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3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制度的缺失与信用银行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陆丰刚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通过对我国信用缺失问题的反思、国外信用制度建设的考察,应以...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通过对我国信用缺失问题的反思、国外信用制度建设的考察,应以建立信用银行的方式作为建设我国信用体系的突破口,采取的举措为:建立个人、企业、政府和银行账户;注重信用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公示我国的信用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 信用制度 信用银行 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条件下银行危机的发生与防范——日本长期信用银行(LTCB)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元元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58,共3页
银行危机是金融脆弱性的表现之一,信息经济学认为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对银行而言,脆弱性主要源于信贷市场。对于银行危机的分析对于我国正处在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金融业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长期信用银行 银行危机 金融自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人杰 《上海金融》 1988年第3期26-27,共2页
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在五十至六十年代资本短缺时,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长期贷款,把资本注入日本工业,促其起飞。但现在的日本是资本过剩。很多大公司即使要借款,也喜欢通过债券方式,而不愿向银行贷款。因此,三家长期信用银行—... 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在五十至六十年代资本短缺时,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长期贷款,把资本注入日本工业,促其起飞。但现在的日本是资本过剩。很多大公司即使要借款,也喜欢通过债券方式,而不愿向银行贷款。因此,三家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兴业银行,日本长期信贷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需要一个新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银行 日本 兴业银行 资本过剩 资本短缺 银行贷款 债券 日本工业 城市商业银行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国际经验及启示
4
作者 常蕊 史岩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4,49,共4页
公司治理对中长期信用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长期信用银行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情况;对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复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国外主要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总结了其中的主要... 公司治理对中长期信用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长期信用银行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情况;对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复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国外主要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总结了其中的主要规律。最后,对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信用银行 政策性银行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之透析
5
作者 靳俐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18,共3页
1998年底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简称“长银”)因破产而由国家管理,这是日本原有金融体系瓦解过程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长银破产的根本原因是在失去了日本旧融资体制土壤之后,没能及时地适应新融资体制的要求;同时,由于政府引导... 1998年底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简称“长银”)因破产而由国家管理,这是日本原有金融体系瓦解过程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长银破产的根本原因是在失去了日本旧融资体制土壤之后,没能及时地适应新融资体制的要求;同时,由于政府引导不利,国际游资冲击等外部因素导致它最终破产。长银事件对研究正处于融资体制转变背景下的我国金融机构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长期信用银行 银行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探索长期投资信用银行制度
6
作者 张恩照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4-5,1,共3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社会资金循环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少,企业和家庭的各项收入相对增多,从而导致长期投资缺乏长期资金来源的矛盾日趋加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保证国家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社会资金循环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少,企业和家庭的各项收入相对增多,从而导致长期投资缺乏长期资金来源的矛盾日趋加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必须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长期信用银行制度。当前,应积极给予其特别的研究和政策措施,以既快又好地建立我国的长期投资信用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信用 银行制度 积极探索 形态发生 信用银行 财政收入 政策措施 重点建设项目 资金循环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资供需良性对接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农户联保+商业信用银行化的视角
7
作者 高宏霞 何婷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年第5期59-61,共3页
贫困地区农资供需市场存在"非良性对接"问题,在对小额信贷和农户+贸易商互联信贷两种模式的分析基础上探求实现农资供需良性对接的新模式——农户联保+商业信用银行化模式,并对新模式的收益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资供需对接 农户联保 商业信用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的探讨
8
作者 史岩 《生产力研究》 2014年第5期53-56,161,共4页
中长期信用银行在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立法严重滞后,存在监管失灵问题。文章在对中长期信用银行与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中长期信用银行监管的特殊性后,试图提出改善对其监管与立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长期信用银行 政策性银行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荣宝 黄立军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中长期信用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中长期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定义,并对其价值目标、法律地位、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作了探讨。中长期信用银行大多由政府所拥有或控制,其治理目标是在保持经营可持续的基础上,追求国家发展战略利益,... 本文通过分析中长期信用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中长期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定义,并对其价值目标、法律地位、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作了探讨。中长期信用银行大多由政府所拥有或控制,其治理目标是在保持经营可持续的基础上,追求国家发展战略利益,这导致中长期信用银行与一般经营性公司的公司治理有很大不同;其次,中长期信用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金融中介,其银行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治理与一般性经营公司相比也有很大不同;最后,中长期信用银行业务经营的中长期特性,导致其公司治理即使与商业银行相比,也有相当的特殊性。在借鉴各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信用银行 公司治理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 被引量:1
10
作者 关连升 《财经问题研究》 1981年第2期84-88,共5页
战后,日本的处境艰难,领土减少,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陷于瘫痪状态,战争中的债务又要由财政开支。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必须解决资金的筹集问题。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用各种方式把游资集中起来,... 战后,日本的处境艰难,领土减少,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陷于瘫痪状态,战争中的债务又要由财政开支。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必须解决资金的筹集问题。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用各种方式把游资集中起来,然后,再把它投放到国民经济最急需的地方去。这样,就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经济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 银行法规 债务 游资 世界银行 利率 资本金 外汇 信托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经营管理经验
11
作者 王仁喜 《现代日本经济》 1983年第5期17-19,共3页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是日本办理长期投资的专业银行之一。它是在1952年根据日本《长期银行法》建立的。虽然历史不长,但由于经营得法、管理有方,30年来,该行发展很快,截至1981年上半年,拥有资金量已达10,395亿日元,在振兴日本产业、发展...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是日本办理长期投资的专业银行之一。它是在1952年根据日本《长期银行法》建立的。虽然历史不长,但由于经营得法、管理有方,30年来,该行发展很快,截至1981年上半年,拥有资金量已达10,395亿日元,在振兴日本产业、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 管理经验 建设银行 国民经济 贷款总额 经营管理 长期投资 贷款企业 投资重点 审查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
12
作者 刘忠烈 《现代日本经济》 1984年第5期24-27,共4页
日本发展经济,是以不断扩大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为动力,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日本的金融机构适时而有效地提供了产业资金。
关键词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 日本经济发展 产业部门 设备投资 银行债券 民间金融机构 化学工业 商业银行 业务活动 主要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开行三季末净利230亿 定位中长期信用银行
13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9年第32期F0002-F0002,共1页
新浪财经讯11月5日下午消息,国开行副行长蔡华相今天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国开行三季末净利润230亿,他同时称国开行要探索中长期信用银行之路,其中债性稳定是关键。
关键词 长期信用银行 净利润 国际金融 开幕式 博览会 副行长 财经 新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国有化重组失败的分析与借鉴
14
作者 刘玉宝 王永祥 《吉林金融研究》 2000年第3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 国有化 重组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应链纵向位置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行为研究
15
作者 张泽宇 张文龙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
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供应链纵向位置视角,实证分析了供应链上游程度对企业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融资行为及二者间互补替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越靠近供应链上游,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获得的银行信用也越... 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供应链纵向位置视角,实证分析了供应链上游程度对企业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融资行为及二者间互补替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越靠近供应链上游,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获得的银行信用也越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呈现“互补性”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民营企业,在越靠近供应链上游的国有企业中商业信用融资越少,银行信用融资越多;随着企业财务风险增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越靠近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融资均越多。经济结果表明,企业越靠近供应链上游,企业经营绩效越差。这为理解企业供应链纵向建设行为、深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而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纵向位置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新疆地区营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16
作者 胡启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5年第2期041-044,共4页
新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支持当地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目前,新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降低农户融资成本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农户信用信息获取不足、金融服务渠道有待优化、... 新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支持当地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目前,新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降低农户融资成本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农户信用信息获取不足、金融服务渠道有待优化、农户信用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升信用信息获取能力、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强化信用教育提升农户信用意识、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农村信贷服务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快新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当地营商环境,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用体系建设 新疆地区 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大事记
17
《中国信用卡》 2025年第2期83-85,共3页
1月:1月,“数英奖·DAOY年度奖”公布,民生信用卡中心荣获金融领域年度品牌称号,成为金融业唯一上榜品牌。2月:2月,民生信用卡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金融、绿色、服务有机结合,推出民生非遗主题系列第三季产品,甄选“北京金镶玉... 1月:1月,“数英奖·DAOY年度奖”公布,民生信用卡中心荣获金融领域年度品牌称号,成为金融业唯一上榜品牌。2月:2月,民生信用卡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金融、绿色、服务有机结合,推出民生非遗主题系列第三季产品,甄选“北京金镶玉”“和顺牵绣”“凤凰苗族花带”三种非遗工艺作为卡面主题,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生银行信用 金融领域 年度品牌 绿色发展理念 非遗主题系列 中华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配差距与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基于企业部门杠杆的视角
18
作者 陈平 秦怡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43,共19页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进共同富裕是否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立足于企业部门杠杆视角,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企业债务违约和银行破产特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理论模型预测显示,收入分...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进共同富裕是否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立足于企业部门杠杆视角,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企业债务违约和银行破产特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理论模型预测显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增加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其作用机制在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消费投资比下降,为企业部门加杠杆创造条件,但消费率和杠杆率的反向变动会造成企业实际收益率降低和违约风险上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敞口扩大。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上述理论推演成立的经验证据与微观基础。此外,本文还发现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上述结论隐含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两个重大目标的内在逻辑自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银行信用风险 企业部门杠杆 共同富裕 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贷便利创新工具、资产收益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19
作者 申韬 黄艳香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3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借贷便利创新操作会显著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3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借贷便利创新操作会显著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显示,这一政策效应在区域性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表明,借贷便利创新工具通过抑制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渠道增加信用风险。调节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说明,资本监管力度和银行家乐观度的提高均会减弱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剧效应。该研究结论对于中央银行适时适量地进行借贷便利操作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贷便利创新工具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资产收益率 资本监管 银行家乐观度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客户稳定度与企业信贷融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银行信用借款的证据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勇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9,共18页
利用上市公司向银行借款性质结构和前五大客户明细数据,考察企业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否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配置决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银行信用借款比例,这一影响通过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 利用上市公司向银行借款性质结构和前五大客户明细数据,考察企业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否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配置决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银行信用借款比例,这一影响通过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改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塑造企业良好声誉等三个作用机制来实现;在客户经济重要性程度高、管理层金融社会资本低以及所处地区金融业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中,供应链客户稳定度对其获得银行信用贷款的促进效应更强;客户稳定度对企业信用借款状况的改善能够帮助其实现价值增值。供应链客户稳定度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重要信号,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供应链信息的挖掘、分析与运用以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监管部门、交易所及投资者要关注上市企业供应链客户频繁变动所反映的市场信息以指导监管、投资决策,实体企业则需加强供应链韧性,积极稳定客户关系,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企关系 供应链管理 信用贷款 银行信用供款 金融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