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雨嘉 吉方财 +5 位作者 秦子旸 郝迎辰 王召明 王磊 孙志强 玉柱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63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探究宁夏中部地区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试验将全株玉米与大豆分别按鲜重比为10∶0(R0)、8∶2(R1)、6∶4(R2)、4∶6(R3)、2∶8(R4)和0∶10(S0)的比...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探究宁夏中部地区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试验将全株玉米与大豆分别按鲜重比为10∶0(R0)、8∶2(R1)、6∶4(R2)、4∶6(R3)、2∶8(R4)和0∶10(S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发酵120 d调制成青贮饲料,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特性,然后使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大豆单独青贮感官评价等级为中等;而混合青贮能改善色泽、气味,综合感官评价等级为优等。2)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降低,青贮饲料pH及丙酸和氨态氮含量逐渐降低,乳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4)R3处理青贮饲料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显著高于R1、R2和R4处理(P<0.05)。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5)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为4∶6时青贮饲料品质综合评价排序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为4∶6时青贮品质最优,体外消化率高,综合评价最好,可作为宁夏地区调制全株玉米-大豆混合青贮饲料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大豆 混合青贮品质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物质对低盐罗非鱼糜蛋白构象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艳 叶月华 +4 位作者 白卫东 钱敏 刘巧瑜 欧佰侨 谭梓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以微波超声波辅助制备的低盐罗非鱼糜凝胶为研究对象,分析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DP)、结冷胶和三者的复配物(THG)对其水分分布及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探究不同外源物质对微波超声波辅助制备... 以微波超声波辅助制备的低盐罗非鱼糜凝胶为研究对象,分析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DP)、结冷胶和三者的复配物(THG)对其水分分布及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探究不同外源物质对微波超声波辅助制备的低盐罗非鱼鱼糕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HG后,鱼糜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较空白组分别增加98.71%和14.75%,自由水含量显著减少(P<0.05);THG促进了α-螺旋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转化。与空白组相比,添加0.4%TGase和THG对低盐罗非鱼糕的胃排空速度、蛋白体外消化率及蛋白水解度均有正面作用;其中THG可显著促进蛋白质分解成粒径较小的聚集体(P<0.05),经胃-十二指肠消化结束后的消化产物颜色更加透明清晰,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THG组的红色荧光亮点显著减少,反映其蛋白被消化得较为完全。由此可见,在THG的作用下,鱼糜中水分子与蛋白质结合更紧密,相对于单一的外源物质,THG更加明显地改变了蛋白质的构象,且更有利于疏水蛋白基团的暴露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且对鱼糕的消化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为罗非鱼糜凝胶特性研究及罗非鱼糕类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糜 低盐 水分分布 蛋白构象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菊青 李伟斌 +2 位作者 王琦 官雪芳 林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9,共9页
为开发具有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功能米粉制品,研究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和感官评价法测定米粉丝的质构和感官品质,采用GC-MS法检测风味成分,采用FRAP法、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 为开发具有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功能米粉制品,研究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和感官评价法测定米粉丝的质构和感官品质,采用GC-MS法检测风味成分,采用FRAP法、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检测米粉丝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武夷岩茶的米粉丝(对照组)相比,添加2.9%~7.0%武夷岩茶的米粉丝断条率无明显变化(P>0.05),添加8.3%武夷岩茶的米粉丝断条率显著增加(P<0.05);添加2.9%~8.3%武夷岩茶的米粉丝硬度、粘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气味和食味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7%武夷岩茶的米粉丝保留了岩茶的主要香气物质(香叶醇、2-苯乙醇、苯乙醛、(E)-2-己烯醛),且其米粉丝弹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岩茶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7%武夷岩茶的米粉丝中快消化淀粉(RDS)比例下降8.69%,抗性淀粉(RS)比例增加14.34%,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增强(P<0.05),总抗氧化能力是对照组的7.48倍。在米粉丝中添加武夷岩茶能够赋予米粉丝独特风味,显著增强米粉丝的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提高了米粉丝的营养保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米粉丝 品质 体外消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子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鑫 李丹 +4 位作者 王华 李秀萍 杨丽红 张晔 王浩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本研究将脱支糜子淀粉(DPM)与不同碳链长度(12〜18)的饱和脂肪酸复合,制备糜子改性淀粉(DPM-FA),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发现,糜子改性淀粉的复合指数与脂肪酸碳链长度密切相关,且随着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复合指数呈现... 本研究将脱支糜子淀粉(DPM)与不同碳链长度(12〜18)的饱和脂肪酸复合,制备糜子改性淀粉(DPM-FA),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发现,糜子改性淀粉的复合指数与脂肪酸碳链长度密切相关,且随着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复合指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至23.09%。天然糜子淀粉(PMS),脱支糜子淀粉以及糜子改性淀粉的晶型有所变化,由A型转变为B型进而变为V型。随着晶型的改变,糜子改性淀粉热稳定性最高,焓变(ΔH)最高至5.26 J/g,且其体外消化率最低,相比天然糜子淀粉降低14.65%,这与抗性淀粉含量增加10.31%,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10.35%密切相关。综上,糜子改性淀粉的高稳定和低消化性的特质,使其有望作为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淀粉 脂肪酸 淀粉-脂肪酸复合物 结构表征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的可得然凝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一宁 曹传爱 +4 位作者 孔保华 夏秀芳 陈倩 张宏伟 刘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84,共12页
本文主要研究可得然胶以热可逆凝胶(Thermal reversible curdlan gum,TRC)和热不可逆凝胶(Thermal irreversible curdlan gum,TIRC)形态添加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特性及其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RC... 本文主要研究可得然胶以热可逆凝胶(Thermal reversible curdlan gum,TRC)和热不可逆凝胶(Thermal irreversible curdlan gum,TIRC)形态添加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特性及其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RC或TIRC浓度的增加,MP凝胶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显著增加(P<0.05),在添加量为0.4%时达到最大值,此结果可以通过动态流变学行为得到证实。同时,TRC或TIRC的存在促进α-螺旋转化为β-折叠,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是维持共混凝胶的主要作用力。微观结构表明,TRC或TIRC添加可以促进形成致密且均匀的蛋白网状结构。然而,由于TRC或TIRC与MP之间互作方式不同,引起共混凝胶微观结构存在差异。此外,TRC或TIRC添加阻碍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显著降低蛋白消化率(P<0.05),尤其当添加量为0.3%(w/w)时,消化率从77.53%降低到71.66%。然而,每种添加形式对MP凝胶的体外消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本研究为TRC或TIRC对MP凝胶形成和体外消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可得然胶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奠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不同形态可得然胶 凝胶特性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GI枸杞杂粮代餐粉的体外消化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玲丽 马娇 +2 位作者 刘军 范艳丽 刘敦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2-350,共9页
为探究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枸杞杂粮代餐粉的体外消化特性,本研究对各原料粉及代餐粉的基本组分、吸水率及吸水膨胀率、淀粉组分、淀粉水解率及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 Glycemic index,eGI)值进行测定与分析,并通过体... 为探究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枸杞杂粮代餐粉的体外消化特性,本研究对各原料粉及代餐粉的基本组分、吸水率及吸水膨胀率、淀粉组分、淀粉水解率及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 Glycemic index,eGI)值进行测定与分析,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方法对比分析了各原料粉及代餐粉中蛋白质水解率、总酚含量、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代餐粉中脂肪和粗纤维含量相较于各原料粉处于偏低水平。各原料粉及代餐粉的高温吸水率为常温吸水率的2倍左右,其中代餐粉吸水率最低(常温条件下吸水率为0.27%±0.05%,高温条件下吸水率为0.59%±0.05%)。代餐粉中快速消化淀粉含量(40.4%±0.003%)及eGI值(23.4)相较于各原料粉均达到最低,而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均相对较高。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中,各原料粉及代餐粉蛋白质水解率均逐渐升高且水解主要以胃部为主,其中代餐粉蛋白水解率相对较高;总酚含量在胃肠消化期间均呈上升趋势且代餐粉在消化结束时含量达到最高(7.26 mg/g)。黄酮含量在模拟胃消化过程中明显增加,而在模拟肠消化中含量下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在模拟胃消化过程中随时间延长显著(P<0.05)上升,而在模拟肠消化过程中随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但整体变化幅度较为平缓。综上所述,枸杞杂粮代餐粉适合作为低GI原料或产品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对于杂粮制品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 杂粮 枸杞 代餐粉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酶解联合美拉德反应对即食草鱼风味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吴佳琪 梁佳敏 +2 位作者 罗永康 谭雨青 洪惠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目的】探讨经过轻度酶解联合美拉德反应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块风味及营养消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为改善即食淡水鱼休闲食品风味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不同风味蛋白酶添加量(0.8%、1.0%和1.2%,质量分数)和不同酶解时间(1.... 【目的】探讨经过轻度酶解联合美拉德反应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块风味及营养消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为改善即食淡水鱼休闲食品风味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不同风味蛋白酶添加量(0.8%、1.0%和1.2%,质量分数)和不同酶解时间(1.5 h和3.0 h)处理的草鱼鱼块进行烤制,对其感官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色泽、体外消化率、消化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布以及氨基酸组成进行评价,结合蛋白质组学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消化产物的肽段鉴定。【结果】酶处理组的整体感官评分显著高于未添加风味蛋白酶组(P<0.05),其中当添加质量分数1.0%的风味蛋白酶并酶解3.0 h时感官总分最高,为77.7。其次,相较于未添加风味蛋白酶组,酶处理组检测到更多对感官品质有积极影响的醛类、含硫化合物、呋喃和吡嗪等特征风味组分,其中当添加1.0%的风味蛋白酶并酶解3.0 h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可达27种。随着酶解反应的进行,鱼块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子质量小于0.5 ku的消化产物占比上升2.9%~6.9%。酶处理组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鱼鱼块经轻度酶解后形成分子质量更小的氨基化合物,这些小分子与葡萄糖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更为剧烈,可改善鱼块的风味和消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轻度酶解 美拉德反应 风味改善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组织蛋白发酵产品的体外消化特性
8
作者 周鑫 马宁 +4 位作者 王鑫 王恰 刘业学 田晓静 王稳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7期59-65,共7页
为探究发酵对大豆组织蛋白产品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乳酸菌对大豆组织蛋白产品进行发酵,研究发酵产品的体外模拟消化行为。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发酵产品的蛋白水解度、多肽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未发酵产品。在肠相发酵... 为探究发酵对大豆组织蛋白产品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乳酸菌对大豆组织蛋白产品进行发酵,研究发酵产品的体外模拟消化行为。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发酵产品的蛋白水解度、多肽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未发酵产品。在肠相发酵结束时,大豆组织蛋白发酵产品蛋白质水解度提高了7.85%,多肽和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7.76%和4.74%。观察胃肠消化后发酵产品的蛋白降解情况,发现其在20~35 kDa附近的条带明显减弱,并且在11~17 kDa的条带丰度增加,同时,尺寸排阻色谱结果表明,发酵产品经过胃肠消化后,产生了更多分子量低于10000 Da的物质。综上所述,发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豆组织蛋白的蛋白结构,提高了胃肠消化率,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组织蛋白 植物蛋白肉 发酵 体外消化特性 蛋白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多糖铁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9
作者 任圆圆 沈珊珊 +3 位作者 刘成 张旭 王薇 孙朋朋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7,共6页
以黄皮多糖(WP)为原料,通过与氯化铁络合反应制备黄皮多糖铁复合物(WP-Fe),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0℃、pH为8、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025 g时,WP-Fe得率和铁含量最高,其分子质量较WP有所增大,且WP-Fe... 以黄皮多糖(WP)为原料,通过与氯化铁络合反应制备黄皮多糖铁复合物(WP-Fe),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0℃、pH为8、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025 g时,WP-Fe得率和铁含量最高,其分子质量较WP有所增大,且WP-Fe的热稳定性高于WP。当WP-Fe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2.85%和85.96%,其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WP。体外消化试验表明,WP-Fe相对于FeSO4有更好的稳定性,不易被胃酸破坏,且在肠液中能够较好地被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多糖铁复合物 抗氧化活性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全谷物粳米制品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新生 翟小童 +4 位作者 谭斌 刘艳香 刘明 吴娜娜 肖志刚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第2期5-10,共6页
在体外"三段式"模拟消化体系下,评价了以同一品种粳糙米与粳白米为原料通过传统蒸制、煮制以及现代挤压加工方式制得的饭类、粥类和速食粥类制品的消化特性、葡萄糖扩散以及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精白米制品初始还原糖含量(35%~... 在体外"三段式"模拟消化体系下,评价了以同一品种粳糙米与粳白米为原料通过传统蒸制、煮制以及现代挤压加工方式制得的饭类、粥类和速食粥类制品的消化特性、葡萄糖扩散以及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精白米制品初始还原糖含量(35%~50%)高于糙米制品(10%~25%);精白米制品在消化反应30~45 min后上升趋势变缓,而糙米饭类、粥类制品在消化过程持续90 min时仍有增长。糙米饭、粥、速食粥制品的血糖生成指数(GI)分别为76.51、83.78和65.49,分别低于精白米米饭、粥、速食粥制品的81.62、85.61和82.94。粥类制品在体外消化过程中葡萄糖扩散速率较快,扩散量大;糙米饭与精白米饭的葡萄糖扩散速率分别为0.08和0.17 g/min;糙米速食粥的葡萄糖扩散速率于消化反应30 min后开始升高,整体扩散量较少。不同加工方式都会影响米制品的消化特性,挤压加工对提高糙米制品消化体系粘度,降低糙米制品消化速率,葡萄糖扩散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粳米制品 蒸煮 挤压膨化 体外消化特性 葡萄糖扩散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食性莲子淀粉膜体外消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鸳缘 曾绍校 郑宝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采用体外消化方法,模拟人体肠道体系,对莲子淀粉可食膜的体外消化速率进行研究,并根据淀粉水解百分率推测血糖指数。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莲子淀粉、莲子淀粉可食膜的消化速率均大于未经热处理的样品;莲子淀粉可食膜的水解速率均高于莲... 采用体外消化方法,模拟人体肠道体系,对莲子淀粉可食膜的体外消化速率进行研究,并根据淀粉水解百分率推测血糖指数。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莲子淀粉、莲子淀粉可食膜的消化速率均大于未经热处理的样品;莲子淀粉可食膜的水解速率均高于莲子淀粉,其血糖指数大于90,属于高血糖指数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淀粉 莲子淀粉可食膜 体外消化特性 血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馒头抗氧化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及感官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许芳溢 李五霞 +2 位作者 吕曼曼 马雨洁 王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2-47,共6页
研究比较不同梯度苦荞粉添加量(4%、8%和12%)的苦荞馒头和小麦馒头之间功能品质、体外消化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的差异,确定苦荞适宜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苦荞馒头的黄酮、多酚、抗性淀粉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小麦馒头,苦荞馒头的血... 研究比较不同梯度苦荞粉添加量(4%、8%和12%)的苦荞馒头和小麦馒头之间功能品质、体外消化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的差异,确定苦荞适宜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苦荞馒头的黄酮、多酚、抗性淀粉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小麦馒头,苦荞馒头的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d glycemic index,EGI)明显低于小麦馒头,并且随着苦荞粉添加量的增加,样品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增强、EGI值下降的趋势。然而,苦荞粉添加比例的增大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综合考虑馒头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适宜的苦荞粉添加量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馒头 抗氧化品质 体外消化特性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财安 张珍 +4 位作者 王丽静 刘航 王敏 孙新涛 李云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5,49,共8页
选用超微、石磨、钢磨、湿磨4种磨粉方式对苦荞籽粒进行磨粉,分析比较苦荞粉破损淀粉含量、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合特性、冻融稳定性、黏度特性等粉质特性并采用酶解法模拟体外淀粉消化测定不同时间点的总淀粉水解率。研究结果显示:... 选用超微、石磨、钢磨、湿磨4种磨粉方式对苦荞籽粒进行磨粉,分析比较苦荞粉破损淀粉含量、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合特性、冻融稳定性、黏度特性等粉质特性并采用酶解法模拟体外淀粉消化测定不同时间点的总淀粉水解率。研究结果显示: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超微粉碎能显著减小苦荞粉粒径大小(D[4,3]=32.09μm),提高其亮度值(L=88.92)以及淀粉对酶的敏感度;湿磨粉淀粉颗粒形态完整,破损淀粉质量分数最低,为4.25%,冻融稳定性好,回生值低(3 732 cP),不易老化;石磨粉粉糊衰减值低,粉糊热稳定性好,淀粉水解缓慢;刚磨粉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均不突出。不同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的影响不一,超微粉是一种理想的苦荞深加工食品原料,湿磨粉则适合冷冻食品加工,石磨粉更适合慢消化食品加工,而刚磨粉适合与普通食品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粉 磨粉方式 粉质特性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处理对油莎豆淀粉理化性质、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曹旭 辛明航 +2 位作者 刘婷婷 张闪闪 王大为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采用油莎豆豆粕作为原料制备油莎豆淀粉,在110℃下对不同含水量(20%、25%、30%、35%)的油莎豆淀粉样品进行2 h的湿热改性处理。分析湿热处理对油莎豆淀粉理化性质、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湿热处理,油莎豆淀粉表面形... 采用油莎豆豆粕作为原料制备油莎豆淀粉,在110℃下对不同含水量(20%、25%、30%、35%)的油莎豆淀粉样品进行2 h的湿热改性处理。分析湿热处理对油莎豆淀粉理化性质、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湿热处理,油莎豆淀粉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处理含水量的提高,油莎豆淀粉溶解度与膨润力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粒径大小和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升高,体外消化率在HMT-25时最低,为78.45%。同时,湿热处理没有改变油莎豆淀粉原有的A型晶体结构,相对结晶度和糊化焓值(ΔH)的大小与处理的含水量呈负相关。湿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变油莎豆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其热稳定性,降低淀粉体外消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淀粉 湿热处理 理化性质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处理对婴幼儿米粉理化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亭亭 邢贝贝 +1 位作者 赵强 熊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探讨婴幼儿米粉基料干法制造过程中挤压膨化处理对米粉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不同品种大米经挤压膨化得到米粉的理化和消化特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挤压膨化条件下,不同大米之间淀粉组成差异明显,导致膨化度、吸水指数和水... 为探讨婴幼儿米粉基料干法制造过程中挤压膨化处理对米粉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不同品种大米经挤压膨化得到米粉的理化和消化特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挤压膨化条件下,不同大米之间淀粉组成差异明显,导致膨化度、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处理后由淀粉体外消化特性得出:早籼米中抗性淀粉含量最高,接近15%;糯米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最低,小于75%。蛋白质消化特性结果显示,糯米制品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和蛋白质总消化率均低于其它3种米粉,这可能是因糯米中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不同所致。研究结果为挤压膨化技术在米粉生产中的应用及对不同品种大米米粉的性能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挤压膨化 理化特性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构树、玉米秸秆青贮和燕麦青干草不同配比的体外消化特性及组合效应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璇 张正帆 +2 位作者 郭春华 李鑫 刘尚群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5,40,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配比杂交构树、玉米秸秆青贮和燕麦青干草组合的体外消化特性及组合效应,以筛选出三种饲草间最适组合配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杂交构树、玉米秸秆青贮和燕麦青干草组成不同配比的混合粗饲料,以精粗比40:60混合作...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配比杂交构树、玉米秸秆青贮和燕麦青干草组合的体外消化特性及组合效应,以筛选出三种饲草间最适组合配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杂交构树、玉米秸秆青贮和燕麦青干草组成不同配比的混合粗饲料,以精粗比40:60混合作为发酵底物,进行48 h的山羊瘤胃体外发酵试验,共1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测定48 h总产气量、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计算单项组合效应和多项组合效应。结果显示:混合饲草比单一饲草更能提高体外发酵效果,组合杂交构树:燕麦青干草=50:50、杂交构树:燕麦青干草=75:25、杂交构树:玉米秸秆青贮=50:50体外发酵效果不佳及多项组合效应为负,筛选出三个最优组合为玉米秸秆青贮:燕麦青干草=50:50、玉米秸秆青贮:燕麦青干草=25:75和杂交构树:玉米秸秆青贮:燕麦青干草=50:25:25,且玉米秸秆青贮:燕麦青干草比例1:1组合效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构树 玉米秸秆青贮 燕麦青干草 体外消化特性 组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壁材结构脂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永 倪兴刚 +6 位作者 邓泽元 李静 潘丽娜 彭小雨 李威 高宇 汪家琦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213,共8页
该研究选择两种配方(配方1:酪蛋白酸钠/麦芽糊精配方;配方2:乳清蛋白/乳糖配方)对结构脂进行包埋处理,测定其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稳定性方面,结构脂原油经氧化后其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该研究选择两种配方(配方1:酪蛋白酸钠/麦芽糊精配方;配方2:乳清蛋白/乳糖配方)对结构脂进行包埋处理,测定其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稳定性方面,结构脂原油经氧化后其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substances,TBARS)值与酸价分别增加了55.199 meq/kg、4.532 mg/kg和0.280 mg/g,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分别减少了9.621%和15.664%;配方1的POV值、TBARS值与酸价增加了16.438 meq/kg、1.348 mg/kg和0.124 mg/g,总MUFA与PUFA减少了5.630%和9.368%;配方2的POV值、TBARS值与酸价增加了13.255 meq/kg、1.176 mg/kg和0.127 mg/g,总MUFA与PUFA减少了5.163%和8.551%。在体外消化特性方面,结构脂原油在消化过程中的最大粒径、电位与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907.6 nm、-20.45 mV和69.366%;配方1分别为2355.5 nm、-10.15 mV和59.986%;配方2则为1449.65 nm、-18.75 mV和65.365%。综上所述,两种配方都显著提高了结构脂的氧化稳定性,但配方1在消化过程中的粒径增大导致其脂肪酸释放率下降,因此选择配方2作为结构脂的包埋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材 结构脂微胶囊 氧化稳定性 体外消化特性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抗性糊精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结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丽冉 严洪冬 +4 位作者 李良玉 刘伟 曹龙奎 曹荣安 潘旭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62-266,267-271,共10页
为探究酸热法制备高粱抗性糊精的最佳工艺,以高粱淀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高粱抗性糊精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盐酸添加量21%,热解温度188℃,热解时间84 min,在此条件下的抗性糊精含量为... 为探究酸热法制备高粱抗性糊精的最佳工艺,以高粱淀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高粱抗性糊精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盐酸添加量21%,热解温度188℃,热解时间84 min,在此条件下的抗性糊精含量为86.71%,色度为50.58;制得的抗性糊精呈现起伏不平、片层状的不规则结构,原有衍射峰完全被破坏,形成了重结晶峰,化学基团无明显变化且各官能团峰位与高粱淀粉特征峰相似,分子降解后抗性糊精的Mw为6.1×10^(3)g/mol,经糖苷键断裂及小分子重聚合反应后,抗性糊精同时拥有α和β两种首旋异构体,使得高粱抗性糊精具有良好的分子特性。此外,通过模拟体外消化实验结果显示其抗消化淀粉含量可达93.6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消化特性。综上,利用酸热法制备的抗性糊精可以使高粱抗性糊精的分子量减小且抗消化能力更强,同时也为高粱抗性糊精的高效制备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抗性糊精 响应面优化 结构表征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麦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昀 张康逸 +2 位作者 赵迪 郭东旭 张国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97-106,共10页
探究饱和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对糯麦A、B淀粉-脂质复合物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以糯麦A、B淀粉为主要原料,将其经过复合酶改性后,分别与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进行复合,并对复合物的复合指数(CI值)、溶解度和膨胀力、碘吸... 探究饱和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对糯麦A、B淀粉-脂质复合物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以糯麦A、B淀粉为主要原料,将其经过复合酶改性后,分别与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进行复合,并对复合物的复合指数(CI值)、溶解度和膨胀力、碘吸收特性、晶体结构、红外光谱和预测血糖指数(pGI值)等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碳链的延长(12~18),糯麦A、B淀粉-脂质复合物的CI值分别从53.66%降到了38.15%,60.35%降低为41.04%;糯麦A、B淀粉-脂质复合物的溶解度和膨胀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碳原子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其中糯麦A淀粉-月桂酸在90℃下的溶解度和膨胀力分别为1.99%和3.34 g/g,糯麦B淀粉-月桂酸在90℃下的溶解度和膨胀力分别为1.74%和3.18 g/g;在四种脂质复合物中,糯麦A、B淀粉与月桂酸形成的复合物的相对结晶度较高,分别为25.37%和23.50%,其在1047/1022 cm^(-1)处的比值也较高,分别为0.993和0.989,pGI值与未复合脂质改性的糯麦淀粉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分别为从47.63降低为36.61,从48.30降低为35.49。本研究能够为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麦 脂质 复合 结构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抗性淀粉结构特征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边雪洁 马丽苹 +2 位作者 董晓琳 王钰 焦昆鹏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2-59,共8页
以油莎豆淀粉为原料,用压热法、酶法和压热-酶法制备油莎豆抗性淀粉(分别记为A-CRS、E-CRS和AD-CRS),研究其结构特征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油莎豆淀粉颗粒光滑饱满,形状不一,而抗性淀粉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构不完整,外观粗糙。油... 以油莎豆淀粉为原料,用压热法、酶法和压热-酶法制备油莎豆抗性淀粉(分别记为A-CRS、E-CRS和AD-CRS),研究其结构特征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油莎豆淀粉颗粒光滑饱满,形状不一,而抗性淀粉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构不完整,外观粗糙。油莎豆淀粉为A型晶体结构,3种抗性淀粉为C_(b)+V型结构。与原淀粉相比,3种抗性淀粉的平均粒径增大,RS含量、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而平均聚合度降低,其中AD-CRS的结构最紧密,结晶度最高。体外模拟消化显示A-CRS、E-CRS和AD-CRS的消化速率均小于原淀粉,其血糖指数(GI)分别为39.86、39.84、39.83,属于低GI食品(GI<55)。因此,油莎豆抗性淀粉的结构较紧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消化能力和调控血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淀粉 抗性淀粉 结构特征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