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
1
作者 王海鹏 于晓军 白山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i004-i005,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医疗纠纷 新生儿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伴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例
2
作者 颜磊 乔衍礼 +2 位作者 陈庆伟 陈国庆 高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33-234,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4个月3 d,因“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伴咳嗽咳痰1周”入院。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5 kg。既往有慢性咳嗽咳痰、反复感冒史。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12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8/40 mm Hg,身高60 cm,体... 临床资料患者,女,4个月3 d,因“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伴咳嗽咳痰1周”入院。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5 kg。既往有慢性咳嗽咳痰、反复感冒史。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12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8/40 mm Hg,身高60 cm,体重5.8 kg;生长发育较同龄人差,口唇及躯干四肢无紫绀,无杵状指;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性啰音;听诊心律齐,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亢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原文传递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患儿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左超 陈智 +4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王祥 王野峰 向金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83例,VSD为(4.12±0.97)mm,重度脱垂11例,VSD为(4.95±0.51)mm;VSD类型为膜周部54例,嵴内以上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结果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多发于使用4-4 mm、5-4 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10例,主要发生于使用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主动脉窦脱垂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自然病史
4
作者 师绿江 张玉威 《沈阳部队医药》 1994年第6期569-571,共3页
1958年至1973年,美国6个机构对2408例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病人进行了内、外科治疗后病史研究(NHS-1),以了解内、外科治疗上述疾病的情况。1985年以来,上述机构对参加NES-1的病人采用现代非创伤检查... 1958年至1973年,美国6个机构对2408例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病人进行了内、外科治疗后病史研究(NHS-1),以了解内、外科治疗上述疾病的情况。1985年以来,上述机构对参加NES-1的病人采用现代非创伤检查手段,进行了再次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NHS-2),以便改进对这些病人的处理。现将上述历时25年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间隔缺损 自然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志伟 陈会文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57-559,共3页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一期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纠治 12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患儿 ,手术年龄除 2例分别为 39和 2 9个月外 ,其余均小于 6个...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一期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纠治 12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患儿 ,手术年龄除 2例分别为 39和 2 9个月外 ,其余均小于 6个月 ;体重 2 .5~ 11.0kg ,平均为 (5 .2 4± 2 .77)kg。主动脉缩窄位于导管前型 6例 ,邻近动脉导管处 3例 ;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伴主动脉缩窄 3例。 5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11例伴有室间隔缺损 ,其中 7例缺损位于膜周 ,4例位于肺动脉瓣下 ;1例伴有部分性房室隔缺损。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同时纠治主动脉缩窄和室间隔缺损。结果 死亡 1例 ,该例患儿年龄为 1个月 ,体重 2 .5kg ,外院转来时全身黄疸、慢性心功能不全 ,术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本组病死率为 8.3%。余 11例术后随访 5~ 30个月 ,恢复良好。结论 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 ,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 ,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临床经验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建 马瑞彦 +2 位作者 陈林 王学峰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本科2002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例14岁以下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 方法 本组患儿共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91(2~14)岁,入院后通过心脏超声及CTA等方法明确诊断,按Mori分... 目的 回顾性总结本科2002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例14岁以下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 方法 本组患儿共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91(2~14)岁,入院后通过心脏超声及CTA等方法明确诊断,按Mori分型,其中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3例,其中5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结果 全组患儿术前确诊9例,漏诊2例,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9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患儿采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经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外游离结扎。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晚期死亡1例(严重肺部感染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0例患儿术后门诊随访1~10年,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心脏超声均未见主-肺动脉间隔残余漏。 结论 术前通过心脏超声,结合CTA或者升主动脉造影对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可明确诊断;合并复杂的心脏大血管畸形与本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间隔缺损 先天性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国明 谢翔 马松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肺动脉高压范围分为轻...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肺动脉高压范围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每组各20例,另选择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各组患儿围术期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并做出对比。结果中度组与重度组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度组与重度组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3 d、术后7 d分别与术前相比,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3 d、术后7 d分别与术后1 d相比,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3 d与术后7 d相比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中度组、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低,可能与此类患儿Th1细胞数量减少的可能性较大相关。另外,在手术治疗后,患儿的免疫功能可能出现了一定的影响,但随后可恢复正常,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外周血单核细胞 转录因子T-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TIMP-1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 覃家锦 +2 位作者 冼磊 冯旭 苏乃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42-3144,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因子-1(TIMP-1)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并发肺动脉高压(PH)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9例CHD-VSD病例,按照Heath-EdwardsPH分级法分组(PH0、Ⅰ、Ⅱ、Ⅲ组),采用免疫组化和RT...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因子-1(TIMP-1)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并发肺动脉高压(PH)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9例CHD-VSD病例,按照Heath-EdwardsPH分级法分组(PH0、Ⅰ、Ⅱ、Ⅲ组),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测定肺组织MMP-1、TIMP-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MMP-1蛋白和mRNA PHⅠ、Ⅱ、Ⅲ组明显高于PH0组,PHⅢ组明显高于PHⅠ、Ⅱ组(P<0.05或P<0.01);TIMP-1蛋白和mRNA PHⅡ、Ⅲ组高于PH0组(P<0.05或P<0.01);TIMP-1/MMP-1PHⅠ、Ⅱ、Ⅲ组均明显高于PH0组(均P<0.05);MMP-1与TIMP-1蛋白明显正相关(r=0.572,P<0.01),MMP-1mRNA与TIMP-1mRNA明显正相关(r=0.892,P<0.01),MMP-1、TIMP-1、MMP-1mRNA、TIMP-1mRNA、TIMP-1/MMP-1与Heath-Edwards病理分级明显正相关(r=0.835,P<0.01;r=0.562,P<0.01;r=0.872,P<0.01;r=0.843,P<0.01;r=0.424,P<0.05)。结论:MMP-1、TIMP-1表达增高和MMP-1、TIMP-1比例失衡与CHD-VSD并发PH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可能是PH患者肺血管重构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瓣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
9
作者 肖娟 陈林 +1 位作者 肖颖彬 陈柏成 《西部医学》 2008年第6期1305-1305,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瓣窦瘤 间隔缺损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误诊原因分析及术中处理
10
作者 沈冬焱 刘传绶 张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误诊原因分析及术中处理沈冬焱刘传绶张坚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03%~0.1%[1]。我科自1987~1994年收治3例,占同期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总数... 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误诊原因分析及术中处理沈冬焱刘传绶张坚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03%~0.1%[1]。我科自1987~1994年收治3例,占同期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0.09%,其中2例术前误诊。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肺动脉 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处理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主动脉缩窄一例
11
作者 王文洋 过梅 +3 位作者 刘喜旺 王东披 金悦 胡瑶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23,共2页
患儿,女,10月龄,70 cm, 7 kg, ASA Ⅱ级。因“发现心脏杂音1月余”入院。患儿1个月前因发育缓慢,于门诊就诊,听诊发现心脏杂音,B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无特殊处理,等待手术。近1个月来,患儿体质... 患儿,女,10月龄,70 cm, 7 kg, ASA Ⅱ级。因“发现心脏杂音1月余”入院。患儿1个月前因发育缓慢,于门诊就诊,听诊发现心脏杂音,B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无特殊处理,等待手术。近1个月来,患儿体质可,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哭吵后无气促发绀史,无胸闷,病情无明显变化。既往史: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 kg, 无出生抢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杂音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主动脉缩窄 患儿体质 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主动脉瓣穿孔瓣膜置换
12
作者 赵亮 郭斌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5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穿孔 瓣膜置换术 合并症 细菌性心内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中断B型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1例的护理
13
作者 于春梅 袁英丽 汤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3664-3664,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心脏缺损 先天性/护理 主动脉 胸/外科学 间隔缺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峰 刘晓桥 +5 位作者 杨龙 杨永耀 谭洪文 梁清龙 李世英 王咏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中度肺高压组。经导管测定术前及术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动脉平均压(PAM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VSD患者术后3 d、1、3、6个月的PASP与PAMP。结果 1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术后即刻后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PASP与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术后即刻升高,但是该升高在术后得到抑制,术后1、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显著降低(P<0.05)。3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随访期较术前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术后即刻降低(P<0.05)。4PASP和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肺动脉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正春 马小静 +1 位作者 夏娟 李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2,274,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2013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后收治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2013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后收治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及CT图像、导管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诊断为Ⅱ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Ho分型法),均合并右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及A型主动脉弓离断(Celoria与Patton分型法)。4例患者行导管检查,3例考虑为阻力型肺动脉高压,放弃手术治疗,余4例均行一期手术矫治。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手术指征的判断需结合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肺动脉压力及阻力是影响手术时机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供 于建华 +2 位作者 宋士秋 谷兴华 庞昕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59-360,363,共3页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小梅 赵丽娜 +2 位作者 戚国庆 张会军 王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68例,肘静脉注射腺苷75μg.kg-1.min-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68例,肘静脉注射腺苷75μg.kg-1.min-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血管阻力、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注射5min后,与用药前比较,肺血管阻力下降>30%和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为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结果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用药后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明显增加(P<0.05),体循环阻力下降不明显(P>0.05),其中39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通过临床药物降压治疗有效后成功手术;29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阴性者继续降压治疗无效并非手术适应证而行保守和对症治疗。结论腺苷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是急性血管扩张试验中较好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间隔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血管扩张试验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报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华 刘衡 +2 位作者 李邦国 张体江 骆科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112-113,共2页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少见,占先天性心脏病1%[1]。在临床及影像诊断方面缺乏系统的认识,易误诊,现报道我院2013年1月行CT扫描并经临床证实的IAA 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和...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少见,占先天性心脏病1%[1]。在临床及影像诊断方面缺乏系统的认识,易误诊,现报道我院2013年1月行CT扫描并经临床证实的IAA 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肺动脉间隔缺损 AORTIC 影像诊断 CT扫描 CT表现 文献分析 诊断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血栓素、前列环素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幼敏 康曼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先心室缺)患儿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与肺高压的关系。方法:以心导管术或手术前直接测压法测定28例先心室缺患儿的肺动脉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TXA2、PGI2的... 目的:研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先心室缺)患儿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与肺高压的关系。方法:以心导管术或手术前直接测压法测定28例先心室缺患儿的肺动脉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TXA2、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以了解TXA2、PGI2的浓度变化。以1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正常肺动脉压组(NPAP)血浆TXB2、TXB2/6-keto-PGF1α无显著改变,而6-keto-PGF1α则显著降低;肺高压组(PAH)TXB2、TXB2/6-keto-PGF1α均显著升高。而6-keto-PGF1α与之相近;②与NPAP比较,PAH组TXB2、TXB2/6-keto-PGF1α显著升高,而6-ke-to-PGF1α虽有升高,但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浆TX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间隔缺损 小儿 血浆 血栓素 前列环素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先天性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连鸣 赵彦芬 朱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1期6-6,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心慌,气短39年,喘憋3天.急诊收住院.查体:血压140/80mmHg,口唇紫绀不明显,双颈静脉怒张,HR60次/分.律齐,P2>A2,胸骨左3~4肋间Ⅲ/6收缩期杂音,胸骨右Ⅰ肋间Ⅱ~Ⅲ/6喷射样血管杂音,向后背放射.辅助检查:血...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心慌,气短39年,喘憋3天.急诊收住院.查体:血压140/80mmHg,口唇紫绀不明显,双颈静脉怒张,HR60次/分.律齐,P2>A2,胸骨左3~4肋间Ⅲ/6收缩期杂音,胸骨右Ⅰ肋间Ⅱ~Ⅲ/6喷射样血管杂音,向后背放射.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7.367,PO_282.6mmHg,PCO_2 39.5mmHg,SaO_2 97.5%.HCO_3—25.7mmol/L,BE 1.7mmol/L.血生化检查:血钾、钠、氯及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窦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导联R/S>1.X线胸片:肺动脉段饱满,左室偏大.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膜部回声中断6mm,室水平友向右分流.超高速CT:室间隔膜部1.0cm,缺损左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发育良好,左上下肺动脉及其分支纤细,肺动脉各级分支均未见充盈缺损和不规则狭窄.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室间隔膜部见左向右分流征象,主肺及右肺动脉扩张,左肺动脉内径偏细,左肺叶、段及以下肺动脉分支明显变细,管壁不规则,伴节段性瘤样扩张改变.右下肺动脉中段亦见局限性狭窄,远端呈狭窄后扩张.测肺动脉压力(PAP)吸氧前150/20mmHg,吸氧后145/2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合并症 先天性肺动脉发育不良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