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
1
作者 斯尚华 喻意 +3 位作者 王小龙 王新星 赵玉涛 吴伟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7,共11页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泉头组扶余油层致密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综合利用薄片鉴定、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等方法,对扶余油层微观油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储层埋藏史对该地区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进行...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泉头组扶余油层致密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综合利用薄片鉴定、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等方法,对扶余油层微观油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储层埋藏史对该地区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油气具有多期充注成藏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两期原油充注成藏,第1期发生在嫩江组末期77~74 Ma期间,对应于第1幕充注;第2期发生在明水组末期67~65 Ma期间,对应第2幕、第3幕和第4幕充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第2期(明水组末期)致密油充注对现今油藏贡献率为83%,第1期(嫩江组末期)致密油充注贡献率为17%;可见明水组末期充注的原油对今油藏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致密油气 充注期次 成藏贡献 扶余油层 三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东段油气充注期次及成藏模式
2
作者 罗富文 柳少波 +2 位作者 卓勤功 鲁雪松 张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8,85,I0003,共15页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界油藏勘探潜力大,古近系膏盐岩相变区储层砂岩厚度薄,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测温、盆地模拟和储层定量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盐间砂岩样品的...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界油藏勘探潜力大,古近系膏盐岩相变区储层砂岩厚度薄,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测温、盆地模拟和储层定量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盐间砂岩样品的烃充注相关流体记录,明确研究区油气充注期次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古近纪末—中新世早期,中质油聚集于白垩系砂岩顶部;中新世中期,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第一期轻质油—凝析油充注发生于约14.2 Ma,以蓝绿色荧光包裹体组合为主,古油藏广泛分布;中新世晚期—上新世中期,构造挤压作用增强,逆冲断裂、构造裂缝导致古油藏大量散失;上新世晚期以来,随埋藏深度的增加,高纯度、厚层膏盐层封盖性逐渐恢复,砂岩储层第二期甲烷干气充注发生于约3.7 Ma,形成含甲烷包裹体组合,构成现今盐间砂岩气藏的基本油气特征,形成膏盐岩盖层与构造作用双重控制的油气成藏模式。该结果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中东段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秋里塔格构造带中东段 古近系 库姆格列木群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 膏盐岩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油气充注期次和时期 被引量:29
3
作者 郭振华 陈红汉 +2 位作者 赵彦超 刘建章 陈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2-718,737,共8页
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储层中的微小流体样品,包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18口井的62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地层共发生过6期流体活动,均与油气成藏有关,并以第二期—第六期的... 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储层中的微小流体样品,包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18口井的62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地层共发生过6期流体活动,均与油气成藏有关,并以第二期—第六期的天然气充注为主。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油气成藏分别发生在距今190~150Ma的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晚期,150~124Ma的中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124~101Ma的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期,101~86Ma的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末期和86~70Ma的早白垩世中末期—早白垩世末期。其中,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晚期为油气充注的初始阶段,中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为轻质油的主要成藏时期,中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末为研究区内目的层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塔巴庙区块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和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多参数综合划分东营凹陷沙三段油气充注期次及充注时期确定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兆奇 陈红汉 +2 位作者 刘惠民 郝广雷 蔡李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4,共6页
对采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段(沙三段,Es3)223块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了有机包裹体产状观察、显徽荧光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等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表明沙三段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成岩早期.主要为发橙黄色... 对采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段(沙三段,Es3)223块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了有机包裹体产状观察、显徽荧光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等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表明沙三段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成岩早期.主要为发橙黄色荧光的低成熟油气充注;第二期发生在成岩中期.主要为发淡黄色荧光的成熟油气充注;第三期发生在成岩作用晚期.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油气充注。在此基础上.运用埋藏吏一均一温度投影法确定了这3期油气的宽注对期:第一期为36~24Ma;第二期为13.8~8.0Ma;第三期为8.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曹凹陷 沙三段 油气充注期次和时 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油气充注期次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贾元琴 胡沛青 +3 位作者 张铭杰 张同伟 陈克娜 丛亚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9-196,共8页
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充注期次分析的重要手段。对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下第三系崖城组和陵水组砂岩储层5口钻井岩芯样品进行包裹体镜下显微观察、荧光分析和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表明该区下第三系主要发生过两期油气充注:第... 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充注期次分析的重要手段。对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下第三系崖城组和陵水组砂岩储层5口钻井岩芯样品进行包裹体镜下显微观察、荧光分析和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表明该区下第三系主要发生过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充注油气主要发淡黄色荧光,以液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烃包裹体为主,伴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30~160℃,根据区域埋藏热演化史推断油气充注时间为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第二期充注油气主要发淡蓝色荧光,以气态烃包裹体、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和气液固三相烃包裹体为主,伴生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60~190℃,充注时间应为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运移和充注期次 储层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期次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瑞银 赵文智 王红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2,共6页
依据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和PVT模拟方法,对塔中地区不同井位、埋深的奥陶系储集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捕获压力恢复。基于采集样品在地史中共处相同油气运聚系统的背景,结合各井埋藏史和热史,通过"分井定期、分期校深"的方法,... 依据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和PVT模拟方法,对塔中地区不同井位、埋深的奥陶系储集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捕获压力恢复。基于采集样品在地史中共处相同油气运聚系统的背景,结合各井埋藏史和热史,通过"分井定期、分期校深"的方法,对均一温度进行归一化校正处理,提高了利用温度信息对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统计分析的分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储集层内曾发生6期典型的油气充注事件。与油同期的盐水包裹体捕获压力恢复结果与当时正常压力系统下的埋藏深度吻合,进一步证实了132℃以下5期油气充注事件的发生;另一期(156~176℃)为热事件影响所致。油源和埋藏热演化条件分析揭示,包括轮南地区在内的整个塔北隆起、中央隆起的中西段及两者所夹持的满加尔凹陷以西地区,都是晚期生油并充注成藏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流体包裹体 充注期次 成藏 均一温度 捕获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于岚 李文涛 +2 位作者 陈红汉 刘华 张立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2,共7页
利用临清坳陷东部4口井35块石炭-二叠系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模拟技术对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临清坳陷东部4口井35块石炭-二叠系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模拟技术对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包裹体以发弱黄色、弱蓝白色-白色荧光及不发荧光的气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弱蓝绿色和弱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样品中检测到大量裂缝和孔隙沥青及沥青包裹体,早期油藏遭受破坏,以天然气成藏为主;石炭-二叠系至少存在5幕与油气成藏相关的流体活动;第一成藏期距今171~148.5 Ma,主要为油充注,第二到第四成藏期以天然气成藏为主,成藏期分别为距今141.9~95.7 Ma、51.0~33.1 Ma和19.7~2.5Ma,主要成藏期是古近纪以来的第三、四期,处于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注期次 流体包裹体 微束荧光 石炭-二叠系 临清坳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油气充注期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伟 王冠民 +3 位作者 胡津 张婕 王朝 石晓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通过对储层成岩作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孔隙沥青特征的分析,在烃包裹体期次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地层埋藏史和储层成岩史,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油气充注期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 通过对储层成岩作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孔隙沥青特征的分析,在烃包裹体期次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地层埋藏史和储层成岩史,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油气充注期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8段和长9段致密储层主要发育压实、胶结、交代和溶解4种成岩作用,自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石英胶结物、长石胶结物和方解石胶结物。根据包裹体宿主矿物形成序列,识别出3期烃包裹体。第一期烃包裹体分布在石英愈合缝、石英次生加大边和充填孔隙的石英胶结物中,少数低成熟的黄色荧光烃包裹体及黑色荧光沥青包裹体代表了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后排出的少量烃类充注,多数成熟度较高的蓝色、蓝白色荧光烃包裹体代表了生烃高峰期大量烃类充注;第二期烃包裹体分布在长石胶结物中,数量较少,显示蓝色和蓝白色荧光,在溶蚀孔隙周围或沿解理分布,呈短柱状,边界平直;第三期烃包裹体分布在方解石胶结物中,呈孤立或零星分布,形状近六边形;后两期烃包裹体均是在烃类充注结束后捕获孔隙中烃类形成的。研究区延长组长8段和长9段经历了晚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的一期烃类持续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充注期次 流体包裹体 孔隙沥青 致密储层 成岩演化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南屯组油气充注期次研究
9
作者 祁凯 任战利 +2 位作者 曹展鹏 杨鹏 任文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常规物性、流体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方法,结合热史恢复结果,开展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岩屑砂岩...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常规物性、流体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方法,结合热史恢复结果,开展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以泥质、硅质、火山灰和少量碳酸盐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晶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砂岩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综合多种成岩作用阶段判断指标,认为南屯组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期-中成岩阶段A期。此外,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均一温度测定及南屯组热演化史,确定南屯组油气充注时代约为90~70 Ma,大致对应晚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莫达木吉凹陷 南屯组 成岩作用 油气充注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阿拉特山哈深2井油气来源及充注期次分析
10
作者 程世伟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138-140,共3页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哈深2井在老山上获得10.08 m^3/d的工业油流,揭示了该区重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对该井油气来源、充注期次等的分析认为:哈深2井油藏为成熟的中质油、干气混杂,来源于哈拉阿拉特山下部深埋的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哈深2井在老山上获得10.08 m^3/d的工业油流,揭示了该区重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对该井油气来源、充注期次等的分析认为:哈深2井油藏为成熟的中质油、干气混杂,来源于哈拉阿拉特山下部深埋的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油气成藏时期为哈拉阿拉特山主体形成之后,侏罗纪时期烃源岩深埋达到高成熟,早期断层活化与后期新形成的断层联合输导,并在有利储层中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阿拉特山 哈深2井 油源分析 充注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雀莫错地区巴贡组包裹体特征及充注期次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乐利 陈文彬 +3 位作者 王剑 陈恭洋 万友利 李学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93-1501,共9页
上三叠统巴贡组是羌塘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针对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的巴贡组储层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显微荧光分析。结果表明,砂岩中的盐水包裹体共记录了4期热流体活动,在第2~3期热流体活动中,检测到了2类含油... 上三叠统巴贡组是羌塘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针对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的巴贡组储层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显微荧光分析。结果表明,砂岩中的盐水包裹体共记录了4期热流体活动,在第2~3期热流体活动中,检测到了2类含油相包裹体:数量较少的发黄色荧光油包裹体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内裂纹中,数量较多的发蓝色荧光油包裹体主要分布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中。根据2类油包裹体的产状分布和荧光光谱特征,综合地层埋藏史和生烃史分析,认为二者共同代表了一次晚侏罗世的油气充注,与盆地中部地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雀莫错地区 巴贡组 有机包裹体 充注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期次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跃杰 谢静平 +3 位作者 袁海锋 高兆龙 汪晓星 阳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69-79,共11页
蜀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与开发的老工业气区,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储层类型多、气藏小而多且分布复杂等特征。本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试分析方法、激光拉曼的分析技术,结合岩石岩相特征,明确蜀... 蜀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与开发的老工业气区,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储层类型多、气藏小而多且分布复杂等特征。本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试分析方法、激光拉曼的分析技术,结合岩石岩相特征,明确蜀南地区茅口组包裹体发育与分布特征,以及油气充注期次,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①蜀南地区茅口组存在4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在古油藏、古油气藏、古气藏的形成时期,以及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气藏调整阶段;②第Ⅰ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95~113℃,为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末期,是古油藏形成时期;③第Ⅱ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21~135℃,为液态烃与少量气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早侏罗世时期,是古油气藏形成时期;④第Ⅲ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集中分布在160~195℃,为气态烃与少量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中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时期,为古气藏的形成时期;⑤第Ⅳ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35~160℃,充注时间为新近纪至今,气烃充注主要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导致古气藏发生调整,为现今气藏的形成阶段,其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第Ⅲ期油气充注时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茅口组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 成藏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富县地区晚三叠世包裹体特征及烃类充注期次 被引量:4
13
作者 陶华 王建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7-545,共9页
为明确富县地区晚三叠世烃类资源充注时间、期次及模式,利用流体包裹体定年法结合热演化史、烃源岩生烃史、K-Ar测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1期在石英碎屑颗粒及次生加大边的微裂隙中、第2期在晚期方解石胶结... 为明确富县地区晚三叠世烃类资源充注时间、期次及模式,利用流体包裹体定年法结合热演化史、烃源岩生烃史、K-Ar测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1期在石英碎屑颗粒及次生加大边的微裂隙中、第2期在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中,其中第1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85℃,对应烃类大规模充注时期为134~128 Ma(早白垩世中期)、第2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95℃,对应烃类大规模充注时期为128~121 Ma(早白垩世晚期),与区块构造热事件发生时间及K-Ar测年时间相对应。下部烃源岩供烃,上部烃源岩及泥岩起封隔作用,烃类物质沿着裂缝及连通孔隙充注,储集于近源且储-盖配置好的砂岩中,也可储集于烃源岩内部页岩中。晚三叠世烃类两期充注时间间隔小,为一幕两期式连续充注,充注时期为早白垩世中期至晚期(134~121 Ma),为下生上储近源复合赋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烃类充注期次 赋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砂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期次——以姬塬油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金凤 郭峰 +4 位作者 高剑波 刘志强 王凯 蔺重庆 刘雪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67,共7页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主要含油层系,通过系统分析该地区长6,长4+5,长3,长2油层组砂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形态、空间分布、均一温度等特征,结合盆地埋藏史、生烃史和古地温演化,厘定了延长组油气充注成藏时间。研究表明延长...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主要含油层系,通过系统分析该地区长6,长4+5,长3,长2油层组砂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形态、空间分布、均一温度等特征,结合盆地埋藏史、生烃史和古地温演化,厘定了延长组油气充注成藏时间。研究表明延长组长6,长4+5,长3,长2油层组储层存在2种流体包裹体:第一种流体包裹体单个尺寸小,丰度低,普遍发育于石英和方解石等矿物晶体次生加大边内缘,均一温度在63~87℃间,平均80℃;第二种流体包裹体单个尺寸较大,丰度高,发育于石英和裂缝充填方解石晶体次生加大外缘,均一温度在115~150℃间,平均127℃。综合分析认为姬塬地区延长组在早白垩世早期(145 Ma±)发生第一次油气运移充注,但该次充注范围小,成藏效果有限,到早白垩世晚期(110 Ma±)长7烃源岩达到生烃高峰期,开始大范围排烃成藏,该时期是延长组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充注期次 延长组 姬塬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判别顺托果勒低隆油气藏油气充注期次
15
作者 徐琛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5期44-46,共3页
利用油气包裹体和显微测温分析可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集层油气成藏史。对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从包裹体和矿物的关系以及其自身... 利用油气包裹体和显微测温分析可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集层油气成藏史。对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从包裹体和矿物的关系以及其自身产状可以判断,包裹体可能至少有两期,可以推断140-150℃对应了相对早期的一次液态烃充注过程,但由于样品经历了后期较高温度的烘烤,早期形成的液态烃包裹体遭到了较彻底的破坏;而180-190℃对应的是一期时间较晚的气体充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和时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石油包裹体微束荧光光谱判别塔北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充注期次 被引量:15
16
作者 方欣欣 甘华军 +2 位作者 姜华 刘伟 张永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0-586,共7页
有机包裹体特别是石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是鉴定有机包裹体和指示油气成熟度的有效手段.基于石油的荧光性,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石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max)、荧光强度及红绿商等属性参数,开展油气充注... 有机包裹体特别是石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是鉴定有机包裹体和指示油气成熟度的有效手段.基于石油的荧光性,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石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max)、荧光强度及红绿商等属性参数,开展油气充注期次的判识.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塔北隆起鹰山组-一间房组38个样本的石油包裹体进行了荧光颜色、显微光谱谱形和红绿商值的研究.样品中检测到黄绿色荧光、绿色荧光和蓝白色荧光3类石油包裹体,且这3类石油包裹体的同生盐水包裹体温度具有可区分的温度范围,对应的盐水包裹体平均温度分别是:56.5、88.3、130.1℃.综合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主峰波长、荧光强度、红绿商以及石油包裹体同生的盐水包裹体温度等参数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中的原油至少来源于2个不同烃源的3期油气充注,具有多源多期充注的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地区 石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红绿商(Q) 油气充注期次
原文传递
莺歌海盆地LD10区高含CO_(2)天然气充注期次精细厘定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平 何胜林 +7 位作者 杨朝强 杨楷乐 王猛 兰张健 任双坡 张瑞雪 赵晓博 姚光庆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69-1585,共17页
莺歌海盆地LD10区中深层黄流组-梅山组重力流水道、海底扇储层已被证实具有重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但是前期测试结果显示气藏中混有高含量CO_(2)气体.因此,精细厘定天然气充注期次,明确CH_(2)、CO_(2)等时空分布规律对规避高CO_(2)风险... 莺歌海盆地LD10区中深层黄流组-梅山组重力流水道、海底扇储层已被证实具有重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但是前期测试结果显示气藏中混有高含量CO_(2)气体.因此,精细厘定天然气充注期次,明确CH_(2)、CO_(2)等时空分布规律对规避高CO_(2)风险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对不同产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精细观察的基础上,综合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识别出3幕不同成分天然气充注,时间分别为:4.0~2.9 Ma、2.0~1.2 Ma和0.8~0.3 Ma.其中,第一幕充注以烃类气为主,伴有少量有机CO_(2)和N_(2);第二幕和第三幕充注以大量无机CO_(2)、烃类气为主,伴有少量N2.结合天然气及烃源岩地化特征、天然气组分分析及输导体系识别,总结了LD10区的成藏模式,以期为研究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和规避高含量CO_(2)风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光谱 天然气充注期次 气藏成藏模式 LD10区 莺歌海盆地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川中安平店-高石梯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流体充注特征及油气成藏过程 被引量:24
18
作者 袁海锋 刘勇 +2 位作者 徐昉昊 王国芝 徐国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736,共10页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时代老、埋藏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藏历史。岩芯观察和显微薄片观察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经历了六期流体充注,分别是第一世代沥青→第二世代白云石→第三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四世代粗晶-巨晶白...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时代老、埋藏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藏历史。岩芯观察和显微薄片观察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经历了六期流体充注,分别是第一世代沥青→第二世代白云石→第三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四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五世代沥青→第六世代方解石/石英,每期矿物中对应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记录了震旦系从早期形成的古油藏被破坏→古油气藏再形成→油裂解气和古气藏形成→水溶气形成→现今气藏形成的成藏事件和完整的成藏过程。第二世代-第四世代矿物形成于深埋过程中,是古油气藏形成期的产物,矿物的Sr、C、O稳定同位素表明向震旦系灯影组充注的流体主要是外源流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流动运移的特征;第六世代矿物所记录的水溶气的形成,也是震旦系最重要的成藏事件;现今的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主要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导致的水溶气脱溶聚集以及油气藏调整和改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充注期次 油气成藏 震旦系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下白垩统双源三幕油气充注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30
19
作者 斯尚华 陈红汉 +1 位作者 丰勇 王月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共10页
对90块砂岩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下白垩统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利用荧光观察确定包裹体类型主要有4种:气液两相油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油-沥青两相包裹... 对90块砂岩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下白垩统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利用荧光观察确定包裹体类型主要有4种:气液两相油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油-沥青两相包裹体;盐水包裹体。依据油包裹体荧光性质(荧光颜色、主峰波长和QF535),结合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方法,确定雅沙隆起下白垩统有1期3幕油充注:第1幕12~5 Ma、第2幕5~2 Ma、第3幕2~0Ma;通过油包裹体与油源层原油的荧光光谱对比,判定第1幕和第2幕为陆相油源充注,第3幕为海相油源充注。海相充注的油成熟度较陆相低,充注时间晚。成藏期为喜马拉雅中—晚期,且表现出连续、快速充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和时 多源油气藏 下白垩统 沙雅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油藏带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历史 被引量:13
20
作者 夏国清 季长军 +5 位作者 杨伟 吴驰华 伊海生 张帅 李启来 李高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7-1255,共9页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与烃类活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其记录了油藏带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并划分了油藏带原油类型,讨论了油气...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与烃类活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其记录了油藏带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并划分了油藏带原油类型,讨论了油气充注过程。结果表明:1油藏带表现出多幕次油气聚集成藏特征,存在4类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包裹体和1类干气包裹体充注,尽管4类原油包裹体在隆鄂尼区块和昂达尔错区块的显微荧光颜色存在差异,但光谱波峰形态相似,而主峰波长和红绿熵参数则明显不同,推测其来自同一烃源岩的不同成熟度阶段。2油藏带主成藏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是盆地经历最大埋深阶段油气充注时期;但在早白垩世时期,局部的构造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二次调整,油包裹体呈非均一相,平均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发生变化;新近纪中晚期(盆地第二次生烃高峰时期),差异性沉陷或局部的热异常致使部分油气转化成干气,并伴随流体运移、捕获、充注于白云石颗粒和方解石胶结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和时 布曲组 油藏带 南羌塘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