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倒马针法治疗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邱雅洁 俞裕天 +2 位作者 王莉莉 罗红敏 李呈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观察倒马针法在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倒马针法在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倒马针法刺激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副穴、门金穴、内庭穴等穴位,均持续干预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针刺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的术后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针刺治疗7天后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针刺治疗14天后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便溏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倒马针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马针法 胃癌切除术 脾胃气虚证 胃肠功能障碍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锋勾针结合倒马针法治疗棘上韧带炎临床观察
2
作者 陈文鑫 武沛欣 +3 位作者 刘冰冰 梁旭英 曹克锋 高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35-737,共3页
目的:观察锋勾针结合倒马针法治疗棘上韧带炎的疗效。方法:134例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予锋勾针结合倒马针法治疗棘上韧带炎。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 目的:观察锋勾针结合倒马针法治疗棘上韧带炎的疗效。方法:134例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予锋勾针结合倒马针法治疗棘上韧带炎。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锋勾针结合倒马针法治疗棘上韧带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上韧带炎 锋勾 倒马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联合董氏九里穴巨刺法配合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2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晓娟 《中医外治杂志》 2016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董氏九里穴巨刺法配合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用头针联合董氏九里穴巨刺法配合倒马针法治疗,观察组用体针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董氏九里穴巨刺法配合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用头针联合董氏九里穴巨刺法配合倒马针法治疗,观察组用体针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经统计学分析(χ2=4.8,P<0.05)。结论:头针联合董氏九里穴巨刺法配合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董氏九里穴 巨刺 倒马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庆军运用“倒马针法”治疗帕金森病经验浅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润昕 万文娟 +1 位作者 郭梦 朱庆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104-106,共3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表现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西医利用口服药物来进行相关治疗,但长期服药疗效下降,不良反应...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表现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西医利用口服药物来进行相关治疗,但长期服药疗效下降,不良反应明显。中医针刺作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帕金森病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朱庆军主任医师运用“倒马针法”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通过案例分享朱庆军主任“倒马针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以期为现代临床防治帕金森病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颤病 倒马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马针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科赢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11期846-846,共1页
笔者采用倒马针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共计90例;病程3~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 笔者采用倒马针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共计90例;病程3~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男24例,女2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马针法 运动疗 脑卒中 足内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马针法联合放血、探穴针刺、透刺、选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验案1则 被引量:3
6
作者 车红霞 李嘉 +4 位作者 高玲 犹春丽 周琴 付倩 张雄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失治、误治或患者正气亏虚易发展为顽固性面瘫。该文介绍运用倒马针法联合放血、探穴针刺、透刺、选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则。
关键词 顽固性面瘫 倒马针法 放血 透刺 探穴 选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椎穴倒马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聂卫华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4期585-586,共2页
目的:观察大椎穴倒马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大椎穴倒马针刺法治疗,每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结果:74例患者中,痊愈53例(71.6%),好转14例(18.9%),无效7例(9.5%)总有效率为90.5%。结论... 目的:观察大椎穴倒马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大椎穴倒马针刺法治疗,每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结果:74例患者中,痊愈53例(71.6%),好转14例(18.9%),无效7例(9.5%)总有效率为90.5%。结论:大椎穴倒马针法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椎穴 失眠症 倒马针法 失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马针配合麦粒灸法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汪洋 杨海明 +1 位作者 刘莹露 徐天舒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董氏奇穴针灸法》中"倒马针法"配合麦粒灸法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于2010~2014年因"胃癌"收住我院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26例,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运用《董氏奇穴针灸法》中"倒马针法"配合麦粒灸法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于2010~2014年因"胃癌"收住我院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26例,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倒马针刺门金、内庭穴配合麦粒灸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和气海穴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与对照组(69.2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马针配合麦粒灸法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马针法 麦粒灸 术后胃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机制浅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立志 许能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齐刺法,笔者在董氏"灵骨""大白"穴同刺用于温阳补气的基础上,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揣穴,运用"灵骨"、合谷、"大白"3穴合用直刺的"倒马针法&qu...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齐刺法,笔者在董氏"灵骨""大白"穴同刺用于温阳补气的基础上,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揣穴,运用"灵骨"、合谷、"大白"3穴合用直刺的"倒马针法",直通三焦,整体协调脏腑功能以强化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合谷穴的部位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动态变化,董氏奇穴"灵骨""大白"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的移动点。《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揭示了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此针法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等面口疾病较单纯针刺合谷穴疗效显著,并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倒马针法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构音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晓强 任毅 +1 位作者 李振 夏玮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766-1767,共2页
目的:观察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和空白组20例。治疗组运用倒马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针灸治疗;空白组不采用针刺治疗,按常规用量给... 目的:观察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和空白组20例。治疗组运用倒马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针灸治疗;空白组不采用针刺治疗,按常规用量给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空白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 中风 假性球麻痹 倒马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马针配合局部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晅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56-57,共2页
董氏奇穴针法首创于民国时期董公景昌先生,其临证处理异于正统,取穴尤为奇特,在针灸学术上自成一派,为海内外广大针灸学者推崇。其中倒马针法是董氏针灸中颇具特色的针法,本研究采用重子。
关键词 颈椎病 倒马针法 刺络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氏针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部爱贤 熊俊 +2 位作者 王立国 贺丹 胡鑫才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董氏针法与常规治疗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82例,最终受试者为79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采用董氏针法,选取灵谷、大白和合谷,使用倒马针法及对应取穴,针刺得气后,使用动... 目的:比较董氏针法与常规治疗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82例,最终受试者为79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采用董氏针法,选取灵谷、大白和合谷,使用倒马针法及对应取穴,针刺得气后,使用动气针法,留针40 min,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4个疗程。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患肢。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踝关节AOFAS评分及VAS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于踝关节肿胀情况,第1天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治疗第2天开始有效,而对照组自治疗第3天开始有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踝关节AOFA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不能立即减轻局部肿胀,但董氏针法能够及时减轻病痛降低VAS评分,加大扭伤踝关节的活动度,提高踝关节AOFAS评分,能够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 倒马针法 对应取穴 动气 急性踝关节扭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庆华 胡艳红 焦巳彧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4期29-30,4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对痛经快速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21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采用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针刺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对痛经快速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21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采用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针刺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灸疗 董氏奇穴 TDP神灯照射 倒马针法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关于针刺董氏奇穴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亭 侯立皓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董氏奇穴在国内外针灸治疗领域异军突起,针刺董氏奇穴是针灸医学新派系中流行、安全并备受临床医师们青睐的一种针法,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广泛传播和应用。本文对近10年关于针刺董氏奇穴临床应用的多篇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做一综述,以期为董... 董氏奇穴在国内外针灸治疗领域异军突起,针刺董氏奇穴是针灸医学新派系中流行、安全并备受临床医师们青睐的一种针法,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广泛传播和应用。本文对近10年关于针刺董氏奇穴临床应用的多篇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做一综述,以期为董氏奇穴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奇穴 全息理论 同气相求理论 络病理论 动气 倒马针法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氏四花穴治疗急性胃痛浅析
15
作者 赵英 李兴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9期52-54,共3页
急性胃痛是胃脘部突发性疼痛持续30 min以上不能缓解的病证,具有发病急、痛势剧等特点,近年来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证实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该病具有确切疗效。四花穴为董氏奇穴中临床常用的一个穴组,该文对董氏四花穴在急性胃痛中的应... 急性胃痛是胃脘部突发性疼痛持续30 min以上不能缓解的病证,具有发病急、痛势剧等特点,近年来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证实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该病具有确切疗效。四花穴为董氏奇穴中临床常用的一个穴组,该文对董氏四花穴在急性胃痛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奇穴 四花穴 急性胃痛 胃脘痛 倒马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氏奇穴针法联合药物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燕 徐月 +1 位作者 吴海霞 王姗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6-920,共5页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法对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41例行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12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肌内注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法对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41例行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12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肌内注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双侧“三其穴”(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倒马针法联合双侧“三皇穴”(天皇副穴、地皇穴、人皇穴)动气针法治疗,每次30 min。均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14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7、14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第1天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导尿次数;术前、术后第4天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低敏感量)。于术后1个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导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自主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天,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直肠最低敏感量较术前降低(P<0.05),直肠静息压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低敏感量低于对照组(P<0.05),直肠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2%(110/118),高于对照组的84.7%(100/118,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法可减轻肛瘘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尿潴留发生,改善排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术后并发症 董氏奇穴 三其穴 三皇穴 倒马针法 动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