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朔州长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1
作者 王齐欢 《文化产业》 2024年第7期157-159,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城已不再具备军事功能,其旅游功能却日益增强。朔州境内的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前,朔州长城开发面临以下问题:长城遗存的损毁破坏现象严重;分布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城已不再具备军事功能,其旅游功能却日益增强。朔州境内的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前,朔州长城开发面临以下问题:长城遗存的损毁破坏现象严重;分布广,交通不便;开发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的原则,综合调动各方力量,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保护与旅游开发 问题及其对策 循序渐进 朔州 形式单一 破坏现象 科学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骁 唐占奎 《技术与市场》 2014年第10期223-224,共2页
"5.12"汶川地震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严重,其保护和发展迫在眉睫。从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探究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形成了一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5.12"汶川地震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严重,其保护和发展迫在眉睫。从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探究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形成了一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旅游开发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3
作者 王俊红 祁麟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第3期95-96,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其保护与传承有效的手段是旅游的开发。邢台市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的开发还存在许多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其保护与传承有效的手段是旅游的开发。邢台市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的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果对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相结合进行合理开发,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业,还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古代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4
作者 李益南 《炎黄地理》 2022年第8期61-63,共3页
乡村古代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极高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乡村古代建筑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积极动力,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因此,从古代建筑的内... 乡村古代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极高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乡村古代建筑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积极动力,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因此,从古代建筑的内涵及乡村古代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乡村古代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乡村古代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效益 保护与旅游开发 重要载体 问题 探讨 旅游 人文价值 传承与弘扬 我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
5
作者 代红阳 《传媒论坛》 2019年第20期165-165,167,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与过去相比也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也不例外。由于一些近代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较晚,且街区在发展时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只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与过去相比也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也不例外。由于一些近代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较晚,且街区在发展时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只有加强对这些历史街区的保护,并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这样才能为城市发展贡献一分力量。本文主要针对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来展开分析,然后结合影响因素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各部门工作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城市 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研究——以武夷山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辛怡 许南垣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10,共5页
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具价值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历史遗存,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一个有待思考、探索的课题。通过对世界遗产的价值分析,以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世界遗产为例,从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入手,阐述了... 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具价值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历史遗存,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一个有待思考、探索的课题。通过对世界遗产的价值分析,以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世界遗产为例,从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在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实现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价值 世界遗产 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邱玉茜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近代城市是我国的城市类型之一,是因为受到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形成了一些历史性的街区,为城市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成了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景观建设。因为这些近代城市的历史... 近代城市是我国的城市类型之一,是因为受到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形成了一些历史性的街区,为城市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成了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景观建设。因为这些近代城市的历史街区形成的都比较晚,街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遭受一定的破坏。所以说,对于这些历史街区要进行一定的保护。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本文就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城市 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霞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22期64-66,共3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问题。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珍贵承载体,与旅游业密切相连。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问题。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珍贵承载体,与旅游业密切相连。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以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甘肃省白银市 文化遗产保护 可持续发展 承载体 文化传承 协调发展研究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9
作者 刘蓉蓉 《炎黄地理》 2021年第2期77-79,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实力的综合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旅游开发逐渐趋于“明朗化”,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产生了足够的认知。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不能保持固有的单向性思维,而是应该具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实力的综合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旅游开发逐渐趋于“明朗化”,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产生了足够的认知。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不能保持固有的单向性思维,而是应该具备多种形式。坚持以一种开发模式为主导,都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损害,此外,从人文、经济等角度进行考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实现必要的保护以及有效的旅游开发,也应从多角度进行实际论证。文章将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关性分析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模式 相关性分析 保护与旅游开发 单向性 旅游 多种形式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10
作者 高梅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9年第8期00039-00039,41,共2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国家公园定义:一个广阔区域被指定用来为当代或子孙后代保护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采或占有行为;提供在环境上和文化上相容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娱乐的和游览的机会。鉴于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国家公园定义:一个广阔区域被指定用来为当代或子孙后代保护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采或占有行为;提供在环境上和文化上相容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娱乐的和游览的机会。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 保护与旅游开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保护型景区—社区开发中的矛盾与对策优化——兼以青岛城阳惜福镇棉花村为例
11
作者 孙诗靓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387-390,共4页
资源保护型景区—社区开发有其特殊性。首先总结了现有的开发对策,然后分析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最后,通过实地调研,以青岛城阳惜福镇棉花村为例探讨了资源保护型景区—社区的开发对策优化。
关键词 景区-社区 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 矛盾 对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以贵州省榕江县大利侗寨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云婷 《理论与当代》 2021年第5期56-57,共2页
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形势下,榕江县大利侗寨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统筹好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难题。基于此,笔者通过入户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大利侗寨的保护和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形势下,榕江县大利侗寨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统筹好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难题。基于此,笔者通过入户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大利侗寨的保护和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大利侗寨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对策建议 保护开发 榕江县 保护与旅游开发 个别访谈 问题和分析 理论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旅游”走出产业化新路
13
作者 瞿剑荣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2期103-105,共3页
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既相互成就,又相互制约。非遗保护更注重传统和原生性,而旅游开发则更注重新形式和新创新,两者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持续开展非遗保护活动,加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重要途径。基于此,现以... 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既相互成就,又相互制约。非遗保护更注重传统和原生性,而旅游开发则更注重新形式和新创新,两者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持续开展非遗保护活动,加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重要途径。基于此,现以顾村的“非遗+旅游”开发实例为导向,探讨在新时期“非遗+旅游”的产业化及实践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开展 实践路径 开发实例 原生性 产业化 非遗保护 旅游 保护与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傈僳族舞蹈“阿尺木刮”的传承与保护
14
作者 曹艳 《艺海》 2015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傈僳族舞蹈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其保护与开发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要在民间"活"的生活之中进行活态保护,将其转化为当下的生产生活方式。
关键词 傈僳族 保护与旅游开发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旅行中与文物“相遇”
15
作者 雷佩敏 《文化产业》 2024年第31期85-87,共3页
深入分析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关系,以实际发展视角,指出旅游资源开发对文物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过度开发利用损坏文物、随意改造破坏文物、配套设施建设威胁文物、游客不文明行为损毁文物。对此,现提出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协调发展策... 深入分析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关系,以实际发展视角,指出旅游资源开发对文物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过度开发利用损坏文物、随意改造破坏文物、配套设施建设威胁文物、游客不文明行为损毁文物。对此,现提出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协调发展策略。首先,贯彻持续发展理念,做好文物保护的长期规划;其次,形成协调发展合力,整合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再次,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最后,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开发 文物保护 破坏文物 保护与旅游开发 宣传力度 配套设施建设 协调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and Suggestion on Ecotourism 被引量:1
16
作者 WangXlaoxlao 《Ecological Economy》 2005年第2期40-43,共4页
The ecotourism is a combination of popularizing ecological,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increasing the nation's awareness of protection of nature. Therefore, it is a better form for national forest parks and nature r... The ecotourism is a combination of popularizing ecological,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increasing the nation's awareness of protection of nature. Therefore, it is a better form for national forest parks and nature reserves to fully publicize the necessi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ecology with tourism is the current world-developing tend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TOURISM NA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key cultural relic tourism resources and suggestions to it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17
作者 YU Zhong-yuan LI Bo BI Hua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4期447-456,共10页
SPSS13.0 was used to process the data of the 1-6 batch of key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units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and multi-element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l... SPSS13.0 was used to process the data of the 1-6 batch of key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units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and multi-element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mposite distribution index.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province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namely:very rich areas,rich areas,poor areas and very poor area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The paper holds that(1)the distribution of China's cultural relic tourism resources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different sharply from region to region,with more Han nation's heritage,less relic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2) Henan,Hebei,Shaanxi,Shanxi Province are the main regions with heavy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3) relics appeared in specific time periods in China's history.Ming and Qing Dynasties,Sui,Tang and Five Dynasties,Song,Liao and Jin,the Western Han,Shang and Zhou dynasties,the New Stone Age are the major periods producing more cultural relics.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relationships of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relics with production technology,specific historical process,specific geographical location,political system,religion,national culture,customs,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echnique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al system.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heri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relic resources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岁谢辰生:痴迷于文物保护的老兵
18
作者 穆森 《中国老年》 2022年第6期7-9,共3页
耄耋之年的谢辰生更加忙碌了,北京、天津、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古城拆改建等问题,成了他的作息时间,随时待命,随时准备着继续出发。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谢辰生说自己就是老兵,文物安危就是命令,自身的一... 耄耋之年的谢辰生更加忙碌了,北京、天津、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古城拆改建等问题,成了他的作息时间,随时待命,随时准备着继续出发。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谢辰生说自己就是老兵,文物安危就是命令,自身的一切困难完全可以用革命乐观主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 作息时间 文物保护 抗美援朝 保护与旅游开发 老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