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测试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红林 孙逢春 张承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从理论上对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的不同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测试模型,提出了直流脉冲法快速测试电池在不同放电率和放电深度下的充放电效率。同时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分析了不同放... 从理论上对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的不同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测试模型,提出了直流脉冲法快速测试电池在不同放电率和放电深度下的充放电效率。同时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分析了不同放电率和不同放电深度对电池效率的影响。直流脉冲法和其它测试方法相比,测试结果基本相同,但这种测试方法可以缩短测试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电池充放电效率 测试分析 电动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放电效率的超级电容组容量配置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迎 陈燎 +1 位作者 盘朝奉 陈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33,共6页
通过超级电容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超级电容组不同充放电模式下的充放电效率。提出了超级电容组充放电效率的计算方法,在提供的总能量为80 k J,放电功率为50 k W,放电因数为50%条件下,研究了超级电容组的容量配置。仿真获得了超级电容组... 通过超级电容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超级电容组不同充放电模式下的充放电效率。提出了超级电容组充放电效率的计算方法,在提供的总能量为80 k J,放电功率为50 k W,放电因数为50%条件下,研究了超级电容组的容量配置。仿真获得了超级电容组的效率曲线以及超级电容组所需器件组数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恒电流还是恒功率充放电,为获得高效率,超级电容组充电电流须限制在210 A以下,放电电流不得超过190 A;充电功率需限制在10.6 k W以下,放电功率不得超过9.5 k W;超级电容组在容量配置时考虑效率就会导致所需器件组数的增加。试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基本吻合,表明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放电效率 超级电容组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液流电池建模及充放电效率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沈洁 李广凯 +2 位作者 侯耀飞 滕松 贾超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1-1003,1013,共4页
储能系统是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钒液流电池(VRB)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其优势及成功范例充分展示了它在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介绍了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研究VRB的堆栈电压、荷电状态SOC、内部损耗和... 储能系统是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钒液流电池(VRB)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其优势及成功范例充分展示了它在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介绍了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研究VRB的堆栈电压、荷电状态SOC、内部损耗和动态响应,构建了VRB仿真系统模型。详细研究了VRB恒电流充放电模式,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影响钒液流电池储能充放电效率的因素,并得出了最优充电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液流电池 建模 充放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组的充放电效率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明辉 秦大同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6.5 A.h/144 V60QNY6.5镍氢电池组为对象进行效率分析,搭建了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组综合性能实验台,进行了电池组充放电性能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基于镍氢电池组性能实验结果,并考虑电池组环境温度,利用拟合技术得到了镍氢电池内阻与... 以6.5 A.h/144 V60QNY6.5镍氢电池组为对象进行效率分析,搭建了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组综合性能实验台,进行了电池组充放电性能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基于镍氢电池组性能实验结果,并考虑电池组环境温度,利用拟合技术得到了镍氢电池内阻与电动势的理论计算模型;结合电池与电机联合工作原理,提出了镍氢电池组效率的理论计算模型,为混合动力汽车系统控制策略的动态优化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镍氢电池 充放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钨氧化物掺杂改性氧化亚硅提升首次充放电效率的研究
5
作者 张继伟 谢松涛 +4 位作者 谢梦雨 洪灿灿 完颜俊超 陈垒 赵金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70,共4页
采用铌钨氧化物(NWO)对SiO进行掺杂改性,并与用五氧化二铌(NO)、钛酸锂(LTO)、钛铌氧化物(TNO)改性的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记为SiO@NWO、SiO@NO、SiO@LTO、SiO@TNO。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SiO的首次放电比... 采用铌钨氧化物(NWO)对SiO进行掺杂改性,并与用五氧化二铌(NO)、钛酸锂(LTO)、钛铌氧化物(TNO)改性的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记为SiO@NWO、SiO@NO、SiO@LTO、SiO@TNO。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SiO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80.6 mA·h/g,充电比容量为891.2 mA·h/g,充放电效率为45.0%;SiO@NWO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464.0 mA·h/g,充电比容量为327.1 mA·h/g,充放电效率为70.5%,首次充放电效率显著提升。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SiO@NWO的电荷转移阻抗R_(ct)为113.5Ω,显著小于SiO的213.7Ω,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硅 铌钨氧化物 首次充放电效率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锗掺杂改性纳米硅提升首次充放电效率
6
作者 高风仙 徐励娟 +4 位作者 张匀 邢世浩 董朋阁 陈垒 赵金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54,共5页
纳米硅(Si)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初始库仑效率低,严重限制了Si的实际应用。采用锗(Ge)对Si进行掺杂改性,并采用硼(B)和硫化锂(Li_(2)S)作为对比研究,分别记为Si-Ge、Si-B... 纳米硅(Si)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初始库仑效率低,严重限制了Si的实际应用。采用锗(Ge)对Si进行掺杂改性,并采用硼(B)和硫化锂(Li_(2)S)作为对比研究,分别记为Si-Ge、Si-B和Si-Li_(2)S。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四种材料均在28°处有一个明显晶体硅的特征衍射峰。Si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640.5 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437.6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16.6%。添加锗改性材料Si-Ge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15.2 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191.7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49.3%,在首次充放电效率方面有显著提升。经交流阻抗测试表明Si-Ge的电荷转移阻抗R_(ct)为136.7Ω显著小于Si的465.4Ω,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锗掺杂 首次充放电效率 电化学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陶其铭 陈杰 《汽车电器》 2022年第9期62-63,66,共3页
本文简单介绍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及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与内阻的测试原理,提供整车环境以及实验室台架上两种环境下的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方法,并例举部分整车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数据,分析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充... 本文简单介绍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及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与内阻的测试原理,提供整车环境以及实验室台架上两种环境下的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方法,并例举部分整车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内阻测试数据,分析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充电(放电)过程中蓄电池内阻与SOC的对应关系,为整车电性能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整车车载蓄电池的选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器回路 蓄电池 充放电效率 S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桢贤 谭淳洲 罗玲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第16期7-9,24,共4页
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是提升整车能量利用率的关键。文章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的因素,提出了一种充放电效率表征方法和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平台,并设计实验参数及要求,并针对某款电动汽车动... 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是提升整车能量利用率的关键。文章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的因素,提出了一种充放电效率表征方法和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平台,并设计实验参数及要求,并针对某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进行了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整车能量流分析不可忽视充放电效率的影响,不同充放电工况下,电池充放电效率随电流变化呈线性负相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充放电效率 测试方法 变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田研发纳米硫正极材料提升锂电池充放电效率
9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共2页
近日,日本丰田北美研究所(TRINA)的科研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锂电池纳米硫正极材料。该材料采用了类似于块菌的结构,其中包括嵌入空心碳纳米球体的硫粒子以及密封柔性叠层纳米膜碳导体。
关键词 正极材料 日本丰田 纳米硫 锂电池 充放电效率 研发 研究所 纳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田研发纳米硫阴极材料提升锂电池充放电效率
10
《纳米科技》 2015年第5期86-86,共1页
近日,丰田北美研究所(TRINA)的科研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锂电池纳米硫阴极材料,这种材料采用了类似于块菌的结构,其中包括嵌入空心碳纳米球体的硫粒子以及密封柔性叠层(LBL)纳米膜碳导体。
关键词 阴极材料 纳米硫 锂电池 充放电效率 丰田 研发 研究所 纳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田研发新型纳米硫阴极材料提升锂电池充放电效率
11
《汽车工程师》 2015年第12期7-7,共1页
丰田北美研究所的科研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锂电池纳米硫阴极材料,该材料采用了类似于块菌的结构,其中包括嵌入空心碳纳米球体的硫粒子及密封柔性叠层(LBL)纳米膜碳导体。研究人员指出,新型纳米硫阴极材料(65%的最终硫载荷)可以... 丰田北美研究所的科研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锂电池纳米硫阴极材料,该材料采用了类似于块菌的结构,其中包括嵌入空心碳纳米球体的硫粒子及密封柔性叠层(LBL)纳米膜碳导体。研究人员指出,新型纳米硫阴极材料(65%的最终硫载荷)可以在2C高速率条件下工作(1C对应1h完整充电或放电),并可完成超过500个充放电循环,充放电效率几乎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放电效率 阴极材料 纳米硫 锂电池 丰田 研发 充放电循环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层状LaSt3Fe2O10提高电池充放电效率
12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4年第1期55-55,共1页
日本北海道大学催化剂化学研究中心竹口奄弥研究小组开发出层状钙钛矿型LaSt3Fe2O10氧化物,作为金属·空气可充电电池正极材料,用于电动车驱动电源,其理论能量密度(放电输出)有望超过目前所用的锂离子电池,但需解决空气极充... 日本北海道大学催化剂化学研究中心竹口奄弥研究小组开发出层状钙钛矿型LaSt3Fe2O10氧化物,作为金属·空气可充电电池正极材料,用于电动车驱动电源,其理论能量密度(放电输出)有望超过目前所用的锂离子电池,但需解决空气极充放电反应速度过快、充放电时能量损失大的问题。X-射线吸收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层状钙钛矿型LaSt3Fe2O10氧化物,比单纯钙钛矿型氧化物更易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放电效率 可充电电池 层状 钙钛矿型氧化物 日本北海道大学 锂离子电池 微结构分析 化学研究
原文传递
富锂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提升途径
13
作者 朱卫民 李洪刚 黄俊杰 《数据中心建设+》 2020年第6期29-32,共4页
富锂猛基氧化物(富锂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有望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而备受研究人员关注。但是,富锂材料的商业化应用也遭遇到首次充放电效率低的严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富锂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 富锂猛基氧化物(富锂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有望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而备受研究人员关注。但是,富锂材料的商业化应用也遭遇到首次充放电效率低的严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富锂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的形成原因和提升途径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链基氧化物 首次充放电效率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会平 孙荣霞 +1 位作者 张锁良 万真真 《电子测量技术》 2012年第1期22-24,共3页
为了更合理的利用太阳能,设计了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测试仪。通过分压电路采集太能电池板及蓄电池的端电压,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采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及蓄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经过模拟多路转换开关CD4052实现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池板和... 为了更合理的利用太阳能,设计了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测试仪。通过分压电路采集太能电池板及蓄电池的端电压,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采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及蓄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经过模拟多路转换开关CD4052实现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池板和蓄电池的电压采集与切换;最终将电流与电压信号经过16位数据采集卡USB5953传输到PC机,并通过LABVIEW平台显示电压电流变化曲线,计算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充放电效率。给出了实验测试数据,实现了对48 V、36 V、24 V、12 V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充放电效率 霍尔电流传感器 多路转换 数据采集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标 张向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4-496,571,共4页
由于电动汽车的运动状况多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随电动汽车运动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提高电池的利用效率,需要了解电池在不同状况下的效率。利用ARBIN动力电池测试仪器对38.4 V/40 A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分析了动力电... 由于电动汽车的运动状况多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随电动汽车运动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提高电池的利用效率,需要了解电池在不同状况下的效率。利用ARBIN动力电池测试仪器对38.4 V/40 A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分析了动力电池在不同充放电电流和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效率变化特性,建立了锂电池组效率的理论模型和拟合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拟合建立的效率模型的有效性,建立的拟合效率模型可以用于电动汽车在不同运动状况下控制策略的动态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充电特性 放电特性 充放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靠"呼吸"氧气充放电 中科院青能所在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6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7-337,共1页
锂空气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者,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锂空气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对催化剂的研究,大大提高了锂跟空气中氧气结合与分解的效率,从而提高电池充放电效率,有望成... 锂空气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者,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锂空气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对催化剂的研究,大大提高了锂跟空气中氧气结合与分解的效率,从而提高电池充放电效率,有望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理想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空气电池 充放电效率 中科院 正极材料 氧气 呼吸 理想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池放电效率的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提升研究
17
作者 李垚 《汽车测试报告》 2022年第10期94-96,共3页
在纯电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其实际续航能力的提升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升纯电汽车的续航能力,从纯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组逐步转变为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当锂离子电池处在高倍率放电时,其内阻就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影响... 在纯电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其实际续航能力的提升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升纯电汽车的续航能力,从纯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组逐步转变为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当锂离子电池处在高倍率放电时,其内阻就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影响放电效率,进而影响整个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能力。该文提出不干扰汽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提升纯电汽车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充放电效率 续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能量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红 吕丰 +1 位作者 魏学哲 戴海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32-2134,2228,共4页
现有能量效率算法只能反映充放电一个循环的效率,它将充电能量损失与放电能量损失耦合在一起,不适用于充电和放电过程分离的场合。基于锂离子电池OCV与SOC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提出了电池理论能量的概念,将电池的能量效率细分为充电能... 现有能量效率算法只能反映充放电一个循环的效率,它将充电能量损失与放电能量损失耦合在一起,不适用于充电和放电过程分离的场合。基于锂离子电池OCV与SOC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提出了电池理论能量的概念,将电池的能量效率细分为充电能量效率、放电能量效率以及充放电能量效率,提出了适用于这类电池的能量效率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理论能量 充电能量效率 放电能量效率 充放电能量效率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纳米复合电介质中指数分布陷阱电荷跳跃输运对储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小凡 闵道敏 +4 位作者 高梓巍 王泊心 郝予涛 高景晖 钟力生 《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5,共12页
目前常见聚合物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性能在高温下会急剧劣化,难以满足航空航天和能源等领域的需求.为提高介质高温储能性能,常掺杂纳米填料对电介质改性,通过改变电介质内部陷阱参数来调控电荷输运过程,但其内部陷阱的能级和密度与储能... 目前常见聚合物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性能在高温下会急剧劣化,难以满足航空航天和能源等领域的需求.为提高介质高温储能性能,常掺杂纳米填料对电介质改性,通过改变电介质内部陷阱参数来调控电荷输运过程,但其内部陷阱的能级和密度与储能性能间的定量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构建线性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中指数分布陷阱电荷跳跃输运的储能与释能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纯聚醚酰亚胺在150℃的体积电阻率和电位移矢量-电场强度回线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符合,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不同陷阱参数纳米复合电介质的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总陷阱密度和最深陷阱能级,会降低载流子迁移率、电流密度和电导损耗,提升放电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在150℃和550 kV/mm外施场强下,1.0 eV最深陷阱能级和1×10^(27) m^(-3)总陷阱密度的纳米复合电介质放电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分别为4.26 J/cm^(3)和98.93%,相比纯聚醚酰亚胺提升率分别为91.09%和227.58%,显著提升了高温储能性能.本研究为耐高温高储能性能电容器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和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阱能级和密度 储能密度 充放电效率 纳米复合电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极补锂量及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阎笑盈 靳卓 +3 位作者 徐晓明 曾涛 陈超 薛有宝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35,共5页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在负极上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消耗活性Li^(+),并导致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和容量衰减的问题,对石墨负极进行锂箔间隔补锂,研究负极补锂量及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负极补锂可弥补电池活性锂的损失,与未补锂的电池...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在负极上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消耗活性Li^(+),并导致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和容量衰减的问题,对石墨负极进行锂箔间隔补锂,研究负极补锂量及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负极补锂可弥补电池活性锂的损失,与未补锂的电池A相比,补锂12.76%的电池B在化成过程中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7.54个百分点,常温下以1.00 C在2.50~3.65 V循环445次的容量保持率提高2.77个百分点;补锂22.34%的电池C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9.24个百分点,容量保持率提高4.06个百分点。在预化成后对电池C进行45℃高温静置,更有利于锂源的嵌入和电池性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LiFePO_(4)) 负极预锂化 首次充放电效率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