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2009年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1)》公布数据。采用N1(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比重)、N_(2)(围产儿死亡率)、N_(3)(5岁以下儿童低体...目的应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2009年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1)》公布数据。采用N1(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比重)、N_(2)(围产儿死亡率)、N_(3)(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N_(4)(新生儿访视率)、N_(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N_(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等指标评价儿童保健发展状况。采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和加权秩和比法(rank sum ration,RSR)法模糊联合综合评估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采用敏感性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敏感度。结果熵权法计算结果显示,评价指标N_(1)~N_(6)的权重值依次为0.2779、0.1705、0.1423、0.1387、0.1390、0.1315。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结果示,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排名第1位为2020年,第12位为2009年。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Ci值与WRSR值呈显著正相关(r=0.9986,P<0.001)。敏感性分析结果示,各评价指标的敏感度大小顺序为:N_(1)>N_(2)>N_(4)>N_(3)>N_(5)>N_(6)。结论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质量整体上逐年上升,评价指标中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比重这一指标的权重系数和敏感度均最高,对儿童保健发展质量评估的影响最大。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生长、神经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保健的婴幼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予以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统计两组...目的 :探讨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生长、神经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保健的婴幼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予以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统计两组婴幼儿身体发育指标、神经心理发展情况、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评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评分、疾病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婴幼儿身体发育指标头围、身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婴幼儿身体发育指标头围、身长、体质量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婴幼儿身体发育指标身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幼儿干预后大动作发育、精细动作发育、语言、社会行为、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婴幼儿PDI评分、M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婴幼儿PDI评分、MDI评分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婴幼儿PDI评分、M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幼儿干预后疾病发生率(佝偻病、腹泻、贫血)均低于对照组婴幼儿,疾病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生长、神经及运动发育,还可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2009年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1)》公布数据。采用N1(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比重)、N_(2)(围产儿死亡率)、N_(3)(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N_(4)(新生儿访视率)、N_(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N_(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等指标评价儿童保健发展状况。采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和加权秩和比法(rank sum ration,RSR)法模糊联合综合评估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采用敏感性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敏感度。结果熵权法计算结果显示,评价指标N_(1)~N_(6)的权重值依次为0.2779、0.1705、0.1423、0.1387、0.1390、0.1315。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结果示,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排名第1位为2020年,第12位为2009年。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Ci值与WRSR值呈显著正相关(r=0.9986,P<0.001)。敏感性分析结果示,各评价指标的敏感度大小顺序为:N_(1)>N_(2)>N_(4)>N_(3)>N_(5)>N_(6)。结论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质量整体上逐年上升,评价指标中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比重这一指标的权重系数和敏感度均最高,对儿童保健发展质量评估的影响最大。
文摘目的 :探讨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生长、神经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保健的婴幼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予以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统计两组婴幼儿身体发育指标、神经心理发展情况、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评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评分、疾病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婴幼儿身体发育指标头围、身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婴幼儿身体发育指标头围、身长、体质量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婴幼儿身体发育指标身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幼儿干预后大动作发育、精细动作发育、语言、社会行为、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婴幼儿PDI评分、M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婴幼儿PDI评分、MDI评分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婴幼儿PDI评分、M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幼儿干预后疾病发生率(佝偻病、腹泻、贫血)均低于对照组婴幼儿,疾病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生长、神经及运动发育,还可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