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英国成长小说中的法律书写与伦理教诲
1
作者 刘晓书 张生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文学常常被当作传递法律理念的重要工具,而以12—18岁的青少年为主人公的当代英国成长小说更是借助法律书写来传递伦理教诲思想。通过描述审判场景、展现法律程序和分析法律规则,英国成长小说中的法律主题书写一方面旨在教育儿童尊重法... 文学常常被当作传递法律理念的重要工具,而以12—18岁的青少年为主人公的当代英国成长小说更是借助法律书写来传递伦理教诲思想。通过描述审判场景、展现法律程序和分析法律规则,英国成长小说中的法律主题书写一方面旨在教育儿童尊重法律,使其认识到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启迪青少年读者重新审视法律,分析法治、正义与权力等之间的关系,从而正视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赋予青少年纠正与改变法律不公的责任和期望。研究参考中国学者提出的话语范式,对成长小说中的法律书写及其蕴含的思想展开对话与互构,进而揭示英国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深刻而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法学批评 文学伦理学批评 法律书写 伦理教诲 成长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尼的优势》的伦理教诲解读
2
作者 何云燕 徐细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0-84,共5页
《桑尼的优势》是彼得·汉密尔顿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主要探讨了未来生物科技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为当下人类在未来处理人、环境与科技的密切关系时,提供了一种具有伦理教诲功能的实践范本。鉴于此,文章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解读... 《桑尼的优势》是彼得·汉密尔顿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主要探讨了未来生物科技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为当下人类在未来处理人、环境与科技的密切关系时,提供了一种具有伦理教诲功能的实践范本。鉴于此,文章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解读作品所处的伦理环境,反思不同人物在宗教、媒体、教育、商业等发生伦理扭曲的情况下作出的非道德抉择,分析桑尼与兽格斗的伦理选择的动因及成为女驯兽师的伦理身份本质;以及在人性因子超越兽性因子的伦理意识驱使下,桑尼在黑暗中所展现出的优势伦理形象,传达了科学伦理教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尼的优势》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教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靠叙事与伦理教诲——重读经典小说《泄密的心》
3
作者 刘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11,共4页
《泄密的心》多年来颇受关注,但是评论界一直围绕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美学来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变态心理和怪诞情节。而本文作者认为,埃德加·爱伦·坡并不仅仅是通过呈现一个凶手杀人的故事来给他的读者营造一种恐怖... 《泄密的心》多年来颇受关注,但是评论界一直围绕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美学来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变态心理和怪诞情节。而本文作者认为,埃德加·爱伦·坡并不仅仅是通过呈现一个凶手杀人的故事来给他的读者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更是有意利用不可靠叙事等叙事修辞策略来引导读者去发现作者想传达出的真实意图——作为高级因子的人性因子能够控制作为低级因子的兽性因子。本文作者通过费伦有关不可靠叙事和叙事进程的理论来分析《泄密的心》中的不可靠叙事现象并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来揭示坡利用不可靠叙事等其他叙事技巧来向读者传达伦理教诲的叙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进程 《泄密的心》 不可靠叙事 伦理教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希腊悲剧中的伦理教诲与城邦共同体
4
作者 陈红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3,共12页
以神话为题材的古希腊悲剧是城邦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从两个方面发挥着教诲民众、形塑城邦共同体的社会功能:一方面,通过禁忌叙事向雅典人传递社会规约,构建伦理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借助神话重述展演哲学迷思,形塑文化思想上的共同体。透... 以神话为题材的古希腊悲剧是城邦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从两个方面发挥着教诲民众、形塑城邦共同体的社会功能:一方面,通过禁忌叙事向雅典人传递社会规约,构建伦理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借助神话重述展演哲学迷思,形塑文化思想上的共同体。透过这种独特的神话戏剧美学,古希腊悲剧在伦理教诲中构建思想共通,推动影响至今的欧洲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神话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教诲 城邦共同体
原文传递
向善的旅程--《大海啊,大海》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宁 段道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6-76,共11页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大海啊,大海》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借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从小说的故事层面和叙事层面对其进行文学伦理学解读。从小说的故事层面来看,《大海啊,大海》中的查尔斯从伦敦剧院到"夏福海角屋"...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大海啊,大海》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借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从小说的故事层面和叙事层面对其进行文学伦理学解读。从小说的故事层面来看,《大海啊,大海》中的查尔斯从伦敦剧院到"夏福海角屋"再回到伦敦的旅程是他从沉沦在世到伦理觉醒,并最终能动地回到日常生活中,完成伦理化的历程;而从小说的叙事层面来看,《大海啊,大海》本身既是查尔斯走向伦理化的产物,也为他提供了道德指引。因此,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来看,《大海啊,大海》不仅通过小说人物查尔斯离恶向善的历程讲述了一次伦理选择和实现伦理化的过程,而且也借助查尔斯的自我叙事演绎了文学创作作为伦理的产物,具有伦理教诲功能的文学伦理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默多克 《大海啊 大海》 伦理选择 伦理教诲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再生产研究——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
6
作者 王晓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0,共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生产的特殊方式。有些文学生产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降低甚至是牺牲文学作品应有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品格,文学作品的精神属性不断受到其商品属性的戕害。作品中贬损崇高、扭曲正义、诋毁道德、淡化责任的描写...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生产的特殊方式。有些文学生产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降低甚至是牺牲文学作品应有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品格,文学作品的精神属性不断受到其商品属性的戕害。作品中贬损崇高、扭曲正义、诋毁道德、淡化责任的描写,不仅直接危害文学消费主体的精神思想,还会间接拉低社会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最终破坏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要求,针对文学作品的商品属性和精神属性之间的矛盾运动,文学伦理学批评面向文学作品中的伦理世界、聚焦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伦理问题,从文学文本中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和现实交往出发,探讨特定历史时期的伦理环境中的伦理道德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功能作用,把文学作品的精神属性发挥到极致,进而关照现实社会的公民伦理道德水平提升和民族精神重塑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再生产,主要囊括三个问题:伦理表达是文学产生的动力、伦理教诲是文学的基本功能、伦理选择是文学教诲的途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秉承“文学批评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理念而创新生成的理论范式,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再生产的中国化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表达 伦理教诲 伦理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鲸》和《海狼》中主人公的伦理选择
7
作者 李小敏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6,共4页
美国海洋小说《白鲸》和《海狼》经久不衰,重要原因是其蕴含的深刻的伦理价值。船长亚哈和拉森,无视伦理秩序,畸形的伦理选择导致悲剧的人物命运;以实玛利和凡·卫登则具有强烈的伦理觉悟,智慧的伦理选择使其成为幸存者。只有具有... 美国海洋小说《白鲸》和《海狼》经久不衰,重要原因是其蕴含的深刻的伦理价值。船长亚哈和拉森,无视伦理秩序,畸形的伦理选择导致悲剧的人物命运;以实玛利和凡·卫登则具有强烈的伦理觉悟,智慧的伦理选择使其成为幸存者。只有具有高度的伦理意识和理性的伦理选择方能规避伦理悲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 《海狼》 伦理选择 伦理教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的错位和变性的悲剧——《捕蜂器》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胡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31,共9页
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捕蜂器》里讲述了父亲克拉旱姆通过男性激素把女儿弗兰克"成功"地从女性变为男性,而被父亲违背伦理的实验改变了身份的弗兰克成了伦理身份混乱的"兼性人"。弗兰克的身份错位导... 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捕蜂器》里讲述了父亲克拉旱姆通过男性激素把女儿弗兰克"成功"地从女性变为男性,而被父亲违背伦理的实验改变了身份的弗兰克成了伦理身份混乱的"兼性人"。弗兰克的身份错位导致他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继而无法进入正确的伦理选择的过程,而缺乏伦理教诲让他无法产生正确的伦理意识,无法建立善恶观。此外,弗兰克成长的客观伦理环境让他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沟通。这几个因素最终造成弗兰克通过残害小动物和"弑童"来缓释"被阉割"给他带来的创伤。小说表达了作者反对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希望生活回归正常秩序的强烈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选择 伦理教诲 伦理混乱 《捕蜂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