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景陆 周兴茂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7期59-60,共2页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5例单节段不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起床前(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行影像学测量椎体...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5例单节段不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起床前(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行影像学测量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并将术前及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明显纠正,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分别为(23.43±2.81)、(22.78±6.37)mm,均高于术前的(12.36±1.64)mm,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度分别为(9.21±2.26)、(9.15±2.42)°,均低于术前的(22.0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与术后首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ODI指数(5.31±1.23)%低于术前的(37.7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法早期效果明显,临床可根据脊柱骨折分类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胸腰骨折 伤椎置短钉 不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任喜颂 杜娟 时艳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59-1865,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行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优良率、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体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椎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围手术期应激激素[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分别为(86.85±12.37)min、(4.29±1.02)min、(91.75±16.29)m L、(13.24±4.0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5.34±20.83)min、(14.26±2.15)min、(127.56±29.63)mL、(18.64±5.1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3 d,观察组患者的COR、ACTH及NE分别为(734.27±53.21)nmol/L及(586.34±45.66)nmol/L、(20.41±2.14)pmol/L及(14.26±1.43)pmol/L、(562.37±32.15)ng/L及(410.37±29.41)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7.26±68.44)nmol/L及(705.69±50.12)nmol/L、(25.63±2.37)pmol/L及(17.85±1.62)pmol/L、(779.82±40.16)ng/L及(568.94±30.2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增强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缓解应激,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后路节段内固定 胸腰段体骨折 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及患者椎体高度压缩率、疼痛观察
3
作者 曹海泉 柯妙娟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26-1629,共4页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并探究该手术方案对患者椎体高度压缩率、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军陆战队医院2018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4...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并探究该手术方案对患者椎体高度压缩率、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军陆战队医院2018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经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实施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Cobb角小于参照组,伤椎前高压缩比率高于参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缩小Cobb角,提高伤椎前高压缩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成形术 节段固定术 脊柱骨折 体高度压缩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申德伟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观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 目的观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明显变小(P<0.05),椎体高度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骨折复位好,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节段弓根固定 节段弓根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闫亮 张健 吕守正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9期1354-1355,142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置钉...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行后路节段内固定术 前缘高度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鲜文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 a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术后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经损胸腰骨折 旁肌间隙入路 技术节段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7
作者 孙彦鹏 史相钦 +1 位作者 马虎升 彭晓东 《中医正骨》 2016年第1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3岁,中... 目的:观察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3岁,中位数43岁。损伤椎体,T102例、T116例、T1214例、L110例、L26例。按脊髓损伤的 Frankel 分级,A 级3例、B 级4例、C 级14例、D 级10例、E 级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6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伤椎椎体高度)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分别由术前(44.83±12.73)%降低至(10.24±7.25)%、(13.11±8.51)%,Cobb 角由术前31.49°±14.17°降低至6.90°±5.15°、8.74°±6.39°。术后12个月,部分病例的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按脊髓损伤的 Frankel 分级,A 级3例、B 级1例、C 级2例、D 级12例、E 级20例。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小开窗减压 力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建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2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依据内固定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2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依据内固定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和对照组(n=100,传统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的VAS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的椎管狭窄率、伤椎骨缺损程度、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内固定总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较传统短节段固定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神经损 节段固定 胸腰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省伟 《包头医学》 2019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2013年9月~2018年9月),手术方案不同分为Wiltse组(n=53)与常规组(n=53)。常规组实施常规入路椎弓根螺...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2013年9月~2018年9月),手术方案不同分为Wiltse组(n=53)与常规组(n=53)。常规组实施常规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Wiltse组实施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观察对比2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术后疼痛(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腰椎功能(JOA)情况。结果:Wiltse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天数及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术后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2周,Wiltse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JOA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可减轻疼痛感,缩短术后康复进程,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提高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节段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司正涛 杜海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0例,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和对照组(50例,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0例,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和对照组(50例,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后凸Cobb角均减小,椎间隙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增大,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VAS、ODI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胸腰骨折 节段内固定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晓军 徐文华 +1 位作者 余博 甘心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伤椎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治疗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固定 胸腰段脊骨折 脊髓神经损 可行性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16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明亮 刘晟 +1 位作者 李坤庆 王爱兵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6期853-85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11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有76例患者治... 目的:研究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11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有76例患者治疗显效,33例患者治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97%;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手术前,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Cobb角度明显小于手术前,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较好,内固定稳定性较高,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严重丢失,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节段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振华 桑原田 杜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水平、疗效、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伤椎前高压缩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总有效率和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缩小Cobb角,优于单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体成形术 节段固定术 前高压缩比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与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万汉 汤凯 +1 位作者 王晓萌 卢海川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657-658,共2页
目的:观察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与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治疗,试验组术式选择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 目的:观察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与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治疗,试验组术式选择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伤椎Cobb角矫正率),对比其术后1 w及术后6个月腰背功能恢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矫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时试验组ODI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ODI较术后1周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较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疗效更佳,且更能促进患者术后腰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节段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刘成会 丁文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骨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甲组(43例,跨伤锥置钉固定术治疗)、乙组(4...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骨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甲组(43例,跨伤锥置钉固定术治疗)、乙组(43例,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VAS评分、JOA评分、手术和康复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和伤椎前高压缩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bb角相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伤椎前高压缩比较治疗前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甲组,乙组Cobb角和伤椎前高压缩比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乙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手术所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出血总量要多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4.66%明显低于甲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可维持较好脊柱矫正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节段固定 前高压缩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研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影响
16
作者 孙涛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1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影响。方法随机抽取94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的方式分组,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影响。方法随机抽取94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的方式分组,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对照组,n=47)与椎体成形术(实验组,n=47)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伤椎凸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感染、疼痛骨组织吸收不良及劳动能力下降等不良情况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脊柱骨折的患者应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伤椎凸角及伤椎前高压缩比,改善患者骨折情况,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固定 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探究
17
作者 席鹏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9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分为甲组(n=47)和乙组(n=47)。对甲组患... 目的:探讨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9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分为甲组(n=47)和乙组(n=47)。对甲组患者进行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对乙组患者进行跨伤椎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椎管内径侵占率及伤椎高度丢失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的评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椎管内径侵占率、伤椎高度丢失率相比,P>0.05。术后7 d,甲组患者VAS的评分低于乙组患者;术后6个月,甲组患者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小于乙组患者,其椎管内径侵占率及伤椎高度丢失率均低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骨折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植骨节段固定术 胸腰爆裂骨折 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伤椎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韩雪昆 任永信 张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围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2例均获随访24~32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均有满意的恢复,末次随访Cobb角及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再丢失,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节段内固定 经皮弓根螺 弓根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刘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77-0080,共4页
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比较研究。方法 本研究开展前,为保障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会在研究对象筛选中投入更多精力,确定筛选时间,即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对在此期间入院治疗的腰椎爆裂性骨折... 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比较研究。方法 本研究开展前,为保障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会在研究对象筛选中投入更多精力,确定筛选时间,即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对在此期间入院治疗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筛选,综合分析研究要求,考量研究目标与患者参与自主性,选出数十名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计40例。在此过程中,应对患者治疗期间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期间的出血量相差无几,P>0.05;术后1周,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周、6月与12月,患者伤椎前沿高度比均有所变化,高于术前,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Cobb,s角与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均有所改善,有所降低,P<0.05。术后6月与12月,观察组患者伤椎前沿高度有所提升,而椎体楔形变角等有所下降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感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该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低于术前,P<0.05。结论 若患者患有腰椎爆裂性骨折,对其进行治疗时,可以短节段固定疗法为基础,对伤椎置钉方法加以应用,改善患者椎体高度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节段内固定 节段固定疗法 爆裂性骨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季文军 敖俊 +5 位作者 廖文波 王信 孔维军 覃建朴 范红松 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伤椎组与跨伤椎组,每组34例,其中伤椎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伤椎组与跨伤椎组,每组34例,其中伤椎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跨伤椎组患者采取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植骨联合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伤椎前移复位程度、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随时间逐渐减少,且各时间点伤椎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跨伤椎组(P<0.05),伤椎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跨伤椎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伤椎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伤椎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跨伤椎组(P<0.05)。伤椎组患者椎体内出现吸收现象及空洞形成的例数以及矫正度丢失的例数明显少于跨伤椎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满意,较常规跨伤椎节段钉棒固定更有利于伤椎的复位和愈合,显著缓解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能够较好的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节段固定 体内植骨 同种异体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