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城县严重侵蚀地段不同治理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蕖
王进
丁希卫
-
机构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省水城县林业局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90,共3页
-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20023044)
-
文摘
对贵州西部水城县严重侵蚀地段3种治理模式及对照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治理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大小顺序为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其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7.6%,21%和26.6%;土壤饱和持水量比对照增加了82%,43.5%,61.7%;土壤通气度是对照的2.26,1.44,1.16倍。抗侵蚀能力是对照的3.16,2.67,2.06倍。模式Ⅲ渗透性最强,其初渗速度和稳渗速度分别是对照的1.87和2.10倍,是模式Ⅱ的1.05和1.34倍,是模式Ⅰ的1.45和1.62倍。模式Ⅲ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最强,为11.07 t/hm^2,分别是模式Ⅱ的1.26倍、模式Ⅰ的1.98倍。
-
关键词
水城县
侵蚀地段
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
-
Keywords
Shuicheng County
heavy corrosion
function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紫色丘陵区不同侵蚀沉积地段土壤结构特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况福虹
何毓蓉
朱波
张保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71-76,共6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30)资助
-
文摘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体顶部,土壤侵蚀较弱,团聚度达到30.1%,MWD变化为3.4mm,土壤结构良好;沟谷底部由于沉积而有较多细土物质并具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结构状况亦较好,团聚度达到50.3%,结构保持率为35.4%;而坡腰侵蚀较严重,团聚度仅为13.6%,结构保持率为14.1%,土壤结构状况较差。
-
关键词
紫色丘陵区
小流域
侵蚀沉积地段
土壤结构
-
Keywords
Purple hilly area small watershed
erosion-sediment sites
soil structure
-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