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体外受精技术为基础的女性生育力保存技术的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田莉 王建六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5-247,共3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近些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到已有800万的新生儿出生;IVF衍生的冷冻技术的发展,使生育力的保存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癌症患者。近年来...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近些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到已有800万的新生儿出生;IVF衍生的冷冻技术的发展,使生育力的保存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癌症患者。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有年轻化趋势,而癌症的治愈率在不断提高,年轻女性患者在癌症治愈后仍然有生育的需求;然而在恶性肿瘤手术、化疗、放疗等过程中生育力损伤的风险极大,在癌症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间期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生育力保存措施,使患者疾病痊愈后生育成为可能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热点问题,而以IVF为基础的冷冻保存技术为生育力保存成为可能。该技术包括:胚胎冷冻保存、卵子冷冻保存、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及卵巢组织冷冻等;各项技术不但有不同的使用人群和患者的病情,而且各技术的成熟度、解冻后妊娠成功率特别是得到活产儿的几率不同,现将各项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保存 活产儿 体外受精技术 恶性肿瘤手术 癌症治疗 妊娠成功率 冷冻技术 胚胎冷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外受精技术获诺贝尔奖谈从事转化医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树松 李立杰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12期67-68,共2页
转化医学是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同时根据临床实际提出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从201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探讨了转化医学研究的内容和实现转化医学研究的途径,以便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学研究。
关键词 转化医学 体外受精技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单层细胞预培养时间对牛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谭世俭 卢克焕 《广西畜牧兽医》 1993年第1期11-14,共4页
将2469枚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获得的牛早期胚胎(2~8细胞阶段)随机放入7组不同日龄(分别预培养0~9天)的牛卵泡颗粒细胞单层细胞滴中进行“复合”培养,然后观察这些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继续发育至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能力的差异。结... 将2469枚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获得的牛早期胚胎(2~8细胞阶段)随机放入7组不同日龄(分别预培养0~9天)的牛卵泡颗粒细胞单层细胞滴中进行“复合”培养,然后观察这些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继续发育至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能力的差异。结果随单层细胞预培养时间的延长(0~4天内),牛早期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发育速度及囊胚胎孵化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尔后,培养效果又稍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间囊胚发育率(31.7~39.2%)和囊胚孵化率(61.1~72.6%)及7日龄囊胚发育比率(41.8~58.5%)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利用不同预培养时间(0~6天)的颗粒细胞单层与牛早期胚胎“复合”培养,都同样具有促进胚胎在体外条件下发育到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的能力,但以使用预培养2~4天单层细胞进行“复合”培养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率 单层细胞 体外受精技术 预培养时间 胚胎冷冻 早期胚胎 体外培养条件 体外成熟 胚胎体外培养 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丁丽艳 韩永胜 +2 位作者 佟桂芝 李同豹 王洪宝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年第10期15-18,共4页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简称为IVF)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IVF是继人工授精(AI)、胚胎移植技术(ET)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第三次革命。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一...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简称为IVF)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IVF是继人工授精(AI)、胚胎移植技术(ET)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第三次革命。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一系列高新生物技术的发展,如DNA图谱的构建、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哺乳动物 胚胎移植技术 高新生物技术 DNA图谱 细胞核移植 转基因技术 受精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带壳卵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
5
作者 金水仙 俞颂车 +2 位作者 朱志伟 吕玉丽 滕招兰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1年第3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鸡卵 带壳卵 体外受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岳福杰 董雅娟 +1 位作者 柏学进 王雪红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4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哺乳动物 胚胎工程技术 卵母细胞 转基因技术 核移植技术 干细胞技术 快速生产 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体外受精技术——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工作介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少微 宋伟 +1 位作者 冯娟 王宪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0,共6页
2010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由于英国剑桥大学Robert G.Edwards教授(图1)在人类体外受精(hum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膺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体外受精技术 人类 Robert 英国剑桥大学 评审委员会 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青春 岳文斌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年第3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山羊 胚胎移植技术 受精过程 人工控制 哺乳动物 不可分 IV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技术
9
作者 李魁 《甘肃畜牧兽医》 2006年第5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牛卵母细胞 胚胎移植技术 优质肉牛 高产奶牛 资源短缺 体外培养 种公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技术及其在家畜繁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15期60-63,共4页
所谓体外受精技术(invitrofertilization,WF)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它是继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体外受精是目前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上广泛应用的... 所谓体外受精技术(invitrofertilization,WF)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它是继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体外受精是目前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上广泛应用的一门生物技术。它的诞生和成长导致生物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家畜繁殖 应用 胚胎移植技术 生物技术 受精过程 人工控制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技术在辐射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蔡露综述 金玉珂 +1 位作者 杨宝晨 郑斯英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Rudak(1978)建立的直接分析人精子染色体的技术,也为辐射细胞遗传学开辟了新局面。本文简要介绍了体外受精技术,重点总结了小鼠精子和人类精子辐射诱变的研究结果。最后讨论了辐射细胞遗传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辐射遗传 体外受精技术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前景
12
作者 高昌恒 靳瞻群 朱裕鼎 《中国奶牛》 1991年第6期35-37,共3页
卵母细胞(卵子)和早期胚胎在有机体的生命周期中起着核心作用。动物(家畜)生物技术是通过对其配子(精子和卵子)以及胚胎进行操作,施以影响,人为地使其遗传物质(DNA)重组或复制,使之遗传性状可以按照人类愿望定向改变,从而达到加速遗传... 卵母细胞(卵子)和早期胚胎在有机体的生命周期中起着核心作用。动物(家畜)生物技术是通过对其配子(精子和卵子)以及胚胎进行操作,施以影响,人为地使其遗传物质(DNA)重组或复制,使之遗传性状可以按照人类愿望定向改变,从而达到加速遗传改进的目的。随着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粘技术日瑧完善,此项技术已经由试验研究走向应用。当前,牛体外受精实验均采用屠宰场废弃的母牛卵巢,从中采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通过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培养或在中间受体的输卵管内培养,使之发育成为可用于非手术移植的桑椹胚和囊胚阶段的胚胎。我国在该技术的研究上进展很快,“七·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囊胚阶段 非手术移植 体外培养 卵周间隙 桑椹胚 卵裂球 核移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波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7期128-130,共3页
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是繁殖犊牛的重要方式,充分综合利用公牛与母牛的繁殖资源,用最低的成本繁殖出健壮、优良的犊牛,有利于种牛优秀基因的传播扩散,促进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通过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分析,进行牛卵母细... 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是繁殖犊牛的重要方式,充分综合利用公牛与母牛的繁殖资源,用最低的成本繁殖出健壮、优良的犊牛,有利于种牛优秀基因的传播扩散,促进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通过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分析,进行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采集技术、成熟培养与判定技术,以及体外受精机理、受精操作方法等的论述,以提高体外受精的受精率与胚胎发育质量,为犊牛繁殖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卵母细胞 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上第一个利用“自然的”体外受精技术的婴儿降生
14
作者 沈美芳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7-297,312,共2页
向Heath问好。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一种新的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孩子,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新技术对准妈妈们会更安全些。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试管婴儿 世界 自然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学“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荣获2001年度“杜邦科技创新奖”
15
《中国高校技术市场》 2001年第1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内蒙古大学 体外受精技术 卵母细胞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剑锋 《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 2013年第11期28-29,共2页
体外受精是近年来才逐步得到完善的一项胚胎生物技术。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英文简称为IVF。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技术是继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后... 体外受精是近年来才逐步得到完善的一项胚胎生物技术。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英文简称为IVF。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技术是继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它是由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受精卵的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程序组成的完整系统。早在1878年,德国人Scnenk就以家兔和豚鼠为材料,开始探索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但一直没有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家畜繁殖 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生物技术 哺乳动物 受精过程 人工控制 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医生研究体外受精技术获诺奖
17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1期8-8,共1页
本报综合消息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生 生理学家 医学院 罗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医生研究体外受精技术获诺奖
18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9期22-22,共1页
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关键词 体外受精技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生 生理学家 医学院 罗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黄佐秀 潘庆庆 卯岭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0年第6期134-134,共1页
随着哺乳动物体外受精、胚胎体外生产、转基因和动物克隆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开发,人们对高质量的胚胎需求量日益增加。哺乳动物生殖细胞体外受精技术的建立,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生产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体外受精技术难度... 随着哺乳动物体外受精、胚胎体外生产、转基因和动物克隆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开发,人们对高质量的胚胎需求量日益增加。哺乳动物生殖细胞体外受精技术的建立,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生产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体外受精技术难度较大,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但至今仍未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体外受精体系。本文简要阐述体外受精技术在哺乳动物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体外受精技术 体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婷婷 颜萍 +2 位作者 张海霞 王彦芳 毛新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6期4103-4104,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拟行IVF-ET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术前接受过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术前不予任何干预,分别于取卵前2 d、取卵日、...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拟行IVF-ET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术前接受过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术前不予任何干预,分别于取卵前2 d、取卵日、胚胎植入后1周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2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取卵前2 d、取卵日、胚胎植入后1周STAI评分均显著低于同周期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35岁、不孕年限>5年、既往治疗时间>5年是影响IVF-ET患者STA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接受护理干预则是IVF-ET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心理状况,尤其在取卵当天尤为明显,且这种焦虑程度与患者年龄、不孕年龄、既往治疗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术前对IVF-ET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不同治疗阶段 焦虑状况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