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眼球伴眼眶囊肿(congenital microph-thalmos with an orbital cys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最早于1902年被报道[1]。该病通常无明显的遗传倾向,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性,且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2-3]。文献回顾[4]显示,大多数...先天性小眼球伴眼眶囊肿(congenital microph-thalmos with an orbital cys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最早于1902年被报道[1]。该病通常无明显的遗传倾向,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性,且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2-3]。文献回顾[4]显示,大多数病例为单侧病变,但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双侧病变。该病的发病机制通常认为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裂未闭合有关,胚裂未闭合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增生,进而形成眼眶内的囊肿[5]。本文报告1例单侧先天性小眼球伴眼眶囊肿,并伴随眼底疾病的儿童病例,旨在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抗青光眼预处理对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晶状体摘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2012年12月-2016年3月因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10例,按患者...目的研究抗青光眼预处理对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晶状体摘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2012年12月-2016年3月因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10例,按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抗青光眼手术分为抗青光眼手术史组(n=60)和无手术史组(n=50)。记录术后早期(〈1个月)和晚期(术后1~3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年龄、性别、白内障核硬度、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手术史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黄斑水肿和脉络膜脱离)发生率均较无手术组高(73.3%vs38.0%,P〈0.05),但前者术后眼压控制更好(12.45 mm Hg vs 15.45 mm Hg,P〈0.05)(1 mm Hg=0.133 k Pa)。结论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降眼压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压,但黄斑水肿等难治性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展开更多
文摘先天性小眼球伴眼眶囊肿(congenital microph-thalmos with an orbital cys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最早于1902年被报道[1]。该病通常无明显的遗传倾向,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性,且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2-3]。文献回顾[4]显示,大多数病例为单侧病变,但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双侧病变。该病的发病机制通常认为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裂未闭合有关,胚裂未闭合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增生,进而形成眼眶内的囊肿[5]。本文报告1例单侧先天性小眼球伴眼眶囊肿,并伴随眼底疾病的儿童病例,旨在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
文摘目的研究抗青光眼预处理对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晶状体摘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2012年12月-2016年3月因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10例,按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抗青光眼手术分为抗青光眼手术史组(n=60)和无手术史组(n=50)。记录术后早期(〈1个月)和晚期(术后1~3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年龄、性别、白内障核硬度、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手术史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黄斑水肿和脉络膜脱离)发生率均较无手术组高(73.3%vs38.0%,P〈0.05),但前者术后眼压控制更好(12.45 mm Hg vs 15.45 mm Hg,P〈0.05)(1 mm Hg=0.133 k Pa)。结论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降眼压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压,但黄斑水肿等难治性并发症发生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