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危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钟煊 陈佩珊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产后出血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29例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单胎低危产...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产后出血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29例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单胎低危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时间排序,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331例)和验证集(98例)。以是否发生产后出血,训练集分为出血组(112例)、未出血组(219例),验证集分为出血组(32例)、未出血组(66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的宫高(OR=1.326,95%CI:1.179~1.446)、产前体重指数(OR=1.111,95%CI:1.020~1.211)、孕次(OR=2.128,95%CI:1.167~3.879)、第三产程时间(OR=1.072,95%CI:1.022~1.124)、血小板计数(OR=0.990,95%CI:0.986~0.996)是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由这5个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32~0.839),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803~0.869),训练集HL检验的P值为0.529,验证集HL检验的P值为0.893,校准曲线均接近理想曲线,表明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均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低危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风险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低危产妇 阴道分娩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梁瑾 王婧婧 赵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3029-3031,共3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待产的单胎初产产妇1 500例,按照产后出血量分为正常产妇、轻度出血产妇和重度出血产妇3组,检测3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 目的探讨孕晚期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待产的单胎初产产妇1 500例,按照产后出血量分为正常产妇、轻度出血产妇和重度出血产妇3组,检测3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Fbg)和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其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产后出血产妇和正常产妇Fbg、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孕产妇和严重出血孕产妇Hb、PLT、Fbg、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Hb、PLT、Fbg、D-D水平检测对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当孕晚期待产妇血浆Fbg水平偏低且伴有D-D水平升高时应预防产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晚期 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 低危产妇产后出血 预测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正式临产入院对低危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彤云 彭检妹 +1 位作者 陈兰卿 刘丽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产妇未正式临产入院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对本院低危初产妇(200例)按入院时临产情况分为未临产入院组和临产入院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程度、新生儿窒息率及全院费用... 目的探讨产妇未正式临产入院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对本院低危初产妇(200例)按入院时临产情况分为未临产入院组和临产入院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程度、新生儿窒息率及全院费用。结果与临产入院组比较,未临产入院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临产入院组(P<0.05)。未临产入院组产程时间延长,产后出血程度、新生儿窒息率、住院费用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未正式临产入院的孕妇进行过多的医疗干预可增加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产妇 临产 入院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眠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丁玲玲 陈慧 +3 位作者 郭莉 胡金英 莫希玲 尹巧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催眠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120例低危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愿意接受催眠镇痛分为催眠组(催眠镇痛,60例)和对照组(无催眠镇痛,6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催眠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120例低危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愿意接受催眠镇痛分为催眠组(催眠镇痛,60例)和对照组(无催眠镇痛,6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会阴裂伤及转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催眠组分娩时VAS评分及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眠组转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眠技术应用在低危产妇分娩中,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提高分娩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技术 分娩镇痛 低危产妇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新产程时限管理在低危产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蔼屏 郑小雪 +1 位作者 江碧薇 刘珍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新产程时限管理在低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43例低危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43例低危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 目的 探讨分析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新产程时限管理在低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43例低危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43例低危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新产程时限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程度及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娩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新产程时限管理应用于低危产妇中可缩短产程时间,减轻分娩疼痛程度,提升自然分娩率,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产妇 导乐分娩镇痛仪 新产程时限管理 分娩方式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裴玲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年第21期104-104,106,共2页
目的探究在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评价的价值。方法针对25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包括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后将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孕妇进行持续随... 目的探究在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评价的价值。方法针对25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包括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后将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孕妇进行持续随访,观察分娩后发生出血的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和未出血的产妇差异。结果 250例产妇中有5例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出血的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值和未出血的产妇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价值分析发现,其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存在异常的产妇,预测价值较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纤溶指标检测 孕晚期 低危产妇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眠镇痛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莫希玲 丁玲玲 +5 位作者 尹巧琴 胡金英 杨秀丽 梁桂娇 叶玉柳 邓志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5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分娩中应用镇静催眠方法的效果。方法120例低危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分娩中给予常规镇痛,观察组产妇分娩中给予产妇催眠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分娩中应用镇静催眠方法的效果。方法120例低危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分娩中给予常规镇痛,观察组产妇分娩中给予产妇催眠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裂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会阴裂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危产妇分娩中采取催眠镇痛的方法可以显著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降低产妇损伤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镇痛 低危产妇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眠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凤甜 庄小华 +1 位作者 徐丹丽 廖玉梅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41-42,共2页
目的探索催眠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15日-2018年5月15日期间我院低危产妇200例,采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式分娩,观察组进行催眠技术分娩。... 目的探索催眠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15日-2018年5月15日期间我院低危产妇200例,采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式分娩,观察组进行催眠技术分娩。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转剖宫产率(4.00%)、新生儿窒息率(0.00%)、产后出血率(1.00%)、第一产程(341.86±18.65)min、第二产程(34.19±5.46)min、第三产程(5.13±1.85)min、VAS评分(1.15±1.35)分、会阴裂伤I度率(88.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低危产妇实施催眠技术分娩效果明显,可改善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技术 低危产妇 分娩 镇痛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产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海燕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8期72-72,共1页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在正常分娩过程中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低危产妇11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生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选择会阴无保护接生的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接生的方法。观察对比两...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在正常分娩过程中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低危产妇11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生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选择会阴无保护接生的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接生的方法。观察对比两组会阴切开的情况以及产程中表现出的疼痛程度。结果在会阴侧切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程中疼痛表现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低危产妇,临床选择会阴无保护接生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会阴侧切率,有效减少产妇出现会阴切口感染情况,显著增加产妇的分娩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 低危产妇 正常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低危产妇分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丽香 严宇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8期3686-3689,共4页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低危产妇分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140例低危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低危产妇分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140例低危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对照组则运用保护会阴的常规接生方法分娩。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情况,产中及产后疼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43%(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用时(44.69±3.9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9±3.15)min(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7%和11.43%(P<0.05);观察组产后会阴疼痛级别、住院时长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发生率为5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29%(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产妇伤痛,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大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 低危产妇 分娩 生活质量 新生儿窒息
原文传递
低危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临虹 郭素芳 崔颖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在目前医疗服务水平下,低危孕产妇合理的产前检查次数。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市5所医院分娩的2371名低危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产前检查次数低危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水平。结果在低危孕产妇中,... 目的探讨在目前医疗服务水平下,低危孕产妇合理的产前检查次数。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市5所医院分娩的2371名低危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产前检查次数低危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水平。结果在低危孕产妇中,产前检查7—8次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产前检查次数少于7—8次的组别(均P〈0.05);产前检查7—8次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水平与产前检查次数多于7—8次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所研究地区现有产前保健水平下,低危孕产妇产前检查7—8次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产前检查次数 不良妊娠结局 产前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间断听胎心及连续胎心电子监护对低危产妇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利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91-692,共2页
胎心电子监护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在胎儿监护方面应用最广泛,以期降低胎儿缺氧、酸中毒的发生,改善胎儿结局。我院2010年1—4月采取产时二种不同方法胎心监测,现就胎儿窘迫诊断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等方面进行分析... 胎心电子监护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在胎儿监护方面应用最广泛,以期降低胎儿缺氧、酸中毒的发生,改善胎儿结局。我院2010年1—4月采取产时二种不同方法胎心监测,现就胎儿窘迫诊断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低危产妇产时胎心监护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产妇 间断听胎心 连续胎心电子监护 母儿结局
原文传递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颖 《社区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分娩的低危产妇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会阴保护常规接生技术...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分娩的低危产妇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会阴保护常规接生技术,观察组实施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会阴切口、产后会阴处疼痛程度、临床指标及分娩不良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1天、3天会阴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分娩后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有效减轻低危产妇分娩疼痛程度,降低会阴侧切率及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低危产妇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
原文传递
个体化产程管理模式对低危临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莉 《中国医院统计》 2015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目的观察低危临产产妇应用个体化产程管理模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于本院分娩的80例低危临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分成2组,采用常规产程管理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个体化产程管理模式的40例产妇作为... 目的观察低危临产产妇应用个体化产程管理模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于本院分娩的80例低危临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分成2组,采用常规产程管理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个体化产程管理模式的4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产妇分娩结局,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2.5%)、产程及待产时间均显著优干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7.5%)及产钳助产率(0.0%)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管理效果及分娩结局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个体化产程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低危临产产妇产程时间及待产时间,有利于减少产钳使用及剖宫产率,具有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结局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产妇 分娩结局 个体化产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低危孕产妇分娩结局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巧仙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4期716-717,共2页
目的:通过对低危孕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进行研究,观察期对产妇分娩结局以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方法:把在我院2012年2月至11月进行分娩的884例低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分为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以及自然临产组,例数分别为16... 目的:通过对低危孕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进行研究,观察期对产妇分娩结局以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方法:把在我院2012年2月至11月进行分娩的884例低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分为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以及自然临产组,例数分别为163、401、320。对这三组的孕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比孕产妇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择期引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择期剖宫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与其他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比较三组的产时产后的输血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择期剖宫产组的产时副损伤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进行产褥病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选择择期引产会提高产后出血率、产中产后输血率,同时新生儿窒息、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也没有降低。相对于其他分娩方式,择期剖宫产是相对安全的一种,不会对孕产妇分娩并发症有不良的影响,缺点是住院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分娩方式 卫生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层级管理对低危临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雁冰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对低危临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低危临产初产妇1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低危临产初产妇17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层级管理护...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对低危临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低危临产初产妇1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低危临产初产妇17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层级管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待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时间和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低危临产初产妇的心理状态,达到优化分娩结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管理 临产初产妇 心理状态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水浴对低危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桂珍 胡金英 +1 位作者 丁玲玲 黄丽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31期3900-3902,共3页
目的 探讨温水浴(淋浴、盆浴)对低危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4-10月326例在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3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63例和对照组163例.研究组除常规观察产程及护理外,还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潜伏期予以温水浴,... 目的 探讨温水浴(淋浴、盆浴)对低危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4-10月326例在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3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63例和对照组163例.研究组除常规观察产程及护理外,还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潜伏期予以温水浴,对照组按常规观察产程与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疼痛程度.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79.8%,高于对照组的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00,P<0.05).研究组第一、第二产程分别为(7.63 ±3.84),(0.69±0.39)h,分别短于对照组的(8.05±3.81),(0.74±0.4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8,-3.78;P<0.01).研究组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例数分别为3,117,41,2例,对照组分别为0,71,75,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84,P<0.01).结论 温水浴能有效缓解低危初产妇的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一、第二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过程 疼痛 自然分娩 剖宫产术 温水浴 低危产妇
原文传递
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玉秀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0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于2014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低危产妇96例作为研究资料,均为单胎妊娠,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为间断胎心听诊,观察组则为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于2014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低危产妇96例作为研究资料,均为单胎妊娠,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为间断胎心听诊,观察组则为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观察两组预测价值、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45.83%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4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0,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43.75%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8%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5),;观察组新生儿脑瘫发生率2.08%与对照组新生儿脑瘫发生率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P>0.05);观察组胎心监护异常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预测值为100.00%,对照组胎心监护异常9例,发生新生儿窒息7例,另外1例为胎心监护正常,预测值为93.75%。结论针对低危产妇产程实施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对预测新生儿窒息准确率较高,利于尽早开展防范措施,但导致剖宫产率相应提升,因此仍需加强其他监测方法的研究,确保进一步评估母婴安全,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产妇 产程监护 持续电子胎心监护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限制性会阴侧切实施体会
19
作者 张飞冰 朱淑梅 钟结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12期1586-158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低危初产妇正常产中实行限制性会阴切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低危初产妇按随机抽签法预先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0例,实行限制性会阴切开;对照组61例,实行常规会阴侧切。主要记录限制会阴切开的方法,阴道...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低危初产妇正常产中实行限制性会阴切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低危初产妇按随机抽签法预先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0例,实行限制性会阴切开;对照组61例,实行常规会阴侧切。主要记录限制会阴切开的方法,阴道裂伤程度,产时出血,婴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会阴切开率为18%,对照组为8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度裂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度裂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出现Ⅲ度裂伤。结论基层医院低危初产妇采用多种措施实施限制性会阴切开,可降低会阴裂伤的发生率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产妇 会阴切开 限制性 会阴按摩 会阴局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胎心听诊和连续性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比较
20
作者 张建品 奥蓓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1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间歇式胎心听诊和连续性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低危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运用间歇式胎心听诊,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胎心监护,分析比较两... 目的:观察比较间歇式胎心听诊和连续性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低危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运用间歇式胎心听诊,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胎心监护,分析比较两组孕妇临产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剖宫产率。结果:两组低危孕妇使用间歇式胎心听诊和连续性胎心监护,胎儿的宫内窘迫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危孕妇可以采用间歇式胎心听诊,而高危孕妇则需要采用连续性胎心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式胎心听诊 连续性胎心监护 产妇 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