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政治学视域下的数据殖民主义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帅 李震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数据殖民主义是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殖民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其主要通过利用数字平台和网络设备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剥削。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资本主义批判范式中,数据殖民主义与信息政治学具有某种理论关联性,如二者都把“信息”当作其... 数据殖民主义是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殖民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其主要通过利用数字平台和网络设备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剥削。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资本主义批判范式中,数据殖民主义与信息政治学具有某种理论关联性,如二者都把“信息”当作其理论建构的基本要素,在对数字平台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上具有相近的看法,尤其强调建立开放共享平台的重要性,这为二者的对比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立足信息政治学考察数据殖民主义需要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信息政治学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变革的“元叙事”来夯实自身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数据殖民主义批判也需要从信息政治学中汲取数字时代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养料来拓展自身的理论深度和批判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政治学 数据殖民主义 数字寡头 信息拜物教 数字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的信息理论:信息政治学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26
2
作者 孟天广 郑思尧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30,M0006,M0007,共16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国家形态以及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驱动着国家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信息是政治学长期关注但缺乏系统理论构建的经典议题,既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要素,更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机制。本文从实体论和知识论两种国家理论入手阐...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国家形态以及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驱动着国家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信息是政治学长期关注但缺乏系统理论构建的经典议题,既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要素,更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机制。本文从实体论和知识论两种国家理论入手阐明信息政治学的理论脉络,为从信息论视角理解国家构建及其运行提供理论框架。现代国家普遍存在国家内部和国家-社会间两个维度的信息过程,本文将二者整合到统一理论框架以构建国家治理的信息理论。基于国家治理的“三明治结构”,国家内部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碎片化和控制问责等信息问题,而国家-社会间则存在信息汲取、信息开放和信息沟通等信息问题。国家信息能力是现代国家解决两个维度信息问题的基础能力,信息汲取、信息处理是信息能力生产的必备机制。作为理解国家治理的新兴理论视角,信息政治学从新要素、新机制和新方法三个意义上为理解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范式,凸显了信息要素和信息机制对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政治学 国家治理 国家理论 信息机制 信息要素
原文传递
信息视角下的政治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江军 韦文英 《社科纵横》 2016年第10期26-29,共4页
信息是政治的基本变量之一。本文首先从公共权力和冲突阐述了信息与政治的关系,然后从政治人、政治组织、政治体制、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沟通和政治社会化七个方面阐述了信息与政治学的关系。最后对信息政治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思考,... 信息是政治的基本变量之一。本文首先从公共权力和冲突阐述了信息与政治的关系,然后从政治人、政治组织、政治体制、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沟通和政治社会化七个方面阐述了信息与政治学的关系。最后对信息政治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思考,包括政治学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对其他政治要素的影响机制、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和政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政治 政治学 信息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otics of the Political Image: The 2012 Mexican Election
4
作者 Jacob Bafiuelos Capistra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3年第6期361-374,共14页
This study will attempt to carry out a semiotic analysis of the images that proliferated during the 2012 electoral process in Mexico, from the pre-carnpaign period to June 19, 2012.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here is ba... This study will attempt to carry out a semiotic analysis of the images that proliferated during the 2012 electoral process in Mexico, from the pre-carnpaign period to June 19, 2012.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here is based on the categories proposed by Eliseo Ver6n pertaining to the study of political images--from analysis of the semiological image to media discoursivities--which fi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digital public sphere and participative visual activism. The official candidate websites are taken as sample, along with two Facebook sites which summarize critical images as well as the independent informational sites created by the #YoSoy132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image Mexican Election SEMIOTICS #YoSoy1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5
作者 Yuan Hu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8期65-67,共3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Especially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Especially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promot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making the fiel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broader, so that the informatization also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ZATIO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PROBLEM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公开缠讼现象的政法逻辑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9,共16页
实证分析表明,信息公开诉讼的缠讼态势突显。信息公开缠讼并非简单的权利滥用,而是制度矛盾的集中外化。借助于诉讼便利、话语正当性和司法行政化等外部激励,信息申请者开拓出缠讼这一特殊的解纷路径。然而,当缠讼蔓延并危及司法秩序时... 实证分析表明,信息公开诉讼的缠讼态势突显。信息公开缠讼并非简单的权利滥用,而是制度矛盾的集中外化。借助于诉讼便利、话语正当性和司法行政化等外部激励,信息申请者开拓出缠讼这一特殊的解纷路径。然而,当缠讼蔓延并危及司法秩序时,法院转而通过策略性"滥诉"判定将其重新纳入可控范围。尽管我国"治理型"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在形式上奉行了民主参政的基本理念,但在"去政治化"的政治背景下却暴露出多维目标间、公私利益间的种种制度张力。多重张力所形构的"信息公开政治学"场域不仅导致信息公开诉讼走向"信访化",而且使得信息公开制度在实践层面变得日益工具化。政法逻辑下信息公开缠讼的治理,不能止步于规则漏洞的技术性弥补,更须致力于相关制度目标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 缠讼 司法博弈 制度张力 信息公开政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