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改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邵振帅 方源 +1 位作者 朱昊翔 吕成昱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039-1045,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患者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及临床疗效,得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以改...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患者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及临床疗效,得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以改善假体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共113人,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性别、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K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等,并测量胫骨假体轴线分别相对于胫骨假体平台几何中心点至胫骨结节内侧缘点的连线、胫骨假体平台几何中心点至胫骨结节中内1/3点的连线、股骨假体轴线的夹角。结果:相对于股骨假体轴线,RATKA组患者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1.77˚ ± 0.69˚,TKA组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2.40˚ ±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对于胫骨结节中内侧线,RATKA组患者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4.64˚ ± 2.18˚,TKA组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5.91˚ ± 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ATK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TKA组VAS评分更低,KSS评分较TKA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传统TKA相比,RATKA有助于精确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机器人辅助TKA也明显提升了患者术后舒适度,机器人辅助TKA不仅仅为精准关节外科手术保驾护航,更是手术创伤的挽救者,对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术后疗效等方面存在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 假体旋转对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A术中股骨内侧后髁软骨磨损对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邵禹棋 王瑞 +2 位作者 陈哲峰 周皓 刘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比较CT与MRI测量内翻性膝骨关节炎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73例内翻骨关节炎膝关节)的全下肢CT... 目的:比较CT与MRI测量内翻性膝骨关节炎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73例内翻骨关节炎膝关节)的全下肢CT及膝关节MRI资料。分别使用CT及MRI图像对PCA进行测量,采用MRI图像测量股骨内外后髁及股骨远端内外髁软骨厚度。同时测量标本股骨内外侧后髁软骨厚度,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CT图像测量的PCA[(4.09±1.39)°]显著大于MRI测量的PCA[(2.25±1.01)°](P<0.01)。标本上股骨内侧后髁软骨厚度[(1.9±0.6)mm]与标本上股骨外侧后髁软骨厚度[(2.8±0.6)mm],MRI测量股骨内侧后髁的软骨厚度[(1.9±0.6)mm]与MRI测量股骨外侧后髁的软骨厚度[(2.8±0.5)mm],MRI测量股骨远端内侧髁软骨厚度[(1.3±0.4)mm]与MRI测量股骨远端外侧髁软骨厚度[(2.5±0.4)mm]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本股骨内外侧后髁软骨厚度与MRI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外侧后髁软骨与股骨内侧后髁软骨厚度相差2 mm,CT测量PCA将比MRI测量PCA大接近3°。结论:内翻性膝骨关节炎普遍存在股骨内侧后髁软骨的磨损,并对依据股骨后髁线确定的股骨假体旋转产生显著影响。MRI与CT的术前测量存在显著差异,关节外科医生在制定术前计划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膝骨关节炎 股骨内侧后髁 软骨磨损 假体旋转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A中假体旋转对髌骨轨迹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浩 洪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3期4076-4078,共3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最常见的骨科手术之一,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而术后髌骨轨迹不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股骨和胫骨假体旋转失调以及髌骨厚度等,可导致膝前疼痛、髌骨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TKA中股骨和胫骨假...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最常见的骨科手术之一,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而术后髌骨轨迹不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股骨和胫骨假体旋转失调以及髌骨厚度等,可导致膝前疼痛、髌骨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TKA中股骨和胫骨假体的旋转对齐是获得良好髌骨轨迹的关键,股骨假体的适当外旋有利于改善髌骨轨迹,而过度外旋股骨假体可能会引起胫股关节运动学异常以及内侧副韧带松弛,导致膝关节不稳定。胫骨假体的旋转不良也会引起髌骨倾斜、髌骨移位以及膝关节接触应力增加,过度内旋(>10°)是导致膝前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股关节 髌骨轨迹 股骨假体旋转 胫骨假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假体旋转角对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3年随访 被引量:16
4
作者 谢军 刘巍 袁凤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4283-4287,共5页
背景:股骨假体旋转不良可造成屈曲间隙不平衡和髌骨轨迹不良,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角对患者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江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全膝关节... 背景:股骨假体旋转不良可造成屈曲间隙不平衡和髌骨轨迹不良,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角对患者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江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6例(186膝)。置换后进行CT扫描检查并测量股骨髁扭转角评价股骨假体旋转位置,根据股骨髁扭转角分为3组,正常组74例(外旋3°-内旋3°),内旋组15例(内旋>3°),外旋组58例(外旋>3°),置换后随访3年。结果与结论:①膝关节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正常组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内旋组和外旋组,外旋组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内旋组(P<0.05);在活动功能评分中3组的标准活动评分、自由活动评分及高级活动评分中,正常组明显高于内旋组和外旋组,外旋组高于内旋组(P<0.05);但3组的站立与行走评分、满意度评分和期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结果证实:股骨假体旋转角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因此应注意避免置换中股骨假体旋转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 骨关节生物力学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股骨髁扭转角 膝关节功能 活动能力 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 内旋 外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翻畸形膝关节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的研究
5
作者 殷钦 宋希玺 +2 位作者 丛锐军 李西凡 陶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膝关节CT扫描图像的比较和分析,评估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在内翻畸形膝关节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包括108侧膝关节,行薄层CT扫描,分为轻度内翻组(内翻小于等于20°)、重度内翻组(内翻大于20°)、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不同膝关节CT扫描图像的比较和分析,评估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在内翻畸形膝关节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包括108侧膝关节,行薄层CT扫描,分为轻度内翻组(内翻小于等于20°)、重度内翻组(内翻大于20°)、正常对照组。在CT图像上定位外髁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EA)、前后轴(anteroposterior axis,AP axis)、后髁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和股骨前轴(anterior femoral axis,AFA)。分别测量AP axis、PCL和AFA相对于SEA的角度,并在不同亚组之间比较各个角度的差异。结果重度内翻组膝关节PCA值较正常对照组和轻度内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内翻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PC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A和FSA值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 axis和AFA较PCL受重度内翻畸形影响较小。但AP axis变异较大,作为参考标志时要谨慎,股骨前轴较稳定,膝关节伴内翻畸形时可以参照此轴放置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假体旋转对线 膝内翻畸形 影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沙良宽 董斌 李冬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0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手术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基于Insall线...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手术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基于Insall线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试验组35例,采用基于Akagi线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通过CT影像数据对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机进行测量并对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K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SS评分总优良率为82.86%,试验组为9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末次随访的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总体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胫骨假体外旋角度小于对照组,内旋角度大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胫骨假体外旋占比少于对照组,胫骨假体内旋占比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与基于Insall线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相比,基于Akagi线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发生胫骨假体旋转不佳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 膝关节 K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测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
7
作者 傅诚 章建华 储小兵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13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测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6例,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在术前由影像学手段确定,而对照组患者的旋转标志物为后髁轴... 目的观察个体化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测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6例,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在术前由影像学手段确定,而对照组患者的旋转标志物为后髁轴,旋转角度为3°,方向为外旋。两组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术中行髌骨置换、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KSS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术前的KSS评分及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髌骨置换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3个月时K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测量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假体在牛津单髁置换过程中的最优旋转角度
8
作者 刘宁 孙英晋 +2 位作者 黄珑 冯硕 陈向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58-7164,共7页
背景:膝关节单髁置换可有效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胫骨假体的正确轴向旋转角度对于确保最佳手术成果至关重要。目的:评估胫骨假体轴向旋转角度对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平台单髁置换后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徐... 背景:膝关节单髁置换可有效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胫骨假体的正确轴向旋转角度对于确保最佳手术成果至关重要。目的:评估胫骨假体轴向旋转角度对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平台单髁置换后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Oxford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CT测量胫骨假体相对于Akagi线的旋转角度结果进行分组,A组内旋大于0°,B组外旋0°-5°,C组外旋大于5°,记录各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活动度、牛津膝关节评分及人工关节遗忘指数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①术后末次随访,牛津膝关节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03)和C组(P=0.025),膝关节活动度B组高于A组(P=0.011)和C组(P=0.024),人工关节遗忘指数B组高于A组(P=0.001)和C组(P=0.049);②末次随访C组人工关节遗忘指数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4);③术后随访12-36个月,B、C组分别有2例和7例患者发生术后膝关节疼痛,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3);④结果证实,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处于外旋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应避免术中胫骨假体旋转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 膝骨关节炎 胫骨假体旋转 膝关节活动度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平 赵志江 +1 位作者 付卫杰 许红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综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股骨假体旋转评估研究进展,以减少假体旋转不良导致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查阅近年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位参考轴线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股骨假体旋... 目的综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股骨假体旋转评估研究进展,以减少假体旋转不良导致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查阅近年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位参考轴线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股骨假体旋转不良可造成屈曲间隙不平衡和髌骨轨迹不良,术前应采用不同方法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力线,并通过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手术前后评估,保证股骨假体的旋转位置良好,使术后膝关节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结论近年发展了多种手术技巧和新技术以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临床应用并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旋转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3D打印截骨导板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杨 王鑫光 +1 位作者 田华 陶立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2766-2771,共6页
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和传统手术器械(CI)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连续纳入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其中女63... 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和传统手术器械(CI)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连续纳入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其中女63例,男17例,平均年龄69岁。根据区组随机(区组大小为4)的方法,分为PSI-TKA组和CI-TKA组,每组患者4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的旋转角度,旋转对线的偏移率,术后1年随访时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以及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TKA组0.7°,PSI-TKA组0.6°, P=0.279),但PSI-TKA组患者旋转角度的变异系数低于CI-TKA组(1.50比2.14)。所有患者总体力线偏移(内旋/外旋>2°)率是13.5%,其中CI-TKA组为19.4%,PSI-TKA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5)。共有6例(8.1%)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时出现了膝前痛。两组在术后1年时的膝前痛发生率和膝关节HSS评分及WOMAC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SI和传统器械手术一样,可良好地重建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且展现出了减少力线偏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3D打印 个性化截骨导板 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原文传递
全膝置换中股骨假体轴向旋转对线与髌股关节生物性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838-1844,共7页
背景:全膝置换中需要使用股骨假体,假体会产生一定的轴向旋转对线,并影响到到髌股关节的生物性能。目的:探讨全膝置换中股骨假体轴向旋转对线对髌股关节生物性能的影响。方法:从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标本室获得10个... 背景:全膝置换中需要使用股骨假体,假体会产生一定的轴向旋转对线,并影响到到髌股关节的生物性能。目的:探讨全膝置换中股骨假体轴向旋转对线对髌股关节生物性能的影响。方法:从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标本室获得10个新鲜人尸体膝关节,建立膝关节实验平台,模拟人体踝关节和髋关节,提供3个胫骨自由度以及2个股骨自由度。测定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实施全膝关节置换,利用敏感型压敏片测定以经股骨上髁轴内旋2°、经股骨上髁轴外旋2°、经股骨上髁轴内旋4°、与经股骨上髁轴平行、股骨上髁轴外旋4°、与Whiteside线平行情况下的髌股接触压以及髌股接触面积。结果与结论:对股骨假体轴向与经股骨上髁轴平行方位旋转的关节内、外侧峰值接触压均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且与其他方式旋转的关节内、外侧峰值接触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假体轴向不同旋转方位髌股接触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全膝置换中股骨假体轴向旋转对线会对髌股关节生物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股骨上髁轴平行状态下髌股关节内、外侧峰值接触压未出现一侧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术中可以选择将其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关节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 全膝置换 股骨 假体旋转 旋转对线 髌股关节 经股骨上髁 生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旋转平台型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思伟 王洋 +1 位作者 杨显春 邱学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行TKA的膝关节病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对照组(45例)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行TKA的膝关节病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对照组(45例)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关节活动度都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段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应用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均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而前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型 固定平台型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奕 宋德业 王万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6931-6934,共4页
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03-06/2008-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8例(20膝,左侧11膝,右侧9膝),男11例,女7例,年龄34-66岁,平均58.7岁。原发疾病为... 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03-06/2008-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8例(20膝,左侧11膝,右侧9膝),男11例,女7例,年龄34-66岁,平均58.7岁。原发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骨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均合并膝关节20°-30°内外翻畸形,或25°-40°固定性屈曲畸形,其中2例双膝置换。置换前X射线测量内外翻角度,采用AORI对骨缺损进行分型。全部患者采用可旋转铰链稳定型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均为初次置换。采用HSS评分标准对置换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者膝关节置换均顺利完成,每膝置换时间95-147min,平均129min。全部病例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6年,平均随访4.2年。置换后所有病例膝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内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均纠正,关节活动范围达100°-136°,所有患者均能不扶拐独立行走。置换后未出现浅部或深部感染,无假体下沉、移位及骨折骨吸收发生。膝关节HSS评分置换前平均42分(25-56分),置换后86分(78-95分),优11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论:对于膝关节严重内外翻或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早期效果满意,可以解除膝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 关节置换 限制性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铎安 熊永发 +3 位作者 郭朝堂 陈兆兴 党兴 陈世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6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 目的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伸屈度、术前术后KPS评分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90.2%,对照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84.6%,2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屈伸度方面,2组伸直度均为0°;屈曲度方面,观察组屈曲度较大(P<0.05)。术前2组KP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KPS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分值更高(P<0.05)。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共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对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可旋转稳定型假体屈伸范围较大,安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稳定型 单纯铰链型 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 屈伸范围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绍岚 刘红旗 徐小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34-637,共4页
背景:在新的辅助化疗和人工假体设计的协助下,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关节置换成为恶性骨肿瘤治疗的主要保肢方法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01/2009-10盐城市第... 背景:在新的辅助化疗和人工假体设计的协助下,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关节置换成为恶性骨肿瘤治疗的主要保肢方法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01/2009-10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恶性骨肿瘤患者15例,均行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置换后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置换后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置换后获随访7~51个月。1例置换后出现感染并发症,血沉检查结果升高,经清创、关节松解和抗炎治疗后好转,关节功能得到恢复。置换后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肺转移病例,无假体松动和体断裂出现。Enneking功能评估,肢体功能优7例(47%),良5例(33%),差3例(20%),优良率达80%。提示应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恶性肿瘤效果良好,可以保留良好的肢体功能,是一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铰链式 恶性骨肿瘤 膝关节 保肢治疗 关节置换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部恶性肿瘤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弛 姚振均 陈峥嵘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396,399,共4页
目的 了解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后,采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同时辅以化疗。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无远处转移迹象,1例局部复发。MSTS功能评分... 目的 了解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后,采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同时辅以化疗。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无远处转移迹象,1例局部复发。MSTS功能评分提示所有患者各项评估都在3.5分以上,表明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部恶性肿瘤 骨肿瘤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宇 陈成亮 +1 位作者 邹士平 司文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究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行高屈曲旋转平台... 目的:探究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行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固定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假体费用)、膝关节(HSS)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膝关节假体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与关节活动度,安全性高,但费用略高,在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首选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高屈曲旋转平台 固定平台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炜 唐旭东 敬文波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和固定平台型假体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对照组应用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和固定平台型假体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对照组应用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髌骨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伸直角度及屈曲角度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伸直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屈曲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旋转活动平台假体或固定平台型假体近期临床疗效相似,但旋转活动平台假体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屈曲角度,更符合膝关节原本的生理学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活动平台 固定平台型 老年膝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和旋转平台假体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立超 张立敏 武丽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5801-5806,共6页
背景:目前有研究对全膝关节置换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但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 背景:目前有研究对全膝关节置换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但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方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聚乙烯衬垫内侧和外侧接触压峰值以屈膝0°时最小,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压峰值在屈膝0°-90°时均高于外侧接触压峰值(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在屈膝60°-120°时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峰值均高于旋转平台内外侧接触压峰值(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和外侧接触面积以屈膝0°时最大。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面积在屈膝0°-30°时均低于外侧接触面积(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面积在屈膝0°-90°时均低于外侧接触面积(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在屈膝30°-120°时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面积均低于旋转平台内外侧接触面积(P<0.05)。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内外侧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压峰值高于外侧接触压峰值,内侧接触面积低于外侧接触面积,旋转平台假体的内外侧接触压低于固定平台假体,旋转平台假体的内外侧接触面积高于固定平台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有限元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 全膝关节置换 固定平台 旋转平台 聚乙烯衬垫 接触压 接触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俊峰 崔京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屈曲旋转组与固定组,各41例。固定组接受固定平台... 目的探讨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屈曲旋转组与固定组,各41例。固定组接受固定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高屈曲旋转组接受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运动学参数(步速、步长、步频)。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步速、步长、步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失访1例,高屈曲旋转组膝关节活动度、步速、步长、步频大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KOA,能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步态,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高屈曲旋转平台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