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修正风蚀模型(RWEQ)的河北省张家口市防风固沙功能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涵聪 高吉喜 陈艳梅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风蚀模型源于农田土壤风蚀量预测模型,早期适用于田块尺度,当前研究者开始尝试利用该模型测算区域尺度防风固沙能力时空格局。基于原RWEQ模型,对气象因子和地表粗糙度因子进行修正,以张家口市域为... 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风蚀模型源于农田土壤风蚀量预测模型,早期适用于田块尺度,当前研究者开始尝试利用该模型测算区域尺度防风固沙能力时空格局。基于原RWEQ模型,对气象因子和地表粗糙度因子进行修正,以张家口市域为研究区,测算了2018年研究区防风固沙功能空间格局、四季动态变化,分析了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18年张家口市防风固沙总量为1.13亿t,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为25.85 t/hm^(2),整体呈现坝上高原、间山盆地和燕山谷地防风固沙量低,冀西北间山盆地山区、燕山山区和太行山区防风固沙量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四季防风固沙量由高到低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分别为8.32、7.65、6.92、2.96 t/hm^(2)。3)2018年张家口市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与风力、地形起伏度和植被覆盖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55和0.917。修正后的模型可以用于区域尺度防风固沙功能时空格局测算,研究结果可为张家口市防风固沙功能提升和区域生态建设工程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模型 防风固沙 气象因子 地表粗糙度因子 张家口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WEQ模型的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土壤风蚀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申陆 田美荣 高吉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97,共8页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地处生态环境脆弱的东亚夏季风北缘,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风蚀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决定了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程度。为更好地阐明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地区土壤侵蚀情...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地处生态环境脆弱的东亚夏季风北缘,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风蚀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决定了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程度。为更好地阐明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地区土壤侵蚀情况,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定量分析了近10年来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地理信息再编码叠加分析技术剖析了强烈土壤风蚀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研究区土壤风蚀强度特征空间分布变化变较大,受到植被覆盖度、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地形等因素共同影响,强烈侵蚀区域向西北地区移动,土壤侵蚀程度向恶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方程模型 土壤风蚀 时空变化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卢中秋 窦银银 +3 位作者 王俊枝 郭长庆 柴玉坤 贺淑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6,共10页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国北方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揭示该区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和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采用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国北方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揭示该区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和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采用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模型,揭示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类型与土壤风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剖析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1)2000—2022年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系统间转换强烈,生态系统类型转换总面积6019.59 km^(2),以草地与荒漠以及耕地与林草的相互转化为主,2015年之后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各类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强度降低;(2)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均土壤风蚀模数为56.39 t/hm^(2),按土壤风蚀量由大到小为荒漠、草地、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风蚀程度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和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等区域;(3)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各类生态系统类型之间的转换造成土壤风蚀量净减少了1.08×10^(8)t,生态退耕、耕地开垦、草地质量提升、荒漠化防治和建设用地扩展造成土壤风蚀模数分别减少了0.11,0.23,0.66,0.84,0.68 t/hm^(2)。[结论]应加强巩固内蒙古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治理成效,避免复垦与新开荒事件发生,促进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综合防治及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类型 修正风蚀方程模型 土壤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WEQ模型的茫崖市防风固沙功能评估及敏感地类识别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蕾 赵霞 +1 位作者 张琛悦 唐文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为了较准确评估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识别对防风固沙功能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4种方法确定修正风蚀模型(RWEQ)中的气候因子(WF)参数,计算出实际风蚀量和防风固沙量,依据指南法、自然间断法和文献—实际结合法对防风固沙功能进行了... 为了较准确评估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识别对防风固沙功能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4种方法确定修正风蚀模型(RWEQ)中的气候因子(WF)参数,计算出实际风蚀量和防风固沙量,依据指南法、自然间断法和文献—实际结合法对防风固沙功能进行了评估分级,借助ArcGIS软件将土地利用类型和防风固沙功能进行空间叠置分析以识别出敏感地类。结果表明:(1)利用风蚀气候因子(Fq)直接代替法确定的WF空间分布和阈值范围最符合实际,RWEQ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荒漠戈壁区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2)茫崖市2014年平均风蚀模数为57.99 kg/(m^(2)·a),属于风力侵蚀严重区域,2014年全市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介于0~44.93 kg/m^(2),防风固沙功能整体较弱;(3)在3种评估分级方法中,文献—实际结合法更为详细地反映出2014—2018年茫崖市西南山区较强的防风固沙功能,且高等级功能的区域范围较广;(4)草地是茫崖市2014—2018年对防风固沙功能变化最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RWEQ模型有效评估了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并识别出了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为县级地区防风固沙功能评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模型 气候因子 防风固沙功能 茫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土壤风蚀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梦甜 张慧 +3 位作者 乔亚军 刘坤 王智 徐网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9-1007,共9页
风蚀量是判断土壤流失和沙地化的重要指标。利用土壤风蚀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2010和2018年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土壤风蚀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土壤风蚀变化量的驱动作用,重点探... 风蚀量是判断土壤流失和沙地化的重要指标。利用土壤风蚀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2010和2018年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土壤风蚀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土壤风蚀变化量的驱动作用,重点探讨了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土壤风蚀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和2018年研究区土壤风蚀总量分别为9.74×10^(7)、1.33×10^(8)、8.51×10^(7) t,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2000年相比,2018年研究区有9.04%的区域土壤风蚀强度减轻,有0.10%的区域土壤风蚀强度恶化,其余90.86%的区域土壤风蚀强度保持不变。(2)2000-2018年土壤风蚀量变化量的驱动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显著,风蚀量的减少主要受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协同驱动影响。(3)2000-2018年草地覆盖度增加、沙化土地封育、生态退耕和天然林保护措施对土壤风蚀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69.32%、19.37%、0.06%和1.81%,可见研究区的生态保护措施对风蚀量的减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修正方程模型 呼伦贝尔 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土壤风蚀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婷婷 张永福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防风固沙功能评价作为定量评估区域土壤风蚀量的方法,是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与GIS技术,分析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防风固沙功能评价作为定量评估区域土壤风蚀量的方法,是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与GIS技术,分析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土壤实际风蚀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00年、2010年、2018年皆以轻度侵蚀、剧烈侵蚀为主,高值主要在南部,低值主要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2000—2018年研究区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和防风固沙总量呈增长趋势,防风固沙功能北部、南部较低,中部绿洲区较高。空间分布以低等级为主;研究区防风固沙主要受风速、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 修正风蚀模型(RWEQ) 时空分异 新疆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武威市风力侵蚀分区治理规划及措施
7
作者 靳峰 邢瑜 +5 位作者 周颖 张煜 马涛 霍云云 郭建军 柳本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0,192,共10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武威市风力侵蚀空间动态变化特征,确定风力侵蚀可治理区划及其防治对策,为该市风蚀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等技术手段,使用修正土壤风蚀... [目的]分析甘肃省武威市风力侵蚀空间动态变化特征,确定风力侵蚀可治理区划及其防治对策,为该市风蚀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等技术手段,使用修正土壤风蚀方程(RWEQ)计算武威市2000—2020年5期风蚀模数,获得区域风蚀的面积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重点建设工程分布等空间要素叠加分析方法,提出该市风力侵蚀可治理区域划分原则,并将该原则应用于划分武威市风力侵蚀可治理区。[结果]修正土壤风蚀方程(RWEQ)能较好地估算武威市多年风力侵蚀模数,其多年风力侵蚀模数为5788.98〔t/(km^(2)·a)〕,多年平均土壤风蚀总量1.92×10^(8)t;研究区风力侵蚀在时间上呈现总体下降,偶有上升趋势,且风力侵蚀强度等级明显减弱;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分布在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依据多要素叠加风蚀分区治理方案,武威市可治理风力侵蚀面积共2872.66km^(2),其中民勤县1468.48km^(2),凉州区708.75km^(2),古浪县695.43km^(2)。[结论]风力侵蚀分区治理是武威市风蚀水土保持的重点工作,根据风蚀分区治理划分结果,针对不同行政区划,民勤县北部坡度较低的平坦戈壁沙漠地区是其重点关注区域,治理措施应以风沙防治和植被恢复为主,并需要注意控制人为工程建设扰动的影响,明确区域管理范围;凉州区应注意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古浪县应以封育措施和对天然植被进行保护为主。同时,在戈壁沙漠地区需特别注意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等施工扰动的风沙防治和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侵蚀 修正土壤风蚀方程模型 甘肃省武威市 风蚀水土保持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研究
8
作者 张志如 万华伟 +1 位作者 王永财 卢龙辉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为研究新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利用InVEST模型和修正土壤风蚀方程(RWEQ)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新疆食物供给、碳储存、生境质量和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斯皮尔曼(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探讨生物多样... 为研究新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利用InVEST模型和修正土壤风蚀方程(RWEQ)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新疆食物供给、碳储存、生境质量和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斯皮尔曼(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疆物种丰富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北疆丰富度高于南疆。植物丰富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山以西和阿尔泰山以西,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区;动物丰富度高值区整体上与植物丰富度高值区空间分布一致,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大。2000—2020年新疆食物供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碳储存和防风固沙服务逐渐增加,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2000—2020年新疆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与新疆现有的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比较吻合,由区域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决定,总体上与植被分布特征比较一致,呈现出纬向伸展的变化。全疆碳储存、生境质量和食物供给3种服务间主要呈现协同关系,防风固沙和食物供给、碳储存、生境质量服务之间主要呈现权衡关系,且在2020年其相关性有所加强。随着物种丰富度的提高,食物供给、碳储存、生境质量和防风固沙服务变化趋势各异,整体上都在高或较高等级上供给水平最高。在物种丰富度等级上,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看,在物种丰富度中、较高和高等级上,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关系最强或是权衡关系最弱,说明较高的物种丰富度能够协调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修正土壤风蚀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重点生态系统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俊枝 常屹冉 +4 位作者 匡文慧 迟文峰 张润科 付粉娥 嘎毕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8-356,共9页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重点生态系统功能区是位于内蒙古地区维护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本文基于气象、遥感数据,运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15年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生态系统结构与防风...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重点生态系统功能区是位于内蒙古地区维护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本文基于气象、遥感数据,运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15年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生态系统结构与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6年间各生态系统间转换强烈,以草地生态系统转出为主,2005年之前主要向农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转变,2005年以后得益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禁牧封育等措施,主要向草地、森林生态系统转变.研究区以微度和轻度土壤侵蚀为主,风蚀情况整体好转.农田生态退耕、荒漠化程度减轻、草地质量提高等生态系统转换有益于提升防风固沙功能.同时,也揭示了该功能区内生态退耕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方程模型 土壤侵蚀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退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苏 刘军会 +3 位作者 康玉麟 刘洋 郑颖娟 周甲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77-2485,共9页
鄂尔多斯市是京津风沙源治理的重点区域,其防风固沙功能提升对于筑牢北方生态屏障和维护环京津地区的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影像以及气象、植被、土壤等数据资料,采用修正的风蚀模型(RWEQ),评估了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市是京津风沙源治理的重点区域,其防风固沙功能提升对于筑牢北方生态屏障和维护环京津地区的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影像以及气象、植被、土壤等数据资料,采用修正的风蚀模型(RWEQ),评估了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功能,揭示了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8年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量为95.07×10^(8)t,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为10.95×104 t/km^(2),高值区主要位于东部和北部,整体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②2000—2018年,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功能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6.96%;空间上,其防风固沙功能明显提升区域主要位于准格尔旗和乌审旗的东南部,面积占比为54.89%;稳定区域位于杭锦旗、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的部分区域,面积占比为29.76%;降低区域位于杭锦旗北部和鄂托克旗西部,面积占比为15.33%.③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功能变化与降雨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比均呈显著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生态保护修复显著提升了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功能,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仍存在功能退化区域,未来科学实施生态修复是筑牢鄂尔多斯市生态屏障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功能 修正风蚀模型(RWEQ)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土壤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振康 杨婉蓉 +4 位作者 刘志娟 高伟达 任图生 沈彦俊 杨晓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29-2435,共7页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利用,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其中土壤风蚀是造成东北三省土壤流失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981—2019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模型...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利用,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其中土壤风蚀是造成东北三省土壤流失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981—2019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模型(RWEQ)分析了近39年裸地条件下东北三省土壤风蚀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解析了气象因子对裸地土壤风蚀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风蚀气象因子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征,其风蚀量属于强烈侵蚀等级,以辽宁省境内风蚀量最大;近39年全年和生长季风蚀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129和105 t·km^(-2),以辽西北地区、辽河平原区和长白山区增加趋势最明显。影响土壤风蚀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全年和非生长季为风速和气温,在生长季降水的贡献率升高,而风速和温度的贡献率下降。综上,研究期间,气候变化使东北三省土壤风蚀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壤风蚀 东北三省 气象因子 修正风蚀模型(RWEQ)
原文传递
青海省风蚀量及防风固沙量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赖锋 乔占明 熊增连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针对青海省整体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和重要性评估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采用修正风蚀模型,分析2000—2020年青海省土壤风蚀物质量、防风固沙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青海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20... 针对青海省整体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和重要性评估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采用修正风蚀模型,分析2000—2020年青海省土壤风蚀物质量、防风固沙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青海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青海省风蚀物质总量共减少1.822746×10^(12)kg,风蚀强度为剧烈区域面积下降,土壤风蚀状况逐步改善;(2)2000—2020年,青海省防风固沙量共增加1.65344×10^(11)kg,防风固沙能力逐渐提升,但区域差异较大;(3)青海省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区域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4)青海省防风固沙功能极重要区域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模型 土壤风蚀 防风固沙 重要性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土壤湿度因子的防风固沙功能估算模型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健 孙灏 +4 位作者 滕超 王思涵 王雨昕 王超群 吴瑞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88-2796,共9页
在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研究中,土壤湿度因子是重要参量之一。传统方法多使用气象站点观测的潜在蒸发量、降雨量和灌溉量等估算土壤湿度,在空间连续性和数据可利用性方面均具有较大局限。基于遥感技术在土壤湿度探测方面的发展,本研究选... 在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研究中,土壤湿度因子是重要参量之一。传统方法多使用气象站点观测的潜在蒸发量、降雨量和灌溉量等估算土壤湿度,在空间连续性和数据可利用性方面均具有较大局限。基于遥感技术在土壤湿度探测方面的发展,本研究选择4种土壤湿度的遥感指标(MODIS蒸散比值法、SMAP土壤湿度比值法、可见光-短波红外干旱指数法、遥感湿度指数法)对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中的土壤湿度因子的计算过程做出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分析辽西北地区2001—2021年防风固沙服务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MODIS蒸散比值法计算的土壤湿度与传统气象方法的相关性最高,二者经拟合后得到的公式可用于RWEQ模型中土壤湿度因子的计算改进。2001—2021年,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能力呈现北部及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及西部地区较弱的空间分布特征。经Mann-Kendall趋势检验,辽西北地区72.7%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呈上升趋势。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驱动因素分析发现,防风固沙能力的变化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受土壤类型、年均风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且各驱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防风固沙的影响高于单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RWEQ模型估算做出改进,同时为辽西北地区长时间的生态功能形成机制与驱动力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遥感土壤湿度因子 修正风蚀方程模型 辽西北地区 地理探测器模型
原文传递
近15年内蒙古防沙带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利民 王婷婷 +3 位作者 李秀芬 谢遵博 武金洲 宋立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36-3447,共12页
防风固沙是我国北方防沙带主要生态功能,对于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至关重要。本文以北方防沙带东部的内蒙古防沙带为研究区域,利用修正风蚀模型(RWEQ)量化了2000和2015年内蒙古防沙带土壤风蚀物质量和防风固沙量,明确了内蒙古防沙... 防风固沙是我国北方防沙带主要生态功能,对于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至关重要。本文以北方防沙带东部的内蒙古防沙带为研究区域,利用修正风蚀模型(RWEQ)量化了2000和2015年内蒙古防沙带土壤风蚀物质量和防风固沙量,明确了内蒙古防沙带防风固沙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防风固沙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我国北方防沙带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2000年,研究区风蚀物质量介于0.007~48.9 kg·m^(-2),风蚀物质总量为29418.3×10^(8)kg;2015年研究区风蚀物质量介于0.002~48.2 kg·m^(-2),风蚀物质总量为28727.3×10^(8)kg,较2000年减少了691.1×10^(8)kg。2000年,土壤风蚀强度以中度、强烈和剧烈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6%;2015年,土壤风蚀强度以轻度、中度和剧烈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8.7%,其中土壤风蚀强度为强烈、极强烈和剧烈区域面积减少了101079 km^(2),而土壤风蚀强度轻度和中度区域面积增加了100572 km^(2)。(2) 2000年,研究区防风固沙量介于0~42.4 kg·m^(-2),2015年的防风固沙量介于0~45.4 kg·m^(-2),防风固沙量最高的地区为赤峰市,其次为通辽和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量最低的地区为乌海市和石嘴山市。研究区总固沙量较2000年增加了646.0×10^(8)kg。研究区防风固沙功能以"低"、"较低"和"中"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以上。2000—2015年,防风固沙功能"较高"、"高"的区域面积增加1979 km^(2)。(3) 2000—2015年,沙漠的总面积减少,主要转换为草地、耕地类型,转换草地面积为6460.7 km^(2),转换耕地面积为439.2km^(2)。上述结果表明,近15年来,内蒙古防沙带的防风固沙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得益于人工植被建设,但不同地区防风固沙功能差异较大。因此,未来应加强分区施策治理与研究区西部防风固沙功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模型 风蚀物质量 土地利用/覆盖类型 林业生态工程
原文传递
基于RWEQ的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评估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洋洋 肖玉 +1 位作者 谢高地 徐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0-991,共12页
宁夏草地在区域防风固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微观尺度,针对区域尺度的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基于RWEQ模型,利用ArcGIS和ENVI,对2000—2015年间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化... 宁夏草地在区域防风固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微观尺度,针对区域尺度的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基于RWEQ模型,利用ArcGIS和ENVI,对2000—2015年间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化的估算。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宁夏草地年潜在风蚀总量为1028.30~7540.50万t,年实际风蚀总量为269.75~3318.71万t;②2000—2015年宁夏草地年防风固沙物质总量为729.80~4120.04万t,16年间共增加了124.13万t,平均单位面积年防风固沙物质量在0.33~1.77 kg/m2之间,空间分布呈现出"中高南北低"的特点;防风固沙保有率平均值为0.65~0.79;③草地防风固沙等级以"中等"和"较弱"为主,占总固沙量的47%~65%;"中等"及以上的草地面积波动增加,"弱"和"较弱"等级的草地面积减少;④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草地防风固沙量占总量的90%以上,北部灌区草地防风固沙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北部灌区和中部干旱区是未来风沙治理需更加关注的区域。本文揭示了宁夏草地防风固沙的时空格局,为未来区域风沙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草地 防风固沙 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 生态系统服务 风蚀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38
16
作者 申陆 田美荣 +1 位作者 高吉喜 钱金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2,共10页
土壤风蚀是浑善达克地区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防风固沙功能大小决定了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程度.为了阐明浑善达克功能区防风固沙情况,指导区域的荒漠化防治,本文基于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定量分析2000—201... 土壤风蚀是浑善达克地区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防风固沙功能大小决定了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程度.为了阐明浑善达克功能区防风固沙情况,指导区域的荒漠化防治,本文基于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定量分析2000—2010年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防风固沙能力的时空变化格局,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功能区各县(旗)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浑善达克防风固沙能力随时间产生波动,总量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防风固沙功能较强的地类有落叶针叶林和草原;功能区西部和东南部区域的防风固沙功能较弱,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力度;对功能区内各行政区进行社会驱动力分析得出,土壤风蚀的3个主要社会驱动力分别为投入产出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方程模型 防风固沙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Inner Mongolia Wind Erosion Prevention Service based on Land Use and the RWEQ Model 被引量:4
17
作者 WANG Yangyang XIAO Yu +6 位作者 XU Jie XIE Gaodi QIN Keyu LIU Jingya NIU Yingnan GAN Shuang HUANG Mengdo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Inner Mongolia is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in northern China,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ind in the regional ecosystem.Based on 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m... Inner Mongolia is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in northern China,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ind in the regional ecosystem.Based on 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model and the cost-recovery method,this study simulated the wind erosion prevention service(WEPS)in Inner Mongolia in 2010 and 2015,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aterial and monetary value of WEPS,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cities and various ecosystem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WEPS of Inner Mongolia was estimated to be 73.87×10^(8) t in 2015,which was 4.61×10^(8) t less than in 2010,while the monetary value of WEPS was calculated to be 738.66×10^(8) yuan in 2015,which was 46.16×10^(8) yuan less than in 2010.Among all the leagues and cities,Xilin Gol League supported the highest WEPS,reaching 18.65×10^(8) t in 2015,while Wuhai provided the lowest.The WEPS of Hulunbeier increased the most,by 4.37×10^(8) t from 2010 to 2015.The WEPS in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different ecosystems,accounting for more than55%of the total WEPS in Inner Mongolia,but it was reduced by 1.05×10^(8) t during the same period.The WEPS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increased the most,reaching 0.19×10^(8) t.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such as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grasses and sand control effectively increased the WEPS by increasing the forest area.However,unsuitable land use increased the desertification of ecosystems which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of WEPS in Inner Mongo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rosion prevention servic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 ecological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