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经典叙事学:读者的复活——以修辞叙事学为视点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振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7-230,共4页
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由单纯的文本研究到对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多元研究,读者之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布斯的保守读者观在20世纪80年代显示了有限度变化,费伦的叙事交流模式重视读者参与,他因对个体化读者的强调复活了被杀死的... 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由单纯的文本研究到对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多元研究,读者之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布斯的保守读者观在20世纪80年代显示了有限度变化,费伦的叙事交流模式重视读者参与,他因对个体化读者的强调复活了被杀死的读者。读者复活是学术范式转变给叙事学带来的深刻影响,其理论意义在于重启文学研究中的人本意识,张扬文学活动中的个体属性和多元差异,重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经典叙事学 修辞叙事学 读者之维 学术范式 理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叙事和语言交流——试论西方的修辞叙事学理论和思想范式 被引量:11
2
作者 肖锦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78,共12页
西方著名的后结构主义批评家乔纳森.卡勒指出:西方的叙事学除了法国传统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传统即英美传统。这一传统的性质状态如何?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理论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这,即是文章的核心话题。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布斯 费伦 科恩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赫金与修辞叙事学——从布思对巴赫金的序言说开去 被引量:3
3
作者 段枫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6,共6页
针对韦恩·布思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序言中的相关评价和前后变更,可以梳理巴赫金对"杂语"、"复调"、"对话"等概念的论述,澄清巴赫金对小说整体修辞研究和作者艺术构建的重视。由此结合叙... 针对韦恩·布思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序言中的相关评价和前后变更,可以梳理巴赫金对"杂语"、"复调"、"对话"等概念的论述,澄清巴赫金对小说整体修辞研究和作者艺术构建的重视。由此结合叙事理论界对小说交流环节、特别是"隐含作者"和多维读者的相关探讨,可进一步挖掘巴赫金理论和修辞叙事学之间的相通之处,二者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并指引我们的文学分析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恩·布思 巴赫金 杂语和对话 修辞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修辞叙事学的修辞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委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8-73,共6页
对修辞叙事学修辞效果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效果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某种尝试性。对叙事修辞效果的研究首先是对产生效果的基础进行分析,探讨... 对修辞叙事学修辞效果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效果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某种尝试性。对叙事修辞效果的研究首先是对产生效果的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效果的诸种因素,然后,对叙事修辞的各种效果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作者 文本 读者 修辞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的修辞叙事学分析
5
作者 栾栋 杨超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14-115,共2页
B.B.纳博科夫《洛丽塔》的伦理取位一直是学界争议的重点之一。基于此,运用后经典叙事学中的修辞叙事学理论,解读《洛丽塔》文本,通过探讨文本中不可靠叙述的叙事策略,来研究文本的伦理取位。
关键词 《洛丽塔》 修辞叙事学 不可靠叙述 伦理取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叙事学视角下的舞剧叙事
6
作者 刘璐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5期6-8,共3页
叙事修辞学强调叙事是一种交流行为,是“作者代理、文本现象、读者反应间的循环交流”,舞剧叙事即“编导意图、舞剧本身、观众反应间的循环交流”。本文探讨的是舞剧叙事如何在编导——舞剧——观众的关系链条上创造出共同的平台,进而... 叙事修辞学强调叙事是一种交流行为,是“作者代理、文本现象、读者反应间的循环交流”,舞剧叙事即“编导意图、舞剧本身、观众反应间的循环交流”。本文探讨的是舞剧叙事如何在编导——舞剧——观众的关系链条上创造出共同的平台,进而促成编导意图——舞剧本身——观众反应间的更为流畅的循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舞剧叙事 编导 舞剧 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修辞叙事学的修辞策略
7
作者 王委艳 李福刚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对修辞策略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试图对修辞叙事学的修辞策略进行梳理与扩充,从作者一文本修辞策略,文本外修辞策略以及修辞的非技术因素三个方面探讨叙事修辞的各种可能性,以期对此有个全面认识。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修辞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迈克尔·卡恩斯的《修辞叙事学》与叙事学的修辞转向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怀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27-137,160,共12页
迈克尔·卡恩斯的《修辞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学界对该书的批评主要围绕其对情境语境和言外行为的过度强调以及由此突显的对经典叙事学研究方法的背离。对于卡恩斯理论模式的不合理之处,申丹等学者... 迈克尔·卡恩斯的《修辞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学界对该书的批评主要围绕其对情境语境和言外行为的过度强调以及由此突显的对经典叙事学研究方法的背离。对于卡恩斯理论模式的不合理之处,申丹等学者多有论述。然而,亦如卡恩斯书中声明的那样,他并不追求一种作为“科学理论”的修辞叙事学,他的目的是以语境主义为出发点,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实现叙事研究的修辞学方法和结构主义方法的有机整合。卡恩斯《修辞叙事学》的理论模式和论述方式可堪商榷,但从叙事学发展史的角度,该书仍不失为叙事学修辞转向的一个明确先导和重要环节,其理论路径也有进一步研究和借鉴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修辞叙事学 卡恩斯 修辞转向 反经典 后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叙事学视域下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
9
作者 陈琪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0期145-146,共2页
修辞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修辞性关系。记叙文写作本质上就是学生对原始经验的修辞。本文将修辞叙事学理论引入记叙文写作教学,解构评价过程中的种种关系,并探讨其带给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评价的评价伦理、评价目标... 修辞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修辞性关系。记叙文写作本质上就是学生对原始经验的修辞。本文将修辞叙事学理论引入记叙文写作教学,解构评价过程中的种种关系,并探讨其带给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评价的评价伦理、评价目标、评价策略、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记叙文 写作教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绽放于永夜的恶之华——经典叙事学和修辞叙事学视野下的《白夜行》浅析
10
作者 吴延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37-39,共3页
《白夜行》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兼成名作。这部被无数读者狂热推崇的“现象级作品”,以细腻的笔法和缜密的叙事深刻地反映了日本战后社会中人性之毁灭与救赎的母题。基于热奈特经典叙事学和费伦修辞叙事学理论,从时间... 《白夜行》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兼成名作。这部被无数读者狂热推崇的“现象级作品”,以细腻的笔法和缜密的叙事深刻地反映了日本战后社会中人性之毁灭与救赎的母题。基于热奈特经典叙事学和费伦修辞叙事学理论,从时间、视角聚焦、不可靠叙述、叙事判断等概念分析《白夜行》叙事结构的主旨意象与文学魅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白夜行》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经典叙事学 修辞叙事学 《白夜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的修辞叙事学解读
11
作者 王思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8-52,共5页
修辞性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吸收了传统叙事学理论,又开阔了叙事理论的视野。《白雪公主》(Snow White)(也译为《白雪公主后传》)是后现代主义大师,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唐纳德·巴塞尔姆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 修辞性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吸收了传统叙事学理论,又开阔了叙事理论的视野。《白雪公主》(Snow White)(也译为《白雪公主后传》)是后现代主义大师,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唐纳德·巴塞尔姆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小说是对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故事的颠覆性续写。文章将以修辞叙事学为理论,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和"修辞技巧"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为我们解读《白雪公主》这一经典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巴塞尔姆 《白雪公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蒂》修辞叙事学探析
12
作者 杨梓 《新纪实》 2021年第6期18-22,共5页
在斯比丽的作品《海蒂》中,作家运用了以全知视角为主的权威叙事方式控制着叙事进程,通过展示和作者参与评论的方式增强文本的信服力,唤起了读者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使行文流畅自然;同时还使用了修辞叙事策略中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推动... 在斯比丽的作品《海蒂》中,作家运用了以全知视角为主的权威叙事方式控制着叙事进程,通过展示和作者参与评论的方式增强文本的信服力,唤起了读者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使行文流畅自然;同时还使用了修辞叙事策略中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推动叙事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加情节张力,突出主人公命运的动荡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蒂》 修辞叙事学 儿童文学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程、判断与观众之维:再构电影修辞叙事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钟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三大流派之一的修辞叙事学将叙事视为一种交流的行为而非一种结构,交流发生于文本之内及作者、文本与观众之间。本文将以对电影接收端观众之维的论述为切入点,将话题延伸至电影叙事交流中的叙事进程、叙事判断等电影修...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三大流派之一的修辞叙事学将叙事视为一种交流的行为而非一种结构,交流发生于文本之内及作者、文本与观众之间。本文将以对电影接收端观众之维的论述为切入点,将话题延伸至电影叙事交流中的叙事进程、叙事判断等电影修辞叙事学的核心话题之中。对电影文本内外的观众做出多维度阐释,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观众在叙事进程中的审美、情感及伦理参与程度。相比于情节是一个个由作者主导的客体来说,叙事进程同时注重文本建构和观众的动态参与过程,故事层中的不稳定性与话语层中的叙述张力共同推动了叙事进程的前进。观众会伴随着叙事进程的推进而做出动态反应,这一反应本身构成叙事进程的一部分,并引导观众对电影文本做出阐释、伦理和审美三种类型的叙事判断。电影修辞叙事学理论平衡了作者、文本和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理论方法对电影叙事研究和电影创作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修辞叙事学 叙事进程 叙事判断 观众之维
原文传递
阅读效果还是心理表征?--修辞叙事学与认知叙事学的分歧与联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唐伟胜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4,共10页
修辞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修辞叙事理论主要考察叙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关系,认知叙事理论则试图揭示读者对叙事的认知理解过程。修辞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都注重研究叙事的阅读过程,但... 修辞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修辞叙事理论主要考察叙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关系,认知叙事理论则试图揭示读者对叙事的认知理解过程。修辞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都注重研究叙事的阅读过程,但前者强调的是读者对叙事的阐释和反应,后者强调的是读者理解叙事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说,前者主要研究叙事结构产生的具体意义,后者主要研究叙事结构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基础。二者在研究模式和研究目的上有很大差异,但在描述叙事阅读过程时有相似之处,同时,作为诗学体系,认知叙事学可为修辞叙事学在考察叙事中的各种修辞关系时提供有用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认知叙事学 阅读效果 心理表征
原文传递
多向度的叙事交流:当代西方修辞叙事学研究述论 被引量:8
15
作者 邱小轻 唐伟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50,150,159,160,共12页
修辞叙事学始于第一代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克莱恩对情节的修辞效果研究,历经第二代和第三代芝加哥学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如今已成为后经典叙事学主要流派之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修辞叙事学的学理基础具有多样性,国内的... 修辞叙事学始于第一代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克莱恩对情节的修辞效果研究,历经第二代和第三代芝加哥学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如今已成为后经典叙事学主要流派之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修辞叙事学的学理基础具有多样性,国内的推介与研究则主要围绕以詹姆斯·费伦为首的修辞性叙事理论。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评介修辞性叙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重要论著,然后述评叙事交流模式的最新发展,继而逐一梳理修辞性叙事理论主要概念的内涵和意义,最后概括和评价该理论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修辞叙事理论 叙事交流模式 修辞三角 修辞虚构性
原文传递
后经典视域下的文化修辞叙事学:以爱伦·坡的《丽姬娅》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宛霖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6,共13页
在叙事学从经典向后经典转型的过程中,修辞叙事学家们不再只关注文本,而是逐渐将修辞要素的一些社会历史特征纳入了考察范围。然而,这些有限的转变不足以让我们深刻了解社会文化历史语境对修辞交流行为的影响。笔者因此提出“文化修辞... 在叙事学从经典向后经典转型的过程中,修辞叙事学家们不再只关注文本,而是逐渐将修辞要素的一些社会历史特征纳入了考察范围。然而,这些有限的转变不足以让我们深刻了解社会文化历史语境对修辞交流行为的影响。笔者因此提出“文化修辞叙事学”的概念,主张将叙事作品视为一种文化产物,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考察作者、读者、目的、情境、内容等修辞要素,从而更深入地挖掘叙事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丰富联系。笔者以《丽姬娅》为例,讨论其审美特征与19世纪初的美国文学市场环境之间的联系,以此展示“文化修辞学”在实际分析中的作用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修辞叙事学 爱伦·坡 《丽姬娅》
原文传递
论话本小说的修辞叙事学意义——以《神偷寄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昧戏》为例
17
作者 王委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3-46,52,共5页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以往的话本小说往往采用一系列的叙事修辞策略,并通过这些修辞策略运用,在目标受众那里达到预期的叙事修辞效果。...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以往的话本小说往往采用一系列的叙事修辞策略,并通过这些修辞策略运用,在目标受众那里达到预期的叙事修辞效果。要研究这些修辞策略的叙事学意义可以选取叙述声音,重复修辞以及潜文本三个角度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 修辞叙事学 叙述声音 重复修辞 潜文本
原文传递
修辞叙事学视角下的舞剧创作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璐 颜铁军 曹正钰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立足于后经典叙事理论——修辞叙事学——的视角,以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获奖作品为例,对舞剧创作进行初步探析,尝试为舞剧创作者们寻找一个新的创作思考视角。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舞剧 舞剧创作
原文传递
修辞叙事学的理论视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米歇尔·卡恩斯 王委艳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0年第2期132-155,共24页
本文译自米歇尔·卡恩斯《修辞叙事学》一书的第一章"修辞叙事学和言语行为理论导论"的一部分。作者写该书的目的是"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背景下,在叙事方面,为修辞的和结构主义的方法提供一种合乎逻辑的综合"。作... 本文译自米歇尔·卡恩斯《修辞叙事学》一书的第一章"修辞叙事学和言语行为理论导论"的一部分。作者写该书的目的是"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背景下,在叙事方面,为修辞的和结构主义的方法提供一种合乎逻辑的综合"。作者把语境、规约等文本外因素引入修辞叙事学研究,为我们研究修辞叙事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照系。语境是判断文本叙事性的根本,而规约则控制读者对叙事的反应。修辞叙事学沟通了文本的内与外。本文的节译为我们提供了卡恩斯《修辞叙事学》基本观点的一个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言语行为理论 语境 规约
原文传递
关于修辞性叙事学的辩论:挑战、修正、捍卫及互补 被引量:9
20
作者 申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修辞性叙事学是最为重要的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之一。美国《文体》期刊2018年春夏季合刊专门就这一流派展开了辩论,由该流派的权威詹姆斯·费伦撰写目标论文,多位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流派的学者对其进行回应,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挑战费... 修辞性叙事学是最为重要的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之一。美国《文体》期刊2018年春夏季合刊专门就这一流派展开了辩论,由该流派的权威詹姆斯·费伦撰写目标论文,多位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流派的学者对其进行回应,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挑战费伦的观点,费伦则在该合刊的最后加以回应,捍卫修辞立场、说明相关问题。这场辩论涉及修辞性叙事学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立场。通过评论这次学术观点的集中交锋,指出和纠正有关偏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修辞性叙事学的本质特征,以及不同模式、不同流派之间的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学 辩论 挑战 捍卫 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