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英 汪桦 +1 位作者 陆丰 章龙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37-2942,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 目的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3个月,失访4例,死亡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NIHSS评分<16分,32例)和预后较差组(NIHSS评分≥16分,28例)。在发病12 h内,评估CTA侧支循环评分和计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DWI梗死体积和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分析DWI梗死体积及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较差组患者的DWI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较好组,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较好组(P<0.05);DWI梗死体积、CTA侧支循环评分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DWI脑梗死体积与Maas、Tan评分均呈负相关(rs=-0.886、-0.713,P<0.001)。DWI梗死体积预测预后的AUC=0.892,临界值为30.2 cm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100.0%;Maas评分预测预估的AUC=0.852,临界值为3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75.0%;Tan评分预测预后的AUC=0.815,临界值为2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8.1%。结论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中,Maas、Tan评分均具有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且Tan评分较Ma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支循环评分及磁共振3D-ASL技术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峰 王洁 +3 位作者 甘解华 樊如梦 卢苗青 陈勇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评分及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26例,根据取栓术后1周的NIHSS评分将...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评分及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26例,根据取栓术后1周的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例及预后不良组14例,术中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术后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DWI、3D-ASL等序列,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健侧、患侧的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相对CBF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评分、CBF值的差异,将结果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侧支循环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阈值。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低于预后不良组,侧支循环评分、CBF_(患侧)、CBF_(相对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评分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241,95%CI:1.070~799.231,均P<0.05),年龄、CBF_(患侧)、CBF_(相对值)是非独立影响因素,OR=0.752、1.081、0.043,均P>0.05)。ROC曲线提示侧支循环评分>2.5分是预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57。结论侧支循环评分及3D-ASL能够较好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ASL 动脉取栓术 再灌注 脑血流量 侧支循环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croRNA-134、VEGF、bFGF水平预测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德峰 陈文亚 +2 位作者 马爱金 吴婧 吴波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7-73,共7页
目的 探究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croRNA-134(miR-1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 目的 探究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croRNA-134(miR-1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住院治疗的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08例。检测患者治疗期间的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R-134、VEGF、bFGF水平,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47例)、预后不良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2分,61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最终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P <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miR-134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VEGF、bFGF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TA侧支循环评分[OR=0.804(95%CI:0.729,0.974)]、VEGF[OR=0.618(95%CI:0.397,0.963)]、bFGF[OR=0.608(95%CI:0.402,0.919)]为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P <0.05);miR-134[OR=1.941(95%CI:1.802,3.480)]、低密度脂蛋白[OR=1.349(95%CI:1.051,1.730)]是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CTA侧支循环评分、miR-134、VEGF、bFGF预测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946、0.937和0.892,敏感性分别为7.66%(95%CI:0.695,0.837)、9.36%(95%CI:0.900,0.972)、8.72%(95%CI:0.823,0.921)、7.23%(95%CI:0.661,0.785),特异性分别为83.6%(95%CI:0.770,0.902)、82.0%(95%CI:0.770,0.870)、86.9%(95%CI:0.818,0.920)、93.4%(95%CI:0.896,0.972)。结论 预后不良患者最终梗死体积较大,mCTA侧支循环评分较低,血清miR-134、VEGF和bFGF水平较低。mCTA侧支循环评分、血清miR-134、VEGF、bFGF水平对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侧支循环评分 microRNA-13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闭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及外周血ACE、SDF-1α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秉龙 高霞 李彦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695-1698,1702,共5页
目的探究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及外周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水平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AACI患者,根据静脉溶... 目的探究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及外周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水平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AACI患者,根据静脉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n=70)与预后欠佳组(mRS评分2~5分,n=4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rLMC评分、ACE、SDF-1α水平,分析rLMC评分、ACE、SDF-1α与AACI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AACI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价各指标对AACI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rLMC评分降低、ACE升高、SDF-1α降低是AACI静脉溶栓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r=0.357,P<0.05)。117例AACI患者rLMC评分、SDF-1α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02、-0.577,P<0.05),ACE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rLMC评分、ACE、SDF-1α联合对AACI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效能最高(AUC=0.824)。结论rLMC评分及外周血ACE、SDF-1α水平与AACI静脉溶栓预后关系密切,有望作为AACI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静脉溶栓 短期预后
原文传递
改良MRA-MTC-rLMC评分对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侧支循环的评估和预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开喜 徐敏 +5 位作者 马先军 左涛生 徐行茹 杜青 卞光荣 顾宝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9-73,86,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施加磁化传递对比(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trast,MTC)技术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egional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rLMC)评分对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hronic middle c...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施加磁化传递对比(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trast,MTC)技术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egional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rLMC)评分对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hron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CMCAO)不同状态侧支循环预测预后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70例CMCAO患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检查,男39例,女31例,年龄46~90(66.60±10.358)岁。根据改良区域性软脑膜侧支(MRA-MTC-rLMC)评分预测CMCAO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11分,即>11分为良好组和≤11分为不良组。随访1月~6年,以期间发生卒中复发或死亡为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差异性P<0.1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风险因素对终点事件的比值比。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RA-MTC-rLMC评分对CMCAO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0例CMCAO患者中,MRI显示无腔隙性脑梗死42例(60%),同侧腔隙性脑梗死17例(24.28%),对侧7例(10%),双侧4例(5.71%)。MRA显示CMCAO中,右侧29例(41.43%),左侧41例(58.57%)。MRA-MTC-rLMC评分良好组42例(60%),不良组为28例(40%)。对预后不良组进行随访,18例发生脑梗死,8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死亡。CMCAO不良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对年龄进行调整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A-MTC-rLMC评分是CMCAO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与不良预后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MRA-MTC-rLMC评分预测CMCAO不良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0.855(95%CI:0.805~0.96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MRA-rLMC评分最佳截断值为11分,此时约登指数为0.764,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81.0%,说明MRA-MTC-rLMC评分对于预测CMCAO不良预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论改良MRA-MTC-rLMC评分可提供CMCAO侧支血管形态学改变并间接反映血流动力学,有利于CMCAO侧支循环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评分 改良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化传递对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艳芳 姚柳 姜亦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S02期146-149,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接收的MCAO性脑卒中患者68例,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 目的分析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接收的MCAO性脑卒中患者68例,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两组,NIHSS评分<16分的预后较好组(36例),NIHSS评分≥16分的预后较差组(32例)。两组均于发病12 h内完成CTA侧支循环评分评估并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计算闭塞梗死体积,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CAO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评估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与DWI梗死面积对MCAO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较好组Maas和Tan评分高于预后较差组,DWI可见闭塞梗死体积小于预后较差组(P<0.05);预后较差的影响因素有Maas≥3分、Tan≥2分及DWI梗死体积≥30.2 cm2(P<0.05);Maas评分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62.50%,Tan评分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78%、71.88%,DWI梗死体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75.00%。结论将Maas、Tan评分应用于MCAO性脑卒中患者中均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且Tan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Maas均明显更高,在评价患者预后价值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侧支循环评分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卒中 预后
原文传递
通心方对慢性心肌缺血小猪冠脉侧支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征 冯其茂 +1 位作者 董耀荣 樊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56-2361,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方对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侧支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20头巴马小型猪高脂喂养建立内皮功能不全猪模型,后开胸于冠状动脉回旋支近端置入Ameroid缩窄器,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将实验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以1个月... 目的:探讨通心方对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侧支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20头巴马小型猪高脂喂养建立内皮功能不全猪模型,后开胸于冠状动脉回旋支近端置入Ameroid缩窄器,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将实验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以1个月、3个月为随访时间节点。治疗组给予通心方,分别在随访时间节点抽取外周血及冠脉造影,比较其侧支循环评分(Cohen-Rentrop)、血脂(TC、TG、LDL-C)、CRP、内皮功能(e NOs、ET-1)、血管生长因子(FGF、VEGF)等变化情况。结果:(1)侧支循环评分:治疗3月组较对照3月组显著增高,较治疗1月组也有明显增高,P<0.05。(2)血脂:TC、LDL-C治疗1月组较对照1月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3月组较对照3月组治疗后显著降低,较治疗1月组治疗后也明显降低,P<0.05。TG治疗3月组较对照3月组治疗后明显降低,较治疗1月组治疗后也明显降低,P<0.05。(3)CRP治疗1月组较对照1月组治疗后下降,P<0.05;治疗3月组较对照3月组治疗后无明显差异。(4)内皮功能:e NOs治疗1月组较对照1月组治疗后明显上升,ET-1则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e NOs治疗3月组较对照3月组明显上升,ET-1则明显下降,P<0.05。(5)血管生长因子:FGF、VEGF治疗1月组较对照1月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5;治疗3月组较对照3月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5;且FGF的治疗3月组治疗后较治疗1月组治疗后也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通心方可促使冠心病小型猪侧支循环的生长,且治疗3月较治疗1月效果更明显。其原因可能与通心方具有调节冠心病小型猪血脂,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促进FGF、VEGF血管生长因子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方 冠心病 侧支循环评分血脂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全脑CTP数据的颅脑mCTA在单侧MCA闭塞所致的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源青 李媛媛 +1 位作者 马宁 福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源于全脑CT灌注(CTP)数据的颅脑多时相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单侧MCA闭塞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源于全脑CT灌注(CTP)数据的颅脑多时相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单侧MCA闭塞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全脑CTA+CTP检查。统计患者的sCTA及mCTA侧支循环评分。根据卒中后90 d临床预后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应用ROC曲线分析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对MCA闭塞AIS患者预后良好的评价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发病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sCTA及mCTA侧支循环评分分布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患者预后良好的AUC为0.889,大于sCTA侧支循环评分的0.720。结论单侧MCA闭塞所致AIS患者预后与发病时间及侧支循环有关,mCTA侧支循环评分较sCTA侧支循环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侧支循环评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CT的区域软脑膜侧支评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及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盈盈 易兴阳 +1 位作者 王淳 李新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CT的区域软脑膜侧支评估(rLM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及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首次发病≤6 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CT排除出血性病变,采用rLM...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CT的区域软脑膜侧支评估(rLM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及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首次发病≤6 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CT排除出血性病变,采用rLMC分级,分为2个区域: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区和大脑后动脉(PCA)-MCA区。软脑膜动脉分级应用6分量表,CTA侧支评分为两个区域的总分(0~10分)。入院3 d内在头颅MR常规序列基础上加做DWI序列,明确梗死体积、是否合并出血转化。入院后10~14 d或患者病情加重时复查常规CT,了解是否有出血性转化。结果不同rLMC分级评分组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MC分级评分与脑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γ=-0.735,P<0.001)。不同rLMC分级评分组在梗死体积、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和颅内高密度灶(PCH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卒中家族史、血糖、入院时NIHSS评分是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结论rLM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出血转化呈显著负相关,可有效反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CT 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 脑梗死体积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A、hs-CRP水平联合Ta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再发卒中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王合启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9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CT血管造影(CTA)脑侧支循环(Ta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再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CT血管造影(CTA)脑侧支循环(Ta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再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再发卒中将其分为再发组和未发组。比较两组SUA、hs-CRP水平和Tan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再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31例再发卒中,再发率为24.60%(31/126);再发组SUA、hs-CRP水平均高于未发组,Tan评分低于未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A、hs-CRP水平及Tan评分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再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24、0.756、0.935,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高于三者单项检测预测。结论:SUA、hs-CRP水平联合Ta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再发卒中的预测价值高于三者单项检测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再发卒中 血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 CT血管造影 侧支循环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洋 李春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IS-LVO患者180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既往史、基... 目的 探讨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IS-LVO患者180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既往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CT灌注成像时间、侧支循环状态等资料。治疗后再通患者最终梗死核心体积为(16.39±4.35)ml,梗死核心增长率为(0.75±0.23)ml/h,根据梗死核心增长率分为A组89例(>0.7 ml/h)和B组91例(≤0.7 ml/h)。采用梗死核心生长率评估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CT灌注成像时间显著长于B组[(14.52±2.40)分vs(13.60±3.28)分,P=0.033;(3.16±0.44)h vs(3.01±0.39)h,P=0.017;(4.14±0.36)h vs(4.03±0.36)h,P=0.042],侧支循环评分显著低于B组[(2.11±0.35)分vs(2.66±0.47)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OR=0.311,95%CI:0.123~0.781,P=0.013)、侧支循环评分(OR=17.911,95%CI:7.717~41.943,P=0.001)为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这种变化与发病至入院时间、侧支循环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logistic模型 灌注成像 梗死核心体积 侧支循环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MRA与 脑梗死再发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刘娜 彭爱妮 +2 位作者 吴晶 徐寿成 于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作用。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测定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MRA评估血管... 目的探讨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作用。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测定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MRA评估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其中34例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再发组,107例脑梗死未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未再发组,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失访12例患者,并绘制各指标用于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脑梗死再发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高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脑梗死再发组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低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患者脑梗死再发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5、0.889、0.935,三者联合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AUC为0.99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AUC。结论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MRA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诊断脑梗死再发效能较高,对脑梗死再发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 磁共振血管造影 血管狭窄评分 循环充盈评分 脑梗死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13
作者 韦英秀 蒙喜斯 +3 位作者 崔伟 彭定天 李奕铮 黄俏丽 《广州医药》 2024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改善ICAO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因ICAO入住神经内科的131例患者,根据ICAO发病时间分为急性颈内动脉闭塞(AICAO)和慢性颈... 目的探讨影响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改善ICAO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因ICAO入住神经内科的131例患者,根据ICAO发病时间分为急性颈内动脉闭塞(AICAO)和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根据预后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等)、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时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代偿评分、介入手术开通治疗、出血转化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CICAO患者总体预后良好,AICAO预后良好组患者发病时NIHSS评分<6分、侧支循环代偿良好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而出血转化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代偿评分、介入手术开通治疗、出血转化、次全闭塞对AICAO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介入手术开通治疗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CO较AICAO总体预后良好,发病时NIHSS评分<6分、侧支循环代偿良好、无出血转化是IACO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发病时NIHSS评分高、侧支循环代偿不良、出血转化是ACAO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循环代偿评分 NIHSS评分 闭塞颈内动脉再通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永兴 钟平 +2 位作者 朱刚 张蕾 马争飞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患者的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PC-ASPECTS)和采用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再灌注治疗,90 d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功能结局。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3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16例,比较两组的预后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C-ASPECTS,PC-C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PC-ASPECTS评分、PC-CS评分等因素有关,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 大脑后循环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CT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鹏飞 梁奕 +3 位作者 杜柏林 范文辉 王剑 史河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CT评估单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单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使用东芝320排容积CT行多模态扫描,对动态CT血管造影(CTA)显示的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评分,同时对CT平扫及CT灌注成... 目的探讨多模态CT评估单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单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使用东芝320排容积CT行多模态扫描,对动态CT血管造影(CTA)显示的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评分,同时对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CTP)图进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患者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影响侧支循环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侧支循环的独立因素有脑血容量(CBV)-ASPECT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5),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有CBV-ASPECTS和侧支循环评分(P<0.05),CBV-ASPECTS与临床预后的ROC分析,AUC为0.867(0.774~0.959),CBV-ASPECTS阈值为6.5,敏感度为74.1%,特异度为82.8%。结论CBV-ASPECTS评分及NIHSS评分是侧支循环的独立影响因素,侧支循环评分≥3及CBV-ASPECTS评分>6.5是患者良好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CT 脑梗死 ASPECTS评分 侧支循环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