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猪肝体外灌注治疗暴发性肝衰竭 被引量:1
1
作者 邵英梅 陈实 温浩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18-219,共2页
关键词 猪肝体外灌注 治疗 暴发性肝衰竭 动物实验 免疫学 EC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人大隐静脉桥内膜增生的体外灌注研究
2
作者 刘长城 于文渊 +1 位作者 方颖 顾承雄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135-1137,1142,共4页
目的:建立人大隐静脉桥(SVG)体外灌注模型,模拟动脉循环,探讨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IH)的效果。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SVG均分两段,分为两组:交联组(静脉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5 min,n=30)和对照组(n=30)。两组... 目的:建立人大隐静脉桥(SVG)体外灌注模型,模拟动脉循环,探讨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IH)的效果。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SVG均分两段,分为两组:交联组(静脉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5 min,n=30)和对照组(n=30)。两组SVG均连接体外灌注系统,在平均搏动压力120/80 mmHg(1 mmHg=0.133 kPa)下连续灌注7 d。Masson染色定量检测静脉桥IH;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IH相关分子表达。结果:Masson染色显示交联组静脉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50.2±5.6)vs.(75.7±6.8)um,P<0.05];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可显著降低SVG内膜-中膜增厚比率达44.4%。免疫组化显示交联组SVG的PCNA(17.6%vs.26.4%)和VCAM-1(14.5%vs.48.6%)表达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短期模拟动脉循环的体外灌注环境下,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显著抑制人大隐静脉桥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桥 戊二醛交联 内膜增生 体外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粘液瘤的体外灌注特点
3
作者 谭红梅 王晓莉 +2 位作者 王伟宪 史蔚然 郝丽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632-632,共1页
我院自1990年以来,为45例粘液瘤患者施行了摘除手术,本文就体外循环灌注的特点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68岁。术前患者均有活动后胸闷、气短,不同程度的头晕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各项凝... 我院自1990年以来,为45例粘液瘤患者施行了摘除手术,本文就体外循环灌注的特点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68岁。术前患者均有活动后胸闷、气短,不同程度的头晕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各项凝血指标正常,血红蛋白有5例稍偏低外,其余全部在正常范围。45例患者中,双房粘液瘤1例,单纯左房粘液瘤35例,右房粘液瘤7例,左房粘液瘤并发冠心病2例。入院确诊后均及时进行了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粘液瘤 体外灌注 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和肺的去细胞器官支架体外灌注制备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翩翩 林倩 +1 位作者 朱群燕 赵应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研究采用体外灌注法制备肾和肺去细胞器官支架的最优方法。将10只成年SD雄鼠作为器官支架供体,进行去细胞器官支架制备,不同器官采用不同血液循环方法进行体外大气压灌注(基于大气压力往循环体系中注入)0.75%SDS、1%Triton X-100、0.1%H... 研究采用体外灌注法制备肾和肺去细胞器官支架的最优方法。将10只成年SD雄鼠作为器官支架供体,进行去细胞器官支架制备,不同器官采用不同血液循环方法进行体外大气压灌注(基于大气压力往循环体系中注入)0.75%SDS、1%Triton X-100、0.1%H_2O_2制备器官去细胞支架,通过HE染色、DAPI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去细胞程度,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脉络网和去细胞程度,通过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染法(AB-PAS)、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去细胞器官支架的成分保留。结果表明,采用体外大气压灌注法制备的去细胞器官支架能有效去除细胞,且糖原、胶原、纤连蛋白(Fibronectin)、弹性蛋白(Elastin)、层粘连蛋白(Laminin)、IV型胶原(Collagen IV)等有效保留,同时支架能保持良好的结构脉络网。通过大气压注入去细胞化试剂,能有效保留良好的结构脉络网,同时达到有效的去细胞程度(去细胞程度大于99%),且营养成分能有效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灌注 去细胞化 器官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肝体外灌注脱脂肪:扩大供体来源新途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卫利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大泡性脂肪肝大于30%可显著增加肝细胞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敏感性,是肝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肥胖、老年人群的增多,脂肪肝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从而影响供肝的来源及质量。一些研究表明,在植入... 大泡性脂肪肝大于30%可显著增加肝细胞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敏感性,是肝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肥胖、老年人群的增多,脂肪肝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从而影响供肝的来源及质量。一些研究表明,在植入前对供肝进行一些代谢干预可降低供肝的脂肪含量。这个设想已经在一些活体肝移植得到了成功验证。但是,尸体供肝需要在体外对植入前肝脏进行处理。一些动物实验已建立了体外对离体肝脏进行常温灌注的模型。据此,我们推测通过体外灌注脱脂肪的过程可能增加供体的来源。本人将就目前关于脂肪肝加剧I/R损伤的机制,以及目前对于该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体外灌注 热休克预处理 机械灌注 冷保存 肝细胞培养 肝脏移植 换肝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62例体外灌注技术的分析
6
作者 郁桂英 刘青华 曹连士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34-35,共2页
报告心内直视手术62例,分析体外灌注技术。机器预充以晶体液为主,胶体液给706代血浆,按晶胶0.5~0.7之比。全组均采用中度血液稀释,Hb在50~100g·L-1,灌注采用中高流量,为2.0~2.6L/m2·... 报告心内直视手术62例,分析体外灌注技术。机器预充以晶体液为主,胶体液给706代血浆,按晶胶0.5~0.7之比。全组均采用中度血液稀释,Hb在50~100g·L-1,灌注采用中高流量,为2.0~2.6L/m2·min。维持适宜的灌注压,温度以血流调节,最低到22.6~32.8℃。停机拔管给鱼精蛋白,与肝素量之比0.7~1:1。本文对有关血液稀释、预充液成份、灌注量、灌注压、辅助循环、左心引流等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腹壁脂肪组织的体外灌注培养及其诱导成肌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聂芳菲 安阳 +2 位作者 李琪 马建勋 秦泽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5-569,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灌注培养人脂肪组织块及其诱导成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体外灌注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腹壁来源的脂肪组织;1、3、5、7周后FAD/PI染色法观察其组织活力;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生肌相关... 目的观察体外灌注培养人脂肪组织块及其诱导成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体外灌注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腹壁来源的脂肪组织;1、3、5、7周后FAD/PI染色法观察其组织活力;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生肌相关分子Myf-5、myoDl,以及肌肉特异性蛋白Desmin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生肌诱导液培养的脂肪组织在7周时仍以脂肪组织的外观为主;未加诱导液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7周时血管蒂已掉落,难以继续培养。FAD/PI染色显示诱导液中培养的组织在7周时仍有较好的活力,但基础培养液中的组织在5周时活力已明显下降。组织学观察,肌肉对照组织阳性表达Myf-5、myoDl和Desmin;脂肪对照组织中的部分间质及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Myf-5,不表达myoDl,在个别血管的平滑肌细胞阳性表达Desmin;经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的脂肪组织局部有类肌样组织形成,阳性表达Myf一5、myoDl和Desmin;基础培养液培养的脂肪组织未见类肌组织形成,目的分子的表达情况与脂肪对照组织相似。Westernblot法显示肌肉组织中Myf-5和Desmin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yf-5在同一时间点诱导组中的表达量略高于无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min在诱导1周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肌肉对照以外的其他各组(P〈0.05),诱导3、5周时的表达量均略高于同一时间点无诱导组的表达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yoDl在目标分子量的位置各组中均未检测到阳性条带。结论研究初步证实了体外采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的人源脂肪组织可以存活长达7周,并且经成肌诱导液培养局部可以转化成类肌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体外灌注 脂肪 诱导成肌
原文传递
脂肪组织的体外灌注培养及其诱导成肌的研究
8
作者 聂芳菲 安阳 +2 位作者 李琪 马建勋 秦泽莲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灌注培养脂肪组织并诱导成肌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生肌诱导液体外灌注培养带血管蒂的大鼠腹股沟脂肪筋膜瓣;3周后二乙酸荧光素/碘化丙锭(FAD/PI)染色法观察其组织活力;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 探讨体外灌注培养脂肪组织并诱导成肌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生肌诱导液体外灌注培养带血管蒂的大鼠腹股沟脂肪筋膜瓣;3周后二乙酸荧光素/碘化丙锭(FAD/PI)染色法观察其组织活力;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蛋白(Desmin)和成肌分化因子1(MyoD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esmin以及生肌因子5(Myf-5)和MyoD1的表达情况。 结果 FAD/PI染色显示诱导液中培养的脂肪组织在3周时仍有较好的活力。组织学观察,经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的脂肪组织局部有类肌样组织形成;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有Desmin和MyoD1阳性表达。蛋白定量结果显示,与无诱导对照组(0.028 2±0.027 1)比较,诱导组中肌肉特异性蛋白Desmin(0.114 5±0.153 1)的表达略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P>0.05);成肌分化因子MyoD1(诱导组和无诱导组分别是0.255 2±0.103 2和0.023 9±0.024 6)的表达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7,P<0.01);Myf-5的表达量未减少(诱导组和无诱导组分别是诱导前的1.00倍和0.1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5,P<0.01)。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采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的脂肪组织可以在体外存活至少3周,并且经成肌诱导液培养局部可以转化成类肌样组织,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Myf-5和MyoD1可能都参与了脂肪组织的体外成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诱导成肌 组织培养 体外灌注
原文传递
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桦 张峻 +3 位作者 马润玫 闫晨 郑巧玲 姚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 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方法 体外模拟子宫环境,以安替比林为参照物,选用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刚娩出的健康、完整、足月的人类胎盘,在其胎儿面选择供应同一胎盘小叶的一对脐动静脉,穿刺插管后建立单个胎盘小叶的胎儿循环... 目的 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方法 体外模拟子宫环境,以安替比林为参照物,选用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刚娩出的健康、完整、足月的人类胎盘,在其胎儿面选择供应同一胎盘小叶的一对脐动静脉,穿刺插管后建立单个胎盘小叶的胎儿循环;胎儿面向下固定于胎盘室内,放置于37℃恒温水浴中,将一端接有导管的两根钝头针插入同一胎盘小叶的绒毛间隙内2~3 mm,建立母体循环。以蠕动泵为循环动力,向同一胎盘小叶的母体侧和胎儿侧供应胎盘灌流液,建立同一个胎盘小叶母体和胎儿双向闭合循环。在母体池中加入安替比林100 mg·L-1,循环灌注3 h。测定胎儿循环侧液体的渗漏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循环开始0,5,10,15,20,30,45,60,75,90,105,120,150和180 min测定安替比林的浓度计算胎盘透过率,并测定循环开始后0,30,60,90,120,150和180 min母体池和胎儿池中的胎盘灌流液的pH值。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20例。在持续循环的3 h过程中,母体池和胎儿池灌流液pH值均维持在7.2~7.4范围内;胎儿侧漏液率为(2.47±1.27)ml·h-1;循环结束时,阳性标记物安替比林的胎盘透过率为(36.62±5.0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可用于药物的胎盘透过性研究,为妊娠期用药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体外研究模型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胎盘循环灌注模型 转运 安替比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供肾体外机械灌注冷保存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丁晨光 薛武军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66,共4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供肾体外机械灌注冷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的基础上,从LifePort的材料准备和应用流程、LifePor...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供肾体外机械灌注冷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的基础上,从LifePort的材料准备和应用流程、LifePort的参数设置、改善LifePort转运供肾灌注参数的方法、LifePort在供肾质量评估中的应用、LifePort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 供肾 机械灌注 冷保存 LifePort 阻力指数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视学定量法评估氧控制性再灌注对犬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荣健 叶升 +4 位作者 梁孟亚 刘海 陈光献 黄伟明 吴钟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0-694,共5页
利用体视学定量法,评估氧控制性再灌注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保护作用。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n=7)和氧控制性再灌注组(OCR,n=7)。IR组全程FiO2 80%;OCR组在主动脉开放即刻调整FiO2至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 利用体视学定量法,评估氧控制性再灌注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保护作用。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n=7)和氧控制性再灌注组(OCR,n=7)。IR组全程FiO2 80%;OCR组在主动脉开放即刻调整FiO2至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最后达80%,其余时段均维持FiO2 80%。在开胸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25 min(T2)、主动脉开放90 min(T3),留取肺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每张切片随机取10个视野,用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试肺泡间隔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肺泡间隔面积密度(PASAD)、肺泡腔体积密度和肺实质红细胞体积密度,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两组肺组织各参数在T1差异无显著性(P>0.05),OCR组肺泡间隔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泡间隔面积密度和红细胞体积密度在T2和T3时点较IR组降低(P<0.05),OCR组肺泡腔体积密度在T2和T3时点较IR组明显增大(P<0.05)。OCR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在T2和T3时点较IR组明显降低(P<0.05)。采用体视学定量法,提示氧控制性再灌注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缺血再灌注 氧控制性再灌注 视学 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合血体外持续灌注保存对猪供肺移植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爱兰 韦慧君 +2 位作者 龙小毛 胡彦艳 江晓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氧合血体外持续灌注保存对猪供肺移植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广西巴马小型香猪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只,每组供体、受体各6只。手术切除观察组与对照组供体双侧肺,分别经氧合血体外持续灌注保存、低温静态保存各8 h,后... 目的观察氧合血体外持续灌注保存对猪供肺移植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广西巴马小型香猪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只,每组供体、受体各6只。手术切除观察组与对照组供体双侧肺,分别经氧合血体外持续灌注保存、低温静态保存各8 h,后将供体左肺分别移植入两组切除左肺的受体。比较两组再灌注0.5、2、4、6 h时左下肺静脉氧合指数(PaO_2/FiO_2),HE染色观察两组供肺保存前(T_0)、供肺保存8 h(T_1)、再灌注3 h(T_2)和再灌注6 h(T_3)左下肺肺组织病理。结果观察组再灌注0.5、2、4、6 h时左下肺静脉PaO_2/FiO_2分别为(482.50±30.72)、(467.17±31.06)、(441.17±17.86)、(422.33±46.45)mm Hg,对照组分别为(413.83±18.53)、(389.67±7.28)、(313.67±24.53)、(308.50±50.45)mm Hg,观察组再灌注6 h与本组再灌注0.5 h时相比,对照组再灌注4、6 h与本组再灌注0.5 h时相比,两组再灌注各时点相比,P均﹤0.05。两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肺间质逐渐增宽,肺泡组织结构逐渐塌陷,肺泡水肿逐渐明显,肺泡腔内可见渗出物,且对照组肺组织结构损伤在同一时间点比观察组重,T3时对照组肺组织水肿分级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氧合血体外持续灌注保存猪供肺移植后肺氧合功能稳定、组织结构较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保存 氧合血 持续灌注保存 低温静态保存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功能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功能衰竭猪应用同种体外肝脏灌注技术支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国逊 赵永恒 +11 位作者 王西墨 龙刚 金中奎 朱劲钢 王家林 王宏磊 王萍 李刚 张宇 龚谨 江涛 陈实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价体外肝脏灌注(extracorporealliverperfusion,ECLP)技术应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短暂替代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均为健康普通长白猪,体重20~30k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肝衰组(n=5),通... 目的评价体外肝脏灌注(extracorporealliverperfusion,ECLP)技术应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短暂替代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均为健康普通长白猪,体重20~30k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肝衰组(n=5),通过结扎肝脏血供和门体分流制备肝衰模型,肝衰模型制成8h后处死取标本;肝衰+ECLP组(n=5),受体为肝衰猪,供肝阻断血供后迅速切取,连接ECLP开始灌注,ECLP灌注时间为4h,肝衰模型制成8h后处死取标本;正常肝+ECLP组(n=4),受体为正常猪,灌注方法同肝衰+ECLP组。观察受体一般情况、肝脏和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受体血常规、血生化、血凝、血氨和TNF等指标。结果肝衰组PT、AST、TNF、血氨、RBC和HCT值明显高于肝衰+ECLP组(P<0.05);正常肝+ECLP组的FIB、AST、TNF和血氨的变化明显低于肝衰+ECLP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肝衰组受体的脑组织出现广泛的脑水肿,表现为神经元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并有多数神经元细胞死亡;肝衰+ECLP组受体的脑组织也出现有脑水肿的表现,并有少数神经元细胞死亡,但较肝衰组轻;正常肝+ECLP组的脑组织病理检查基本正常。肝衰组和肝衰+ECLP组的受体肝脏病理检查可见大片肝细胞坏死,而正常肝+ECLP组受体的肝脏病理检查基本正常。结论同种ECLP能有效地改善肝衰受体的体内环境,缓解症状,尤其是这种技术能缓解肝衰受体的脑水肿,而脑水肿可能是肝衰受体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但ECLP也有其自身的并发症存在。总之,同种ECLP技术是一种有效而且可行的ALF短暂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脏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的拉米夫定体外胎盘透过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桦 李琳 +1 位作者 王秋燕 张峻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的体外胎盘透过率。方法:建立人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在母体灌流液中加入试验药物拉米夫定(1500 ng·ml^(-1))和阳性标记物安替比林(100μg·ml^(-1)),循环灌注3 h。应用UFLC-MS/MS法于循环开始0,10,20,30,45...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的体外胎盘透过率。方法:建立人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在母体灌流液中加入试验药物拉米夫定(1500 ng·ml^(-1))和阳性标记物安替比林(100μg·ml^(-1)),循环灌注3 h。应用UFLC-MS/MS法于循环开始0,10,20,30,45,60,75,90,120,150和180 min分别测定拉米夫定浓度,计算胎盘透过率。同时在循环过程中检测灌流液pH、pO2、hCG、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子体池损耗以及安替比林透过率,评估灌注过程中胎盘活性。结果:成功建立人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10例。安替比林和拉米夫定的平均胎盘透过率分别为(28.91±3.58)%和(10.23±2.93)%,拉米夫定的清除指数为(0.36±0.10)。结论:体外实验提示,拉米夫定可少量透过胎盘,但该暴露量是否增加不良胎儿结局的发生风险仍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胎盘透过率 实验 人胎盘循环灌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法在治疗晚期癌症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颖阳 梁惠冰 张映芬 《现代临床护理》 2005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法治疗晚期癌症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在气管内静脉全身麻醉下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方法行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治疗(EWBH),EWBH期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各种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并做好体温和皮肤的护理。结果E...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法治疗晚期癌症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在气管内静脉全身麻醉下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方法行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治疗(EWBH),EWBH期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各种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并做好体温和皮肤的护理。结果EWBH期间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部分电解质结果在正常范围;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EWBH期间做好患者生命体征、各种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观察及体温和皮肤的护理是保证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 高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灌注师的继续教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涛 冯建宇 +2 位作者 陈文生 金振晓 周和平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4期855-857,共3页
体外循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仍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外循环灌注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本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加强体外循环灌注师的继续教育,旨在提高体外循环灌注师综合能力。
关键词 心血管 循环灌注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灌注心内直视手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莫异 陈捷 +1 位作者 林群 丁景华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46例浅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建立体外循环后缓慢自然降温至31~33℃,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心内畸形纠正...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46例浅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建立体外循环后缓慢自然降温至31~33℃,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心内畸形纠正术。结果全组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心律失常和术后低心排等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灌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心内直视手术 循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组织灌洗区域热药体外循环灌注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瑾 宋金纲 +3 位作者 杨蕴 马育林 邢汝维 滕胜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分析非组织灌洗区域热药体外循环灌注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128例肢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非组织灌洗区域热药体外循环灌注术,灌注持续60min,组织间温度控制在41.5℃左右,术后不做组织灌洗。结果 术后全身并发症主要为恶心、呕... 目的 分析非组织灌洗区域热药体外循环灌注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128例肢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非组织灌洗区域热药体外循环灌注术,灌注持续60min,组织间温度控制在41.5℃左右,术后不做组织灌洗。结果 术后全身并发症主要为恶心、呕吐57例,肾功能异常9例。主要局部并发症为患肢疼痛。肿胀共92例,有5例出现肌纤维化,3例间室综合征,2例患肢挛缩。无一例患者出现急性肾衰、死亡或栓塞而截肢。结论本手术可以避免术后贫血,简化了手术程序,同时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冲洗法 手术后并发症 区域循环灌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肺灌注和传统冷保存法对大鼠供肺质量的影响比较
19
作者 潘旭峰 李健 +3 位作者 潘雁 顾畅 郭震 杨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体外肺灌注(ex vivo lung perfusion,EVLP)模型,并且与传统的冷保存方法进行保存效果的对比。方法·对8只SD大鼠进行EVLP转流4 h,对另外8只进行传统冷保存3 h+EVLP 1h。比较2组肺生理指标、湿干比、伊文思...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体外肺灌注(ex vivo lung perfusion,EVLP)模型,并且与传统的冷保存方法进行保存效果的对比。方法·对8只SD大鼠进行EVLP转流4 h,对另外8只进行传统冷保存3 h+EVLP 1h。比较2组肺生理指标、湿干比、伊文思蓝染色浓度的差异。结果·EVLP组的肺湿干比值显著低于传统冷保存组(5.08±0.88 vs 6.09±0.48,P=0.012),氧合指数显著高于传统冷保存组[(337.9±35.5)mmHg vs(300.5±21.6)mmHg,P=0.023],伊文思蓝浓度显著低于传统冷保存组[(36.5±20.3)μg/mL vs(65.0±29.9)μg/mL,P=0.043]。结论·EVLP作为传统冷保存法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能够较好地延缓肺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冷保存 肺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救治严重乐果中毒成功2例
20
作者 沈七襄 程旺生 +2 位作者 陈利民 史琳 张新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用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抢救严重乐果中毒,目前在临床上属于一种不十分成熟、肯定的新技术,但它确实为抢救此类严重中毒病人赢得了时间。有关此技术对抢救严重中毒病人的应用指征、疗效评价有待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农药中毒 乐果 循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