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1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的模拟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辛福言 李秋芬 +2 位作者 邹玉霞 曲克明 袁有宪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在模拟条件下 ,研究了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对对虾养殖环境中虾池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结果表明 ,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能明显改善虾池环境 ,降低有机物的含量 (4d后CODMn的去除率为 43.5 2 %) ,将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无机氮... 在模拟条件下 ,研究了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对对虾养殖环境中虾池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结果表明 ,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能明显改善虾池环境 ,降低有机物的含量 (4d后CODMn的去除率为 43.5 2 %) ,将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无机氮等 ;对虾养殖池中作用菌的使用量以 2 6 2 .5kghm-2 为宜 .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养殖环境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作用菌 模拟应用 虾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生长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秋芬 辛福言 +1 位作者 邹玉霞 袁有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8-442,共5页
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和吸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盐度、初始pH、溶解氧、接种量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作用菌在16-40℃、盐度0-40、pH6.6-9.0的范围内有氧... 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和吸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盐度、初始pH、溶解氧、接种量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作用菌在16-40℃、盐度0-40、pH6.6-9.0的范围内有氧或微氧条件下均可生长,能适应一般虾池的环境条件,培养基中磷酸盐是必不可少的。在28-34℃、盐度20-30、pH7.4-8.2的有氧条件下生长最好;可作为大规模生产时的培养条件。为增加菌体产量和活力,可适当增加接种量,提高蛋白陈和酵母膏的浓度至2216E配方浓度的五倍,培养时间以18-20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环境 生物修复 作用菌 虾池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抗菌作用研究
3
作者 白鹏博 韩浩鑫 +3 位作者 付君毅 马跃洋 刘丽君 施璐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水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分别提取白芨、土鳖虫、茯苓中的多糖成分,选择不同的食品级复合膜材料制备多糖水凝胶,并对复合膜性能及复合膜多糖水凝胶的抗菌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白芨多糖、茯苓多糖、土鳖虫多糖三种多糖所制备的多糖... 采用水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分别提取白芨、土鳖虫、茯苓中的多糖成分,选择不同的食品级复合膜材料制备多糖水凝胶,并对复合膜性能及复合膜多糖水凝胶的抗菌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白芨多糖、茯苓多糖、土鳖虫多糖三种多糖所制备的多糖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茯苓多糖抑菌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白芨多糖 土鳖虫多糖 复合膜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泉莹 李佳梦 +1 位作者 白雅芝 张双庆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抗菌剂耐药性问题,有效解决方案是研发新型的高效且低副作用的抗菌剂。硒作为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硒的抗菌机制主要包括影响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以及对细胞遗传物质的... 针对抗菌剂耐药性问题,有效解决方案是研发新型的高效且低副作用的抗菌剂。硒作为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硒的抗菌机制主要包括影响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以及对细胞遗传物质的作用等。目前硒及其衍生物在抗菌领域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广泛应用的抗菌剂。本综述将关于硒的抗菌机制及其作为抗菌剂的研究进展做简要总结,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 机制 纳米粒子 氧化还原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剑峰 任丽蓉 +1 位作者 黄博 刘希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6,共6页
考察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为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防治和甘草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数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通过扫描... 考察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为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防治和甘草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数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碘化丙啶(PI)摄取试验、胞外蛋白和ATP含量的测定,检测了甘草总黄酮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建立了小鼠CDI模型,以体重变化和存活率为指标,评价了甘草总黄酮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μg/mL和25μg/mL,具有快速杀菌的特征。甘草总黄酮可显著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ATP和蛋白等胞内物质的泄露,使细菌形态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导致菌体死亡。甘草总黄酮可显著缓解CDI小鼠的体重下降,7 d存活率为100%,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甘草总黄酮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艰难梭菌活性,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其可能的抗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 甘草总黄酮 作用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阳昱 李庆蓉 +4 位作者 陈孝红 薛丽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点之一,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故绿原酸对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逐渐被重视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绿原酸对多种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绿原酸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带来新思路,有助于绿原酸在医药领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活性多酚 作用 临床耐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黄酮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脲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文艳 黄干荣 +3 位作者 廖丽娟 罗家锱 黄亮 黄衍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9-1314,共6页
脲酶作为氮循环的关键酶,为生物体提供生长所需的氮源,同时也是一种在各种致病菌中发现的毒力因子。幽门螺杆菌(H.pylori)产生的脲酶为其在胃里的定植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肠化生、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脲酶作为氮循环的关键酶,为生物体提供生长所需的氮源,同时也是一种在各种致病菌中发现的毒力因子。幽门螺杆菌(H.pylori)产生的脲酶为其在胃里的定植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肠化生、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且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增多,迫切需要治疗有效、安全的新型药物,所以幽门螺杆菌成为最常研究的产脲酶细菌之一,脲酶作为抗菌药物的潜在靶点也受到关注。安全性较高的药用植物已被证明具有治疗潜力,许多植物天然提取物已成为新型药物开发的灵感和起点,以往研究还发现许多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脲酶活性。该文概述了一些植物源黄酮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脲酶的抑制作用,根据其来源、结构特点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找和开发植物来源且特异性抗幽门螺杆菌的化合物,从而为临床候选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幽门螺杆 脲酶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柠檬精油抗伪结核棒状杆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符雪珍 李鑫灿 +6 位作者 钱虹宇 吕红 吴婵玉 王晓涵 王小华 王芝英 周作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7-1227,共11页
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可影响家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羊的生产性能,本文旨在筛选对Cp有抑杀活性的植物精油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Cp感染防控提供参考。通过纸片扩散法从4种植物精油中筛选出能高效抑杀Cp... 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可影响家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羊的生产性能,本文旨在筛选对Cp有抑杀活性的植物精油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Cp感染防控提供参考。通过纸片扩散法从4种植物精油中筛选出能高效抑杀Cp的香柠檬精油(bergamot essential oil, BEO),采用刃天青指示剂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BEO对Cp不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通过体外试验评价BEO对Cp感染J774A.1巨噬细胞的影响。通过测定脏器载菌量、脾抗菌肽基因表达量和存活率综合评价BEO对Cp感染昆明系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BEO作用后Cp菌体形态变化,并检测BEO作用后Cp的DNA泄漏以及毒力基因表达情况,初步研究BEO抗Cp机制。结果显示:BEO具有较强的抗Cp作用,其MIC为0.78~1.56μL·mL^(-1)。BEO可降低Cp感染小鼠肾、肝和腹水的细菌负荷(P<0.01),上调Cp感染小鼠脾中抗菌肽Cramp、Bpifal 1、mBD2、mBD3和mBD4的mRNA表达水平(P<0.01)。BEO处理可降低Cp对J774A.1巨噬细胞的感染率,提高被Cp感染小鼠的存活率(P<0.05)。BEO处理使Cp细胞膜凹陷,菌体内DNA外渗增加(P<0.05),以及下调毒力基因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的表达(P<0.01)。BEO能抑杀Cp,改善Cp对小鼠的感染程度,其机制可能与BEO损伤Cp细胞膜造成DNA泄漏并降低毒力基因pld的mRNA表达,以及促进Cp感染小鼠抗菌肽Cramp、Bpifal 1、mBD2、mBD3和mBD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结核棒状杆 香柠檬精油 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赵曼 吴梓靖 +9 位作者 孙存 叶演 陈婷 刘姝琳 朱宝行 赵安妮 宋振 杨赟 孙红武 曾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046-2056,共11页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用杀菌动力学研究进一步确定其起效和维持时间;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价薰衣...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用杀菌动力学研究进一步确定其起效和维持时间;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价薰衣草精油对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测定法对其生物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中细菌存活情况;用核酸蛋白测定仪器检测3 mg/mL、6 mg/mL薰衣草精油干预后的细菌DNA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用钾离子试剂盒测定钾离子泄漏量,并采用蛋白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究薰衣草精油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机制。结果薰衣草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为6 mg/mL,在120 min时,该浓度可杀死几乎所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整体动物模型评价表明,3 mg/mL和6 mg/mL薰衣草精油均能促进创口愈合,疗效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3 mg/mL薰衣草精油具有一定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且能显著增加DNA核酸和蛋白质的泄漏量,并能促进钾离子外流。同时,6 mg/mL薰衣草精油展现了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蛋白组学研究提示,薰衣草精油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影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细胞代谢过程,干扰细胞壁/膜/包膜等结构的生物合成有关。结论薰衣草精油在3 mg/mL时即可发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生物膜和干扰细菌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 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抗菌作用及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培都 李一洋 +3 位作者 陈磊 张红星 胡莹(综述) 李庆蓉(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2932-2936,共5页
绿原酸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酚酸化合物,存在于多种药材和食品中,作为植物细胞内次生代谢产物,其具有抗菌、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抗癌及调控血糖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多种耐药菌的... 绿原酸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酚酸化合物,存在于多种药材和食品中,作为植物细胞内次生代谢产物,其具有抗菌、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抗癌及调控血糖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多种耐药菌的出现,给临床抗菌治疗和世界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探索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备受全球关注。该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绿原酸抗菌作用和免疫系统调节的机制研究,旨在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感染性疾病药物选择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作用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11
作者 薛雅茜 谯薇美 +4 位作者 洪晓欣 金宇航 陆毅兴 彭险峰 曾振灵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0-828,共9页
[目的]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开发有效的新型黏菌素增效剂及临床防治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通过... [目的]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开发有效的新型黏菌素增效剂及临床防治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通过棋盘法联合药敏试验和时间杀菌曲线评价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肺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模型来评价两者联用的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无抗菌作用(MIC>256μg/mL),黏菌素对受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1~8μ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时能增强黏菌素的抗菌活性(分级抑菌浓度指数在0.094~0.313),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体外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进一步表明,联合用药组可显著降低细菌数量,当亚抑菌浓度(0.5μg/mL)的黏菌素与异丙氧苯胍联用时即可达到杀菌效果。在小鼠肺部感染模型中,与黏菌素或异丙氧苯胍单药组相比,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合组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肺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载菌量(P<0.05或P<0.01)。HE染色观察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切片发现,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合组小鼠肺脏的肺泡结构正常,肺泡腔清洁,优于异丙氧苯胍和黏菌素单独用药组。[结论]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合使用可增强黏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效果,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新型抗菌增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氧苯胍 联合用药 多杀性巴氏杆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镁颗粒对牙周致病菌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12
作者 陈雨潇 饶定成 +1 位作者 隋佰延 刘昕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评价微米氢化镁(MgH_(2))颗粒对牙周炎致病菌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实验材料MgH_(2)颗粒的尺寸大小、表面形貌和晶相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 目的评价微米氢化镁(MgH_(2))颗粒对牙周炎致病菌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实验材料MgH_(2)颗粒的尺寸大小、表面形貌和晶相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研究其释放行为,同时使用菌落计数实验(CFU)、溴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研究了MgH_(2)颗粒对具核梭杆菌的抗菌效应。结果MgH_(2)颗粒呈现为尺寸不均一的微米级球状颗粒,平均尺寸为10.52μm。XRD谱图具有属于MgH_(2)的(110)、(101)、(200)及(211)特征面的衍射信号。在菌落计数实验(CFU)实验中,当材料浓度达到1.5 mg/mL和2 mg/mL时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抗菌率分别为45.69%和79.24%。在MTT实验中,具核梭杆菌的活性随着MgH_(2)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MgH_(2)颗粒浓度达到2 mg/mL时,其活性接近于零。结论MgH_(2)颗粒对具核梭杆菌有着良好的抑菌效果,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作用 活性氧 具核梭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野菊花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飞 杨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野菊花及其联合用药抗菌作用的文献研究,为野菊花的抗菌活性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关于野菊花的研究论文,制定严格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涉及野菊花及其联合用药抗... 目的:野菊花及其联合用药抗菌作用的文献研究,为野菊花的抗菌活性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关于野菊花的研究论文,制定严格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涉及野菊花及其联合用药抗菌作用方面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按主题输入检索词野菊花共有相关文献1862篇,剔除一稿多投和野菊花文学诗词、种植、野生保护等相关文献,最终确认野菊花相关文献906篇,主题词野菊花and成分检索发现226篇,主题词野菊花and作用得到文献271篇,主题词野菊花and抗菌得到文献34篇,其中单味野菊花抗菌作用研究相关文献20篇,野菊花联合中药抗菌作用研究的相关文献8篇,野菊花联合西药抗菌作用研究的文献6篇。结论:野菊花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抗菌作用,野菊花联合中西药同时使用具有协同抗菌作用,抗菌主要成分有黄酮类、挥发油、蒙花苷等,主要提取方式为水煎煮法、乙醇回流提取法、CO_(2)超临界萃取法,可为野菊花在抗菌作用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作用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作用
14
作者 李承钊 刘玉杰 +5 位作者 王伟峰 孟宪华 曹永红 苏群 王君 杨军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2-66,共5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花椒精油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对禾谷镰孢菌、尖镰刀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和茄链格孢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552、2.243、6.064、7.078 mg/mL。GC-MS分析显示,花椒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包括乙酸芳樟酯、芳樟醇、D-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 成分分析 植物病原真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菌抑菌增效作用评价
15
作者 王存颖 梁巧兰 +6 位作者 魏列新 蔺珂 陈应娥 张国印 田龙 周建玲 梁旭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3,共9页
【目的】为明确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法测定了氧化亚铜、石硫合剂分别与3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增效作用、离体防效、室内盆栽防效及持效期和对... 【目的】为明确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法测定了氧化亚铜、石硫合剂分别与3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增效作用、离体防效、室内盆栽防效及持效期和对百合的安全性。【结果】混配剂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9∶1)及混配剂29%石硫合剂AS∶75%百菌清WP(9∶1)抑菌活性最强,EC50分别为99.90μg/mL、105.58μg/mL,CTC分别为130.65、122.28,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混配剂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以9∶1混配时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效最好,保护作用防效为87.01%,治疗作用防效为81.81%,室内盆栽防效测定表明第7天防效最大,为76.18%,持效期为7 d。【结论】试验所选药剂对兰州百合安全,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9∶1)混剂防效高于单剂防效,而29%石硫合剂AS∶75%百菌清WP(9∶1)混剂的防效则低于其单剂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源农药 混配 百合灰霉病 增效作用 持效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联合西医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实验研究
16
作者 谢友凤 廖彬 +1 位作者 陈敏 韦玉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093-09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2014年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方法,对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收集的104株非重复MRSA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分别... 本研究旨在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2014年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方法,对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收集的104株非重复MRSA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分别联合头孢唑林、苯唑西林对MRSA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FIC指数提示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可有效增强对MRSA的抑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体外实验 作用 FIC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1
17
作者 谢小保 李文茹 +2 位作者 曾海燕 欧阳友生 陈仪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对纳米银的抗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抗菌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生长曲线的结果表明,20μg/mL的纳米银能够完全抑制106cfu/mL的大肠杆菌细胞生长,纳米银使大肠杆菌的延滞期加长,并且纳米银浓...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对纳米银的抗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抗菌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生长曲线的结果表明,20μg/mL的纳米银能够完全抑制106cfu/mL的大肠杆菌细胞生长,纳米银使大肠杆菌的延滞期加长,并且纳米银浓度越高,延滞期越长。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经纳米银粒子处理过的大肠杆菌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纳米银粒子先在细胞壁上产生小的孔洞,通过这些孔洞进入周质空间,导致细胞膜成分渗漏和破坏细胞膜,进而进入细胞内部。进入细胞内部的纳米银粒子使DNA浓缩呈紧张态,并与破损细菌的细胞质结合积聚,最后引起胞内物质流失。另外,纳米银对大肠杆菌总DNA影响的分析表明,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高,大肠杆菌总DNA样品降解的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大肠杆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ithromycin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44
18
作者 陈亦芳 李寨 +2 位作者 郝凤兰 候平 李家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8-185,共8页
测定azithromyin(AZM)体外抗菌作用,以红霉素(erythromycin,EM)为对照,并与其它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产AZM对EM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EM相似,MIC90在... 测定azithromyin(AZM)体外抗菌作用,以红霉素(erythromycin,EM)为对照,并与其它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产AZM对EM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EM相似,MIC90在0.5~4.0mg/L范围内;对淋病奈瑟氏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的MIC90均为2mg/L,为EM的1/4;对大肠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抗茵作用则明显优于EM。本品对金葡球菌无杀菌作用,浓度为0.5及0.25mg/L时,对化脓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表现出较强的杀菌作用,并明显优于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ITHROMYCIN 红霉素 大环内酯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76
19
作者 田兵 华跃进 +1 位作者 马小琼 王关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 :分析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比较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抗菌作用 ,探讨糖基取代结构对芦荟苷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皂质芦荟叶皮提取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对 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 目的 :分析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比较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抗菌作用 ,探讨糖基取代结构对芦荟苷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皂质芦荟叶皮提取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对 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芦荟苷对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 :芦荟的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性。芦荟苷 (1g·L- 1)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抑菌直径大于 (7.1± 0 .15)mm]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性高于革兰氏阴性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活性较弱。芦荟苷能够改变细胞的形态 ,破坏细胞结构。结论 :蒽醌化合物是芦荟中的抗菌成分 ,芦荟苷是主要抗菌有效成分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作用 蒽醌化合物 芦荟苷 芦荟大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明贵 张婴元 +2 位作者 吴卫红 吴培澄 汪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以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azithromycin、clarithromycin及罗红霉素)等抗菌药对202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流感杆菌及副流感杆菌的抗菌活性高,明显优... 以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azithromycin、clarithromycin及罗红霉素)等抗菌药对202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流感杆菌及副流感杆菌的抗菌活性高,明显优于红霉素等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球菌、A及B组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与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仿,对D组链球菌和金葡球菌的作用较差。以上结果显示,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院外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其中对嗜血杆菌属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此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院外呼吸道感染的适宜选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 抗生素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