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体侧移模式对邻近桩基性状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发云 李彦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99-403,共5页
地下工程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开挖引起的土体侧移作用在桩身上,使得邻近桩基产生了附加的桩身位移和弯矩,当土体侧移较大时,可能会对邻近桩基的正常使用产生危害。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将土体位移作为边... 地下工程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开挖引起的土体侧移作用在桩身上,使得邻近桩基产生了附加的桩身位移和弯矩,当土体侧移较大时,可能会对邻近桩基的正常使用产生危害。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将土体位移作为边界条件输入,讨论不同土体侧移模式对于邻近桩基承载和变形性状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土体侧移模式包括其最大侧移值、分布范围以及分布形状等对桩基的侧移和弯矩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践中应针对不同工程情况予以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侧移模式 被动桩 承载性状 桩土接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土体侧移模式对抗滑桩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爱军 莫海鸿 向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19-2723,2728,共6页
在开挖、降雨或地震等外部因素作用下,边坡土体很容易进入局部或瞬态大变形乃至失稳滑动,使抗滑桩产生附加位移及弯矩。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采用Winkler模型模拟抗滑单桩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单桩水平位移控制方程组,根据内力与位移... 在开挖、降雨或地震等外部因素作用下,边坡土体很容易进入局部或瞬态大变形乃至失稳滑动,使抗滑桩产生附加位移及弯矩。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采用Winkler模型模拟抗滑单桩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单桩水平位移控制方程组,根据内力与位移的连续条件得到考虑不同土体侧移模式下求解桩身响应的矩阵解析表达式,并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及Poulos弹性理论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并通过参数分析土体侧移对抗滑桩水平承载性状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土体侧移模式包括最大侧移值、分布形状及重心、侧移势等,对抗滑桩的挠度和弯矩均有显著影响,在工程设计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KLER地基梁 桩-土相互作用 土体侧移模式 抗滑桩 两阶段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侧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唐柏鉴 顾盛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61,共5页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SAP2000建立不同结构尺度的二维结构模型,变化框架相对抗侧刚度,进行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纯钢框架结构、非预应力巨型...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SAP2000建立不同结构尺度的二维结构模型,变化框架相对抗侧刚度,进行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纯钢框架结构、非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比较,着重研究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结果表明预应力巨型支撑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侧移模式具有弓形特征,钢框架相对抗侧刚度越小,弓形特征越明显;高层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侧移模式呈现多个弓形串联特征,串联节点正是预应力巨型支撑锚固位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结构 巨型支撑 框架结构 侧移模式
原文传递
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抗侧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超明 陈硕 +1 位作者 杭振园 唐柏鉴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9,共5页
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预应力钢结构以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研究对比了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与纯钢框架结构、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侧移性能;从集中荷载模式和均布荷载模... 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预应力钢结构以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研究对比了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与纯钢框架结构、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侧移性能;从集中荷载模式和均布荷载模式两方面对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支撑的预应力与结构抗侧刚度的关系等关键问题,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可为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加固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 侧移模式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梁兴文 邓明科 +1 位作者 李晓文 李方圆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20,共6页
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划分为三个水平,即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并用层间侧移角限值予以量化。选作用倒三角形分布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杆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对于使用良... 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划分为三个水平,即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并用层间侧移角限值予以量化。选作用倒三角形分布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杆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对于使用良好性能水平,由性能水平和初始侧移模式确定其目标侧移曲线,然后确定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以及原多自由度体系的基底剪力和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进而进行构件截面承载力设计。对按此设计的结构进行推覆分析,校核结构的侧移形式与所采用的初始侧移曲线是否一致,并用相应的推覆曲线作为修正后的目标侧移曲线重新计算,直至满足为止。对于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性能水平,直接用达到其相应性能水平的推覆曲线作为目标侧移曲线,计算相应的等效位移和基底剪力,并绘出需求曲线,根据需求曲线与推覆曲线的关系调整设计结果。算例表明方法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基于位的抗震设计 性能水平 侧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辛力 梁兴文 白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6,共8页
探讨了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过程中遇到的几种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指出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出发,导出结构一定性能水平的目标顶点位移,建立结构目标顶点位移与等效位移的关系式,根据位移... 探讨了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过程中遇到的几种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指出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出发,导出结构一定性能水平的目标顶点位移,建立结构目标顶点位移与等效位移的关系式,根据位移反应谱,由等效位移推出框架结构在各性能水平的目标周期。然后,由pushover曲线确定结构刚度退化机理,导出结构各性能水平相应的自振周期比例关系,根据结构各性能水平自振周期与目标周期的关系确定结构最优设计方案。通过例题加以验证,说明了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移模式 静力弹塑性分析 等效周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8
7
作者 梁兴文 黄雅捷 杨其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60,共8页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用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用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导出了相应的等效参数。结构的目标位移根据其性能水平确定,并用假定的侧移模式给予修正。在等效线性化的前提下,由等效位移用弹性位移反应谱求出等效周期,然后对结构构件进行刚度设计和承载力设计。最后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校核结构的侧移形状与初始侧移模式是否一致,并用推覆至相应性能水平时的侧移曲线作为修正后的侧移曲线重新计算。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而且能够控制结构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于位的抗震设计 侧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邓明科 梁兴文 +1 位作者 王庆霖 蔡东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103,共9页
规范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进行限制时,没有考虑结构体系侧移模式不同的影响,这对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甚至得出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根据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将楼层位移分为... 规范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进行限制时,没有考虑结构体系侧移模式不同的影响,这对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甚至得出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根据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将楼层位移分为有害位移和无害位移,将层间位移分为名义层间位移△ui和有害层间位移△ūi,用倒三角形分布水平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杆件的弯曲变形曲线作为剪力墙结构的近似侧移曲线,从理论上分析了剪力墙结构的名义层间位移、有害层间位移、层间相对转角以及截面的弯曲曲率之间的关系,给出有害层间位移的实用计算公式。最后,对比分析了控制剪力墙层间变形的几种不同方法,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实用可行,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名义层间位 有害层间位 侧移模式 刚体转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熊二刚 梁兴文 张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将钢框架结构按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侧移角予以量化;采用钢框架的最大层侧移模式来确定其目标侧移曲线;在等效线性化的前提下,由等效位移用弹性位移反应谱求出等效周期,然后对构件进行刚度设计... 将钢框架结构按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侧移角予以量化;采用钢框架的最大层侧移模式来确定其目标侧移曲线;在等效线性化的前提下,由等效位移用弹性位移反应谱求出等效周期,然后对构件进行刚度设计和承载力设计;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校核其实际侧移曲线与满足性能目标的侧移曲线是否一致。采用此方法对一五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且能控制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最后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直接基于位的抗震设计 侧移模式 层间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兴文 谢俊强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59-662,共4页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用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变截面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结构的目标位移根据其性能水平确定...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用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变截面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结构的目标位移根据其性能水平确定,并用假定的侧移模式给予修正。在等效线性化的前提下,由等效位移用弹性位移反应谱求出等效周期,然后对结构构件进行刚度设计和承载力设计。最后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校核结构的侧移形状与初始侧移模式是否一致,并用推覆至相应性能水平时的侧移曲线作为修正后的侧移曲线重新计算。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而且能够控制结构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于位的抗震设计 侧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楚留声 刘静 +1 位作者 王伸伟 赵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0-110,共11页
型钢混凝土(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大跨度结构及高层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对于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较少。根据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暂时使用、修复... 型钢混凝土(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大跨度结构及高层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对于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较少。根据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接近倒塌四个水平,采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PQ-FIBER模型对SRC柱-钢梁混合框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采用已有的试验研究成果对PQ-FIBER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采用此方法对某8层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 直接基于位的抗震设计 性能水平 层间位 侧移模式 静力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结构方案选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阎韩生 辛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将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为3个,即使用良好、保证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并用层间侧移角予以量化。建立了各类型高层建筑结构在倒三角分布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模式,进而由各性能水平层间位移角限值确定结构目标顶点位移;导出了结构目标... 将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为3个,即使用良好、保证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并用层间侧移角予以量化。建立了各类型高层建筑结构在倒三角分布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模式,进而由各性能水平层间位移角限值确定结构目标顶点位移;导出了结构目标顶点位移与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等效位移的关系式,根据位移反应谱,由等效位移确定结构在各性能水平的目标周期。由初步设计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曲线确定结构刚度退化机理,导出结构各性能水平相应的自振周期比例关系,以结构各性能水平自振周期小于或等于目标周期为依据确定结构最优设计方案。算例分析表明,这种计算方法简单可靠,能够确保结构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移模式 目标周期 静力弹塑性分析 自振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烈度区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辛力 杨琦 +2 位作者 王红群 荆罡 邹胜利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3,42,共7页
介绍了高烈度区某1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隔震设计的全过程。对隔震支座选型、上部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取值、扭转位移比控制、隔震层温度变形验算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讨论了高烈度区高层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偏大、隔震层扭转位移比过... 介绍了高烈度区某1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隔震设计的全过程。对隔震支座选型、上部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取值、扭转位移比控制、隔震层温度变形验算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讨论了高烈度区高层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偏大、隔震层扭转位移比过大等难点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对隔震结构模型与非隔震结构模型侧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现行隔震结构降度设计方法存在地震作用分布不合理,导致(极)大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存在薄弱层隐患的问题。通过PERFORM 3D软件对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震性能评估,证明结构基本满足大震可修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区 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隔震 扭转位 侧移模式 薄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目标侧移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其伟 梁兴文 +1 位作者 田野 邓明科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3,64,共6页
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需确定结构各楼面处的目标侧移。本文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推导了层间屈服位移的计算公式;用作用倒三角形分布荷载的等截面剪切悬臂杆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假定框架结构某一层或几层... 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需确定结构各楼面处的目标侧移。本文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推导了层间屈服位移的计算公式;用作用倒三角形分布荷载的等截面剪切悬臂杆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假定框架结构某一层或几层达到某一极限状态,求出相应的楼面处的侧移,再根据侧移模式计算各楼面处的侧移。按本文方法确定的结构侧移曲线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的抗震设计 框架结构 层间屈服位 侧移模式
原文传递
多—单自由度体系等效转换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世翠 陆本燕 谭伟 《山西建筑》 2007年第9期86-87,共2页
提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概念,阐述了等效的前提条件,叙述了两大不同的等效模式,着重分析了不同侧移模式和水平荷载分布模式对等效体系建立的影响,指出等效参数求解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框架结构的等效转换简化计算提出建议,并对适用的计... 提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概念,阐述了等效的前提条件,叙述了两大不同的等效模式,着重分析了不同侧移模式和水平荷载分布模式对等效体系建立的影响,指出等效参数求解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框架结构的等效转换简化计算提出建议,并对适用的计算方法作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侧移模式 水平荷载分布模式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型钢结构住宅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16
作者 陈能平 《价值工程》 2011年第33期78-79,共2页
根据冷弯型钢结构房屋的受力特征,将其性能划分为正常使用、可修和不倒塌三个水平,结构的目标位移根据其性能水平确定,并采用层间位移角予以量化;根据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假定冷弯型钢结构房屋的位移模式为倒三角形式。借鉴线弹性... 根据冷弯型钢结构房屋的受力特征,将其性能划分为正常使用、可修和不倒塌三个水平,结构的目标位移根据其性能水平确定,并采用层间位移角予以量化;根据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假定冷弯型钢结构房屋的位移模式为倒三角形式。借鉴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位移反应谱计算方法,提出冷弯型钢结构房屋的弹性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型钢结构 基于位的抗震设计 侧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拉索初拉力预估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顾盛 唐柏鉴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从理论上分析预应力巨型支撑工作机理,基于此,提出拉索初始预拉力准则,通过数值模型研究巨型支撑变形的预估方法,进而建立初始预...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从理论上分析预应力巨型支撑工作机理,基于此,提出拉索初始预拉力准则,通过数值模型研究巨型支撑变形的预估方法,进而建立初始预拉力的确定理论。认为预应力巨型支撑初始预拉力以"在外部作用下,受压预应力巨型支撑剩余拉力接近零"为准则;多层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的竖向位移,可以通过估算纯钢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竖向位移得到;工程范围内,拉索端点处的水平位移比较固定,钢框架的相对抗侧刚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结构 巨型支撑 钢框架 初拉力准则 侧移模式
原文传递
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拉索预拉力取值准则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顾盛 裴波 沈超明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55,共4页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制作缩尺模型,以试验研究该新型体系中拉索预拉力取值准则及结构侧移模式。试验表明: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中,拉索预拉力... 基于纯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制作缩尺模型,以试验研究该新型体系中拉索预拉力取值准则及结构侧移模式。试验表明: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中,拉索预拉力以"受压最大的拉索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剩余拉力接近于零"为确定准则;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侧移模式具有弓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结构 巨型支撑 框架结构 初始预拉力 侧移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