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戴栋 李胜男 +1 位作者 张波 马西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5,共5页
研究了由Boost变换器和Forward变换器级联构成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通过数值仿真观察了系统随着输出功率增大时出现的低频振荡现象及其对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的影响。根据Forward... 研究了由Boost变换器和Forward变换器级联构成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通过数值仿真观察了系统随着输出功率增大时出现的低频振荡现象及其对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的影响。根据Forward变换器电感电流导电模式的临界条件得到了相应的稳定性边界,并对低频不稳定现象的边界碰撞分岔本质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仿真结果。该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单级PFC变换中的动力学行为,对该系统参数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低频不稳定 边界碰撞 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室低频不稳定燃烧仿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洪波 王振国 孙明波 《火箭推进》 CAS 2007年第5期22-26,共5页
为弄清燃烧不稳定性激励机制,建立了氢氧预燃室低频燃烧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集成软件包搭建仿真平台,研究了与供应系统耦合的低频不稳定燃烧。结果表明:在各种不稳定激励因素中,氧的喷注压降对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 为弄清燃烧不稳定性激励机制,建立了氢氧预燃室低频燃烧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集成软件包搭建仿真平台,研究了与供应系统耦合的低频不稳定燃烧。结果表明:在各种不稳定激励因素中,氧的喷注压降对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当其值低于某一稳定边界时,出现极限环振荡,提高氧的喷注压降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低频不稳定燃烧;当氧的喷注压降位于稳定边界附近时,混合比将对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降低混合比可以较好地抑制低频不稳定;氢的喷注压降对低频燃烧稳定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燃室 低频不稳定燃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PE固液火箭发动机低频不稳定燃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新 汪亮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介绍了85%H2O2 PE固液火箭发动机的低频不稳定燃烧特征;应用发动机质量守恒方程对发动机低频耦合振荡燃烧现象进行了一维模拟,分析了氧化剂喷射压降对低频不稳定燃烧的影响。利用扰动分析确立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稳定工作限,提出了抑制... 介绍了85%H2O2 PE固液火箭发动机的低频不稳定燃烧特征;应用发动机质量守恒方程对发动机低频耦合振荡燃烧现象进行了一维模拟,分析了氧化剂喷射压降对低频不稳定燃烧的影响。利用扰动分析确立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稳定工作限,提出了抑制低频耦合振荡燃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 低频不稳定燃烧 质量守恒方程 稳定工作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环电流控制SEPIC变换器中低频不稳定现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芳 李岩 王福平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3,共6页
建立滞环电流控制SEPIC变换器的连续时间模型,采用解析及数值方法研究其中出现的低频不稳定现象.给出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充要条件,确定系统参数的稳定区域,揭示系统中Hopf分岔现象产生、发展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出现的低频不稳... 建立滞环电流控制SEPIC变换器的连续时间模型,采用解析及数值方法研究其中出现的低频不稳定现象.给出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充要条件,确定系统参数的稳定区域,揭示系统中Hopf分岔现象产生、发展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出现的低频不稳定现象是由Hopf分岔导致的,SEPIC变换器电路本质上的惯性特性是系统产生Hopf分岔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环控制 低频不稳定 单端初级电感变换器 霍普夫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雷燃烧室低频不稳定燃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卫兵 史小锋 张忠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5,共4页
根据“不变燃烧时滞”理论建立起单组元推进剂鱼雷燃烧室低频燃烧稳定性的控制方程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单组元推进剂鱼雷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性的激励因素和鱼雷旋转燃烧室的热爆机理 。
关键词 鱼雷 燃烧室 低频不稳定燃烧 数学模型 “不变燃烧时滞”理论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发动机低频不稳定燃烧的消除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展 赫伟涛 王可立 《火箭推进》 CAS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根据发动机热试车出现的低频不稳定燃烧现象,分析了产品的故障模式,建立了相关零组件模型。对相关零件进行了改进设计,消除了发动机低频不稳定燃烧现象。
关键词 低频不稳定燃烧 故障模式 故障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控制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秦飞 何国强 刘佩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实现对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的高效控制,采用实验手段和数值模拟开展了低频燃烧不稳定的控制方法研究。开展了燃料脉冲喷射开环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发现燃料脉冲喷射所形成的周期性放热是抑制压强振动的主要原因。这种周期性放热与... 为实现对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的高效控制,采用实验手段和数值模拟开展了低频燃烧不稳定的控制方法研究。开展了燃料脉冲喷射开环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发现燃料脉冲喷射所形成的周期性放热是抑制压强振动的主要原因。这种周期性放热与压强振动反相时会明显削弱压强振荡幅度,所以喷射相位角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对空气喷射控制方式进行了大涡模拟,这种方式能够比较有效地干扰突扩面上大尺度旋涡的形成,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对燃烧室突扩构型进行改进,开展了被动控制的数值模拟,通过采用台阶突扩面的被动控制方式指出了破坏大尺度旋涡的形成和切断振动能量的正反馈机制是实现燃烧不稳定被动控制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扩燃烧室 低频燃烧不稳定 大涡模拟 实验 燃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秦飞 何国强 刘佩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突扩燃烧室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会出现燃烧不稳定现象。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突扩燃烧室形成低频燃烧不稳定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突扩燃烧室压强振动过程中纵向振型占主导地位,但其振动频率并不与声学频率一致。建... 突扩燃烧室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会出现燃烧不稳定现象。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突扩燃烧室形成低频燃烧不稳定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突扩燃烧室压强振动过程中纵向振型占主导地位,但其振动频率并不与声学频率一致。建立了适合分析燃烧不稳定的多步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大涡模拟耦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对实验发动机开展了非稳态数值模拟,获得了低频燃烧不稳定形成演化的详细过程和流场结构。实验和数值计算表明突扩截面形成的旋涡脱落,以及旋涡在燃烧室内的运动过程中引起燃烧面积、局部当量比和热释放率的脉动是激发低频压强振动的主要原因。压强振动引起上游速度脉动,进而形成旋涡脱落。大尺度旋涡在燃烧室内的运动又会引起热释放率的大幅度脉动,反过来又会促进压强振动。振动频率是由压强波和旋涡运动特征时间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燃烧不稳定 突扩燃烧室 大涡模拟 实验 冲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主动控制的大涡模拟仿真(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少文 何国强 石磊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大涡模拟结合多步化学反应模型开展了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的主动开环控制方法研究。针对突扩面形成的大尺度旋涡脱落和运动是形成低频燃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突扩截面上放置窄缝进行小流量空气喷射和燃气吸出的方法进... 采用大涡模拟结合多步化学反应模型开展了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的主动开环控制方法研究。针对突扩面形成的大尺度旋涡脱落和运动是形成低频燃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突扩截面上放置窄缝进行小流量空气喷射和燃气吸出的方法进行燃烧不稳定的开环主动控制。通过大涡模拟仿真表明,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比较有效地干扰突扩面上大尺度旋涡的形成和破坏振动能量的正反馈,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压强振动幅值分别下降了48%和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燃烧不稳定 突扩燃烧室 大涡模拟 燃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10
作者 秦飞 董飞 +1 位作者 何国强 刘佩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6-501,共6页
采用实验手段,开展了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主动控制方法研究。进行了燃料脉冲喷射开环主动控制实验,发现燃料脉冲喷射所形成的周期性放热与压强振动反相时会明显削弱压强振动幅度,喷射相位角和占空比是影响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通... 采用实验手段,开展了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主动控制方法研究。进行了燃料脉冲喷射开环主动控制实验,发现燃料脉冲喷射所形成的周期性放热与压强振动反相时会明显削弱压强振动幅度,喷射相位角和占空比是影响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参数实验,确定了较优的控制参数范围。建立了具有反馈的自适应闭环控制策略,通过实验验证了闭环主动控制是一种能有效抑制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燃烧不稳定 突扩燃烧室 实验 燃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火箭发动机低频燃烧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迪 聂万胜 +2 位作者 石天一 王辉 苏凌宇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以自主设计的单喷嘴缩比模型发动机为试验对象,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燃烧不稳定性现象进行初步研究。试验在不同推进剂混合比条件下进行,利用高频压力传感器采集数据,分析了低频燃烧不稳定性的产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比的减小,... 以自主设计的单喷嘴缩比模型发动机为试验对象,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燃烧不稳定性现象进行初步研究。试验在不同推进剂混合比条件下进行,利用高频压力传感器采集数据,分析了低频燃烧不稳定性的产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比的减小,产生低频燃烧不稳定的压力幅值逐渐减小;较高压力振幅的低频燃烧不稳定可能会激发高频燃烧不稳定;煤油流量的突变会加剧低频燃烧不稳定性;煤油和氧气的喷注速率对燃烧室压强的敏感性不同,随着燃烧室压强增大,产生低频燃烧不稳定压力振幅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比模型发动机 混合比 燃烧室压强 低频燃烧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发生器低频非稳态燃烧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新桥 李清廉 +1 位作者 沈赤兵 康忠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1,共6页
针对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需求,设计燃气发生器,通过试验统计研究其燃烧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该燃气发生器发生低频非稳态燃烧的概率为32.7%,存在两种振荡形态。一种存在振荡主频,即低频不稳定燃烧;另一种没有主频,燃烧形态为粗暴燃烧。... 针对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需求,设计燃气发生器,通过试验统计研究其燃烧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该燃气发生器发生低频非稳态燃烧的概率为32.7%,存在两种振荡形态。一种存在振荡主频,即低频不稳定燃烧;另一种没有主频,燃烧形态为粗暴燃烧。粗暴燃烧发生概率高且与余氧系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低频不稳定燃烧发生概率低。两种形态的振荡能量分布位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发生器 频域分析 低频不稳定燃烧 粗暴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ssive Control of Laminar Separation Bubble with Spanwise Groove on a Low-speed Highly Loaded Low-pressure Turbine Blade 被引量:1
13
作者 Hualing Luo Weiyang Qiao Kaifu XuCollege of Power and Energ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93-201,共9页
LES (Large-Eddy Simulation) computations were pre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a kind of spanwisegroove for the passive control of laminar separation bubble on the suction surface of a low-speed highly loade... LES (Large-Eddy Simulation) computations were pre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a kind of spanwisegroove for the passive control of laminar separation bubble on the suction surface of a low-speed highly loadedlow-pressure turbine blade at Re = 50,000 (Reynolds number, based on inlet velocity and axial chord length).Compared with the smooth suction surface,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groove is effective toshorten and thin the separation bubble, which contributes the flow loss reduction on the groove surface, by thinningthe boundary layer behind the groove and promoting earlier transition inception in the separation bubble; (2)upstream movement of the transition inception location on the grooved surface is suggested being the result of thelower frequency at which the highest amplification rate of instability waves occurs, and the larger initial amplitudeof the disturbance at the most unstable frequency before transition; and (3) the viscous instability mode ispromoted on the grooved surface, due to the thinning of the boundary layer behind the gro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r-eddy simulation laminar separation bubble transition passive control spanwise groove high lift low-pressure turb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