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呼吸肌肌电及其与潮气量比值评估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李峰 王璐 +4 位作者 朱启华 黄翠贞 王愿 罗远明 贺白婷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讨体表呼吸肌肌电及其与潮气量比值评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29例哮喘患者资料,以27名非哮喘... 目的探讨体表呼吸肌肌电及其与潮气量比值评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29例哮喘患者资料,以27名非哮喘受试者为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体表呼吸肌肌电[胸骨旁肌肌电(EMG_(para))和膈肌肌电(EMG_(di))]及其与潮气量(VT)比值(EMG_(para)/VT和EMG_(di)/VT)的变化,绘制相关指标激发试验前后变化率即ΔEMG_(di)、ΔEMG_(di)/VT、ΔEMG_(para)和ΔEMG_(para)/VT诊断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哮喘组年龄为(50±13)岁,其中男14例,女15例;对照组年龄为(35±13)岁,其中男11名,女16名。激发试验后,哮喘组EMG_(di)、EMG_(di)/VT、EMG_(para)和EMG_(para)/VT[M(Q1,Q3)]分别为16.5(11.4,19.7)μV、1.8(1.4,2.3)μV·kg/ml、11.9(10.0,15.0)μV和1.3(1.0,1.7)μV·kg/ml,均高于激发试验前[分别为12.0(8.5,6.0)μV、0.9(0.7,1.3)μV·kg/ml、9.4(7.2,12.8)μV和0.8(0.7,1.1)μV·kg/ml,均P<0.001]。哮喘组激发试验前后ΔEMG_(di)、ΔEMG_(di)/VT、ΔEMG_(para)和ΔEMG_(para)/VT[M(Q1,Q3)]分别为37.2%(16.2%,60.5%)、77.1%(40.3%,145.9%)、28.9%(15.4%,50.9%)和62.2%(36.6%,109.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17.2%,9.0%)、0.7%(-13.3%,20.1%)、3.9%(-11.0%,10.0%)和-2.0%(-12.7%,21.4%),均P<0.001]。ΔEMG_(di)、ΔEMG_(di)/VT、ΔEMG_(para)和ΔEMG_(para)/VT诊断气道高反应性的灵敏度分别为79.3%、86.2%、75.9%和79.3%,特异度分别为85.2%、96.3%、92.6%和92.6%,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95%CI:0.720~0.926)、0.917(95%CI:0.812~0.974)、0.843(95%CI:0.721~0.926)和0.916(95%CI:0.810~0.973),AUC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MG_(di)、EMG_(para)、EMG_(di)/VT和EMG_(para)/VT均能有效反映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气道阻力的变化,区分非哮喘受试者与哮喘患者,可作为哮喘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体表膈肌肌电 体表胸骨旁 气道高反应 肺功能
原文传递
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在睡眠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宁 杨礼腾 +5 位作者 罗远明 云燕 张永昶 黄志敬 毛玲 蒋小民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14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不同睡眠状态的呼吸中枢驱动、呼吸中枢驱动的有效性及上气道阻力,评估两者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共招募24例OSA患者,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测量受试者清醒期(W... 目的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不同睡眠状态的呼吸中枢驱动、呼吸中枢驱动的有效性及上气道阻力,评估两者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共招募24例OSA患者,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测量受试者清醒期(W)、稳定的非快速眼动2期(N2)、稳定的非快速眼动2期伴打鼾期(SNORING)、低通气期(HYPOPNEA)、暂停事件前低通气期(PREAPNEA)的呼吸中枢驱动。流速用流量计测量。所有受试者行标准的全夜睡眠多导图检查。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从W到N2,到SNORING,到HYPOPNEA,到PREAPNEA,标化后的食道膈肌肌电(EMGdi%max)和标化后的体表膈肌肌电(SEMGdi%max)的变化趋势一致。从W到N2,到SNORING,EMGdi%max、SEMGdi%max依次增高。呼吸中枢驱动在SNORING期高于HYPOPNEA,PREAPNEA期高于HYPOPNEA。EMGdi%max/V和SEMGdi%max/V从W到N2,到SNORING,到HYPOPNEA,到PREAPNEA依次增高。VE/EMGdi%max、VE/SEMGdi%max从W到N2,到SNORING,到HYPOPNEA,到PREAPNEA依次降低。结论体表电极可以代替多导食道电极评估OSA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及上气道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食道 体表膈肌肌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