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7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在心脏外科术后ICU患者低氧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韦树旺 韦张旭 +5 位作者 廖世锋 韦珊珊 韦柳江 兰婕燕 韦玉璇 谢玲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M-CCUE)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低氧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6例转入ICU低氧血症患者,采用M-CCUE方案进行病因分析,并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匹配,对比分析M-CCUE方案诊断效能。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M-CCUE)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低氧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6例转入ICU低氧血症患者,采用M-CCUE方案进行病因分析,并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匹配,对比分析M-CCUE方案诊断效能。结果:86例常规检查诊断肺水肿30例,胸腔积液17例,肺实变/肺不张25例,气胸12例。经M-CCUE方案诊断肺水肿33例,胸腔积液16例,肺实变/肺不张26例,气胸11例。进一步评估,最终确诊肺水肿34例,胸腔积液16例,肺实变/肺不张26例,气胸10例。常规检查对气胸诊断特异度为92.10%,灵敏度为60.00%,肺水肿诊断特异度为84.61%,灵敏度为64.70%,对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诊断灵敏度均为超过60.00%。M-CCUE方案对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气胸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80.00%。结论:M-CCUE方案对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病因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重超声快速管理方案 超声 心脏手术 ICU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前焦虑程度对全身麻醉患者氧化应激及低氧血症的影响
2
作者 杨晴 汪孟幻 +3 位作者 张抒宇 王嘉宇 向导 信文启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99-302,307,共5页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前焦虑程度对全身麻醉患者氧化应激及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普外科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00例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根...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前焦虑程度对全身麻醉患者氧化应激及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普外科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00例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重度焦虑组、轻中度焦虑组和正常组。对比不同程度焦虑患者机械通气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根据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和血氧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全身麻醉患者机械通气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SAS量表显示,术前存在重度焦虑的患者有90例,轻中度焦虑的患者68例,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42例。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重度焦虑组46.67%>轻中度焦虑组20.59%>正常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比较,重度焦虑组<轻中度焦虑组<正常组,丙二醛(MDA)水平比较,重度焦虑组>轻中度焦虑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OD、GSH-Px水平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r=-0.5523、-0.3171,P<0.001),MDA水平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601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焦虑程度是全身麻醉患者机械通气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前焦虑程度与围术期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存在相关性,焦虑是围术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焦虑程度 全身麻醉 氧化应激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秦玉洁 杨玉霞 +1 位作者 李俊香 关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12月由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SMPP患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低氧组与非低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12月由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SMPP患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低氧组与非低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13例SMPP患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年龄、肺外并发症、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CT)呈细支气管炎型是SMPP患儿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蛋白升高、合并肺外并发症、肺部CT呈细支气管炎型是SMPP患儿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预测低氧血症的灵敏度为71.9%,特异度为95.1%,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09~0.968)。结论当SMPP患儿出现铁蛋白升高,肺部CT为细支气管炎型表现、合并肺外并发症时应高度警惕出现低氧血症可能,应尽早识别并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4
作者 邓达 曾文飞 +1 位作者 裴万敏 唐莲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构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氧血症组... 目的构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氧血症组(发生低氧血症,63例)和非低氧血症组(未发生低氧血症,15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低氧血症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Ⅱ级比例、吸烟史比例、贫血比例、术后镇痛泵种类为舒芬太尼泵比例、术中镇痛药物种类为右美托咪定比例、术中低血压比例、手术体位为仰卧位比例、气道不通比例、意识恢复不良比例、术后躁动比例均大于或高于非低氧血症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低于非低氧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均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EV_(1)/FVC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R软件构建基于年龄、体重指数、FEV_(1)/FVC、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等6个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76~0.894);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拟合度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阈值概率为0.10~0.85时,其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净获益最高。结论年龄、体重指数、FEV_(1)/FVC、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麻醉苏醒期 低氧血症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5
作者 盛丽乐 兰星 +6 位作者 陈庆红 钟圆红 谢婉丽 王宇 付达安 陈向东 赵征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索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2810例麻醉复苏期的患者为建模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绘制列线... 目的探索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2810例麻醉复苏期的患者为建模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选取2022年11-12月705例麻醉复苏期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建模组中365例(12.99%)发生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级别、手术时长、吸烟、糖尿病为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52,0.915),约登指数为0.536,灵敏度为0.819,特异度为0.717。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5.95%。结论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麻醉复苏室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麻醉复苏期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镇静下无痛胃镜检查病人低氧血症预测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薛婷婷 陈慧娟 +1 位作者 王焕 张爱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筛选环泊酚镇静下无痛胃镜检查病人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3年9月—11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内镜中心在环泊酚镇静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423例病人作为建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低氧血症... 目的:筛选环泊酚镇静下无痛胃镜检查病人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3年9月—11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内镜中心在环泊酚镇静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423例病人作为建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在环泊酚镇静下无痛胃镜检查病人低氧血症发生率为7.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打鼾、屏气时间短、基础血氧饱和度低是无痛胃镜检查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校正曲线接近理想曲线。且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预测模型净获益良好。结论:基于年龄、BMI、打鼾、屏气时间、基础血氧饱和度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无痛胃镜检查病人低氧血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环泊酚 无痛胃镜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指脉氧监测在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中的指导价值
7
作者 王诗绮 陈幼花 +4 位作者 徐小俊 宋玮 李莉 赵新云 孙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目的:分析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即指脉氧监测对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共纳入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101例,持续指脉氧监测组56例,常规指脉氧监测组45例。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动脉... 目的:分析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即指脉氧监测对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共纳入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101例,持续指脉氧监测组56例,常规指脉氧监测组45例。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动脉血气次数、氧疗过程,以及两组治疗第(7±1)天的氧合指数和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差异。根据入院48 h内是否发生氧疗升级事件,将持续指脉氧监测组分成升级组和未升级组并分析两亚组监测数据。分析SpO_(2)及脉率相关参数与炎症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升级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氧疗后48 h内再发生氧疗升级事件的SpO_(2)监测数据。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pO_(2)监测参数对诊断早期氧疗升级事件的价值。结果:(1)持续指脉氧监测组的动脉血气次数、氧疗启动升级日和到达最高参数日少于常规指脉氧监测组(P<0.05)。与常规指脉氧监测组相比,持续指脉氧监测组入院第(7±1)天的PaO_(2)/FiO_(2)更高,IL-6和CRP的水平更低(P均<0.05)。(2)持续指脉氧监测组监测参数中最低SpO_(2)(SpO_(2L)),平均SpO_(2)(m SpO_(2)),每日SpO_(2)低于86%、88%、90%、92%、94%的时间百分比(T_(86)、T_(88)、T_(90)、T_(92)、T_(94)),24 h内SpO_(2)的标准偏差在升级组和无升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CRP和免疫球蛋白G与SpO_(2)参数相关。(3)持续指脉氧监测组BiPAP日有突发的SpO_(2)失饱和,并伴有脉率上升的现象,这类低氧事件发现与脱机有关,且SpO_(2)失饱和的下降面积(descending area,DA)在升级组和未升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诊断BiPAP呼吸支持下早期氧疗升级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5),提示DA可作为预测氧疗升级事件的指标。结论:持续指脉氧监测参数T92可早期识别进行性加重的低氧事件风险,有助于及时调整氧疗方案。BiPAP日脱机下的SpO_(2)失饱和的DA可作为预测氧疗升级事件的指标。持续指脉氧监测有助于指导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方案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低氧血症 脉搏血氧仪 氧疗 指脉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手术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黄伟 蔡鲤香 陈燕锋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龄手术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全麻手术老龄患者共135例,根据是否在麻醉恢复室发生低氧血症分组;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临床特征资料,并采用Logistics... 目的 探讨高龄手术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全麻手术老龄患者共135例,根据是否在麻醉恢复室发生低氧血症分组;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临床特征资料,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法评估全麻后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发生风险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135例患者全麻后在麻醉恢复室发生低氧血症54例,发生率为40.00%。发生组年龄、ASA分级Ⅲ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术前血氧饱和度<95%比例、手术俯卧位比例、术中输血比例及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体温<36℃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均显著多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高血压、术前血氧饱和度及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体温均是高龄手术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发生风险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手术患者如合并高血压、术前血氧饱和度<95%或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体温<36℃则在全麻后更易在麻醉恢复室出现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手术 全麻 麻醉恢复室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9
作者 朱园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研究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于本院2023年1月-2024年5月选择了76例手术患者作为样本,用随机数表法方法分2组,作为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8例,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体征指标变化、低氧血症发... 研究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于本院2023年1月-2024年5月选择了76例手术患者作为样本,用随机数表法方法分2组,作为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8例,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体征指标变化、低氧血症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拔管15min后观察组HR(78.35±5.16)次/min,MAP(102.48±5.92)mmHg,SpO2(97.52±2.18)%,均优于对照组[HR(82.35±6.21)次/min,MAP(105.40±6.76)mmHg,SpO2(96.13±2.36)%](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5.79%)(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合计(5.26%),少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 对于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体征指标稳定,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并减少相关不良事件,更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保护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术 低氧血症 麻醉恢复室 预防性护理 体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苏醒室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策略研究
10
作者 李京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对麻醉苏醒室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开展调查,依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对策,以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出现,保障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选取86名麻醉苏醒室患者,分析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8.37%,且... 对麻醉苏醒室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开展调查,依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对策,以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出现,保障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选取86名麻醉苏醒室患者,分析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8.37%,且经过分析发现这些患者年龄在70岁及以上、BMI数值在25及以上且经过ASA分级都在II级及以上、手术时间在120分钟以上、手术部位为胸部的概率均优于未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情况(P<0.05)。且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且属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麻醉苏醒室的患者,很多因素都会诱发术后危险事件,针对术后低氧血症要格外注意,结合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室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急性呼吸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张严中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急性呼吸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3月—2024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呼吸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面罩吸氧)和观察组(经鼻高流量吸氧)...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急性呼吸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3月—2024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呼吸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面罩吸氧)和观察组(经鼻高流量吸氧),每组59例。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氧疗舒适度、血气分析指标及ICU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1);观察组氧疗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27);氧疗24 h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合并低氧血症的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的氧疗舒适度,改善患者血气状况,缩短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 经鼻高流量吸氧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对严重脑功能损伤患者低氧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青青 邵绍鲲 +4 位作者 吕海锋 王飞飞 沈国杰 范伟娜 吴晓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PPV)在改善严重脑功能损伤患者低氧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O20年8月至2O21年8月收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40例严重脑功能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PPV)在改善严重脑功能损伤患者低氧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O20年8月至2O21年8月收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40例严重脑功能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氧合指数≤200mmHg(1mmHg~0.133kPa)并行PPV的2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PPV前、PPV后12h、恢复仰卧位后12h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和呼吸机相关参数[包括气道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肺动态顺应性(Cdyn)等],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差异,同时记录患者PPV期间的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6.10±17.22)岁,平均PPV时间(22.20±5.94)h。与PPV前比较,患者PPV后12h和恢复仰卧位后12hPaO_(2)、氧合指数、SaO_(2)、VT、Cdyn均明显升高[PaO_(2)(mmHg):98.35±21.85、98.45±17.90比72.15±10.14,氧合指数(mmHg):198.82±40.51、202.27±46.39比133.20±33.95,SaO_(2):0.97±0.02、0.97±0.01比0.94±0.03,VT(mL):558.42±111.23、580.29±119.44比484.82±123.77,Cdyn(mL/cmH_(2)O):26.11±5.42、27.90±5.80比24.15±6.13,均P<0.05];与PPV后12h比较,患者恢复仰卧位后12hCdyn亦明显升高(P<0.05)。患者PPV前后各时间点FiO_(2)、PaCO_(2)、pH值、PIP、PEEP、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例患者在PPV后出现以颜面部为主的皮肤受压处红肿,恢复为仰卧位后逐渐好转。期间未出现导管脱落、恶性心律失常及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等情况。结论PPV对改善严重脑功能损伤患者的低氧血症有一定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脑功能损伤 低氧血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诊急性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小六 缪林煜 邝光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90-92,105,共4页
目的 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诊急性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氧疗治疗患者为常规组... 目的 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诊急性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氧疗治疗患者为常规组,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为研究组,各30例。对比2组生理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脉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2组HR、RR、MAP指标均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O_(2)/FiO_(2)、SpO_(2)指标有所上升,PaCO_(2)指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PaO_(2)/FiO_(2)、SpO_(2)指标高于常规组,PaCO_(2)指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30.00%(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3.33%,低于常规组的1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急性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可明显改善其各项生理指标及血气指标,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急性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 经鼻高流量氧疗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风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刘海渊 高晴云 +2 位作者 张成鑫 刘愚勇 葛圣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51-357,共7页
目的了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计收治的10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围术期资... 目的了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计收治的10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围术期资料采集,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低氧血症,将其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首先,对患者术前及术中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明确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非低氧血症组患者64例,低氧血症组患者45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P=0.001)、急诊(P=0.015)、体质量(P=0.000)、术前尿素氮浓度(P=0.008)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个变量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体质量(P=0.001)、急诊(P=0.004)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15)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清醒(P=0.000)、术后二次气管插管(P=0.017)、术后气管切开(P=0.001)、术后透析(P=0.032)、术后严重脏器损伤(P=0.000)、术后7 d内出重症监护病房(P=0.000)、术后四肢活动障碍(P=0.016)和非医嘱离院(P=0.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质量、急诊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并促进良性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体质量 急诊 深低温停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15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氧合指数低于200 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62例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入院心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ATAAD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是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临床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16
作者 刘阳春 李奇威 +3 位作者 温建麟 陆海素 莫丽勤 曾晓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22-27,共6页
目的 探讨肺复张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T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肺复张组(n=36)及常规治... 目的 探讨肺复张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T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肺复张组(n=36)及常规治疗组(n=20)。常规治疗组患者在肺保护性通气基础上行常规机械通气,肺复张组患者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12h、24h,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静态顺应性(C_(stat))及肺动态顺应性(C_(dyn))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O_(2)(A-a)]、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气道峰压(P_(peak))及气道平台压(P_(plat))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肺复张组患者的PaO_(2)、OI、C_(stat)及C_(dyn)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O_(2)(A-a)、RI、P_(peak)及P_(plat)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肺复张组患者肺复张过程中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所下降(P<0.05),中心静脉压有所升高(P<0.05),肺复张结束后均恢复至基线水平。治疗后1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PEEP递增法肺复张可改善AT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及肺顺应性,但对血流动力学存在一过性影响,治疗时应进行严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肺复张 呼气末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17
作者 张丽娟 张瑾萱 苏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635-2639,2644,共6页
目的:探讨全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低氧血症(HXA)的有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全麻LTH患者2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TH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HXA的影响因... 目的:探讨全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低氧血症(HXA)的有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全麻LTH患者2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TH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HXA的影响因素。构建回归预测模型并判定模型拟合优度与预测效能。结果:全麻LTH患者麻醉苏醒期HXA发生率为27.1%(76/280)。单因素分析显示,HXA组与无HXA组年龄、体质指数(BMI)、ASA分级、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926,95%CI 1.073~3.458)、BMI高(OR=1.824,95%CI 1.485~2.239)、ASA分级Ⅲ级(OR=2.353,95%CI 1.124~4.926)、丙泊酚用量大(OR=1.005,95%CI 1.002~1.008)、手术时间长(OR=1.078,95%CI 1.050~1.107)是全麻LTH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HXA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H-L检验预测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可知,模型对全麻LTH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HXA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00,敏感性为80.3%,特异性为87.3%。结论:年龄≥65岁、BMI高、ASA分级Ⅲ级、丙泊酚用量大、手术时间长均可影响全麻LTH患者麻醉苏醒期HXA的发生,且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效力良好,临床应据此予以针对性预防及护理,以降低麻醉苏醒期HXA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全麻 低氧血症 麻醉苏醒期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效果研究
18
作者 李珍 赵贝贝 底瑞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总结俯卧位通气改善主动脉夹层(AD)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3—2023-02行AD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俯卧位通气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治... 目的总结俯卧位通气改善主动脉夹层(AD)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3—2023-02行AD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俯卧位通气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的PaO_(2)、SpO_(2)、氧合指数(OI)氧合指标,以及HR、MAP血流动力学指标。统计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住时间。结果治疗12 h后,2组患者的PaO_(2)、SpO_(2)、O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俯卧位组高于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2组患者的HR较治疗前升高,MAP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均短于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提升AD术后患者的氧合水平,稳定血流动力学,并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白蛋白水平与婴儿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王昭君 刘琦 +2 位作者 鲍荣幸 周慧君 黄晓琴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期2339-234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水平与婴儿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手术婴儿的临床资料。以术前白蛋白进行三等分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水平与婴儿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手术婴儿的临床资料。以术前白蛋白进行三等分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术前白蛋白水平与婴儿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204例婴儿,有30例(14.7%)婴儿发生术后低氧血症,在校正多种因素的影响后,RCS分析提示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呈现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5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白蛋白每增加5 g/L,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减少58%(OR=0.42,P=0.007)。以低值组婴儿为参照,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中值组婴儿减少44%(OR=0.56,P=0.259)、高值组减少78%(OR=0.22,P=0.027)。结论低氧血症是婴儿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前白蛋白水平越高,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白蛋白 心脏手术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夜间低氧血症管理中的护理干预效果
20
作者 陈玉婷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年第S01期169-171,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管理中的护理干预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包括低流量氧疗、呼吸功能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及心理护理,系统分析其对夜间血氧水平、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管理中的护理干预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包括低流量氧疗、呼吸功能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及心理护理,系统分析其对夜间血氧水平、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COPD患者的夜间血氧饱和度,减少了低氧发作的频率,改善了睡眠质量。同时,呼吸功能训练增强了患者的肺功能,心理护理缓解了长期患病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此研究强调了个性化护理在COPD夜间低氧症状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多层次护理干预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行路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夜间低氧血症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