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城县严重侵蚀地段不同治理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蕖 王进 丁希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90,共3页
对贵州西部水城县严重侵蚀地段3种治理模式及对照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治理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大小顺序为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其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7.6%,21%和26.6%;土壤饱和持水量比对照增加了82... 对贵州西部水城县严重侵蚀地段3种治理模式及对照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治理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大小顺序为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其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7.6%,21%和26.6%;土壤饱和持水量比对照增加了82%,43.5%,61.7%;土壤通气度是对照的2.26,1.44,1.16倍。抗侵蚀能力是对照的3.16,2.67,2.06倍。模式Ⅲ渗透性最强,其初渗速度和稳渗速度分别是对照的1.87和2.10倍,是模式Ⅱ的1.05和1.34倍,是模式Ⅰ的1.45和1.62倍。模式Ⅲ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最强,为11.07 t/hm^2,分别是模式Ⅱ的1.26倍、模式Ⅰ的1.9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城县 侵蚀地段 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不同侵蚀沉积地段土壤结构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况福虹 何毓蓉 +1 位作者 朱波 张保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71-76,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体顶部,土壤侵蚀较弱,团聚度达到30.1%,MWD变...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体顶部,土壤侵蚀较弱,团聚度达到30.1%,MWD变化为3.4mm,土壤结构良好;沟谷底部由于沉积而有较多细土物质并具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结构状况亦较好,团聚度达到50.3%,结构保持率为35.4%;而坡腰侵蚀较严重,团聚度仅为13.6%,结构保持率为14.1%,土壤结构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丘陵区 小流域 侵蚀沉积地段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