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籽多酚纯化及体外厌氧发酵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范利君 王志鹏 +2 位作者 宋安康 李学文 王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54,共12页
以酿酒后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材料提取葡萄籽多酚,研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葡萄籽多酚的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能力,筛选出适合葡萄籽多酚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人粪样体外发酵模型,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籽多酚对肠道菌群的影... 以酿酒后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材料提取葡萄籽多酚,研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葡萄籽多酚的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能力,筛选出适合葡萄籽多酚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人粪样体外发酵模型,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籽多酚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葡萄籽多酚的最适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8 mg/mL、乙醇体积分数80%、上样流速2 mL/min、洗脱流速1 mL/min,在此纯化条件下,多酚纯度由32.16%提高至80.35%。肠道微生物测序结果显示,葡萄籽多酚质量浓度的变化并不会显著影响肠道细菌总数(P>0.05),而会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P<0.05)。门水平下,发酵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不同质量浓度加酚组提高了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低质量浓度组(LG)、中质量浓度组(MG)和高质量浓度组(HG)F/B值分别下降了8.21%,39.81%,57.49%。属水平下,多酚质量浓度的变化会影响肠道中不同菌群的生长、增殖,表现为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菌群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如提高了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副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XlVa、肠球菌属、嗜胆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随多酚质量浓度的变化表现出浓度效应,且不同发酵时间有明显波动。结论: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籽多酚通过调节不同菌群结构组成来改善肠道内环境,其中低质量浓度组(LG,4 mg/mL)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体外厌氧发酵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消化抗性淀粉体外厌氧发酵前后的结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涛 曾红华 +1 位作者 汪婕 易翠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6-240,共5页
制取了绿豆、马铃薯、锥栗和板栗消化抗性淀粉,并对它们体外厌氧发酵前、后肠道菌群及其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消化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对大肠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强抑制作... 制取了绿豆、马铃薯、锥栗和板栗消化抗性淀粉,并对它们体外厌氧发酵前、后肠道菌群及其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消化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对大肠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粪肠球菌、梭状杆菌、兼性细菌无明显影响。发酵液总酸度增大,说明4种消化抗性淀粉能被肠道微生物发酵利用。4种消化抗性淀粉经发酵后,平均聚合度降低较明显,但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密度,这种结构变化可能会使其吸附能力增加,有利于其他益生作用的发生。发酵后4种消化抗性淀粉的晶型均变为A型,且微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抗性淀粉 体外厌氧发酵 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发酵荔枝皮多酚对多酚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小霞 李晓乐 +2 位作者 李武 杨瑞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6-150,220,共6页
荔枝皮多酚经人肠道菌群体外发酵,分别在发酵0,4,8,12,24,48 h测定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该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48 h发酵过程中,荔枝皮多酚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48 h时,其总酚... 荔枝皮多酚经人肠道菌群体外发酵,分别在发酵0,4,8,12,24,48 h测定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该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48 h发酵过程中,荔枝皮多酚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48 h时,其总酚含量、FRAP和ABTS抗氧化性分别降低为0 h的79.06%(P<0.05),92.19%,93.58%。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肠道菌群在科、属、种水平丰度呈增加趋势。48 h时,梭杆菌属和脱硫弧菌属分别增加至0 h的13.58,10.95倍,拟杆菌属和梭菌属分别降低至发酵前的57.16%,20.87%。肠球菌属与考拉杆菌属呈协同关系,脱硫弧菌属与双歧杆菌属呈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荔枝皮多酚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肠道菌群可能在荔枝皮多酚生物活性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皮 多酚 体外厌氧发酵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消化前后EGCG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浩楠 雷嗣超 +4 位作者 辜煊 谢辰阳 李杰 杨芳 张美 《中国果菜》 2022年第3期40-46,79,共8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从中国绿茶中提取的一种成份,是绿茶茶多酚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素类单体物质。它是绿茶主要的活性和水溶性成份,是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占绿茶毛重的9%~13%。因为具有特殊...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从中国绿茶中提取的一种成份,是绿茶茶多酚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素类单体物质。它是绿茶主要的活性和水溶性成份,是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占绿茶毛重的9%~13%。因为具有特殊的立体化学结构,EGCG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至少是维生素C的100多倍,是维生素E的25倍,能够保护细胞和DNA受损害,这种损害与癌症、心脏疾病和其他重大疾病有关。EGCG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炎、抗癌、抗氧化等,对生物体起到促生长、缓解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等作用,在食品工业上可作抗氧、抑菌、保鲜、祛臭剂;在日化产品上作特殊功能的保质剂、护肤剂。为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生物利用率,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体外消化前后EGCG对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GCG和EGCGGIT(消化后的EGCG)处理的肠道菌群均在科、属以及种水平丰度呈现显著差异。相比对照组,消化前后的EGCG均能显著降低有害菌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8)的丰度。在EGCG组中,有益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罗斯拜瑞氏菌属(Roseburia)的丰度显著提高;而EGCG-GIT组则是有益菌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小幅增加。结果显示,消化前后的EGCG对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不同,可能与其消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EGCG的生物利用率的运载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体外厌氧发酵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