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周海春 邹星宇 +1 位作者 王俊文 郭云云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9-44,51,共7页
目的 探讨ICU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临床特征、耐药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4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持续发热患者356例,按照是否继发IC分为IC组(n=89)和非IC组(n=267),统计检出念珠菌的菌种... 目的 探讨ICU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临床特征、耐药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4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持续发热患者356例,按照是否继发IC分为IC组(n=89)和非IC组(n=267),统计检出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情况,统计两组预后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IC组89例中共检出念珠菌97株,占比最高为白念珠菌44株(45.36%),检出真菌最多的标本为尿液。进行药敏试验的97株念珠菌中热带念珠菌耐药情况最严重(46.15%),菌株总体对伊曲康唑耐药性最高18株(18.56%),对卡泊芬净最低(0.00%)。IC组的ICU停留时长和呼吸机使用时长显著高于非IC组(P <0.05),收入和离开ICU时的生活能力评分差值显著高于非IC组(P <0.05);生存率显著低于非IC组(P <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ICU患者发生IC与ICU停留时长和呼吸机使用时长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生活能力评分差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ICU患者继发IC后检出真菌中白念珠菌最多,送检标本中尿液检出的真菌株最多。热带念珠菌耐药性最高,伊曲康唑的总体耐药率最高,卡泊芬净的总体敏感度最好。ICU继发IC患者预后情况和临床结局相对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重症监护室 菌种分布 耐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快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方法建立
2
作者 何志捷 李伟超 +3 位作者 何铭辉 陈晓彤 林钊 植耀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8-2746,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快速检测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方法。方法基于微滴式数字PCR平台建立检测体系,设计四种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滑念珠菌)特异性引物探针;(1... 目的建立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快速检测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方法。方法基于微滴式数字PCR平台建立检测体系,设计四种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滑念珠菌)特异性引物探针;(1)对无模板对照(no tmplate contral,NTC)样品进行检测,确定空白限(limit of blank,LOB)范围和阳性判断值;(2)通过对阳性样本进行稀释,每个浓度梯度各进行10次重复提取检测,确定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范围;(3)重复检测稀释后的样本,确定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范围;(4)对阳性样品进行梯度稀释,确定线性范围;(5)通过2个高低浓度的阳性样本提取检测,进行12次重复性测试,计算结果浓度对数值的变异系数(CV);(6)通过具有真菌培养结果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评估方法可靠度。结果ddPCR检测念珠菌LOB在0~81 copies/mL之间,阳性判断值为≥3个阳性微滴;LOD为3×10^(2) copies/mL;LOQ为3×10^(2) copies/mL;不同浓度梯度检测线性范围是3×10^(2)~3×10^(7)copies/mL,相关系数为:白色念珠菌R^(2)=0.9995、光滑念珠菌R^(2)=0.9989、近平滑念珠菌R^(2)=0.9994、热带滑念珠菌R^(2)=0.999;结果浓度对数值的CV<5%,满足精密度要求;通过检测建立方法初步验证临床标本,结果与临床培养结果一致。结论ddPCR对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 侵袭性念珠菌病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立霞 李芳 赵会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25-530,共6页
侵袭性念珠菌病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与治疗常被延误,导致其较高的病死率。同时,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念珠菌菌种分布也在变化,非白念珠菌所致感染也在增加,致病菌种及其耐药性分布的变迁导致临床抗真菌药物选择的困难。该文对侵袭性... 侵袭性念珠菌病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与治疗常被延误,导致其较高的病死率。同时,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念珠菌菌种分布也在变化,非白念珠菌所致感染也在增加,致病菌种及其耐药性分布的变迁导致临床抗真菌药物选择的困难。该文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流行现状、病原学特点、常用诊断方法及抗真菌药耐药性进行总结,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实施合理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 抗真菌药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治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砚萍 瞿介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27-230,共4页
念珠菌是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轻症的皮肤、黏膜感染,亦可侵入任何器官导致危及生命的重症侵袭性感染。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留置静脉导管等介入性操作治疗、肿瘤放化疗、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增多,侵袭性念珠菌病特别是非白念... 念珠菌是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轻症的皮肤、黏膜感染,亦可侵入任何器官导致危及生命的重症侵袭性感染。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留置静脉导管等介入性操作治疗、肿瘤放化疗、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增多,侵袭性念珠菌病特别是非白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资料显示,在美国念珠菌血症成为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第四位病因,死亡率高达1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 侵袭性念珠菌病/治疗
原文传递
抗烯醇化酶抗体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孔小祥 李芳秋 +3 位作者 王仕钦 史利宁 邵海枫 王卫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利用白念珠菌烯醇化酶重组蛋白质为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抗白念珠菌烯醇化酶IgG类抗体的ELISA法,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各类确诊IC患者(66例)和白念珠菌定植者(32例)血清,用重组白念珠菌烯醇化酶包... 目的利用白念珠菌烯醇化酶重组蛋白质为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抗白念珠菌烯醇化酶IgG类抗体的ELISA法,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各类确诊IC患者(66例)和白念珠菌定植者(32例)血清,用重组白念珠菌烯醇化酶包被ELISA微孔板,测定血清中的抗烯醇化酶抗体,确定cut off值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和特异性进行考察。结果以重组烯醇化酶抗原建立的ELISA法批内变异系数(CV)为5.7%,批间CV为14.6%;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3.0%。经ROC曲线分析,选择吸光度值0.37作为cut off值,对IC的诊断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98.0%。念珠菌定植者阳性率为31.3%(10/32),IC患者阳性率为77.3%(51/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发现,IC患者中47.0%(31/66)可以在血培养阳性前检测到抗烯醇化酶抗体。结论建立了检测抗白念珠菌烯醇化酶抗体的ELISA法,在IC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烯醇化酶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烯醇化酶抗体与(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廖红 李芳秋 +3 位作者 张国勇 李伟 韩丹丹 刘倩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272-274,271,共4页
目的比较抗烯醇化酶抗体(抗-Eno)检测与(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临床为诊断IC而送检BG测定的患者血样,用ELISA法测定抗-Eno抗体,以真菌培养结果为基础,分析比较两种血... 目的比较抗烯醇化酶抗体(抗-Eno)检测与(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临床为诊断IC而送检BG测定的患者血样,用ELISA法测定抗-Eno抗体,以真菌培养结果为基础,分析比较两种血清学方法诊断IC的效能。结果 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5例患者经念珠菌培养确诊IC,确诊感染率7.1%;BG阳性54例,阳性率为25.7%;抗-Eno阳性33例,检出阳性率为15.7%。抗-Eno和G试验诊断IC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7%、86.7%、21.2%、95.5%和33.3%、74.9%、9.3%、93.6%。两种血清学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66.7%。结论抗-Eno对IC的诊断性能优于G试验;联合两种血清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1-3)-β-D-葡聚糖 抗-Eno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果糖二磷酸醛缩酶抗体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颖 陆静芬 +4 位作者 李芳秋 史利宁 黄梅 王卫萍 邵海枫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2-24,28,共4页
目的利用重组白念殊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bisphosphatealdolase,Fbal)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抗白念珠菌FbalIgG抗体的ELlSA法,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candidiasis,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血培养确诊... 目的利用重组白念殊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bisphosphatealdolase,Fbal)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抗白念珠菌FbalIgG抗体的ELlSA法,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candidiasis,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血培养确诊的各类IC患者(110例)、念珠菌定植者(50例)、细菌感染者(147例)及健康体检者(200例)血清,用重组Fbal包被ELlSA微孔板,测定血清中的抗Fbal抗体,确定cutoff值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和特异度进行考察。结果以重组Fbal抗原建立的ELlSA法精密度良好,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1.81%,批间CV=14.85%;阻断率-88.8%,证实此法对抗白念珠菌Fbal抗体具有特异性。依据ROC曲线,选择吸光度(absorbance,A)值0.61作为cut—off值。IC患者阳性率为74.5%(82/110),念珠菌定植患者阳性率为12%(6/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P〈o.01);健康体检者及细菌感染患者的抗体检出与IC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建立了检测抗白念珠菌Fbal抗体的ELISA法,在IC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侵袭性念珠菌病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蒋月婷 肖绮雯 +1 位作者 苏丹虹 易建云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3例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30例细菌感染患者、28例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甘露聚糖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3例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30例细菌感染患者、28例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甘露聚糖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甘露聚糖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性能。采用冻融实验评价血清样本的稳定性。结果根据试剂盒的阳性临界值(≥1.0μg/L),侵袭性念珠菌病组甘露聚糖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采用试剂盒推荐的阳性临界值(≥1.0μg/L)时,甘露聚糖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敏感性为66.1%,特异性为96.2%;当采用根据ROC曲线得出的阳性临界值(≥0.6μg/L)时,甘露聚糖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敏感性为73.6%,特异性为87.1%,曲线下面积为0.829(95%可信区间0.749~0.908)。冻融1~4次后血清样本的甘露聚糖浓度逐次下降。结论甘露聚糖可作为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 侵袭性念珠菌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6
9
作者 葛一平 刘维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的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东昉 王健民 +4 位作者 俞云松 韩明哲 沈志祥 宋诗铎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 mg,首日采用70 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 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 mg,疗程至少7 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 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 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 安全 耐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抗烯醇化酶抗体水平升降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芳秋 胡毓安 +5 位作者 史利宁 廖红 李伟 张国勇 刘倩 商秀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7-820,共4页
目的评估抗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抗体(抗Eno)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诊断价值,分析IC患者体内抗Eno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IC易感患者从入住ICU当天到转出ICU... 目的评估抗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抗体(抗Eno)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诊断价值,分析IC患者体内抗Eno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IC易感患者从入住ICU当天到转出ICU或死亡的血清样本,3-5 d 1份(共收集血清1 200份,每例患者1-26份不等)。用ELISA法测定抗Eno抗体。结合念珠菌培养结果,观察抗体水平首次升高、下降的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 307例临床显示脓毒症患者中,68例抗Eno阳性,34例念珠菌培养阳性。抗体与念珠菌培养共同阳性者21例,其中半数以上患者的抗Eno水平升高出现在培养结果阳性前;高水平抗Eno在30-60 d下降至临界值以下。47例抗体阳性但培养阴性患者中,预防用抗真菌药22例(46.8%);13例抗体阴性的确诊病例中,1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结论抗Eno诊断IC的敏感性高于念珠菌培养,特别是对于预防性用抗真菌药的患者;抗体水平首次升高出现在IC早期,随后下降,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干扰抗体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烯醇化酶 抗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重组抗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静芬 史利宁 李芳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3-215,共3页
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迄今IC的诊断仍很困难。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念珠菌抗体有助于IC的诊断。但传统检测抗体的方法使用粗制真菌抗原,存在重复性差和交叉反应等问题。用分... 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迄今IC的诊断仍很困难。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念珠菌抗体有助于IC的诊断。但传统检测抗体的方法使用粗制真菌抗原,存在重复性差和交叉反应等问题。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的重组抗原易于大量生产,且无翻译后修饰。将其应用于血清抗体检测,既消除了交叉反应,又易于方法的标准化,为IC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重组抗原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力志 石国民 胡方兴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CAGTA)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IC患者26例、念珠菌定植者10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G和血清抗CAGTA含量,分析2项指标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IC的敏感性...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CAGTA)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IC患者26例、念珠菌定植者10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G和血清抗CAGTA含量,分析2项指标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其与抗真菌治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单用BG和抗CAGTA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90.0%、61.5%、90.0%和57.7%、83.0%、46.9%、88.3%;BG和抗CAGTA联合检测诊断IC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抗真菌治疗有效组随着抗真菌治疗时间的延长,BG和抗CAGTA含量逐渐下降;治疗无效组BG和抗CAGT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论联合监测BG和抗CAGTA不仅能提高IC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而且对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 1 3-Β-D-葡聚糖 侵袭性念珠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天文 陈兴 白云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78-380,384,共4页
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的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是应用念珠菌特异性抗原的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的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菌病,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 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的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是应用念珠菌特异性抗原的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的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菌病,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用于免疫受损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抗体 IGG 早期诊断 HWP1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松发 李红宾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9期100-103,106,共5页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类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好发于免疫受损的患者等,如血液恶性肿瘤接受高强度化疗者[1].而在侵袭性真菌...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类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好发于免疫受损的患者等,如血液恶性肿瘤接受高强度化疗者[1].而在侵袭性真菌病中,念珠菌属感染占其中的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流行 诊断 治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蛋白早期快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55-57,6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IC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 178例临床需要送检侵袭性念珠菌病常规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其中103例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者作为病例组,75例为在同样免疫妥协易感人群但无念珠菌感染微生物学证据的患者... 目的建立一种IC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 178例临床需要送检侵袭性念珠菌病常规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其中103例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者作为病例组,75例为在同样免疫妥协易感人群但无念珠菌感染微生物学证据的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念珠菌菌丝壁蛋白(HWP1),与位于细胞壁的糖酵解酶(烯醇化酶蛋白ENO1)进行基因克隆,随后将由HWP1与ENO1组成的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建立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 G特异性抗体。通过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出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筛选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的融合蛋白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结果病例组中抗-ENO1、抗-HWP1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WP1与抗-ENO1两方法相比,抗-HWP1的敏感性(χ2=37.622,P<0.01)、阳预测值(χ2=74.427,P<0.01)及阴性预测值(χ2=2.057,P=0.152)均显著高于抗-ENO1;联合检测与抗-ENO1比较,敏感性(χ2=44.524,P<0.01)、特异性(χ2=9.765,P=0.002)及阳预测值(χ2=72.000,P<0.01)均显著高于抗-ENO1;联合检测与抗-HWP1相比,特异性(χ2=4.700,P=0.030)、阴性预测值(χ2=3.191,P=0.074)显著高于抗-HWP1。结论 ENO1和HWP1蛋白重组后联合诊断的效果更佳,可以作为IC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HWP1 ENO1 重组蛋白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病实验室诊断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冬梅 车小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8-1341,共4页
侵袭性念珠菌病是第4位医院血源感染性疾病,迄今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尽管以念珠菌抗原、抗体和核酸为靶标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敏感性、特异性、标准化以及实验设计等原因,难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高度保守、含量丰... 侵袭性念珠菌病是第4位医院血源感染性疾病,迄今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尽管以念珠菌抗原、抗体和核酸为靶标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敏感性、特异性、标准化以及实验设计等原因,难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高度保守、含量丰富的诊断标志物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真 左绪磊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念珠菌 侵袭性念珠菌病 实验室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菌IgG抗体与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杰伦 袁余 +1 位作者 邓劲 马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8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念珠菌IgG抗体检测与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6例血清,其中34例为IC确诊病例(确诊组),22例为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血清(对照组)。56例血清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念... 目的探讨念珠菌IgG抗体检测与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6例血清,其中34例为IC确诊病例(确诊组),22例为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血清(对照组)。56例血清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念珠菌IgG抗体浓度,用动态显色法检测1-3-β-D葡聚糖含量(真菌G实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IC的效能。结果念珠菌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95.5%,准确度为80.4%;真菌G实验敏感性为38.2%,特异性为77.3%,准确度为53.6%。结论念珠菌IgG抗体检测对IC的诊断性能优于真菌G实验;联合两种检测方法,能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IgG抗体 1-3-β-D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琪 刘书衡 +2 位作者 郭晓龙 韩宝峰 崔向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比较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两种抗真菌药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万方数据库中相... 目的:比较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两种抗真菌药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对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根据直接医疗成本对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并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定性。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2篇为回顾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安全性、有效性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成本法分析结果显示,卡泊芬净方案的成本为17195.12元,米卡芬净方案的成本为13601.35元,米卡芬净方案更具有经济学优势。结论:在我国,米卡芬净治疗成人侵袭性念珠菌病较卡泊芬净更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最小成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