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放大实验中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邱发礼 吕绍洁 +1 位作者 唐松柏 赵明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3-37,共5页
用La-Ba-Ox-助剂作为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研究了从0.5ml放大到30ml和200ml装量时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催化剂装量放大时用薄层反应器和通过反应条件的合理调整(如适当地降低反应空速与反应管外加热的... 用La-Ba-Ox-助剂作为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研究了从0.5ml放大到30ml和200ml装量时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催化剂装量放大时用薄层反应器和通过反应条件的合理调整(如适当地降低反应空速与反应管外加热的温度等),使200ml装量的催化剂反应时床层热点温度与0.5ml催化剂床层的热点温度相差≤60℃,从而在CH4∶O2=(4.75~5.08)∶1、CH4空速5000h-1、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840℃条件下,实现了200ml装置催化剂的1000h稳定运转,其C2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保持在62.4%~71.9%和16.5%~17.3%,甲烷转化率为23.5%~26.6%。该结果与0.5ml催化剂装量的1000h稳定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催化剂稳定性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催化热解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鲁长波 宋文立 林伟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53-257,共5页
通过喷动床-固定床两步法生物质催化热解工艺研究了HUSY/-γA l2O、HZSM-5/-γA l2O3、N iMoHUSY/-γA l2O3和N iMoHZSM-5/-γA l2O34种催化剂的结焦性能、活性稳定性和再生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酸性越强,其产焦率越高,且过强的催化剂... 通过喷动床-固定床两步法生物质催化热解工艺研究了HUSY/-γA l2O、HZSM-5/-γA l2O3、N iMoHUSY/-γA l2O3和N iMoHZSM-5/-γA l2O34种催化剂的结焦性能、活性稳定性和再生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酸性越强,其产焦率越高,且过强的催化剂酸性不利于主要产物选择性的提高;催化剂B酸位在反应初期就基本失活,L酸在随后的反应中起主要催化作用;催化剂失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不可再生失活。故应研究适合于生物质催化热解的具有特殊孔结构、弱酸性和高活性稳定性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稳定性 产焦率 失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选择性加氢Co-Fe/硅藻土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3
作者 李万伟 刘自力 胡蔚旻 《工业催化》 CAS 2010年第4期56-60,共5页
通过肉桂醛在高压微反固定床上24 h的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肉桂醛选择加氢的催化剂Co-Fe/硅藻土稳定性。结果表明,肉桂醛选择加氢催化剂Co-Fe/硅藻土在反应初期存在反应的诱导期,诱导期后,肉桂醛转化率70%,肉桂醇选择性80%,肉桂醇收率可... 通过肉桂醛在高压微反固定床上24 h的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肉桂醛选择加氢的催化剂Co-Fe/硅藻土稳定性。结果表明,肉桂醛选择加氢催化剂Co-Fe/硅藻土在反应初期存在反应的诱导期,诱导期后,肉桂醛转化率70%,肉桂醇选择性80%,肉桂醇收率可达60%以上,且催化性能趋于平稳,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利用XRD、SEM、TG-DSC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催化剂经24 h反应,结构不变,表面颗粒分布更细化,无积炭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Co—Fe/硅藻土 肉桂醛选择加氢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化反应中HZSM-5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4
作者 温路新 杜茂喜 +2 位作者 杜凌云 王勇 李云亭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44-44,共1页
以乙酸与异戊醇的气固相酯化反应为典型反应,考查了硅/铝比、焙烧工艺及反应条件对HASM-5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沸石的择形催化作用,反应副产物中有异戊烯而没有异戊醚;异戊烯的生成速率对反应温度的变化很敏... 以乙酸与异戊醇的气固相酯化反应为典型反应,考查了硅/铝比、焙烧工艺及反应条件对HASM-5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沸石的择形催化作用,反应副产物中有异戊烯而没有异戊醚;异戊烯的生成速率对反应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对空速及酸/醇比的变化不敏感,沸石的硅/铝比对结焦影响很大.指出烯烃的聚合结焦为双分子反应,需要两个毗邻的强酸中心催化;研制高硅铝比及低温活性好的催化剂是提高其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反应 催化剂稳定性 HZSM-5 山东聊城 学院化 异戊烯 活性及稳定性 双分子反应 催化作用 反应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烯烃转化制丙烯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吉媛媛 满毅 +1 位作者 王焕茹 薛丽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以长期评价-再生为一个运行周期,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于520℃且有水的条件下,考察了用于C4烯烃转化制丙烯的ZSM-5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采用NH3-TPD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总酸量,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与其酸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除在第1运行周期... 以长期评价-再生为一个运行周期,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于520℃且有水的条件下,考察了用于C4烯烃转化制丙烯的ZSM-5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采用NH3-TPD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总酸量,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与其酸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除在第1运行周期中,C4烯烃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外,从第2运行周期开始,C4烯烃转化率和丙烯收率几乎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经过累积4 000 h的评价后,C4烯烃转化率约为65%,丙烯收率大于30%。结合NH3-TPD表征结果发现,C4烯烃转化制丙烯的反应可在较低催化剂酸量下进行,催化剂的酸性或酸分布影响C4烯烃转化率和乙烯收率;当C4烯烃转化率高时,丙烯收率与催化剂的酸量关系不密切,但C4烯烃转化率低时,丙烯收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C4烯烃转化 催化剂稳定性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化反应中HZSM-5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温路新 杜茂喜 +2 位作者 杜凌云 王勇 李云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3-147,共5页
以乙酸与异成醇的气固相酯化反应为典型反应,考查了硅/铝比、焙烧工艺及反应条件对HZSM-5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沸石的择形催化作用,反应副产物中有异戊烯而没有异戊醚;异戊烯的生成速率对反应温度的变化... 以乙酸与异成醇的气固相酯化反应为典型反应,考查了硅/铝比、焙烧工艺及反应条件对HZSM-5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沸石的择形催化作用,反应副产物中有异戊烯而没有异戊醚;异戊烯的生成速率对反应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对空速及酸/醇比的变化不敏感;沸石的硅/铝比对结焦影响很大。指出烯烃的聚合结焦为双分子反应,需要两个毗邻的强酸中心催化;研制高硅铝比及低温活性好的催化剂是提高其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 催化剂稳定性 酯化反应 乙酸异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化AlCl_3催化剂在苯与长链烯烃烷基化反应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商丽娟 邓少亮 +3 位作者 纪敏 贺民 蒋山 蔡天锡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以介孔γ-Al2O3为载体,采用两步气相法合成了固载化AlCl3催化剂,分别考察了其在苯与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工业混合烯烃烷基化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烯烃碳链长度影响催化剂的稳定性,碳链越长,反应生成单烷基苯的选择... 以介孔γ-Al2O3为载体,采用两步气相法合成了固载化AlCl3催化剂,分别考察了其在苯与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工业混合烯烃烷基化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烯烃碳链长度影响催化剂的稳定性,碳链越长,反应生成单烷基苯的选择性越高,稳定性越好。在悬浮床连续式反应器中,以工业混合烯烃为原料、n(苯与烷烃)∶n(烯烃)为20∶1、反应压力1.0 MPa、反应温度120℃、进料量10 mL/h的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选择性、稳定性较好,在保持烯烃转化率大于90%、单烷基苯选择性为100%、2-苯基异构体的选择性约为40%的情况下,可以稳定运行1000 h。工业混合原料中含有二烯烃、芳烃等杂质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载化AlCl3催化剂 烷基化反应 烯烃 直链烷基苯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Au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可望 王婉人 汪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90-396,400,共8页
由于负载型Au纳米催化剂容易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下中毒失活,因此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双(亚乙基二氨)氯化金(Ⅲ)中间体,将Au纳米颗粒沉积在SBA-15孔道之中。使用SBA-15介孔材料作为载体,将Au纳米颗粒包裹在介孔结构之中... 由于负载型Au纳米催化剂容易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下中毒失活,因此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双(亚乙基二氨)氯化金(Ⅲ)中间体,将Au纳米颗粒沉积在SBA-15孔道之中。使用SBA-15介孔材料作为载体,将Au纳米颗粒包裹在介孔结构之中,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SBA-15载体上制备TiO薄膜,稳定Au纳米颗粒。使用苯甲醇氧化反应评估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负载型Au纳米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在连续3次反应后,Au纳米颗粒仍均匀分布在SBA-15的孔径中并且催化性能没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原子层沉积 二氧化钛薄膜 负载型纳米催化剂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王立群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8期110-115,共6页
通过预处理、浸渍处理、改性液后处理等方式,研究开发出具有电化学反应性能的系列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分别将未改性和改性后的系列金属负载活性炭用于不同p H值下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载铜及载铁活性炭催... 通过预处理、浸渍处理、改性液后处理等方式,研究开发出具有电化学反应性能的系列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分别将未改性和改性后的系列金属负载活性炭用于不同p H值下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载铜及载铁活性炭催化剂经催化氧化反应后,处理出水中Cu^(2+)离子和Fe^(2+)离子的溶出量均可减少90%以上,苯胺及苯酚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达50%~95%。大大提高了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负载活性炭 多相催化剂 催化剂稳定性 Cu2+的溶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制对二甲苯高稳定性催化剂的研究
10
作者 毕涛 钟兆鹏 《化工管理》 2016年第33期45-45,共1页
对二甲苯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与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相应的混合,归类于有机化工原料。对二甲苯在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用来进行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市场非常广阔。近年来,石油产... 对二甲苯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与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相应的混合,归类于有机化工原料。对二甲苯在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用来进行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市场非常广阔。近年来,石油产业受到严重的冲击,石油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所以,改善对二甲苯的生产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生产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二甲苯的生产要求,而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对二甲苯生产的需求。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制主要是通过调变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制备高选择性催化剂。本文阐述了对二甲苯的相关内容,以及甲苯与甲醇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分析了甲苯与甲醇烷基化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甲醇 烷基化 对二甲苯 稳定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性能研究
11
作者 袁滨 安欣 刘玉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48,共6页
开发了一种工业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简称萘法苯酐催化剂),并进行了工业生产量级制备。采用单管模试装置对催化剂的反应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萘法苯酐催化剂在单管风量4.0 m^(3)/h、熔盐温度340~350℃时,萘负荷达75~8... 开发了一种工业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简称萘法苯酐催化剂),并进行了工业生产量级制备。采用单管模试装置对催化剂的反应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萘法苯酐催化剂在单管风量4.0 m^(3)/h、熔盐温度340~350℃时,萘负荷达75~85 g/m^(3),反应器出口苯酐收率为102%~104%(w),产物中萘醌收率不高于0.5%(w)。诱导期开停车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抗频繁开停车能力。催化剂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工业萘法苯酐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飞温稳定性。此外,重复开停车过程中萘法苯酐催化剂性能基本不变,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 催化剂稳定性 开停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硝系统中的低温脱硝催化剂在烧结机行业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分析
12
作者 路丽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162-0165,共4页
本文基于实验和理论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在低温下的脱硝性能以及硫化物和氯化物存在下其稳定性的变化。研究发现,催化剂在低温脱硝过程中的活性受硫化物和氯化物影响明显,当硫化物和氯化物浓度升高,其脱硝性能显著下降。同时,硫化... 本文基于实验和理论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在低温下的脱硝性能以及硫化物和氯化物存在下其稳定性的变化。研究发现,催化剂在低温脱硝过程中的活性受硫化物和氯化物影响明显,当硫化物和氯化物浓度升高,其脱硝性能显著下降。同时,硫化物和氯化物的存在也显著影响催化剂稳定性,表现为催化剂的寿命大幅度降低,具有明显的毒化效果。基于以上发现,对如何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并增强其在烧结机行业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改进催化剂的制备工艺,降低烧结机排放气体中硫化物和氯化物的含量,以及优化烧结机的操作条件等措施,为烧结机行业实现低温脱硝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催化剂 烧结机行业 硫化物与氯化物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改性的Ru/γ-Al_2O_3催化剂的原位液相加氢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傲昂 许响生 +2 位作者 华焱祥 顾辉子 严新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9-805,共7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Ru-Fe3O4/γ-Al2O3催化剂,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催化剂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晶相组成、表面结构及吸附物种等性...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Ru-Fe3O4/γ-Al2O3催化剂,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催化剂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晶相组成、表面结构及吸附物种等性质.将Ru-Fe3O4/γ-Al2O3催化剂用于3,4-二氯硝基苯选择性原位液相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催化剂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在473K、液压3MPa、原料质量分数2%,乙醇/水体积比75:25的反应条件下,3,4-二氯硝基苯的转化率为100%,3,4-二氯苯胺的选择性高达96.4%.Fe3O4含量对催化剂稳定性能有显著影响,当Ru和F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6%时,催化剂可稳定200h以上.表面吸附CO与积碳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以Fe3O4作为高效的助剂,进行水汽转换(WGS)反应与费托合成(FTS)可移除CO,而采用煅烧法去除表面积碳.晶相变化与纳米颗粒的聚集可能导致催化剂部分失活,其原因以及再生方法需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催化剂稳定性 3 4-二氯硝基苯 原位液相加氢 CO中毒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羰基在合成丙醛工艺参数对催化稳定性的研究
14
作者 高永刚 《数字化用户》 2020年第11期161-163,共3页
使用乙烯羰基丙醛工艺的目的是为了对以后研制出全新的乙烯羰基合成丙醛工艺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是用乙烯和氯化氢反应得到氯乙烷,和氰化钠反应得到丙腈,然后用三乙氧基氢化铝锂还原、水解既得到丙醛。但是在乙烯氧化基合成丙醛系统... 使用乙烯羰基丙醛工艺的目的是为了对以后研制出全新的乙烯羰基合成丙醛工艺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是用乙烯和氯化氢反应得到氯乙烷,和氰化钠反应得到丙腈,然后用三乙氧基氢化铝锂还原、水解既得到丙醛。但是在乙烯氧化基合成丙醛系统中,催化的稳定程度始终是研发的难题,而掌握其稳定程度则可以确保整个工序连续平稳地进行。我们从温度控制、压强、气相分压、原材料碳氢比和催化含量等五大工艺参数方面入手,并深入探讨了上述参数对催化剂稳定性的深远影响。最后,制定出了真空反应釜的温度范围75℃~85℃,真空反应釜的压强限制范围(1.75~1.85)MPa,化学反应釜中气相放空乙炔含量限制40%~45%,原料乙炔:一氧化碳:氢气=1:1:1.08(摩尔比值),化学反应液中催化铑气体浓度(85~105)ppm等良好的化学反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羰基 合成丙醛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O-Al_2O_3复合催化剂上甘油选择氢解合成丙二醇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帅 刘海超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1-643,共13页
分别采用均匀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和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了3种具有相似组成的Cu-ZnO-A1_2O_3催化剂(CZA-HP,CAZ-DP和CZA-CP)Ε同时还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O催化剂(CZ-HP)以用于比较.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制备的Cu-Zn... 分别采用均匀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和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了3种具有相似组成的Cu-ZnO-A1_2O_3催化剂(CZA-HP,CAZ-DP和CZA-CP)Ε同时还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O催化剂(CZ-HP)以用于比较.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制备的Cu-Zn-Al碱式碳酸盐前体中Cu^(2+),Zn^(2+)和Al^(3+)的混合均匀程度的顺序为CZA-DP<CZA-HP<CZA-CP.A1^(3+)分散程度的提高和A1_2O_3与ZnO的紧密接触使得Cu-ZnO-A1_2O_3催化剂中金属Cu和ZnO具有更小的粒径.但ZnO-A1_2O_3间紧密接触也阻隔了Cu-ZnO-A1_2O_3催化剂中金属Cu与ZnO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A1_2O_3的添加使得CZA-HP样品上的Cu粒子表现出最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473 K和6.0 MPa H_2的反应条件下,以上三种Cu-ZnO-A1_2O_3催化剂均高选择性地催化甘油氢解为丙二醇(30%甘油转化率下的选择性>90%).Cu-ZnO-A1_2O_3催化剂表面单位Cu原子的本征活性顺序为CZA-DP<CZA-CP<CZ-HP<CZA-HP,与它们的氧化还原能力相一致.此外,A1_2O_3的添加还显著地抑制了Cu粒子在反应过程中的聚集,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经6次循环使用后,CZ-HP中Cu粒子的粒径从13.2增至45.2 nm,活性相应下降了45%:而CZA-HP中Cu粒子的粒径从8.3增至19.0 nm,活性仅下降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选择性氢解 丙二醇 氧化锌 氧化铝 碱式碳酸盐前体 构效关系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大学创制新型烷烃脱氢催化剂
16
作者 《合成技术及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27-27,共1页
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制出寿命高达5500 h以上的超高稳定性催化剂,可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烃直接脱氢制取对应烯烃。3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烷烃直接脱氢是工业制烯烃... 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制出寿命高达5500 h以上的超高稳定性催化剂,可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烃直接脱氢制取对应烯烃。3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烷烃直接脱氢是工业制烯烃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反应需在苛刻的高温条件下进行,商业化烷烃脱氢催化剂面临易烧结、易积碳、催化剂需频繁再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 烷烃脱氢 直接脱氢 热力学平衡 稳定性催化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低碳烷烃 高温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在玻璃纤维网上制备高活性TiO_2光催化剂
17
作者 吕妍 赵建夫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6-116,共1页
为了制备高活性光催化剂,通过调节胶液组分比例、涂覆次数、焙烧条件等方法来找出最优的制备条件。另外,在制得的高活性纯TiO2催化剂的基础上,本试验尝试了在胶液中添加Fe(NO3)3·9H2O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并比较了不同掺铁量... 为了制备高活性光催化剂,通过调节胶液组分比例、涂覆次数、焙烧条件等方法来找出最优的制备条件。另外,在制得的高活性纯TiO2催化剂的基础上,本试验尝试了在胶液中添加Fe(NO3)3·9H2O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并比较了不同掺铁量光催化剂之间的活性,发现不掺铁的标准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而掺铁改性的光催化剂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溶胶凝胶法 玻璃纤维网 TIO2 掺铁改陛 苯酚 催化剂潘陛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钨对Pt-RuO_xH_y电催化剂甲醇氧化性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俊红 冯媛媛 +2 位作者 张贵荣 王安杰 徐柏庆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1-524,共4页
在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的Pt-RuOxHy样品中引入氧化钨(WOm),能有效抑制样品中水合氧化钌(RuOxHy)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在扩展电势(-0.20~0.96 V vs SCE)的电化学预处理过程中,RuOxHy的溶解程度从Pt-RuOxHy中的70%降至Pt-RuOxHy-WOm中... 在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的Pt-RuOxHy样品中引入氧化钨(WOm),能有效抑制样品中水合氧化钌(RuOxHy)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在扩展电势(-0.20~0.96 V vs SCE)的电化学预处理过程中,RuOxHy的溶解程度从Pt-RuOxHy中的70%降至Pt-RuOxHy-WOm中的15%.计时电流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与窄电势区间(-0.20~0.46 V vs SCE)预处理的钌物种没有流失的样品相比,经扩展电势区间预处理的Pt-RuOxHy-WOm样品上甲醇电氧化反应的活性没有下降,而Pt-RuOxHy样品的活性则下降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电氧化 铂基电催化剂 水合氧化钌 氧化钨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镓改性的铜基疏水催化剂用于CO_(2)选择性加氢制二甲醚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航杰 肖月华 +5 位作者 肖佳乐 范凯 李炳宽 李晓龙 王亮 肖丰收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78-187,共10页
CO_(2)选择性加氢制二甲醚(DME)是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该过程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比如,水分子会限制CO_(2)的高效转化并诱导铜颗粒的团聚,导致催化活性与稳定性不足.此外,沸石分子筛甲醇脱水催化剂的酸性过强容易... CO_(2)选择性加氢制二甲醚(DME)是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该过程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比如,水分子会限制CO_(2)的高效转化并诱导铜颗粒的团聚,导致催化活性与稳定性不足.此外,沸石分子筛甲醇脱水催化剂的酸性过强容易造成甲醇过度脱水生成低碳烃,导致催化选择性不足.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CO_(2)加氢制DME催化剂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共水解法制备了一系列镓改性的疏水二氧化硅负载铜基催化剂,并通过优化疏水基团含量以及铜与镓的比例来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CO吸附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镓物种对铜纳米颗粒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调控,提升了催化剂上Cuδ+物种的含量,从而抑制了逆水煤气转换反应,实现了CO选择性的降低.此外,水蒸气等温吸附、水蒸气程序升温脱附和水滴接触角测试等结果表明,引入疏水甲基基团可以调控催化剂表面的浸润性,提升水分子的扩散速率并抑制其二次吸附.在镓改性和甲基基团疏水修饰的协同作用下,Cu/Ga-SiO_(2)-20Me催化剂上CO_(2)转化率从5.5%提升至9.7%,DME选择性达到59.3%,而CO选择性则从40%降至11.3%.在100h的长周期测试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稳定性.通过研究CO_(2)加氢催化剂(Cu/SiO_(2)-20Me)和甲醇脱水催化剂(Ga/SiO_(2)-20Me)的混合方式,探讨了疏水环境下铜和镓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镓改性和疏水基团的协同作用有助于串联反应的同步进行,避免了甲醇中间体的气相扩散和二次吸附.对于物理混合催化剂,由于两种活性金属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导致铜基催化剂上生成的甲醇必须气相扩散并二次吸附于镓催化剂表面以进行后续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反应.然而,在疏水甲基基团的作用下,抑制了极性甲醇分子的二次吸附,导致了二甲醚选择性的降低.尽管如此,对于Cu/Ga-SiO_(2)-20Me复合催化剂,铜与镓物种的毗邻性实现了CO_(2)加氢制甲醇和甲醇脱水制二甲醚串联反应能够同步进行,成功避免了甲醇中间体的气相扩散和二次吸附.此外,疏水甲基基团可以加速反应生成水的扩散,促进反应平衡正向进行,实现高效催化.综上,本文研究结果为催化系统的空间分布控制提供了有益的见解,并为设计适用于疏水催化过程的新型串联催化剂提供了参考.此外,该理念为催化剂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催化剂 疏水性调节 镓助剂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电解水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振斌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24-1128,共5页
在全球追求可持续清洁能源的背景下,电解水被视为一种高效生产氢气的方法,其效能极大依赖于催化剂的表现.设计实用催化剂时,活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尽管传统研究倾向于使用热力学活性来解释实验结果并指导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研... 在全球追求可持续清洁能源的背景下,电解水被视为一种高效生产氢气的方法,其效能极大依赖于催化剂的表现.设计实用催化剂时,活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尽管传统研究倾向于使用热力学活性来解释实验结果并指导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研究催化剂的动力学活性和稳定性却未受到足够关注.本文分析了酸性条件下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动力学活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局限,并提出了计算评估催化剂稳定性的标准化方法,同时探讨设计低成本、高效能催化剂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和稳定性 新型催化材料 催化剂稳定性 非贵金属催化剂 标准化方法 酸性电解水 计算评估 清洁能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