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部两层框剪砖房层间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佑发 邹银生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底部框剪结构多层砖房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以典型房屋为基础,编制了剪切型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用程序,通过减小剪力墙厚度、数量或材料标号的方法,其它层的质量和刚度不变,采用... 底部框剪结构多层砖房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以典型房屋为基础,编制了剪切型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用程序,通过减小剪力墙厚度、数量或材料标号的方法,其它层的质量和刚度不变,采用多种层间侧移刚度比以及多种层数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分析,讨论了这类房屋相邻层间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问题。可供工程设计和编制有关的规范、规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两层框剪砖房 层间侧移刚度比 弹塑性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小旺 王菁 +3 位作者 肖伟 孟钢 王金妹 刘江涛 《工程抗震》 1998年第3期18-22,共5页
地震作用下房屋弹性层间位移反应均匀和减少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能够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本文在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性和弹塑性位移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 地震作用下房屋弹性层间位移反应均匀和减少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能够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本文在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性和弹塑性位移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框架抗震墙 砖房 侧移刚度比 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移刚度比对底框结构过渡层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辉 赵世春 +2 位作者 黄云德 牟朝志 孙玉林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4,98,共5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位于灾区的底框结构破坏状态不尽相同,其中,过渡层与其相邻的底框结构的侧移刚度比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汶川和茂县的两个底框工程的计算分析,得到了过渡层与相邻底部框架—剪...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位于灾区的底框结构破坏状态不尽相同,其中,过渡层与其相邻的底框结构的侧移刚度比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汶川和茂县的两个底框工程的计算分析,得到了过渡层与相邻底部框架—剪力墙层的侧移刚度比对过渡层层剪力、层位移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底框结构侧移刚度比控制范围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框结构 过渡层 侧移刚度比 层剪力 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侧移刚度分析和第三层与第二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小旺 肖伟 +2 位作者 王菁 孟钢 王金妹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11,共3页
探讨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中底部两层层间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指出了计算第二层侧移刚度采用的层间位移应扣除钢筋砼墙在第一层楼板处转角产生的侧移。给出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三层与第二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为... 探讨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中底部两层层间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指出了计算第二层侧移刚度采用的层间位移应扣除钢筋砼墙在第一层楼板处转角产生的侧移。给出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三层与第二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为1.2~2.0,并且不应小于1.0,供设计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混结构 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 侧移刚度比 取值
全文增补中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控制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汪颖富 《工程抗震》 1997年第1期13-16,F004,共5页
本文在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底层框 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指标和计算方法。利用该成果开发的计算程序, 能迅速完成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分析,可供设... 本文在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底层框 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指标和计算方法。利用该成果开发的计算程序, 能迅速完成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分析,可供设计单位和抗震主 管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抗震墙 砖房 抗震设计 侧移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三层与第二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小旺 李荷 《工程力学》 EI CSCD 1996年第A02期108-112,共5页
本文探讨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中底部两层层间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指出了计算第二层侧移刚度采用的层间位移,不能从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的第二层的侧移减去第一层的侧移得到,应扣除钢筋砼墙在第一层楼板处转角产生的侧移... 本文探讨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中底部两层层间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指出了计算第二层侧移刚度采用的层间位移,不能从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的第二层的侧移减去第一层的侧移得到,应扣除钢筋砼墙在第一层楼板处转角产生的侧移,同时,探讨并给出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三层与第二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为1.2~2.0之间,并且不应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均匀 侧移刚度比 框架 抗震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屋框架抗震墙与底层侧移刚度比控制分析
7
作者 韩玉峰 《山西建筑》 2003年第2期24-25,共2页
结合工程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措施指标和设计方法,达到合理布置抗震墙,减少底层的薄弱程度,提高底层框架房屋的抗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房屋 框架 抗震墙 刚度 控制 底层砖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388m超高层建筑的侧移刚度与整体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侯悦琪 刘洺辰 段小廿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9,共10页
通过某带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加强层的边筒-周边框架体系超高层结构工程设计实例,讨论了高层建筑结构侧移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指出在计算结构侧移刚度时应考虑楼板面内有限刚度、地下室结构构件变形、混凝土抗侧向力结构构件开裂... 通过某带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加强层的边筒-周边框架体系超高层结构工程设计实例,讨论了高层建筑结构侧移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指出在计算结构侧移刚度时应考虑楼板面内有限刚度、地下室结构构件变形、混凝土抗侧向力结构构件开裂刚度折减及二阶效应,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构侧移变形和最低阶整体屈曲荷载因子。提出了利用弯矩-曲率分析方法,并根据构件实际受力状态,迭代计算混凝土抗侧向力结构构件的开裂刚度折减系数。比较了中国、欧盟及美国规范关于整体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方法,提出在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时,应考虑各种不利因素,从而准确评估二阶效应。讨论了高层建筑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并介绍了美国规范对层间位移角的计算方法和限值的建议。详细论述了当前中国规程中关于侧移刚度分析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刚度 层间位角限值 开裂刚度 弯矩-曲率分析方法 整体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震的多高层钢结构层间侧移刚度优化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裴星洙 王星星 王维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为了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6,9,12层钢框架算例模型,利用时程分析法对3种算例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分别调整3种算例模型各层的侧移刚度,使算例模型在地震动作用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将此时结构各层的侧移刚... 为了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6,9,12层钢框架算例模型,利用时程分析法对3种算例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分别调整3种算例模型各层的侧移刚度,使算例模型在地震动作用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将此时结构各层的侧移刚度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比值定义为最佳侧移刚度比,楼层号和总层数之比定义为层数比.根据3种算例模型的最佳侧移刚度比和层数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函数拟合方法,提出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原则.最后,以10层钢框架模型为例,对其侧移刚度比按文中提出的分布原则和按线性分布的2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侧移刚度按文中提出的分布原则设定的结构各层累积塑性变形倍率近似相等,损伤分布比较均匀,证实了文中提出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原则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侧移刚度比 累积塑性变形倍率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高层钢结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与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星星 裴星洙 王维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7,共9页
以多高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探讨了多高层钢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建立6层、9层、12层钢框架结构算例模型,利用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出算例模型各... 以多高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探讨了多高层钢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建立6层、9层、12层钢框架结构算例模型,利用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出算例模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不断调整算例模型各层的侧移刚度,使算例模型在地震作用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将此时算例模型各层的侧移刚度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比值称为最佳侧移刚度比。以最佳侧移刚度比为目标,对算例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各层梁的惯性矩取为底层柱的1/10,调整算例模型各层柱截面的惯性矩,使算例模型的侧移刚度比刚好满足最佳侧移刚度比,将此时结构各层柱截面的惯性矩与底层柱截面的惯性矩之比定义为最佳截面惯性矩比。最后,用一个7层算例模型验证了最佳侧移刚度比和最佳截面惯性矩比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侧移刚度比 最佳截面惯性矩比 累积塑性变形倍率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梁式转换层的联肢剪力墙结构的侧移刚度比计算
11
作者 周爱萍 黄东升 华新钰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57-360,共4页
梁式换层结构上、下侧移刚度比是此类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控制指标,现行规范中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出入。针对这一问题,考虑了上部剪力墙与下部框架的共同作用,分别采用带刚域的框架模型和连续连接介质模... 梁式换层结构上、下侧移刚度比是此类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控制指标,现行规范中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出入。针对这一问题,考虑了上部剪力墙与下部框架的共同作用,分别采用带刚域的框架模型和连续连接介质模型模拟框架和剪力墙,导出了带梁式转换层的框支联肢墙结构在侧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框支联肢墙结构上下侧移刚度比计算公式。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法算得的侧移刚度比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层 剪力墙结构 侧移刚度比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底层框架砖房震害分析及底部侧移刚度控制
12
作者 杨晓波 吴阳 +1 位作者 吴季柏 张瑜中 《工程与建设》 2010年第2期222-224,共3页
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的典型震害调查,了解了底层框架砖房的震害现象,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取值的合理范围。指出底框砖房底框与上部砖房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应使地震时底层既有充分弹塑性... 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的典型震害调查,了解了底层框架砖房的震害现象,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取值的合理范围。指出底框砖房底框与上部砖房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应使地震时底层既有充分弹塑性变形,上部砖房破坏亦不重,此时层间极限剪力系数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结构整体抗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 震害分析 侧移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正川 王星星 +3 位作者 李航 王维 罗海嘉 李爱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6,118,共7页
以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各楼层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基于钢框架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提出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给出其设计步骤。以7层框架结构为例介绍该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 以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各楼层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基于钢框架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提出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给出其设计步骤。以7层框架结构为例介绍该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和能量法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考察本文提出抗震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符合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多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各楼层累计塑性变形倍率和能量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传统钢框架结构更优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框架结构 最佳侧移刚度比 累积塑性变形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桥墩的内禀侧移刚度和滞回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铭华 辛克贵 +1 位作者 郭佳 郭衍敬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8,共7页
自复位桥墩由承重组件、自复位组件、耗能组件以及接头(如嵌合式接头)构成,具有良好的震后修复性和震后残余变形小的特点。对其承载力、侧移刚度以及滞回性能等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推导自复位桥墩的侧移刚度与承重组件墩身刚度、自复... 自复位桥墩由承重组件、自复位组件、耗能组件以及接头(如嵌合式接头)构成,具有良好的震后修复性和震后残余变形小的特点。对其承载力、侧移刚度以及滞回性能等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推导自复位桥墩的侧移刚度与承重组件墩身刚度、自复位组件刚度、耗能组件刚度、初始预拉力和桥墩几何尺寸的理论关系式;提出反映自复位桥墩内在固有属性的内禀侧移刚度概念及其计算式;自复位桥墩侧移刚度的上限为墩身刚度,下限为内禀侧移刚度。自复位桥墩的滞回曲线为扇片状,是耗能组件的耗能滞回性能与自复位组件的弹性复位性能叠加的结果。基于性能设计原则,并考虑合理控制震后残余变形,初步提出自复位桥墩的三步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桥墩 内禀刚度 滞回机理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震后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侧移刚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国华 何若全 +2 位作者 顾强 郁银泉 方有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3-620,共8页
目的研究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PSRCW)抗侧移刚度的计算方法,为PSRCW结构的弹性变形计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0榀1/3缩尺、两层、单跨PSRCW结构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PSRCW结构整体抗侧移刚度及刚度退化规律.结果 PSRC... 目的研究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PSRCW)抗侧移刚度的计算方法,为PSRCW结构的弹性变形计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0榀1/3缩尺、两层、单跨PSRCW结构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PSRCW结构整体抗侧移刚度及刚度退化规律.结果 PSRCW结构抗侧移刚度大,刚度退化均匀缓慢.内填墙厚度、抗剪连接件形式、混凝土强度对结构整体抗侧移刚度影响较大,节点形式、抗剪连接件数量对结构抗侧移刚度影响较小.结论通过对PSRCW结构的变形分析所建立的初始弹性抗侧移刚度的理论模型及公式,可以较好地计算PSRCW结构的抗侧移刚度,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钢框架 内填墙 刚度 刚度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柱结构抗侧移刚度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军华 楼文娟 +1 位作者 干钢 唐锦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5-639,共5页
目的研究异形柱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性能,评价该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方法应用平截面基本假定,从力学平衡及变形协调出发,讨论了异形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按"层模型"对该结构抗侧移刚度进行了理论研究,... 目的研究异形柱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性能,评价该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方法应用平截面基本假定,从力学平衡及变形协调出发,讨论了异形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按"层模型"对该结构抗侧移刚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和有限元的数值解作了分析比较.结果推导出了该结构体系抗侧移刚度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双向耦合效应.结论《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对该结构两个方向分别单独进行抗震验算和位移验算,是偏于不安全的,其抗侧移刚度较按抗弯刚度等效矩形柱削弱达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柱 刚度 抗震设计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启智 梁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1-99,共9页
本文对框架柱的侧移刚度,给出更准确的计算方法。与日本武藤清教授所提出的D值法相比,本方法考虑影响因素更多些、细些,因此更准确些,而且适用范围更广泛。柱上、下端所受约束程度不同的影响、断层柱的影响以及柱轴力的影响等,D... 本文对框架柱的侧移刚度,给出更准确的计算方法。与日本武藤清教授所提出的D值法相比,本方法考虑影响因素更多些、细些,因此更准确些,而且适用范围更广泛。柱上、下端所受约束程度不同的影响、断层柱的影响以及柱轴力的影响等,D值法均无法考虑。采用本文所述方法计算柱的侧移刚度时,则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均能准确地加以考虑。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十分简单,计算工作的繁简程度,基本上跟D值法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刚度系数 刚度 D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结构侧移刚度矩阵计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梦甫 沈蒲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4-17,59,共5页
本文发展了高层建筑结构侧移刚度矩阵计算的几种方法,通过算例,对几种方法的计算误差、计算机耗时、占用计算机内存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刚度矩阵 结构分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函数建立侧移刚度矩阵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彬 梁启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3期363-36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建立高层结构侧移刚度矩阵的一种新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函数描述知竖向构件变形,由侧移相等条件建立基本方程,并通过子矩阵聚和得到结构的侧移刚度矩阵,该矩阵对弯曲或剪切型结构均适用。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奇异函数 市场结构 刚度 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风格建筑方形CFST-圆形RC截面混合柱侧移刚度及延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建阳 马林林 林建鹏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69,共9页
通过4根传统风格建筑方钢管混凝土(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CFST)-圆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混合柱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传统风格建筑CFST-RC混合柱的破坏形态及侧向变形分布,根据CFST-RC混合柱的简化力学模型,给... 通过4根传统风格建筑方钢管混凝土(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CFST)-圆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混合柱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传统风格建筑CFST-RC混合柱的破坏形态及侧向变形分布,根据CFST-RC混合柱的简化力学模型,给出了试件的弹性侧移刚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Abaqus有限元参数分析,得到了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上下柱线刚度比及轴压比对CFST-RC混合柱延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的提高,传统风格建筑CFST-RC混合柱的水平承载力提高,延性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上、下柱线刚度比能够提高CFST-RC混合柱的延性,但上、下柱线刚度比过大,CFST-RC混合柱的延性反而降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CFST-RC混合柱的水平承载力及延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混合柱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刚度 延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