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参艾蛇矾汤包熏洗对外阴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湿热型的影响 |
庄庆煊
张嘉男
王小婷
孙维峰
|
《光明中医》
|
2024 |
0 |
|
2
|
Keratin17联合HPV E6/E7 mRNA对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转归的预测价值 |
吴莹
李媛
王晓燕
|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
2024 |
0 |
|
3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不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随访观察 |
何鑫
陶绘丞
王淑珍
朱志清
王跃
刁小莉
曲久鑫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4
|
宫颈细胞涂片中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
张新莹
郭东辉
张小晶
赵文海
|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
2006 |
6
|
|
5
|
DNA倍体分析对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
金日男
夏潮涌
许红雁
刘素云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2011 |
2
|
|
6
|
p16/Ki67双染检测在分流宫颈低度/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预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转归中的临床研究 |
黎法文
邱文山
崔彬
杨岚
庄妙
吕观东
|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
2019 |
13
|
|
7
|
关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下一步诊治方案的随机化试验 |
向剑波
|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
2004 |
0 |
|
8
|
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16/18 E6蛋白检测在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分流和转归中的意义 |
赵宏伟
孙立新
连润生
王丽霞
张永贞
张玉
|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
2019 |
7
|
|
9
|
宫颈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意义 |
李肖甫
李雁青
张琳琳
|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0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细胞学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管理价值 |
张引民
汪秀芹
苗凤英
邢海燕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2011 |
1
|
|
11
|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检测与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何立群
袁婧
胡孟钧
|
《中国妇幼保健》
CAS
|
2023 |
3
|
|
12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细胞学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价值 |
林巧
潘敏敏
林旗
谢婉琴
王玲玲
应亚君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
2017 |
2
|
|
13
|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
赵红霞
董艳双
蔡友治
朱颖军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35
|
|
14
|
上海市47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HPV型别分布状况分析 |
朱彩英
刁雯静
汪清
隋龙
|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5
|
p16、p125的表达及HPV分型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
阮细玲
丁莉利
黄幼生
杨丞
罗志飞
牛海艳
|
《诊断病理学杂志》
|
2020 |
6
|
|
16
|
宫颈细胞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及风险管理 |
华平
蔡健
王玺皓
胡志敏
|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16 |
1
|
|
17
|
不除外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妇女应接受HPV DVA检测? |
Liman AK
贺国丽(摘) 王世阆(校)
|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
|
2006 |
0 |
|
18
|
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筛查和处理 |
齐汝霞
张鹏
李秀英
|
《济宁医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9
|
HPV E6/E7 mRNA在细胞学正常或轻度异常的低级别宫颈病变中的预测价值 |
王静
徐金贵
徐小敏
周燕
|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20
|
妊娠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的诊治 |
徐萍
荣风年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