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 语言 风格 |
张会森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2
|
中国古典风格理论的演进 |
陈思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3
|
风格“异”与个性“异”——读《文心雕龙·体性)篇 |
王平洋
|
《远程教育杂志》
|
1999 |
1
|
|
4
|
朱自清早期散文的美学风格 |
陈美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2 |
0 |
|
5
|
略论风格的成因和表现 |
黄宗高
李国华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6
|
奇崛瑰怪,闳中肆外的韩文风格 |
张清华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1997 |
0 |
|
7
|
广义风格随想 |
何二元
|
《文艺评论》
|
1988 |
0 |
|
8
|
拓荒性的贡献——评陈贤茂等著《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
古远清
|
《华文文学》
|
1995 |
4
|
|
9
|
读巴波的《河灯》 |
沙鸥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0
|
语段教学与思维训练 |
许淑琼
|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1
|
充分的和不充分的 |
李建军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论小说存之于“含藏” |
林超然
|
《绥化学院学报》
|
1997 |
0 |
|
13
|
外贸业务信函的文体 |
熊学军
|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6 |
0 |
|
14
|
三处“忘却”两种含义──《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学理解 |
乔振斌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
0 |
|
15
|
写作要有生命的冲力 |
陈应松
|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试论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 |
金卫国
|
《人民音乐》
|
1996 |
3
|
|
17
|
论点摘登 |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8
|
读的书去哪儿了 |
张叶
|
《中学生百科》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