸时需“去术”或加减其他药物才可用之,其中特点未曾详细论述。为了阐述医治脐周悸动与白术相关联系... 古代医家探讨《伤寒论》中“脐动悸”的病因病机,多由于心肾、中阳虚,不能制水,导致饮停气逆上冲引起,而张仲景原文中用白术治疗脐动悸时需“去术”或加减其他药物才可用之,其中特点未曾详细论述。为了阐述医治脐周悸动与白术相关联系的客观性,通过追踪研究近年发表的相关论述“术”与“腹部悸动类”文章,对《伤寒论》中“脐动悸”的古今病因病机及近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研究,并对白术治疗脐悸动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悸 伤寒论 白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中药煎服法辨证观探析
19
作者 梁鉴 梁伟 +4 位作者 薛姗 宋吉美 朱俊霞 郭祺 朱章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31-236,共6页
中药的煎服法直接影响药物疗效,是临床增效减毒的关键。《伤寒论》作为方书之祖,书中记载了详细且独到的煎服法。该文对《伤寒论》的相同药物不同煎煮法、去滓再煎法、煎煮丸药法及其药物的服药量、服药时机、调护法进行归纳梳理,并探... 中药的煎服法直接影响药物疗效,是临床增效减毒的关键。《伤寒论》作为方书之祖,书中记载了详细且独到的煎服法。该文对《伤寒论》的相同药物不同煎煮法、去滓再煎法、煎煮丸药法及其药物的服药量、服药时机、调护法进行归纳梳理,并探讨其蕴含的中医辨证观。《伤寒论》中方药的特殊煎煮法包含了同药异治、药证合参、峻药缓行的中医辨证观;其服药法则包含了随证施量、因势利导、以知为度的中医辨证观。认为《伤寒论》方药的煎服法随证而设,根据病证特点采取不同的煎煮方式、服药策略及调护方法,更能使方药切中病机,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中药煎服法 服药量 调护法 同药异治 药证合参 峻药缓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伤寒论》方证相应观
20
作者 刘頔 《山西中医》 2025年第2期50-52,共3页
方证相应观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论治方法,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方证相应观的应用体现于重视六经提纲证,抓主证、亦重兼证,一方可治多证,重视方药加减,重视药物剂量。方证相应观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伤寒论》传承... 方证相应观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论治方法,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方证相应观的应用体现于重视六经提纲证,抓主证、亦重兼证,一方可治多证,重视方药加减,重视药物剂量。方证相应观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伤寒论》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相应观 伤寒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