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刚 张晓斌 +4 位作者 曲行达 罗美芳 彭琼玲 马丽亚 赵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探索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以下简称“儿心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的效能及其所需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18~48月龄的ASD(n=277)和GDD(n=... 目的探索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以下简称“儿心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的效能及其所需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18~48月龄的ASD(n=277)和GDD(n=415)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心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警示行为6大能区的发育水平,并将获得的智龄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共13个指标的数据作为特征,应用5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分类器进行模型训练,计算各分类器对两组被试的分类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警示行为DQ同时在5个分类器中作为第一个特征被选中,且在使用警示行为DQ单个特征时,分类准确度达到78.90%;当警示行为DQ与警示行为智龄、大运动智龄和语言能力智龄协同作用时,最高分类准确度为86.71%。结论ML结合儿心量表能有效区分ASD和GDD儿童;警示行为DQ在ML中起重要作用,而与其他特征联合能提高分类的准确度,对临床高效、准确鉴别ASD和GDD儿童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全面发育迟缓 机器学习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神经行为干预结合家庭健康教育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高娟 肖乃凤 邢颖颖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神经行为干预结合家庭健康教育能否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康复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1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 目的:探究早期神经行为干预结合家庭健康教育能否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康复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1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家庭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早期神经行为干预。对两组患儿的疗效、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评分、S-S评分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疗效有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评分对比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患儿的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0、7.704、6.062、7.918、4.217,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S-S评分对比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患儿的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6、6.875、6.696、6.633,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2,P<0.05)。结论:早期神经行为干预结合家庭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提高语言发育迟缓的总治愈率,改善患儿的发育情况,提高患儿家属对医护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神经行为干预 家庭健康教育 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 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社交行为干预模式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罗红艳 高冰 +2 位作者 谭婉丽 刘宇 徐丽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8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结构化社交行为干预模式(BSR)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1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孤独症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4)。治疗组采用BSR模式联合中医推拿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结构化社交行为干预模式(BSR)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1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孤独症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4)。治疗组采用BSR模式联合中医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BSR模式治疗。治疗后3、6个月,应用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6个月,治疗组ABC评估各单项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P-3评估各单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BSR模式治疗,结构化社交行为干预模式联合中医推拿能更快提高孤独症患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更好控制异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结构化社交行为干预模式(BSR模式) 中医推拿 孤独症行为检查(ABC) 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PE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矫正5~7月龄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琼玲 赵晓丽 +3 位作者 丁建英 马晓樱 曹静如 马丽亚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0年第4期30-33,38,共5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随访门诊早产儿在矫正5~7月龄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已开发的互联网+早产儿随访系统,组建早产儿共同照护团队,从2019年开始按照《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和辖... 目的了解早产儿随访门诊早产儿在矫正5~7月龄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已开发的互联网+早产儿随访系统,组建早产儿共同照护团队,从2019年开始按照《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和辖区转诊的早产儿开展随访。分析早产儿在矫正5~7月龄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至矫正5~7月龄时,有53名(27.0%)早产儿存在宫外生长迟缓。分别有9例(45.0%)小于胎龄儿和22例(12.7%)适于胎龄儿至矫正年龄5~7月龄,体重未能达到满意的追赶生长;而累积有32例(16.3%)早产儿出现体重追赶生长过速。总计有25名(12.8%)早产儿在矫正年龄5~7月龄时存在1个及以上能区的发育障碍或临界偏低水平(发展商≤79)。存在发育障碍或临界偏低水平组的早产儿,其在矫正5~7月龄接受首都儿童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评估时的平均体重、身长均低于发育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矫正5~7月龄的生长发育与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存在相关性。对早产儿出院后营养进行科学管理是保障其神经心理发育正常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体格发育 神经心理发育 《0~6岁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20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团体语言社交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ABC、ATEC及PEP-3评分的影响
5
作者 陈浩然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2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团体语言社交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于新沂市中医院治疗的86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团体语言社交训练干预,观...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团体语言社交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于新沂市中医院治疗的86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团体语言社交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穴位按摩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的孤独症行为、孤独症治疗效果、社会功能、沟通能力及发展年龄。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中感觉、躯体运动、生活自理、语言、交往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量表沟通维度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个项目发展年龄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应用穴位按摩联合团体语言训练,可有效提高患儿语言、行为认知、理解及社交等能力,促进症状改善,提高社交互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社会功能,并可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穴位按摩 团体语言社交训练 孤独症行为检查 孤独症治疗评估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