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对快钠电流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晶 郑霄云 +2 位作者 周刚 赵籥陶 杨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及对快钠电流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选取1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分离兔心脏,应用消化酶消化分离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n=10),采用微电极技术记录AP的最大舒张期...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及对快钠电流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选取1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分离兔心脏,应用消化酶消化分离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n=10),采用微电极技术记录AP的最大舒张期电位、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AP振幅,以及复极化20%、50%和9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依次简写为APD20、APD50和APD90)。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兔心室肌细胞快钠电流的I-V曲线及不同频率下的峰值电流,并用10μmol/L普罗帕酮溶液灌流干预,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普罗帕酮灌流前相比,普罗帕酮灌流后,兔心室肌细胞最大舒张电位无明显变化[(-80±6)mV vs(-82±5)mV,P>0.05],AP振幅显著降低[(95±12)m V vs(125±10)m V,P<0.05],Vmax明显减慢[(330±43)V/s vs(420±54)V/s,P<0.05)],APD20[(8±2)ms vs(6±2)ms,P>0.05]、APD50[(16±3)ms vs(12±3)ms,P>0.05]和APD90[(86±14)ms vs(85±12)ms,P>0.05]无显著变化。普罗帕酮干预后,快钠电流的I-V曲线较干预前明显上移,峰值电流下降[(3 001±383)pA vs(4 193±378)pA,P<0.05]。分别予0.06、1、2、5、10 Hz频率刺激,普罗帕酮干预前快钠电流均未显示出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第10个刺激与第1个刺激诱发的快钠电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干预后,在2、5、10 Hz频率刺激下,阻滞率分别为(22±11)%、(38±14)%和(52±17)%,与普罗帕酮灌流前及普罗帕酮在0.06 Hz和1 Hz刺激时的阻滞率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减慢AP的Vmax,降低AP振幅,对APD无显著影响。普罗帕酮对快钠电流不但有张力性阻滞作用,更有显著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这样不但减轻了对QT间期的影响,也可减少心动过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帕酮 动作电位 快钠电流 张力性阻滞 使用依赖性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Ⅰ_(Na-T)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晶 赵籥陶 +2 位作者 周刚 郑霄云 杨震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瞬时钠电流(Ⅰ_(Na-T))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兔心室肌细胞Ⅰ_(Na-T)的Ⅰ-Ⅴ曲线及不同频率下的峰值电流,并用10μmol/L普罗帕酮溶液灌流干预。结果普罗帕酮...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瞬时钠电流(Ⅰ_(Na-T))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兔心室肌细胞Ⅰ_(Na-T)的Ⅰ-Ⅴ曲线及不同频率下的峰值电流,并用10μmol/L普罗帕酮溶液灌流干预。结果普罗帕酮灌流后Ⅰ_(Na-T)的Ⅰ-Ⅴ曲线明显上移,峰值电流显著下降〔(3001±383)pA vs.(4193±378)p A,P<0.05〕。以0.06 Hz和1Hz频率刺激时,普罗帕酮未显示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当以2 Hz、5 Hz和10 Hz频率刺激时,阻滞率分别为(22±11)%、(38±14)%和(52±17)%,3组间两两比较以及与对照组和普罗帕酮在0.06 Hz和1 Hz时的阻滞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对Ⅰ_(Na-T)不但有张力性阻滞作用,也有显著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帕酮 瞬时钠电流 张力性阻滞 使用依赖性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对快钠电流的阻滞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晶 杨震 +2 位作者 赵籥陶 周刚 刘德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以及对快钠电流(INa-T)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急性分离新西兰大白兔心脏,并予消化酶消化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微电极技术检测AP相关参数:最大舒张期电位、零相最大...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以及对快钠电流(INa-T)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急性分离新西兰大白兔心脏,并予消化酶消化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微电极技术检测AP相关参数:最大舒张期电位、零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AP振幅,以及复极化20%、50%和90%时的AP时程(APD_(20)、APD_(50)、APD_(90))。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兔心室肌细胞的INa-T。用100μmol/L利多卡因溶液灌流干预,观察各参数的变化。结果100μmol/L利多卡因灌流后,兔心室肌细胞最大舒张电位无明显变化[(-81±7)m V比(-80±6)m V,P=0.102],AP振幅显著降低[(100±12)m V比(127±9)m V,P=0.002],Vmax明显减慢[(328±41)V/s比(422±45)V/s,P=0.004],APD_(90)显著缩短[(66±8)ms比(85±10)ms,P=0.021],峰值钠电流明显降低[(2 468±389)p A比(3 223±367)p A,P=0.003]。在5 Hz频率刺激下,利多卡因灌流前第40个刺激与第1个刺激诱发的电流分别为(3 145±323)p A和(3 287±432)p A(P=0.087),灌流后电流分别为(1 125±298)p A和(2 365±376)p A(P=0.013)。结论利多卡因降低AP振幅,减慢Vmax,缩短APD90,对INa-T不但有张力性阻滞,更有显著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动作电位 快钠电流 张力性阻滞 使用依赖性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