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帘式安全气囊有限元建模及侧碰撞系统仿真 被引量:6
1
作者 卢礼华 刘志峰 +3 位作者 陆建辉 高发华 罗明军 张绍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09,共6页
为了获得汽车安全气囊仿真技术的精确度和可行性,建立了帘式气囊仿真模型,集成了侧碰撞系统模型。采用拓扑映射原理进行模型节点坐标转换,从而实现了帘式气囊有限元卷折网格的自动生成和帘式气囊在任意管状结构内的卷折成型;使用MADYMO... 为了获得汽车安全气囊仿真技术的精确度和可行性,建立了帘式气囊仿真模型,集成了侧碰撞系统模型。采用拓扑映射原理进行模型节点坐标转换,从而实现了帘式气囊有限元卷折网格的自动生成和帘式气囊在任意管状结构内的卷折成型;使用MADYMO软件提供的均压法以及Dyna欧拉法、粒子法,依据卷折模型,对气囊展开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通过将帘式气囊模型、假人模型、车身侧面接触结构面进行集成,建立了带安全气囊的侧碰撞分析模型。通过3种类型侧碰撞工况的计算和试验对比,表明所建侧碰撞仿真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人体损伤情况。所建模型下的帘式安全气囊能够很好地保护乘员安全,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汽车前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碰撞 帘式气囊 拓扑映射原理 节点坐标转换 乘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给作业船舷侧碰撞损伤环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南 刘俊杰 +1 位作者 李政杰 胡嘉骏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0-957,共8页
基于横向补给作业中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舷侧碰撞模式所确定的两船碰撞发生时的夹角和补给作业船受撞位置,进行横向补给作业船舷侧碰撞损伤仿真研究。分析了补给作业船的吸能特性和碰撞过程中两船的运动状态,获得了碰撞力、能量吸收和损... 基于横向补给作业中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舷侧碰撞模式所确定的两船碰撞发生时的夹角和补给作业船受撞位置,进行横向补给作业船舷侧碰撞损伤仿真研究。分析了补给作业船的吸能特性和碰撞过程中两船的运动状态,获得了碰撞力、能量吸收和损伤变形的时序结果。该文的研究可对于开展补给作业船舷侧碰撞结构损伤评估、舷侧抗撞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给作业船 横向补给 侧碰撞损伤 碰撞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客车侧碰撞有限元建模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震坡 王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6-270,共5页
以有效开展纯电动客车侧碰撞仿真为目标,建立了纯电动客车BK6122EV整车骨架、覆盖件、动力电池包有限元模型以及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按照碰撞法规对车体后部(后轮后)位置进行了侧后碰撞仿真,分析了电动客车车身、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 以有效开展纯电动客车侧碰撞仿真为目标,建立了纯电动客车BK6122EV整车骨架、覆盖件、动力电池包有限元模型以及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按照碰撞法规对车体后部(后轮后)位置进行了侧后碰撞仿真,分析了电动客车车身、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评价了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性,指出了电池箱门骨架刚度小、电池模块固定能力差、碰撞区侧围骨架缓冲吸能能力弱等影响安全性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客车 侧碰撞 动力电池包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补给作业船舶舷侧碰撞模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南 刘俊杰 +2 位作者 胡嘉骏 李政杰 司海龙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9,共9页
基于海上航行横向补给作业中两船之间的水动力学相互作用,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方法,对补给作业中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舷侧碰撞模式进行分析,给出了碰撞发生时两船的夹角以及补给作业船的受撞位置。论文的研究工作将对补给作业船舷侧... 基于海上航行横向补给作业中两船之间的水动力学相互作用,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方法,对补给作业中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舷侧碰撞模式进行分析,给出了碰撞发生时两船的夹角以及补给作业船的受撞位置。论文的研究工作将对补给作业船舷侧碰撞结构损伤评估和舷侧抗撞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给作业船 横向补给 侧碰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碰撞儿童约束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设计参数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伟 邓召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儿童约束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PSM(Prescribed Structure Motion)子结构法研究侧碰撞中儿童约束系统的相关设计参数对3岁儿童乘员动力学响应及其损伤的影响,仿... 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儿童约束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PSM(Prescribed Structure Motion)子结构法研究侧碰撞中儿童约束系统的相关设计参数对3岁儿童乘员动力学响应及其损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儿童安全座椅侧翼的深度、儿童座椅安全带开孔的位置、儿童座椅安全带刚度对儿童乘员的头、颈部及胸部的加速度响应影响较大,适当地调整这些参数可以降低3岁儿童乘员在侧面碰撞中的受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约束系统 侧碰撞 PSM子结构法 3岁儿童乘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侧碰撞研究
6
作者 刘存山 冯津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8年第3期141-143,共3页
针对某款增程式纯电动汽车(E-REV)的侧碰撞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E-REV的侧碰撞安全性,根据得到的仿真分析结果来指导和优化E-REV车身结构设计,以提高汽车侧碰撞的安全性。通过有限元理论分析计算,得到车辆安全性... 针对某款增程式纯电动汽车(E-REV)的侧碰撞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E-REV的侧碰撞安全性,根据得到的仿真分析结果来指导和优化E-REV车身结构设计,以提高汽车侧碰撞的安全性。通过有限元理论分析计算,得到车辆安全性能优化方案,并对现有的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经实车侧碰撞试验验证,改进后的安全结构方案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 侧碰撞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范和降低路侧碰撞与翻车事故的工程防护设计探究
7
作者 张娇 《华东公路》 2022年第3期157-158,共2页
介绍了加强公路路侧安全的工程设计理念,从路侧净区安全设计、排防水设施设计以及危险物警示标识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降低路侧碰撞与翻车事故的工程防护设计探究。
关键词 公路工程 侧碰撞翻车 安全防护 设计 分析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面碰撞壁障的机械假人损伤分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郄彦朝 肖森 +2 位作者 陈勇 陈光 曲志冬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5,共5页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碰撞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当发生交通事故侧碰撞时,被撞车内留给乘员生存空间较小,因此研究如何减少碰撞中人员受到的损伤成为侧面碰撞研究的核心之一。通过使用简化台车边界设置,模拟侧面碰撞载...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碰撞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当发生交通事故侧碰撞时,被撞车内留给乘员生存空间较小,因此研究如何减少碰撞中人员受到的损伤成为侧面碰撞研究的核心之一。通过使用简化台车边界设置,模拟侧面碰撞载荷环境,利用机械假人进行侧面碰撞过程的乘员损伤分布分析,研究假人头部、脊柱、肋骨等部位的加速度及受力情况来量化分析被撞侧乘员在不同坐姿状态下头部及躯干的损伤分布特征及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乘员向右侧旋转的坐姿状态下,头及躯干各部位的损伤输出结果较小,这些部位损伤相对其他坐姿较低,锁骨处在碰撞中损伤最大。研究结论为汽车侧碰撞安全中的乘员防护相关研究中乘员坐姿与损伤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安全 侧碰撞 机械假人 坐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侧信道碰撞攻击的“明文对”选择策略
9
作者 严迎建 王忠 郭建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22-2626,共5页
针对侧信道碰撞攻击时"明文对"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对侧信道碰撞攻击一般步骤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汉明重量明文在发生碰撞的明文中出现概率不同的事实,提出一种基于汉明重量的"明文对"选择策略,利用明文汉... 针对侧信道碰撞攻击时"明文对"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对侧信道碰撞攻击一般步骤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汉明重量明文在发生碰撞的明文中出现概率不同的事实,提出一种基于汉明重量的"明文对"选择策略,利用明文汉明重量的分布特点对"明文对"进行选择。利用基于最小一乘法区分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以及基于电磁辐射信息的碰撞攻击验证方法,以DES(数据加密标准)算法为例进行实测攻击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的策略可有效提高碰撞检测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碰撞攻击 “明文对” DES 最小一乘法 碰撞检测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门外开把手耐碰撞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美丽 丁光学 +1 位作者 吕龙 傅凯 《汽车实用技术》 2015年第2期29-32,55,共5页
侧门外开把手是汽车侧门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开闭侧门的重要功能件。存在设计缺陷的侧门外开把手在车辆遭受侧碰撞时可能主动开启侧门,导致乘员被抛出车外。如何保证侧门外开把手被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特别环境下发挥作用,是设计和... 侧门外开把手是汽车侧门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开闭侧门的重要功能件。存在设计缺陷的侧门外开把手在车辆遭受侧碰撞时可能主动开启侧门,导致乘员被抛出车外。如何保证侧门外开把手被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特别环境下发挥作用,是设计和开发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对外拉式外开把手耐碰撞性能的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优化,阐明最佳侧门外开把手设计方案是如何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外开把手 侧碰撞 耐惯性特性 设计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实现AES的侧信道碰撞攻击
11
作者 郭建飞 王忠 +1 位作者 严迎建 郭朋飞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6-68,71,共4页
为了解决攻击点在能量迹中具体位置的识别问题,在对侧信道碰撞攻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计算能量迹中每个采样点的方差来识别攻击点的方差检查技术。并利用基于相关系数的碰撞检测方法,对一种AES的FPGA实现实施了攻击。实验结果... 为了解决攻击点在能量迹中具体位置的识别问题,在对侧信道碰撞攻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计算能量迹中每个采样点的方差来识别攻击点的方差检查技术。并利用基于相关系数的碰撞检测方法,对一种AES的FPGA实现实施了攻击。实验结果表明,方差检查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攻击点在能量迹中的具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碰撞攻击 AES 方差检查 相关系数 碰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车型侧碰传感器位置布置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盛杰 谷海波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8期37-37,共1页
侧面气囊是否在最佳时刻展开直接影响汽车侧面碰撞试验的结果,其点火时刻受控于侧碰传感器,因此侧碰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至关重要。本文以某车型为例,在整车布置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考查传感器可布置的不同位置、CAE模拟结果的动态... 侧面气囊是否在最佳时刻展开直接影响汽车侧面碰撞试验的结果,其点火时刻受控于侧碰传感器,因此侧碰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至关重要。本文以某车型为例,在整车布置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考查传感器可布置的不同位置、CAE模拟结果的动态响应特性和冲击加速度曲线响应等制约因素,最终确定侧碰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侧碰撞传感器 布置原则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碰撞预测的障碍物社会力修正模型
13
作者 于萍 《新乡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39-42,共4页
针对经典社会力模型中行人与障碍物碰撞后,可能出现的"反弹"现象,提出基于碰撞预测的障碍物作用力模型。模型假设障碍物和行人均为刚性介质,在障碍物作用力与行人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加速度)以及相对位置之间建立关系,通过碰... 针对经典社会力模型中行人与障碍物碰撞后,可能出现的"反弹"现象,提出基于碰撞预测的障碍物作用力模型。模型假设障碍物和行人均为刚性介质,在障碍物作用力与行人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加速度)以及相对位置之间建立关系,通过碰撞预测,使障碍物产生与行人运动状态相当的作用力。实验证明,模型可有效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使社会力模型对行人行为的模拟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物作用力修正 碰撞 社会力模型 反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组分断防护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震坡 李海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8-901,共4页
以提高侧碰撞工况下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为目标,提出了侧碰撞工况下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组分断防护策略.建立了纯电动客车BK6122EV侧碰撞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动力电池组分断时刻及接触式碰撞传感器布置位置研究,确定了不同碰撞初速度... 以提高侧碰撞工况下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为目标,提出了侧碰撞工况下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组分断防护策略.建立了纯电动客车BK6122EV侧碰撞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动力电池组分断时刻及接触式碰撞传感器布置位置研究,确定了不同碰撞初速度工况下动力电池组分断时刻以及接触式碰撞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对于动力电池组被动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客车 侧碰撞 分断防护策略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约束系统模型建立及其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伟 邓召文 杨济匡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2-1385,共4页
文章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儿童约束系统(CRS)仿真模型,对整个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应用MADYMO软件模拟了侧碰撞中在不同的碰撞速度下车门侵入量、儿童乘员的乘坐位置对3岁儿童乘员损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文章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儿童约束系统(CRS)仿真模型,对整个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应用MADYMO软件模拟了侧碰撞中在不同的碰撞速度下车门侵入量、儿童乘员的乘坐位置对3岁儿童乘员损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侧碰撞中与碰撞速度有一定比例关系的车门侵入量对儿童乘员头部及胸部的损伤影响非常大,后排座椅靠近碰撞侧位置比非碰撞侧儿童乘员受损伤的风险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约束系统 侧碰撞 儿童乘员 车门侵入量 乘坐位置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舷侧结构与冰碰撞的有限元仿真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艳平 张爱锋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6,共5页
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模拟船舶舷侧与浮冰的碰撞,并对碰撞后的计算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船舶舷侧结构的损伤变形情况、能量变化情况以及应力、应变情况.最后,针对多种工况对舷侧结构的塑性变形进行总结归纳,获得计算冰区船舶... 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模拟船舶舷侧与浮冰的碰撞,并对碰撞后的计算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船舶舷侧结构的损伤变形情况、能量变化情况以及应力、应变情况.最后,针对多种工况对舷侧结构的塑性变形进行总结归纳,获得计算冰区船舶安全航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区 船舶 结构与冰碰撞 有限元 安全航速
原文传递
沃尔沃集团重视汽车安全
17
作者 崔淑兰 《世界汽车》 1997年第1期17-17,共1页
沃尔沃(Volvo)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汽车安全。他们认为应把避免事故的安全措施放在首位,强调要继续改进底盘、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驾驶员工作环境,减少疲劳和工作负荷。与此同时,也十分重视被动安全性。1944年开发了有侧翻滚保护装置的PV... 沃尔沃(Volvo)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汽车安全。他们认为应把避免事故的安全措施放在首位,强调要继续改进底盘、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驾驶员工作环境,减少疲劳和工作负荷。与此同时,也十分重视被动安全性。1944年开发了有侧翻滚保护装置的PV444轿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安全 沃尔沃牌 安全带 侧碰撞保护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Impact Behaviors of FRP Guarder Belt for Side Collision of Automobiles
18
作者 Yoshio Aoki Akihisa Tabata +1 位作者 Kotaro Nakamura Goichi Ben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7期555-559,共5页
In automobiles, the CFRP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has a possibility of weight reduction in automotive structures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improve mileage and then reduce carbon dioxide. On the other hand, t... In automobiles, the CFRP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has a possibility of weight reduction in automotive structures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improve mileage and then reduce carbon dioxid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afety of collision should be also made clear in the case of employing the CFRP to automotive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the CFRP guarder belt equipped in the automotive door is developed and examined by an experiment and a numerical analysis for replacing the conventional steel door guarder beam. As the experimental relation of impact load to displacement for CFRP guarder belt agreed well with that of numerical result, the numerical method developed here is quite useful for estimating impact behaviors of CFRP guarder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behavior FRP absorbed energy AUTOMOBILE collision safety FEM (finite element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impact contact with unilateral crack
19
作者 赵亚丽 盖秉政 赵树山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It is only an assumption to simplify the reality that there is no contact force between cracks. In many cases, unilateral crack may be more close to reality, i.e. there is a contact force between cracks. A dynamic exp... It is only an assumption to simplify the reality that there is no contact force between cracks. In many cases, unilateral crack may be more close to reality, i.e. there is a contact force between cracks. A dynamic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act force in organic glass with cracks. Curves of time versus contact force established through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agnitude of contact force relates to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external forces, contact points and falling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lateral crack IMPACT experiment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