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非接触式的日常精神压力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像式光体积描记术的精神压力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手机摄像头记录受试者面部视频,再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基于Face Mesh的动态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方法获得心率...为了实现非接触式的日常精神压力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像式光体积描记术的精神压力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手机摄像头记录受试者面部视频,再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基于Face Mesh的动态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方法获得心率波动引起的皮肤微弱颜色变化。接下来,将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ICA)算法、小波变换和窄带带通滤波相结合,提取基于图像的光体积描记术信号和心率变异性信息。然后,对30名受试者进行了压力诱导实验,通过比较受试者正常和应激状态下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差异,筛选了用于精神压力检测的14个特征,并探讨了压力诱导的短期精神压力和日常精神压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另外选取67名受试者进行日常精神压力检测,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精神压力检测的三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精神压力三分类准确率达到95.2%。鉴于这种方法不需要长期测量,仅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准确检测人类精神压力水平,而且测量方法简单,测量时间短,易操作,不会影响受试者的正常心理和精神状态,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学研究工具。展开更多
目的:观测麻醉小鼠在体积描记箱内引起的温度及压力的变化过程,探讨该压力变化对小鼠呼吸的影响。方法:首先比较麻醉小鼠和死亡小鼠引起的整体体积描记箱内温度和压力变化;然后,将麻醉小鼠置入双室体积描记箱的躯体室,同步测量及观察躯...目的:观测麻醉小鼠在体积描记箱内引起的温度及压力的变化过程,探讨该压力变化对小鼠呼吸的影响。方法:首先比较麻醉小鼠和死亡小鼠引起的整体体积描记箱内温度和压力变化;然后,将麻醉小鼠置入双室体积描记箱的躯体室,同步测量及观察躯体室与头室内温度和压力变化;最后,比较2种不同躯体体积描记法测量(一个描记箱保持对外密封而另一个体积描记箱则每2 m in内对外开放1 m in)描记箱内麻醉小鼠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变化。结果:麻醉小鼠使描记箱内温度和压力在6 m in内分别上升了1.18℃和2.710 mmHg,死亡小鼠使温度和压力分别升高了1.17℃和2.671 mmHg,两者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双室体积描记法的躯体室内温度和压力在20 m in内分别升高了1.92℃、5.554 mmHg,高于头室的0.09℃、0.627 mmHg(P<0.001)。密封躯体体积描记箱内小鼠的呼吸频率由125.04次/m in上升至168.45次/m in(P<0.001),呼吸引起的压力变化幅度由1.090 mmHg下降为0.883 mmHg(P=0.009);而开放躯体体积描记箱内小鼠的呼吸频率在120次/m in左右,呼吸时压力变化的振幅在1 mmHg左右,不同时间观察点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压力型整体体积描记箱内温度及压力升高主要来源于小鼠体温,而升高的描记箱内压力可影响小鼠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展开更多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体积测量和计算的CT检查方法。方法对26个充盈的膀胱模型(作检测对照)及12例患者(肺肿块6例、脑出血4例、心包积液2例),用GE Sytec 3000 i CT机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根据微积分原理,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计算出...目的介绍一种用于体积测量和计算的CT检查方法。方法对26个充盈的膀胱模型(作检测对照)及12例患者(肺肿块6例、脑出血4例、心包积液2例),用GE Sytec 3000 i CT机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根据微积分原理,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计算出测量物的体积。结果本法值与实际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95+0.96X。结论本方法比传统椭圆体三径线法应用范围更广泛,测算结果更精确,更能满足临床需要。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脏体积、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胃左静脉直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术前和术后白细胞、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在2012—2013年期间部分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分析其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 ( P=0.012, OR=2.789,95%可信区间:1.249~6.227)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 ( P =0.017, OR=3.124,95%可信区间:1.230~7.933)为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的6例患者中仅1例(16.7%)在术后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而对照组48例中32例(66.7%)术后存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手术同期行脾动脉缩窄术以控制脾脏体积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实现非接触式的日常精神压力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像式光体积描记术的精神压力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手机摄像头记录受试者面部视频,再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基于Face Mesh的动态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方法获得心率波动引起的皮肤微弱颜色变化。接下来,将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ICA)算法、小波变换和窄带带通滤波相结合,提取基于图像的光体积描记术信号和心率变异性信息。然后,对30名受试者进行了压力诱导实验,通过比较受试者正常和应激状态下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差异,筛选了用于精神压力检测的14个特征,并探讨了压力诱导的短期精神压力和日常精神压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另外选取67名受试者进行日常精神压力检测,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精神压力检测的三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精神压力三分类准确率达到95.2%。鉴于这种方法不需要长期测量,仅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准确检测人类精神压力水平,而且测量方法简单,测量时间短,易操作,不会影响受试者的正常心理和精神状态,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学研究工具。
文摘目的:观测麻醉小鼠在体积描记箱内引起的温度及压力的变化过程,探讨该压力变化对小鼠呼吸的影响。方法:首先比较麻醉小鼠和死亡小鼠引起的整体体积描记箱内温度和压力变化;然后,将麻醉小鼠置入双室体积描记箱的躯体室,同步测量及观察躯体室与头室内温度和压力变化;最后,比较2种不同躯体体积描记法测量(一个描记箱保持对外密封而另一个体积描记箱则每2 m in内对外开放1 m in)描记箱内麻醉小鼠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变化。结果:麻醉小鼠使描记箱内温度和压力在6 m in内分别上升了1.18℃和2.710 mmHg,死亡小鼠使温度和压力分别升高了1.17℃和2.671 mmHg,两者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双室体积描记法的躯体室内温度和压力在20 m in内分别升高了1.92℃、5.554 mmHg,高于头室的0.09℃、0.627 mmHg(P<0.001)。密封躯体体积描记箱内小鼠的呼吸频率由125.04次/m in上升至168.45次/m in(P<0.001),呼吸引起的压力变化幅度由1.090 mmHg下降为0.883 mmHg(P=0.009);而开放躯体体积描记箱内小鼠的呼吸频率在120次/m in左右,呼吸时压力变化的振幅在1 mmHg左右,不同时间观察点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压力型整体体积描记箱内温度及压力升高主要来源于小鼠体温,而升高的描记箱内压力可影响小鼠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文摘目的介绍一种用于体积测量和计算的CT检查方法。方法对26个充盈的膀胱模型(作检测对照)及12例患者(肺肿块6例、脑出血4例、心包积液2例),用GE Sytec 3000 i CT机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根据微积分原理,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计算出测量物的体积。结果本法值与实际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95+0.96X。结论本方法比传统椭圆体三径线法应用范围更广泛,测算结果更精确,更能满足临床需要。
文摘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脏体积、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胃左静脉直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术前和术后白细胞、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在2012—2013年期间部分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分析其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 ( P=0.012, OR=2.789,95%可信区间:1.249~6.227)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 ( P =0.017, OR=3.124,95%可信区间:1.230~7.933)为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的6例患者中仅1例(16.7%)在术后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而对照组48例中32例(66.7%)术后存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手术同期行脾动脉缩窄术以控制脾脏体积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