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的短期健康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海泓 张杨 +3 位作者 雍宗锋 于蕾 姚成宜 周新亚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了解宿迁市PM_(2.5)、PM_(10)对人群呼吸系统的短期健康效应。方法收集宿迁市2016年空气污染数据、气象数据、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和居民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利用R软件建立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_(2.5)、PM_(10)对呼... 目的了解宿迁市PM_(2.5)、PM_(10)对人群呼吸系统的短期健康效应。方法收集宿迁市2016年空气污染数据、气象数据、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和居民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利用R软件建立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_(2.5)、PM_(10)对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和人群因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数的短期影响。结果 2016年宿迁市PM_(10)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有影响,PM_(10)浓度与滞后1天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呈正相关,PM_(10)每上升10μg/m^3,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26%(95%CI:0.01%~0.51%);PM_(2.5)浓度对日门诊量,PM_(2.5)、PM_(10)浓度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016年宿迁市PM_(10)浓度可能导致了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患病增加,PM_(2.5)浓度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患病增加尚无明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空气污染 广义相加模型 健康效应 呼吸系统疾病 R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西固区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健康效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海莉 原悦 +1 位作者 李晓芹 王玉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03-4616,共14页
大气污染极易诱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运用Poisson回归的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AM)和人群分层的分析方法,探究了2014-2018年兰州市西固区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1)PM_(2.5)、PM_(10)、SO_(2)... 大气污染极易诱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运用Poisson回归的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AM)和人群分层的分析方法,探究了2014-2018年兰州市西固区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1)PM_(2.5)、PM_(10)、SO_(2)、NO_(2)、O_(3)8h和CO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存在滞后效应,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CO升高1 mg/m^(3)),在最佳滞后天数,疾病住院量分别增加1.06%、1.04%、1.10%、1.07%、0.97%和3.83%,气态污染物(SO_(2)和NO_(2))暴露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2)PM_(2.5)、PM_(10)、SO_(2)和NO_(2)对肺炎的影响最大,且对女性健康的危害稍高于男性,O_(3)8h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影响最大,且对男性患病的影响稍高于女性;(3)0-14岁儿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其次是≥65岁老年人群;(4)冬春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采暖期呼吸系统患病的滞后期比非采暖期提前了约2-6 d;(5)PM_(2.5)、PM_(10)和CO是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SO_(2)暴露对不同分层结果的影响均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广义相加模型 健康效应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大气污染物对支气管炎影响的空气质量健康指数
3
作者 艾文文 桑小卓 +4 位作者 罗晓春 单婵 姚阮 姜荣升 刘端阳 《气象科学》 2024年第6期1182-1194,共13页
本文利用2018—2020年江苏省逐日支气管炎就诊人次数据和国控站环境监测资料、气象基本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江苏省支气管炎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关系,并基于时间序列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构建了... 本文利用2018—2020年江苏省逐日支气管炎就诊人次数据和国控站环境监测资料、气象基本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江苏省支气管炎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关系,并基于时间序列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构建了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ir Quality Health Indexes,AQHI)。结果表明,江苏省支气管炎就诊人数呈现冬季多、夏季少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周中多、周末少的周变化特征。苏南地区就诊人数最多,其次为苏中,苏北最少。大气污染物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地区差异,除O_(3)外,其他大气污染物与支气管炎就诊人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各种大气污染物对支气管炎影响的地区差异和滞后效应,分别将苏南地区滞后3 d的NO_(2)、滞后1 d的PM_(2.5)、滞后1 d的PM_(10)、滞后2 d的O_(3);苏中地区滞后5 d的PM_(2.5)、滞后1 d的NO_(2)、滞后5 d的PM_(10)、滞后4 d的O_(3)以及苏北地区滞后1 d的NO_(2)、滞后4 d的O_(3)、当日的CO、当日的PM10纳入多污染物模型,分别发展了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AQHI。AQHI每上升一个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支气管炎就诊人数分别增加1.11%(95%CI:0.52%~2.4%)、1.14%(95%CI:0.51%~2.54%)和1.05%(95%CI:0.31%~3.56%)。不同地区AQHI和支气管炎就诊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AQHI较好地反映了空气质量波动对以支气管炎为代表的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健康指数 支气管炎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北京市2018—2022年地面臭氧气象影响要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芊昀 王自溪 +5 位作者 李杰 杜惠云 杨文夷 胡波 王哲 王自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214,共9页
臭氧污染是制约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因子,气象是导致臭氧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重要因素,探究气象要素与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对有效治理臭氧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2018—2022年北京市地面臭氧浓度的演变特征,并利用气... 臭氧污染是制约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因子,气象是导致臭氧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重要因素,探究气象要素与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对有效治理臭氧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2018—2022年北京市地面臭氧浓度的演变特征,并利用气象要素和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O_(3)-8 h)观测数据,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和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构建了适用于北京的臭氧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识别了影响北京市O_(3)-8 h浓度日际变化气象因子的重要程度.结果显示:(1)近5年北京市臭氧浓度仍处于高位波动阶段,5—9月是臭氧浓度超标最严重的时期.(2)回归模型对高浓度臭氧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其对北京市5—9月O_(3)-8 h浓度变化的方差解释率为83.3%.(3)基于回归模型发现,日最高气温、风向、紫外辐射强度、相对湿度、风速、地表平均气压与O_(3)-8 h浓度之间均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日最高气温、风向和紫外辐射强度为主导O_(3)-8 h浓度变化的气象要素.在高温、主导风向为偏南风、紫外辐射强度较强的气象条件下,北京市O_(3)-8 h浓度超标的可能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加模型 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 臭氧浓度 气象要素 影响效应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气温与带状疱疹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5
作者 尤美莹 徐成东 +7 位作者 亓晓 王天奇 王苗苗 刘欣雨 李旭东 符秋显 胡跃华 殷大鹏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定量评估气温变化对带状疱疹患者日就诊数的短期影响及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6—2021年北京市、2017—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带状疱疹患者每日就诊的数据及同期气象监测资料。运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星期几效应、... 目的定量评估气温变化对带状疱疹患者日就诊数的短期影响及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6—2021年北京市、2017—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带状疱疹患者每日就诊的数据及同期气象监测资料。运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星期几效应、相对湿度等气象混杂因素,计算因气温改变引起的带状疱疹患者超额风险值,分析气温与带状疱疹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5393例带状疱疹患者。日均气温与带状疱疹日均就诊数呈正相关(P<0.001)。日均气温每升高1℃,北京市和宜昌市带状疱疹日均就诊数分别增加0.30%[95%置信区间(CI):0.20%~0.40%]、1.03%(95%CI:0.85%~1.21%)。滞后效应结果显示,北京市和宜昌市分别在滞后第11天、第4天超额风险达到峰值0.41%(95%CI:0.27%~0.56%)、1.09%(95%CI:0.91%~1.28%)。分季节亚组结果显示,北京市和宜昌市分别在暖季条件下、冷季条件下效应值更高。结论气温升高造成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高,且存在滞后效应。北京市和宜昌市气温效应结果存在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气温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具有自动进化及优化功能的综合港口国监督选船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驰 《中国海事》 2009年第11期32-35,共4页
文中论述了目前中国海事局所遵循的东京备忘录港口国监督选船机制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提出了结合正反馈限制广义相加模型的修正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削弱选船机制中恶性"马太效应",并根据数据的积累进行自我进化及优化。此... 文中论述了目前中国海事局所遵循的东京备忘录港口国监督选船机制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提出了结合正反馈限制广义相加模型的修正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削弱选船机制中恶性"马太效应",并根据数据的积累进行自我进化及优化。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将船舶事故因素纳入到选船机制的思路和具体工作流程,以及包含"港口国监督检查指导建议"的选船机制的思路和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国监督 选船机制 马太效应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健康指数构建及与现有评价体系的比较:以丽水市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郭云 王建生 +3 位作者 留莹莹 黄炳昭 蒋玉丹 韦正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17-2524,共8页
为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广义可加模型分析2013—2018年丽水市大气污染物与健康效应的关系,构建丽水市不同人群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及分级方法,比较AQHI、调整后的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_a)、空气质量指数... 为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广义可加模型分析2013—2018年丽水市大气污染物与健康效应的关系,构建丽水市不同人群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及分级方法,比较AQHI、调整后的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_a)、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对健康效应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①如以AQI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来评价,丽水市春夏季主要污染物为O_(3),秋冬季为PM_(2.5);如以AQHI来评价,则O_(3)为丽水市全年最主要的污染物,其次是NO_(2).②在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AQHI比AQ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AQHI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相关性比与AQI的相关性好.③4种指数在秋冬季对健康效应的预测准确度均高于春夏季,AQHI_a是4类指数中预测健康效应最好的,其次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研究显示,需高度重视O_(3)污染问题,建议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构建AQHI或AQHI_a来反映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 空气质量评价 健康效应 广义可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的昆明地面臭氧与气象要素拟合分析
8
作者 白燕 杨建斌 +1 位作者 孙俊奎 李建云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4期38-44,共7页
基于昆明2018-2021年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ρ(O_(3)-8 h)]和气象要素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中的平滑样条函数拟合单要素、交互项的平滑回归函数拟合多要素与ρ(O_(3)-8 h)的影响关系。引入相对危险度概念,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 基于昆明2018-2021年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ρ(O_(3)-8 h)]和气象要素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中的平滑样条函数拟合单要素、交互项的平滑回归函数拟合多要素与ρ(O_(3)-8 h)的影响关系。引入相对危险度概念,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象要素和ρ(O_(3)-8 h)的滞后效应。构造滞后项和交互项的GAM模型,进行ρ(O_(3)-8 h)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当地面气压>818 hPa或平均风速<2.0 m/s时,ρ(O_(3)-8 h)出现1~3 d的滞后效应;GAM模型的交互项平滑回归函数优于单要素平滑样条函数的效果;干冷、湿热、低压大风、高压小风天气以及适当的气温和适中的水汽压有利于ρ(O_(3)-8 h)的增加;纳入交互项(包含滞后项)的GAM模型的拟合效果好于其他模型。该模型的判定系数达到0.672,广义交叉验证得分为352,拟合误差为13.7μg/m^(3),准确率达71.1%,特别在拟合因变量峰值和谷值时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臭氧浓度 广义相加模型 交互作用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在自评健康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长乐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采用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居民自评健康的因素,重点介绍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的应用。方法: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的STATA 14.0软件。结果:解释变量年龄、已婚、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利用... 目的:采用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居民自评健康的因素,重点介绍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的应用。方法: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的STATA 14.0软件。结果:解释变量年龄、已婚、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患慢性病的系数均为负且均通过了检验,表明其对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然而,解释变量男性、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吸烟和饮酒的系数均为正且均通过了检验,表明其对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在4个次序类别上的解释变量系数各不相同。结论:随机效应广义定序Probit回归模型可以精准地预测解释变量在哪一个类别上会产生影响以及产生多大的影响,其可以广泛应用于跟踪调查数据的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效应 广义定序Probit模型 自评健康
原文传递
广州市大气NO_(2)污染对暴露人群不同疾病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东杰 杨军 +5 位作者 黄琳 陈素娟 赵文龙 董航 林国帧 王伯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50-3956,共7页
通过收集广州市2011~2015年6种疾病(非意外因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日死亡人数、逐日NO_(2)浓度以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探讨了NO_(2)暴露对不同疾病死亡的影响(相对危... 通过收集广州市2011~2015年6种疾病(非意外因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日死亡人数、逐日NO_(2)浓度以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探讨了NO_(2)暴露对不同疾病死亡的影响(相对危险度,RR值)和累积滞后效应,并进一步采用分层分析方法解析了冷季(11月至次年4月)和暖季(5~10月)NO_(2)死亡风险的差异.结果表明,NO_(2)影响急促短暂,通常持续4d.当NO_(2)浓度升高10μg/m^(3),在Lag0-4d时,人群非意外死亡人数将上升2.18%(RR=1.0218;95%CI:1.0167,1.0270),在冷季与暖季分别上升2.6%(RR=1.0260;95%CI:1.0191,1.0328)与0.57%(RR=1.0057;95%CI:0.9952,1.01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不同疾病中,NO_(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最大.因而NO_(2)仍然为广州地区人群健康重要的危险因素,需要加强NO_(2)排放的控制与治理,并且加强冷季健康风险预警以保护公共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 逐日死亡人数 健康风险 广义相加模型 季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污染物与寿命损失年的金华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构建研究
11
作者 何晓庆 罗进斌 +1 位作者 陈强 许丹丹 《预防医学》 2024年第12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 基于大气污染物与人群寿命损失年(YLL)的暴露-反应关系构建浙江省金华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评价空气质量健康风险。方法通过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和金华市气象局收集2014-2021年金华市金东区和婺城区的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资料,通... 目的 基于大气污染物与人群寿命损失年(YLL)的暴露-反应关系构建浙江省金华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评价空气质量健康风险。方法通过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和金华市气象局收集2014-2021年金华市金东区和婺城区的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资料,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同期居民非意外死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大气污染物与YLL的暴露-反应关系,筛选主要污染物计算AQHI;采用GAM分析AQHI与YLL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_(2.5)在滞后1 d对YLL影响最大,SO_(2)在当日影响最大。双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_(2.5)在滞后1 d分别纳入其他污染物后,对YL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SO_(2)在当日纳入NO_(2)后,对YL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4-2021年O_(3)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率较高,为42.27%。根据单污染物和双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大气污染物超标情况和相关文献,选择PM_(2.5)、SO_(2)、NO_(2)和O_(3)为主要污染物计算AQHI。2014-2021年金华市AQHI M (Q_R)为1.40 (1.13),按照AQHI分级标准,94.55%的时间处于低风险,4.93%的时间处于中风险。AQHI每升高1个Q_R,对全人群、男性、女性、<65岁和≥65岁人群YLL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YLL分别增加6.21、3.26、6.46、4.24和10.57人年。结论2014-2021年金华市大部分时间空气质量健康风险为低风险,AQHI升高与人群YLL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寿命损失年 空气质量健康指数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广州市大气污染物对2型糖尿病人群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素娟 黄琳 +3 位作者 董航 林国帧 王伯光 杨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3-980,共8页
为探讨空气污染物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本研究通过收集广州市2013~2018年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2型糖尿病逐日死亡人数以及气象资料,使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的方法探究了空气污染物(PM_(2.5)、NO_(2)、O_(3)、PM_(10)、SO_(2)和CO)暴露对... 为探讨空气污染物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本研究通过收集广州市2013~2018年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2型糖尿病逐日死亡人数以及气象资料,使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的方法探究了空气污染物(PM_(2.5)、NO_(2)、O_(3)、PM_(10)、SO_(2)和CO)暴露对2型糖尿病人群逐日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0~64岁与65岁以上人群、男性与女性及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暖季(5~10月)下空气污染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的影响急促短暂,通常持续3d,且在累积滞后2d时,PM_(2.5)、NO_(2)、PM_(10)、O_(3)、SO_(2)及CO的浓度每升高一个IQR,2型糖尿病逐日死亡人数分别上升6.3%(RR=1.063;95%CI:1.017,1.112)、4.7%(RR=1.047;95%CI:1.008,1.088)、6.7%(RR=1.067;95%CI:1.020,1.116)、0.5%(RR=1.005;95%CI:0.956,1.058)、5.6%(RR=1.056;95%CI:1.007,1.107)和4.5%(RR=1.045;95%CI:1.007,1.085).此外,老年人及女性为易感人群,在冷季下空气污染物对2型糖尿病逐日死亡人数的影响更大.本研究表明,尽管我国空气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空气污染暴露依然与2型糖尿病死亡结局存在统计学关联.因此当地政府依然需要加强空气污染的管控,并通过教育宣传来增强糖尿病人群的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气污染物 广义相加模型 季节效应 敏感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PM10短期暴露与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兴 王思远 +1 位作者 张思慜 彭献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18-1724,共7页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PM2.5、PM10质量浓度对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6年连云港市大气污染物日均数浓度、同期气象参数资料以及8家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PMPM10对流感样病例...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PM2.5、PM10质量浓度对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6年连云港市大气污染物日均数浓度、同期气象参数资料以及8家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PMPM10对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的影响以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在最佳滞后条件下,PM2.5或PMPM10每升高1个四分位间距值,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分别增加2.3%(RR=1.023,95%CI:1.017~1.035)和3.8%(RR=1.038,95%CI:1.025~1.051)。双污染物及多污染物模型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PM2.5、PM10与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仍呈正关联。剂量效应关系显示,在低浓度时,随着PM2.5、PM10的增加,流感样病例发生风险逐步升高。但当PM2.5、PM10分别升高到50、100μg/m3之后,流感样病例发生风险趋于稳定。结论:PM2.5、PM10质量浓度的增加可使流感样病例日门诊量升高,并且存在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流感样病例 广义相加模型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控制大气PM_(2.5)浓度的人群健康收益评估
14
作者 尤安琦 肖叶 +3 位作者 黄雁林 陈朝琼 谢辉 于力力 《职业与健康》 CAS 202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了解持续控制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浓度的人群健康收益。方法收集2015—2020年宜宾市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气象因素及死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分析大气PM_(2.5)浓... 目的了解持续控制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浓度的人群健康收益。方法收集2015—2020年宜宾市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气象因素及死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分析大气PM_(2.5)浓度与居民非意外死亡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的关系,假设空气质量达到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ir Quality Standards,WHO AQG)和中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时可以避免的YLL,同时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寻找易感人群。结果大气PM_(2.5)(lag0)浓度每增加10μg/m^(3)时,居民非意外死亡YLL增加0.72(95%CI:0.68~0.76)年,男性(lag01)和女性(lag03)分别增加0.61(95%CI:0.55~0.67)年和0.91(95%CI:0.84~0.99)年,>65岁(lagO2)和≤65岁(lag0)分别增加1.12(95%CI:1.05~1.19)年和0.45(95%CI:0.39~0.50)年。PM_(2.5)浓度达到WHO AQG的标准时和国家二级标准时的可避免YLL分别为929.23(95%CI:877.02~981.44)年和124.70(95%CI:117.69~131.71)年。结论大气PM_(2.5)污染可能增加居民非意外死亡YLL,尤其对女性和老年人群(>65岁)的影响更为明显。当PM_(2.5)浓度达到更低浓度阈值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健康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寿命损失年 广义相加模型 健康收益评估
原文传递
北京市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杜婧 李刚 +5 位作者 高燕琳 韦再华 王晶 苏健婷 刘庆萍 王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HALE)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沙利文法,利用北京市成年人居民自报健康调查的数据和HOPIT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各年龄组的伤残测度和HALE,以伤残测度为因变量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评价北京市成年人...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HALE)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沙利文法,利用北京市成年人居民自报健康调查的数据和HOPIT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各年龄组的伤残测度和HALE,以伤残测度为因变量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评价北京市成年人HALE的影响因素。结果 影响北京市成年人HALE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t=40.351,P〈0.001)、性别(t=9.689,P〈0.001)、学历(t=5.021,P〈0.001)、体育锻炼(t=5.487,P〈0.001)和饮酒(t=-2.380,P=0.017)有统计学意义,人均月收入(χ^2=3.949,P=0.044)对北京市成年人HALE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结论 收入较低和较高都会导致伤残测度的增加,从而降低HALE,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重点加强女性的健康保健服务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期望寿命 影响因素 广义相加模型 伤残测度
原文传递
基于加权延迟效应的某农村地区气温与冠心病关联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刚刚 朱清 +7 位作者 雷苗 刘瑞芳 翁俊 韩晓丽 崔旭东 张本忠 裴泓波 任晓卫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气温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0-2016年庆阳农村地区冠心病及气象数据,在考虑气象因素对冠心病发病的短期相关性和滞后效应基础上,构建加权指标估计延迟效应分布,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性别、... 目的探讨气温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0-2016年庆阳农村地区冠心病及气象数据,在考虑气象因素对冠心病发病的短期相关性和滞后效应基础上,构建加权指标估计延迟效应分布,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性别、年龄段探讨加权气温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结果庆阳农村地区各气温指标对65岁以上男性人群冠心病发病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加权24 h变温的效应最大,加权24 h变温每增加1℃,发病风险增大8.775%(95%CI:4.630%~13.084%);各人群冠心病发病对加权24 h变温均敏感(均有P<0.05),且在65岁以上男性、65岁以下男性、65岁以上女性和65岁以下女性四个人群中,其效应值依次递减;加权最高气温和加权气温日较差仅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效应,且男性人群效应高于女性。结论温度变化对冠心病发病影响最大,无论是骤冷或是骤热,均会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65岁以上男性人群冠心病发病对气温变化更敏感,且冠心病人次与气温指标有明显的短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冠心病 加权延迟效应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老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寿命损失年的天津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9
17
作者 康梦蕾 倪洋 +1 位作者 曾强 顾清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老年人群健康效应的天津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方法建立2014—2017年天津市市内六区大气污染数据与老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CVD)死亡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库,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广义相加模型(GAM)建立暴露-反应关系... 目的构建基于老年人群健康效应的天津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方法建立2014—2017年天津市市内六区大气污染数据与老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CVD)死亡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库,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广义相加模型(GAM)建立暴露-反应关系,进而构建AQHI。结果 2014—2017天津市市内六区PM2.5、PM10、SO2、NO2、CO、O3的年均浓度分别为72、116、28、48、1 606、58μg/m3。大气污染物主成分F2、F3和F4滞后1日浓度(F2-lag1,F3-lag1,F4-lag1)对老年人群CVD归因YL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津市t日AQHI的计算公式为AQHIt=10 (0.385 3 F2-lag1+0.796 1 F3-lag1-0.061 3 F4-lag1)/1 129.625,依据AQHI,人群健康风险分为低(0~3)、中(4~6)、高(7~10)和严重(≥11)健康风险。结论通过建立大气污染物主成分与老年人群CVD归因YLL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构建AQHI可行,此方法可为其他地市AQHI的建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寿命损失年 主成分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 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
原文传递
河南省安阳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构建——基于空气污染对人群死亡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似玉 彭靖 +2 位作者 赵秋艳 张杰 张书芳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3年第11期816-821,共6页
目的 构建安阳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ir quality health index,AQHI),与当前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对比,评价其提示健康风险能力。方法 建立2016-2020年安阳市大气污染、气象与死因监测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库,利用主成分分析... 目的 构建安阳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ir quality health index,AQHI),与当前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对比,评价其提示健康风险能力。方法 建立2016-2020年安阳市大气污染、气象与死因监测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库,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污染物主成分后纳入广义相加模型(GAM)获得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并进一步计算AQHI,并与AQI对比。结果 2016-2020年安阳市大气污染物CO、NO_(2)、O_(3)、SO_(2)、PM_(10)、PM_(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 593.44、42.93、107.36、25.54、127.74、74.70μg/m^(3)。累积滞后1 d主成分浓度对总人群、男性人群死亡影响最大,累积滞后2 d主成分浓度对女性人群死亡影响最大(P<0.05)。总人群AQHI公式为AQHIt=(((exp(0.034×PC1lag01t)-1+exp(0.055×PC2lag01t)-1)×100)/78.066)×10。全人群AQHI每上升一个四分位间距(IQR),总死亡风险增加5.07%(95%CI:2.94%~7.24%)高于AQI的4.48%(95%CI:2.56%~6.44%)。结论 安阳AQHI可以更灵敏提示当地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风险,可为构建AQHI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健康效应:广义相加模型 空气质量健康指数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效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萌 高阳 +1 位作者 顾品强 徐相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奉贤区主要大气污染物(PM_(10)、SO_2、NO_2、PM_(2.5)、CO、O_3)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效应。[方法]收集2013—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各级公立医院的呼吸系统门急诊量数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户籍人口呼吸系统疾病死... [目的]探讨上海市奉贤区主要大气污染物(PM_(10)、SO_2、NO_2、PM_(2.5)、CO、O_3)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效应。[方法]收集2013—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各级公立医院的呼吸系统门急诊量数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户籍人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气象局的气象数据及环境监测站的大气污染物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各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数和日死亡人数的关系进行模型拟合分析。[结果]各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日门急诊量影响不同:PM_(10)每升高10μg/m^3,当天及滞后1~6 d,日门急诊量分别增加0.37%、0.24%、0.41%、0.54%、0.47%、0.43%、0.36%(均P<0.01);SO_2每升高10μg/m^3,当天及滞后1~6 d,日门急诊量分别增加1.87%、1.74%、1.97%、2.15%、2.28%、2.35%、1.92%(均P<0.01);NO_2每升高10μg/m^3,当天及滞后1~6 d,日门急诊量分别增加2.51%、1.91%、1.74%、1.85%、1.98%、1.77%、1.57%(均P<0.01);PM_(2.5)每升高10μg/m^3,滞后1 d,日门急诊量降低0.35%(P<0.01);CO每升高1 mg/m^3,滞后2~3 d,日门急诊量分别降低5.81%、4.03%(P<0.01);O_3每升高10μg/m^3,滞后3 d,日门急诊量增加0.37%,滞后5 d,增加0.32%(P<0.01)。各污染物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也不同:PM_(10)每升高10μg/m^3,滞后3 d,死亡人数增加1.29%(P<0.01);SO_2每升高10μg/m^3,滞后3~4 d,死亡人数分别增加4.94%、4.52%(P<0.01);NO_2每升高10μg/m^3,当天及滞后2~3 d,死亡人数分别增加4.82%、3.78%、3.98%(均P<0.01);O_3每升高10μg/m^3,滞后1 d,死亡人数增加3.12%(P<0.01);PM_(2.5)和CO质量浓度变化对当日、滞后1~6 d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改变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双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NO_2后,PM_(10)、SO_2、PM_(2.5)、O_3质量浓度每上升10μg/m^3时,奉贤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急诊量增加(P<0.01)。[结论]上海市奉贤区大气污染物PM_(10)、SO_2、NO_2、O_3对奉贤区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量和户籍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加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效应 大气污染物 每日死亡
原文传递
大气PM_(2.5)暴露对居民超额死亡的风险评估
20
作者 张开月 李小琴 +5 位作者 夏俊鹏 戴翔宇 巫晶晶 蒋萌 王芳 陆盛华 《预防医学》 2024年第11期950-952,957,共4页
目的评估大气细颗粒物(PM_(2.5))暴露对居民超额死亡的风险。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居民死亡资料,通过扬州市环境监测站和扬州市气象局分别收集同期PM_(2.5)日均质量浓度和气象资料。基于广义... 目的评估大气细颗粒物(PM_(2.5))暴露对居民超额死亡的风险。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居民死亡资料,通过扬州市环境监测站和扬州市气象局分别收集同期PM_(2.5)日均质量浓度和气象资料。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PM_(2.5)暴露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采用超额危险度(ER)和超额死亡数评估超额死亡风险。结果2015—2021年扬州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M(QR)为38.00(31.95)μg/m^(3),由2015年的51.75(32.82)μg/m^(3)降至2021年的28.00(23.42)μg/m^(3);年均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M(QR)分别为96(22)、9(5)和38(13)例。PM_(2.5)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分别在累积滞后1 d(ER=0.528%,95%CI:0.293%~0.763%)、累积滞后2 d(ER=0.917%,95%CI:0.125%~1.714%)和累积滞后1 d(ER=0.595%,95%CI:0.232%~0.961%)最大。2015—2021年扬州市归因于大气PM_(2.5)暴露造成的居民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分别为2125、412和977例;与2015年相比,2021年超额死亡数分别下降66.95%、75.53%和64.42%。结论大气PM_(2.5)质量浓度升高可能增加居民超额死亡的风险;与2015年相比,2021年大气PM_(2.5)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死亡 广义相加模型 健康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