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征信合规治理路径——基于法经济学分析
1
作者 张二军 刘威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9,共8页
引入征信合规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能够有效阻却刑事责任归咎、预防企业刑事犯罪风险。法经济学视阈下,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机关应当引导罚金刑转向征信合规建设上,实现合规正向激励。企业应当建构征信合规制度... 引入征信合规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能够有效阻却刑事责任归咎、预防企业刑事犯罪风险。法经济学视阈下,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机关应当引导罚金刑转向征信合规建设上,实现合规正向激励。企业应当建构征信合规制度,破除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同时区分一般信息和征信信息的合规有效性程度及成本边界,达到预期合规成本与收益的边际效益均衡。建构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征信合规制度要基于成本效益均衡理念、秉持类型化建构以及明确合规刑事责任的减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合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法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莒南警方成功打掉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2
《中国防伪报道》 2024年第3期62-63,共2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公安局全链条打掉了一个利用免费小礼品骗取老年人个人信息进行倒卖牟利的不法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查扣涉案手机223部,电脑主机7台,相关设备6台,涉案金额300余万元。冒充平台地推专坑农村老人。
关键词 电脑主机 山东省临沂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农村老人 犯罪嫌疑人 个人信息 团伙 莒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虚拟空间的信息犯罪分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健 孙丽艳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7年第8期125-129,共5页
具有非暴力、强隐蔽性和跨时空特点的信息犯罪难于跟踪取证,容易造成信息犯罪的蔓延和不可控性。针对电子虚拟环境中的信息犯罪取证问题,在分析虚拟环境电子证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虚拟环境的犯罪行为层次和特点的电... 具有非暴力、强隐蔽性和跨时空特点的信息犯罪难于跟踪取证,容易造成信息犯罪的蔓延和不可控性。针对电子虚拟环境中的信息犯罪取证问题,在分析虚拟环境电子证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虚拟环境的犯罪行为层次和特点的电子证据数据链。该数据链将犯罪行为所经过的物理层、网络层、操作系统层、应用层和表示层作为现实虚拟链、物理技术链、数据链和软件工具链,将犯罪证据在每个层次的遗留痕迹形成一个完整逻辑的犯罪证据链。电子证据数据链不仅能够为信息犯罪提供更为完整的证据,有效提高了强隐蔽性和跨时空虚拟环境中犯罪证据的可追溯性,而且加强了犯罪数据保护,可为在虚拟和现实空间的犯罪证据提供连接桥梁,为在分层的虚拟空间中犯罪行为的研究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犯罪 信息犯罪层次 电子证据 电子虚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思路——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背景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怀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条文,虽然进一步扩大了"虚假信息"的范围,严密了刑事法网,但是它回避了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的立法正当性问题,又可能造成虚假恐怖信息与新设的四类虚假信息的界限不明等问题,是一次不完美的立法修正。应有的解决方案是,取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刑法修正案(九)》中的"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改为一般性的"虚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犯罪 网络诽谤解释 立法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 被引量:20
5
作者 于冲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背后所承载的价值利益也在与日俱增,针对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高发态势。《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背后所承载的价值利益也在与日俱增,针对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高发态势。《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于遏制非法泄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切断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立法规定的概括性和"应急性",导致对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在司法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惑性问题,诸如对于"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认定尚无明确界定,为了有力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有必要对于打击此类行为的罪名进行优化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信息犯罪 个人信息 情节严重 犯罪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刑罚替代措施 被引量:19
6
作者 汪明亮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8,共13页
从现有的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措施看,刑罚承担着主要角色,且是持一种严罚态度。严罚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威慑作用有限。为了实现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最佳效果,需深入研究该种犯罪的生成模式,分析刑罚规制之不足,并从... 从现有的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措施看,刑罚承担着主要角色,且是持一种严罚态度。严罚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威慑作用有限。为了实现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最佳效果,需深入研究该种犯罪的生成模式,分析刑罚规制之不足,并从中寻找刑罚替代措施。不同的刑罚替代措施在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异。刑罚替代措施的不彻底性决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信息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对策只能定位为控制犯罪,而非消灭犯罪;在适用刑罚替代措施的时候,需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应重视公众参与。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予以刑罚规制的时候,应有所宽容、有所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刑罚替代措施 刑罚规制 犯罪生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与信息犯罪 被引量:2
7
作者 贺曙敏 李锡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2,共8页
现代化与信息犯罪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信息犯罪,信息犯罪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犯罪大量增多是由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技术原因、法制原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因而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才能控制信息... 现代化与信息犯罪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信息犯罪,信息犯罪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犯罪大量增多是由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技术原因、法制原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因而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才能控制信息犯罪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发展 信息犯罪 社会原因 经济原因 技术原因 法制原因 不可分 控制 进程 对策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用卡犯罪看身份信息犯罪 被引量:8
8
作者 林荫茂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89,共7页
《刑法修正案(五)》有关信用卡信息犯罪链的规定具有重大的立法价值。从身份信息犯罪链考察,可以将身份信息犯罪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概念。广义而言,就是指"与身份信息有关的犯罪",包括身份盗窃、身份伪造和身份欺诈。狭义而... 《刑法修正案(五)》有关信用卡信息犯罪链的规定具有重大的立法价值。从身份信息犯罪链考察,可以将身份信息犯罪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概念。广义而言,就是指"与身份信息有关的犯罪",包括身份盗窃、身份伪造和身份欺诈。狭义而言,就是指身份盗窃和身份伪造,不包括身份欺诈。狭义的身份信息犯罪不以欺诈目的为要件。独立规制身份信息犯罪有利于从犯罪预备行为阶段遏制严重犯罪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单位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独立规制身份信息犯罪也是打击网络犯罪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犯罪 身份信息犯罪 立法价值 立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信息犯罪及其安全对策 被引量:14
9
作者 文军 艾湘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8-42,共5页
今天,我们迎来了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在这个开放的、互联、互动、互通的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犯罪行为也不断涌现,其主要类型有信息窃取和盗用、信息欺诈和勒索、信息攻击和破坏、信息污染和滥用等,并表现出强烈的智能性、隐蔽性、多... 今天,我们迎来了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在这个开放的、互联、互动、互通的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犯罪行为也不断涌现,其主要类型有信息窃取和盗用、信息欺诈和勒索、信息攻击和破坏、信息污染和滥用等,并表现出强烈的智能性、隐蔽性、多样性、严重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对此,各国政府主要是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信息犯罪 安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安全、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与信息消费──信息社会化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被引量:15
10
作者 贺修铭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 信息消费行为 信息安全 信息污染 信息需求 信息消费者 信息犯罪 权益保护 信息社会化 消费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行星 李希龙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4-58,共5页
信息社会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刑事立法顺应了惩治此类犯罪的社会需求,将该类行为入刑,但相关规定还应加以细化、完善。刑罚预防应当与犯罪预防相结合,只有做到事发前预防、事发后严惩才能真正遏制住侵犯公民... 信息社会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刑事立法顺应了惩治此类犯罪的社会需求,将该类行为入刑,但相关规定还应加以细化、完善。刑罚预防应当与犯罪预防相结合,只有做到事发前预防、事发后严惩才能真正遏制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事件的频发,从而真正做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严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8
12
作者 胡江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9,共12页
在互联网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犯罪数量的高发性、犯罪实施的便利性、犯罪主体的多元性、犯罪行为的智能性和犯罪危害的广泛性。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以前所未有的速... 在互联网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犯罪数量的高发性、犯罪实施的便利性、犯罪主体的多元性、犯罪行为的智能性和犯罪危害的广泛性。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级,对侦查、惩治、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我国缺乏统一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刑法》的相关规定还存在许多疏漏与不足,从而导致惩治该类犯罪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为了应对严峻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应当确立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刑事政策,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规定,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适用标准,加强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法律监管与执行,加强惩治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国(区)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公民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惩治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犯罪新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德胜 马海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96,共5页
信息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的学理研究的类型化,是以信息社会为其研究背景的。信息犯罪的信息性凸显了新的高科技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内在差异。文章立足于其本质属性———信息性,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研究视野下的“就现象论现象”、“... 信息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的学理研究的类型化,是以信息社会为其研究背景的。信息犯罪的信息性凸显了新的高科技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内在差异。文章立足于其本质属性———信息性,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研究视野下的“就现象论现象”、“以现象名本质”的研究方法。从而将信息犯罪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特殊属性的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社会 信息 信息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主权视域下的信息犯罪问题规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德胜 王瑶 金玉 《行政与法》 2016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信息主权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犯罪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本文在信息主权视域下对信息犯罪与信息主权进行了全面界定,并针对信息犯罪引发信息主权危...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信息主权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犯罪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本文在信息主权视域下对信息犯罪与信息主权进行了全面界定,并针对信息犯罪引发信息主权危机这一重要问题,从技术、管理、法律和维护主体等方面对信息犯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规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社会 信息犯罪 信息主权 规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犯罪的刑法规制——以内地和澳门为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文立彬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50-58,73,共10页
刑法将严重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犯罪化,表明了个人信息包含的人身特性、经济价值和社会属性的重要性。中国内地通过两部刑法修正案确立和优化了个人信息犯罪立法,澳门因深受葡萄牙立法影响而具有独特法律品格。《澳门个人资料保护法... 刑法将严重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犯罪化,表明了个人信息包含的人身特性、经济价值和社会属性的重要性。中国内地通过两部刑法修正案确立和优化了个人信息犯罪立法,澳门因深受葡萄牙立法影响而具有独特法律品格。《澳门个人资料保护法》作为澳门规制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要依据,为澳门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专门性和体系性的法律保护。通过比较研究,内地可在立法模式、规制方式和追诉机制方面借鉴澳门的有益立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犯罪 刑法规制 刑法修正案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生成机制与防控对策研究——以2014—2016年的650份刑事判决书为样本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小琴 赵忠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9-64,共6页
对2014—2016年判决生效的650份判决书分析后发现,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收益高且司法保护不力是其生成机制。一方面,侵犯个人信息犯罪风险低且犯罪收益高,导致犯罪数量大;另一方面,司法实践存在源头性行为打击不足、处罚力度不够,以及犯罪... 对2014—2016年判决生效的650份判决书分析后发现,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收益高且司法保护不力是其生成机制。一方面,侵犯个人信息犯罪风险低且犯罪收益高,导致犯罪数量大;另一方面,司法实践存在源头性行为打击不足、处罚力度不够,以及犯罪黑数大等缺陷导致司法保护不力。防控策略可进行调整,即注重案件的时效性以增强刑罚威慑力,加大刑罚处罚力度以平衡犯罪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从而确立"源头打击与过程监控并举"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 生成机制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信息犯罪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澜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7,共7页
严格区分计算机信息犯罪的刑法学或犯罪学属性、狭义属性或广义属性 ,在非专指侵害计算机信息罪的场合 ,并无必要。从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信息的属性 ,以及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对刑法的要求来看 ,有必要将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 严格区分计算机信息犯罪的刑法学或犯罪学属性、狭义属性或广义属性 ,在非专指侵害计算机信息罪的场合 ,并无必要。从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信息的属性 ,以及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对刑法的要求来看 ,有必要将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的犯罪客体的归属对象予以扩大。侵害他人计算机信息的犯罪行为更适合脱离盗窃罪而单列罪名“非法窃取、使用他人的计算机信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主观过程构成要件 ,应包括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必须认清构成该罪的“后果严重”是已然还是未然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犯罪 计算机信息系统 刑法 刑罚体系 犯罪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语境下的电子信息犯罪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进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电子信息犯罪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衍生物。不法分子运用窃听、窃录、窃照、发送不良手机短信、传播计算机病毒、伪造信用卡和截取互联网资讯等手段,实施危害国家信息安全、商业欺诈、侵犯公民隐私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对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电子信息犯罪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衍生物。不法分子运用窃听、窃录、窃照、发送不良手机短信、传播计算机病毒、伪造信用卡和截取互联网资讯等手段,实施危害国家信息安全、商业欺诈、侵犯公民隐私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对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威胁。面对这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法律的、技术的、经济的手段进行控制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犯罪 高科技 社会稳定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证据在打击计算机信息犯罪中的应用研究——以《刑法修正案》(七)为契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磊 许慧敏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计算机信息犯罪的频发。打击计算机信息犯罪,离不开电子证据的应用。电子证据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由专业人员运用专门的技术进行收集和保存。同时,由于其易被更改或损坏,为了准确认定电子证据,应当成立专门的组...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计算机信息犯罪的频发。打击计算机信息犯罪,离不开电子证据的应用。电子证据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由专业人员运用专门的技术进行收集和保存。同时,由于其易被更改或损坏,为了准确认定电子证据,应当成立专门的组织,运用专业技术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证据 计算机信息犯罪 收集 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语境下个人信息犯罪刑事防控体系之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文立彬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0,共6页
风险社会语境下,强调把控风险和保障安全,这与日益严重的新型危害行为密不可分。个人信息犯罪作为风险社会孕育下的新型危害行为,具有非接触式犯罪和牟利性犯罪的主要特征。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个人信息犯罪的立... 风险社会语境下,强调把控风险和保障安全,这与日益严重的新型危害行为密不可分。个人信息犯罪作为风险社会孕育下的新型危害行为,具有非接触式犯罪和牟利性犯罪的主要特征。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规定,但部分条款仍有待革新。文章依托风险社会理论对个人信息犯罪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革新策略,以期推动我国个人信息犯罪刑事防控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理论 个人信息犯罪 刑事防控体系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