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敦颐对儒家经学的创新——以《易传》、《中庸》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蔡方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共4页
周敦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开创者,以新的视野诠释《易传》和《中庸》等儒家经典,构建将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人性论、道德修养论相结合的道德形上学。把儒家经学哲学化、义理化,对儒家经学加以时代的创新,为宋代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周敦颐 儒家经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与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从“经典诠释”到“本体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成中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4,共6页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心统说 儒家经学 本体诠释 经典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僧人对儒家经学的认识与回应——从释智圆和释契嵩谈起 被引量:1
3
作者 魏鸿雁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儒家经学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是儒家学说中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学术中居于重要地位。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宋学形成前后,释智圆、释契嵩站在佛教立场上,对儒家经学给予了探索。他们不拘泥于古圣贤章... 儒家经学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是儒家学说中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学术中居于重要地位。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宋学形成前后,释智圆、释契嵩站在佛教立场上,对儒家经学给予了探索。他们不拘泥于古圣贤章句的束缚,以“微言大义”的举动和读经致用的态度,走出了宋代经学发展的第一步,昭示了宋代经学复兴的时代特色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释智圆 释契嵩 儒家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经学礼法观对东汉社会的控制与整合窥探
4
作者 汪荣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3-156,共4页
东汉时期,随着经学的发展,在经学的浸润和熏陶下,儒家礼法文化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东汉帝王、大臣和地方官吏积极晓习儒经,由此开创了东汉官僚集团及政治文化经学化的格局。同时,刑德并用、礼法和合的儒家经学礼法观不断渗透到东汉社会... 东汉时期,随着经学的发展,在经学的浸润和熏陶下,儒家礼法文化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东汉帝王、大臣和地方官吏积极晓习儒经,由此开创了东汉官僚集团及政治文化经学化的格局。同时,刑德并用、礼法和合的儒家经学礼法观不断渗透到东汉社会控制体系之中,推动了汉代社会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以及法律经学化。它使儒家经学礼法观成为封建政治与法律的灵魂,这为汉廷实施经学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实践创造了条件,对汉代及其后世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儒家经学 社会控制 社会整合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经学对汉武帝一朝的影响
5
作者 王静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所奉行的黄老无为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积极有为的内外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树立正统地位,成为汉王朝的统治思想。武帝一朝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和初步体现其政治影响的时期,对武帝一朝的政治、经济、社会... 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所奉行的黄老无为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积极有为的内外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树立正统地位,成为汉王朝的统治思想。武帝一朝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和初步体现其政治影响的时期,对武帝一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实施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 武帝时期 统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封建文化 清理儒家经学
6
作者 汤志钧 《晋阳学刊》 1980年第3期17-18,共2页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二千余年,作为封建文化主体的儒家经学,在社会上有着很深的影响,形成一种传统的力量.孔子成为偶象,非圣等于犯法.鸦片战争以后,一些封建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转化,但孔子迷信依然存在,即使是有影响的思想家,也摆脱不了...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二千余年,作为封建文化主体的儒家经学,在社会上有着很深的影响,形成一种传统的力量.孔子成为偶象,非圣等于犯法.鸦片战争以后,一些封建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转化,但孔子迷信依然存在,即使是有影响的思想家,也摆脱不了儒学的羁绊.这里,可举康有为为例.康有为是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他要求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孔子改制 儒家经学 封建文化 向西方学习 资本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 文化主体 封建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经学与中国古代辞书编纂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时仪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共9页
辞书是一定时期的思想、科学、文化和语言发展状况的重要见证,辞书的编纂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的,某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对辞书的编纂必然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经学为根基和核心的,儒家经学与中国古代... 辞书是一定时期的思想、科学、文化和语言发展状况的重要见证,辞书的编纂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的,某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对辞书的编纂必然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经学为根基和核心的,儒家经学与中国古代辞书编纂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儒家经典的训释与《尔推》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汉武帝"废默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居于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精神生活和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儒家著作也被奉为法定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书编纂 儒家经学 中国古代 儒家经典 传统文化 哲学思想 今文经学 儒家思想 训释 今古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贾顺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23-32,共10页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贾顺先李退溪名,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1501年),去世于李朝宣祖四年(1570年),相当于中国明代孝宗、武宗、世宗、穆宗这段时期。由于当时中朝两国是非常亲密的友好邻邦,中国的文...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贾顺先李退溪名,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1501年),去世于李朝宣祖四年(1570年),相当于中国明代孝宗、武宗、世宗、穆宗这段时期。由于当时中朝两国是非常亲密的友好邻邦,中国的文化对朝鲜有很大的影响。朝鲜的一批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周易》 儒家经学 《易学启蒙》 今注今译 四端七情 朝鲜李朝 释义 《周易正义》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经学传统对中国人创造力培养的消极影响探析
9
作者 马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50-52,共3页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儒家经学传统对中国人创造力培养的消极影响:一是使读书人偏文轻理,知识面狭窄,对创造力的知识基础的构建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是造就了中国人整体性、同一性的思维特性,使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三是其"重义轻...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儒家经学传统对中国人创造力培养的消极影响:一是使读书人偏文轻理,知识面狭窄,对创造力的知识基础的构建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是造就了中国人整体性、同一性的思维特性,使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三是其"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观贬抑了人的个性发展,压制了人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传统 创造力培养 思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经学中的十二大价值观念——中国经典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广辉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4-53,共10页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念 儒家经学 现代解读 十二大 中国 经典诠释 文化发展 心理基础
原文传递
从解经学走向诠释学——儒家经学现代转化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景海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9-198,227,共11页
儒家经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古典的解经学,以追求经典的“原意”和证合“圣人之志”为目标。晚清以还,经学解体,走向“后经学时代”的文献整理和经学史研究等,基本上瞩目于材料的历史性和叙事的实证性,而对于经学的哲学意义和诠释学特征则... 儒家经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古典的解经学,以追求经典的“原意”和证合“圣人之志”为目标。晚清以还,经学解体,走向“后经学时代”的文献整理和经学史研究等,基本上瞩目于材料的历史性和叙事的实证性,而对于经学的哲学意义和诠释学特征则甚少顾及。经学系统的现代转化,除了历史文献的清理、古典意义的说明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对其根本特征、思想价值和未来发展做出新的理解与阐证。只有将传统的注经学改造成现代的诠释学、将文献学的视域和定位转变为新的哲学体系的创造,从本体论的建构来重新思考经学的现代转化问题,人们所期待的“新经学”的产生才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 经典 经学 现代转化 经典诠释学
原文传递
国学大师蒙文通论儒家经学与诸子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方鹿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国学大师蒙文通探讨了由儒学到经学的发展过程,指出先秦时期儒学与诸子学互为采获,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到了汉代,儒家经学融会百家之长而综其旨要于儒家,取代诸子百家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 蒙文通 儒家经学 诸子学
原文传递
儒家经学的历史与现代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雪涛 《中国教师》 2012年第15期15-18,共4页
每一个文化传统,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思想系统,承载此思想系统的载体,便是经典。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儒学是中国文化的骨干,汉代之后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由于受到官方的推崇,
关键词 儒家经学 历史 现代 中国传统社会 文化传统 社会生活 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从解经学走向诠释学——儒家经学现代转化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景海峰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9期26-28,共3页
对于传统的解经学而言,经典文本是解释活动展开的中心,解释的目的就是要为了使文本的内容清晰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典所传递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解释活动需要聚焦,一般着重在处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问题;也需要划界,以便排除... 对于传统的解经学而言,经典文本是解释活动展开的中心,解释的目的就是要为了使文本的内容清晰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典所传递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解释活动需要聚焦,一般着重在处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问题;也需要划界,以便排除各种对意义确定性所可能产生的干扰。这样,解释活动便自然地形成了一定的界域和自身的封闭性。但在现代性语境之下,“必专守旧”的经学观念已成为明日黄花,早已经远离我们的时代。而作为现代学术研究对象、分科而治的“经学”材料,或者经学史研究,又只是在做历史回望的工作,并不能从生存论的本体意义上来理解“经”的价值。如何使经典的意义在现代生活中有所体现,如何能保持经典的“活”性,这就需要有新的经学观念和新的诠释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转化 现代学术 经学 儒家经学 现代性语境 哲学诠释 语言文字 经学
原文传递
儒家经学与佛、道关系略论
15
作者 杨燕 詹石窗 《儒道研究》 2009年第1期371-391,共21页
在中国历史上,佛、道教与儒家经学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经学在伦理道德和哲学领域都对佛、道教发生渗透;另一方面,佛、道教对儒家经学又发生了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既表现在宋明理学兴起时'四书&#... 在中国历史上,佛、道教与儒家经学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经学在伦理道德和哲学领域都对佛、道教发生渗透;另一方面,佛、道教对儒家经学又发生了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既表现在宋明理学兴起时'四书'地位的凸显上,也反映于理学家们的学术经历和思想体系的构建中。中国传统文化极强的包容性及儒家经学典籍自身的宗教意涵为佛、道教与儒家经学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氛围和内在融通的可能性,传统的教育体制为佛、道教与儒家经学的互动提供了学术平台,来自政治层面的皇权支持为佛、道教与儒家经学的互动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动力。在这种互动和交融的历史过程之中,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完善了包容大度、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这种兼容并包、强调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思想特质在今天依然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 道教 佛教 关系
原文传递
儒家经学流派评述
16
作者 张志哲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3-79,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经学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经过中央王室“法定”的儒家经典的阐发和议论。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历代经学家对于儒家经典发表许多不同的见解,因而形成为不同的流派。透过这些学派...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经学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经过中央王室“法定”的儒家经典的阐发和议论。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历代经学家对于儒家经典发表许多不同的见解,因而形成为不同的流派。透过这些学派的对立和争论,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在借经学来发挥自己的思想,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同时,也反映出封建文化的千姿百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经典 孔子 中国封建社会 康有为 儒家学说 古文学派
原文传递
董仲舒与儒家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17
作者 蛰泰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544-544,共1页
2016年9月28—29日在西北大学召开,由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和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共同主办,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院、先贤先烈英模精神研究院承办,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协办。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 2016年9月28—29日在西北大学召开,由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和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共同主办,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院、先贤先烈英模精神研究院承办,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协办。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存山,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顾问、人民出版社编审金春峰先生等海内外6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深入探讨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儒学联合会 儒家经学 中国儒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华孔子学会 张践 李存
原文传递
儒家经学《周易》古礼研究的欠缺
18
作者 张朋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周易》古礼问题很早就纳入到儒学的研究范围了,一般归于经学研究领域。《礼记》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仪的问题,这说明当时礼仪制度崩坏的迅速与彻底,造成了在研究中的很多困难。这就导致在后代儒家学者的研究中,对《周易》... 《周易》古礼问题很早就纳入到儒学的研究范围了,一般归于经学研究领域。《礼记》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仪的问题,这说明当时礼仪制度崩坏的迅速与彻底,造成了在研究中的很多困难。这就导致在后代儒家学者的研究中,对《周易》古礼解说或者是不确切,或者强不知以为知。最为关键的是,儒家经学《周易》古礼研究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有问题。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儒家经学对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辩护,为士大夫的愚忠培植道德力量和人格设定,从而使得《周易》古礼研究具有太多的义理阐发倾向,距离现代学术所要求的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相距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 君权神授 《周易》 经学研究 道德力量 现代学术 儒家学者 礼仪制度
原文传递
“四书系统下的儒家经学与政教秩序”学术研讨会
19
作者 蛰泰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471-471,共1页
2017年12月9—10日在中山大学召开,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研究”课题组、中山大学跨文化哲学研究平台、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来自全国10余所院校和机构的50余名学者与会议,探讨四书学与经学... 2017年12月9—10日在中山大学召开,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研究”课题组、中山大学跨文化哲学研究平台、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来自全国10余所院校和机构的50余名学者与会议,探讨四书学与经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当下重新审视政教秩序的现实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学 儒家经学 现实关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跨文化哲学 政教 中山大学 学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近代经学的特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志钧 《中州学刊》 198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这里所说的近代,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儒家经学由变化改造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八十年。 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是封建政府用以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经典崇奉勿替,儒家创始人孔子也作... 这里所说的近代,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儒家经学由变化改造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八十年。 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是封建政府用以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经典崇奉勿替,儒家创始人孔子也作为偶象膜拜,在社会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一种传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 康有为 今文经学 孔子 儒经 张之洞 曾国藩 今文学派 封建统治 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