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O催化分离膜活化过一硫酸盐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
1
作者 王振霖 张园 +4 位作者 吴丹 张立宝 尚小圆 刘宇琪 赵焕新 《化学试剂》 2025年第2期61-6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纳米片,将CuO纳米片通过加压和抽滤固定方式负载到纤维膜表面,制成催化分离膜。在温度25℃、pH 7、过一硫酸盐浓度为0.5 mmol/L、CuO纳米片负载量为79.58 g/m 2、驱动压力为5×10-3 MPa的条件下,催化分离膜在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纳米片,将CuO纳米片通过加压和抽滤固定方式负载到纤维膜表面,制成催化分离膜。在温度25℃、pH 7、过一硫酸盐浓度为0.5 mmol/L、CuO纳米片负载量为79.58 g/m 2、驱动压力为5×10-3 MPa的条件下,催化分离膜在10 min内对20 mg/L亚甲基蓝(MB)溶液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纯水通量为457 L/(m 2·h)。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确定1O_(2)是催化分离膜降解MB的主要活性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 氧化铜 催化分离膜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中催化分离膜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海丰 王嘉雍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0-1136,1143,共8页
膜技术作为水处理中的一种高效分离工艺,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膜分离过程中发生的膜污染现象是制约该工艺发展的瓶颈。具有催化降解有机物及分离功能的催化分离膜的开发备受关注,依靠催化膜与光催化或臭氧氧化工艺耦合可同时实现水中污... 膜技术作为水处理中的一种高效分离工艺,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膜分离过程中发生的膜污染现象是制约该工艺发展的瓶颈。具有催化降解有机物及分离功能的催化分离膜的开发备受关注,依靠催化膜与光催化或臭氧氧化工艺耦合可同时实现水中污染的去除及减缓膜污染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催化分离膜制备过程中的催化剂和载体膜,然后论述了催化分离膜的制备主要方法,包括共混法、浸渍法、层层组装法、接枝法等;最后结合催化分离膜与光催化和臭氧化耦合工艺,对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离膜 催化 臭氧氧化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分离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安然 林志杰 吉顺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7,共6页
为提高膜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光催化分离性能,在聚砜膜(PSF)表面进行多巴胺(DA)氧化自聚制得亲水基膜(PDA/PSF),然后按比例配制纳米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和纤维素晶须的悬浮混合液,并通过压力吸附将其负载于PDA/PSF表面制备复合膜(GO/TiO... 为提高膜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光催化分离性能,在聚砜膜(PSF)表面进行多巴胺(DA)氧化自聚制得亲水基膜(PDA/PSF),然后按比例配制纳米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和纤维素晶须的悬浮混合液,并通过压力吸附将其负载于PDA/PSF表面制备复合膜(GO/TiO2/CW@PDA/PSF)。膜结构测试结果显示,在PDA/PSF表面引入酚羟基等亲水基团后,使膜接触角降低至65°,改善了基膜亲水性以及与功能粒子的附着力。基于纯水通量和罗丹明B污染物降解率对功能粒子的复合负载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负载量TiO2/GO/CW分别为0.05 g/0.02 g/0.025 g,此时复合膜表面TiO2/GO/CW相互层叠并均匀分布,提高了水分子通过效率和光催化分离效率,测得纯水通量最佳为70 L/(m^2·h),罗丹明B最高光催化分离效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离膜 多巴胺 纳米二氧化钛 氧化石墨烯 纤维素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y/TiO_(2)/CS@PTFE光催化分离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安然 庄锦垅 +1 位作者 沈慧珊 李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8,共9页
为提高对印染废水的光催化分离处理效果,采用膜表面原位聚合制备聚吡咯(PPy)/二氧化钛(TiO_(2))/壳聚糖(CS)@聚四氟乙烯(PTFE)光催化分离复合膜,利用FTIR、XRD、SEM、N吸附-脱附、水接触角、UV-Vis光谱法和荧光发射光谱等手段对复合膜... 为提高对印染废水的光催化分离处理效果,采用膜表面原位聚合制备聚吡咯(PPy)/二氧化钛(TiO_(2))/壳聚糖(CS)@聚四氟乙烯(PTFE)光催化分离复合膜,利用FTIR、XRD、SEM、N吸附-脱附、水接触角、UV-Vis光谱法和荧光发射光谱等手段对复合膜的结构和光催化性质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在全光谱氙灯激发下对亚甲基蓝(MB)和六价铬离子[Cr(Ⅵ)]的处理性能.结果表明,PPy/TiO_(2)/CS在PTFE膜表面固载且比表面积较TiO提高4.27倍,复合膜水接触角下降近50%.复合膜的光吸收强度增加,电子-空穴复合率降低,对MB和Cr(Ⅵ)的处理效率分别为93%和86%,对MB的5次循环使用性能降低14%.机理分析表明,复合膜对污染物有吸附和截留作用,并使其在h^(+)、·OH和·O_(2)^(-)等活性物质作用下发生光催化反应而除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离复合 二氧化钛 吡咯 壳聚糖 聚四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膜反应器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爱勇 肖羽堂 +1 位作者 吕晓龙 高冠道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30,共6页
传统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催化剂应用形式方面存在诸多不可克服的制约因素,将光催化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进行耦合可从不同角度较好解决此类难题;目前的光催化膜反应器主要有悬浮型、负载型和内嵌型光催化膜反应器3种;在全面论述各类光催化... 传统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催化剂应用形式方面存在诸多不可克服的制约因素,将光催化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进行耦合可从不同角度较好解决此类难题;目前的光催化膜反应器主要有悬浮型、负载型和内嵌型光催化膜反应器3种;在全面论述各类光催化膜反应器的工艺特性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光催化耦合分离膜在合理选择膜类型和膜孔径方面存在理论不足的现状,首次提出耦合分离膜在膜类型和膜孔径选择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理论原则、依据和一套可操作性极强的选择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离膜 催化分离 污染物分离 催化稳定性 孔径选择 催化剂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协同作用下TiO_2/CNT中空纤维膜水处理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于然 陈硕 范新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提出了一种H_2O_2协同光催化膜分离技术,通过向光催化膜分离过程中投加H_2O_2,在光催化、UV/H_2O_2过程和光芬顿过程的协同下拓宽活性物种产生路径,进而提高膜在水中的污染物降解能力.通过湿法纺丝-异相成核法制备了TiO_2/碳纳米管(CNT... 提出了一种H_2O_2协同光催化膜分离技术,通过向光催化膜分离过程中投加H_2O_2,在光催化、UV/H_2O_2过程和光芬顿过程的协同下拓宽活性物种产生路径,进而提高膜在水中的污染物降解能力.通过湿法纺丝-异相成核法制备了TiO_2/碳纳米管(CNT)中空纤维膜,该过程避免了TiO_2高温转晶的过程,且TiO_2和CNT的复合可以形成异质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iO_2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再结合,有助于提高光催化效率.苯酚处理实验显示,H_2O_2协同TiO_2/CNT中空纤维膜过程可以在停留时间为1.5s时实现对苯酚的高效降解,去除率达59.2%.分离实验表明,运行120min后,H_2O_2协同光催化膜过程膜通量基本维持不变,分别是单独膜分离过程、光催化膜分离过程、H_2O_2协同膜分离过程的2.5、1.3、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离膜 H2O2 UV 苯酚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反应器中陶瓷膜微滤过程的强化研究
7
作者 周民杰 毛明现 梁柏林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设计并加工了新型无机膜-光催化集成反应器。利用反冲技术对陶瓷膜分离回收TiO2超细粒子悬浆液的微滤过程进行了强化研究。考察了反冲压力、时间、周期对强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反冲条件;有无反冲条件下,考察了反冲过程的重复性。... 设计并加工了新型无机膜-光催化集成反应器。利用反冲技术对陶瓷膜分离回收TiO2超细粒子悬浆液的微滤过程进行了强化研究。考察了反冲压力、时间、周期对强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反冲条件;有无反冲条件下,考察了反冲过程的重复性。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渗透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光催化反应器 反冲条件 反冲重复性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负载型TiO_2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费学宁 董业硕 +1 位作者 陈磊 解立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基于光催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及膜分离特性,以微米级MCM-4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针对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的分布特性、悬浮特性、分离特性及膜污染特性... 基于光催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及膜分离特性,以微米级MCM-4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针对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的分布特性、悬浮特性、分离特性及膜污染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曝气量一定的情况下,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具有良好的悬浮特性,且优于纳米TiO2。随着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浓度也随之增加。光催化反应器底部曝气0.3m3/h、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时为宜。膜分离器中催化剂悬浮浓度明显低于光催化反应器;该微米级催化剂与纳米TiO2相比具有不粘附、不堵塞膜孔等优良特性,能够有效降低膜污染,延长分离膜使用寿命。膜底曝气为0.1 m3/h时,反应器连续运行5 h(未加反冲洗)后,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和纳米TiO2对膜组件的污染程度分别为膜通量衰减率4.3%和37.4%。反应器连续运行72 h,膜组件依然具有很好的分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TiO2 催化-分离反应器通量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TiO_2光催化复合分离膜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芭 宋宏臣 +1 位作者 邵嘉慧 何义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07-4213,共7页
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超滤(UF)已逐渐成为替代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本研究中采用相转化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和二氧化钛(TiO2)共混制得光催化复合分离膜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 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超滤(UF)已逐渐成为替代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本研究中采用相转化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和二氧化钛(TiO2)共混制得光催化复合分离膜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相应的表征。比较了有无光照条件下,PVDF-PEG和PVDF-PEG-TiO2膜对腐殖酸(HA)的截留和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复合分离膜能提高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并同时降低膜污染。紫外光照强度越强,PVDF-PEG-TiO2膜的抗污染性能越好。另外,光催化能更有效地减少超滤初始浓度较低的腐殖酸溶液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光催化复合分离 超滤 催化 截留 污染
原文传递
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处理硫化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发辉 刘荣荣 +1 位作者 张慧敏 刘占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2-497,共6页
综述了各种用于硫化染料废水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包括电化学氧化法、E-peroxone氧化法、类Fenton试剂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与膜分离耦合法和光催化燃料电池法。分析了各种高级氧化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 综述了各种用于硫化染料废水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包括电化学氧化法、E-peroxone氧化法、类Fenton试剂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与膜分离耦合法和光催化燃料电池法。分析了各种高级氧化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对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为今后硫化染料废水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法 E-peroxone氧化法 类Fenton试剂氧化法 催化氧化法 催化分离耦合法 催化燃料电池法 硫化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ane Conversion to C_2 Hydrocarbons in Solid State Oxide Electrolyte Membrane Reactor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俊 赵玲 +1 位作者 朱中南 奚旦立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5期59-63,共5页
Provskite-type catalysts, Ln0.6 Sr0.4 FexCo1-x O3 (Ln = Nd,Pr, Gd, Sm, La, 0<x<1) and Ln0.8Na0.2CoO3(Ln= La,Gd, Sm) were synthesized,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the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were examin... Provskite-type catalysts, Ln0.6 Sr0.4 FexCo1-x O3 (Ln = Nd,Pr, Gd, Sm, La, 0<x<1) and Ln0.8Na0.2CoO3(Ln= La,Gd, Sm) were synthesized,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the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were examined in a fixed-bed reactor. The former group presented higher activity in the OCM, but the main product was carbon dioxide. While the later group showed lower activity but much higher selectivity to C2 hydrocarbons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solid oxide membrane reactor with La0.8 Na0.2CoO3 as cataly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thane was oxidized to carbon dioxide and ethane by two parallel reactions. Ethane was oxidized to ethene and carbon dioxide. A fraction of ethene was oxidized deeply to carbon dioxide. The total selectivity to C2 hydrocarbons exceeded 70%.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kinetic model was suggested to describe the reac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vskiw-type catalyst methane oxidative coupling fixed-bed reactor solid oxide membrane reactor electrochemical oxy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