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微创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兵 蒋米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开展的硬化剂注射、介入栓塞及激光等微创外科治疗方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动静脉畸形可采用经导管腔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静脉畸形可采用硬化剂、NdYAG激光和DIOMED半导体激光等治疗,静...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开展的硬化剂注射、介入栓塞及激光等微创外科治疗方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动静脉畸形可采用经导管腔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静脉畸形可采用硬化剂、NdYAG激光和DIOMED半导体激光等治疗,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可采用曲张畸形静脉腔内DIOMED激光治疗。经过微创治疗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患者大部分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詹腾辉 蔡方刚 +2 位作者 郭平凡 张金池 庄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1,35,共4页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经验。方法2009年7月~2013年7月,对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30例,采用经动脉无水酒精栓塞9例,经动脉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栓塞19例,经动脉弹簧...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经验。方法2009年7月~2013年7月,对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30例,采用经动脉无水酒精栓塞9例,经动脉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栓塞19例,经动脉弹簧圈栓塞2例。结果随访6~54个月,平均26.6月。治愈9例(30.0%),显效16例(53.3%),好转5例(16.7%)。20.0%(6/30)术中发生一过性病灶疼痛。结论腔内治疗是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高流量病灶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脾血管瘤和左下腔静脉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的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震凯 汪芳裕 +3 位作者 朱人敏 刘炯 王少东 路又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 左下腔静脉 先天性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5例先天性血管畸形诊断治疗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坤南 施越冬 +3 位作者 张学军 顾建英 徐剑炜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00年第3期310-311,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瘤)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335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造影、CT、MRI等及治疗方法如手术、手术结合钢针、铜针、硬化剂、术中缝扎和电凝的应用。结果:本组手术切除1...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瘤)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335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造影、CT、MRI等及治疗方法如手术、手术结合钢针、铜针、硬化剂、术中缝扎和电凝的应用。结果:本组手术切除161例,部分切除81例,硬化剂注射32例,铜针治疗18例,需植皮47例,皮瓣修复19例,1期治疗284例,分期治疗35例。达到“治愈”或“缓解”的310例。效果差者多为蔓状血管瘤,最终截肢5例,仍有缺血溃疡者5例。36例出现切口或植皮愈合不佳的并发症。结论:(1)除作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蔓状血管瘤等“定性”诊断外应作出血管瘤大致范围、深度、累及重要组织的“定位”诊断或“解剖”诊断,以便指导治疗。(2)血管瘤应及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结合或单用硬化、铜针等或术中加用缝扎、电凝破坏、硬化剂以处理残留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血管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兵 蒋米尔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9期584-586,共3页
先天性血管畸形疾病在临床上复杂而多变,累及微静脉、静脉、动脉、淋巴管,或同时累及动、静脉,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仍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传统手术切除的难度大,复发率高,单一的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近来出现的诊疗新方... 先天性血管畸形疾病在临床上复杂而多变,累及微静脉、静脉、动脉、淋巴管,或同时累及动、静脉,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仍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传统手术切除的难度大,复发率高,单一的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近来出现的诊疗新方法和新经验,为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诊治开拓了新的途径,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附132例分析)
6
作者 詹腾辉 苏秋妮 +9 位作者 蔡方刚 庄晖 张金池 刘学强 吴捷 戴贻权 何天敏 李先涛 陈宏宇 郭平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9-801,815,共4页
目的总结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7月~2014年7月,对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132例,采用聚桂醇经皮硬化治疗61例,无水乙醇经皮硬化治疗3例,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经皮硬化... 目的总结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7月~2014年7月,对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132例,采用聚桂醇经皮硬化治疗61例,无水乙醇经皮硬化治疗3例,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经皮硬化2例,联合聚桂醇、无水乙醇、Onyx、平阳霉素或弹簧圈经皮硬化66例。结果随访6~66个月,平均18.8月。治愈57例(43.2%),显效51例(38.6%),好转18例(13.6%),无效6例(4.5%)。1例(0.8%)治疗时发生一过性病灶疼痛。结论腔内治疗是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低流量病灶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流速先天性血管畸形腔内治疗3例
7
作者 戚悠飞 岳劼 +2 位作者 肖占祥 刘飒华 陈浩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58-60,共3页
患者1,女性,23岁,因“发现左下肢肿块7年,左膝皮肤破溃10个月”于2017年10月9日入院。患者7年前曾因先天性动静脉瘘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肿块消失,本次入院诊断为左下肢先天性动静脉畸形。MR示左侧大腿中下段前外侧皮肤、肌肉组织广泛... 患者1,女性,23岁,因“发现左下肢肿块7年,左膝皮肤破溃10个月”于2017年10月9日入院。患者7年前曾因先天性动静脉瘘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肿块消失,本次入院诊断为左下肢先天性动静脉畸形。MR示左侧大腿中下段前外侧皮肤、肌肉组织广泛的“血管瘤”样改变,伴静脉提前显影(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腔内治疗 先天性动静脉瘘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流速 皮肤破溃 入院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小儿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护理配合
8
作者 陈静琦 夏元喜 +3 位作者 陈思 肖岚 滕思思 肖湘文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8期110-111,共2页
总结了57例先天性血管畸形患儿实施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局部硬化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手术配合过程,包括手术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认为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是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前提,术中熟练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57例先天性血管畸形患儿实施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局部硬化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手术配合过程,包括手术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认为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是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前提,术中熟练的护理配合技巧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先天性血管畸形伴炎症1例
9
作者 徐新平 项晓骏 严正松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第2期106-106,共1页
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益气宣痹,活血通络,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阿斯匹林、波力维抗凝、溶栓、扩血管,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先天性血管畸形伴炎症1例,取效满意。
关键词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先天性血管畸形 中西医结合疗法 医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 炎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活血通络 控制感染 阿斯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血管畸形204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米尔 陆信武 +6 位作者 黄英 李维敏 刘晓兵 殷敏毅 黄新天 陆民 张培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7-619,共3页
目的 分析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 1995年 7月至 2 0 0 3年 5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治疗先天性血管畸形 2 0 4例 ,其中先天性动静脉瘘 5 8例 ,海绵状血管瘤 72例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74例。先天性动静... 目的 分析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 1995年 7月至 2 0 0 3年 5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治疗先天性血管畸形 2 0 4例 ,其中先天性动静脉瘘 5 8例 ,海绵状血管瘤 72例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74例。先天性动静脉瘘采用手术、栓塞和手术联合栓塞等方法进行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手术和手术联合Nd :YAG激光治疗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采用保守治疗、外侧畸形静脉和曲张静脉切除、受压的深静脉段松解和动脉分支结扎等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大部分在临床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部分病人症状复发甚至加重。结论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治疗仍是临床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积极的并根据病情所采用的个体化和联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分析 先天性血管畸形 联合 手术 动静脉瘘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海绵状血管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结论 难题
原文传递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分类和诊治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新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8-761,共4页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复杂病变 诊治 分类 发育异常 严重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 循环系统
原文传递
下肢静脉疾病与先天性血管畸形的鉴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庆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疾病 先天性血管畸形 病因学鉴别 病理学鉴别
原文传递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13
作者 詹腾辉 郭平凡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76-79,共4页
大多数先天性血管畸形(CVM)可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然而,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及随访所必需的手段。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鉴别血管瘤,确定CVM病灶的范围和类型、血流特性、局部血流构筑(包括供血动脉及引流血管),... 大多数先天性血管畸形(CVM)可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然而,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及随访所必需的手段。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鉴别血管瘤,确定CVM病灶的范围和类型、血流特性、局部血流构筑(包括供血动脉及引流血管),以及了解对局部和全身功能的影响。在不遗漏可能存在病灶的前提下,影像学检查前应作个体化选择,先考虑无创或微创检查,再考虑侵入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影像学 诊断
原文传递
产前超声心动图冠状切面在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14
作者 吴江 耿斌 +2 位作者 苏俊武 李文秀 杨爽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2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冠状切面在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产前超声心动图检出并经产后证实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胎儿70例,包括不同类型先天性血管...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冠状切面在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产前超声心动图检出并经产后证实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胎儿70例,包括不同类型先天性血管环51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7例、单纯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2例,回顾分析其产前常规超声切面、血管气管切面及冠状切面对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超声图像特征,总结冠状切面对提高胎儿不同类型畸形的诊断准确性的价值。结果①加用冠状切面后,镜面有位主动脉弓形成的血管环及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之左锁骨下动脉的显示率均明显提高,对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与双主动脉弓的鉴别性提高,但对双主动脉弓诊断无明显差别;②冠状切面可清晰显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长度及与2组半月瓣间的距离;③冠状切面可显示异位引流的静脉弓走行,并通过叠加彩色多普勒显示是否存在梗阻。结论超声心动图冠状切面可提供辅助、甚至关键的诊断信息,对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血管 胎儿超声心动图 冠状切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继珍 陈岚 +2 位作者 吴莎 蔡玲玲 林久治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明确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畸形 (简称先心 )对儿童 ,特别是围生儿致死的意义。方法 在全面分析 163例先心病病理标本的基础上 ,重点对 82例致死性先心进行分析。结果 先心的尸检检出率为 2 1.7% (占先天性畸形的 5 0 .3 % ) ,其中... 目的 明确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畸形 (简称先心 )对儿童 ,特别是围生儿致死的意义。方法 在全面分析 163例先心病病理标本的基础上 ,重点对 82例致死性先心进行分析。结果 先心的尸检检出率为 2 1.7% (占先天性畸形的 5 0 .3 % ) ,其中致死性先心占 5 0 .3 % (82 / 163 ) ,依次为婴儿型主动脉缩窄、半心畸形、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及心内膜垫缺损等。结论 先心是围生儿的第一死因 ,小儿年龄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血管畸形 病理学 围生儿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附15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在波 单鸿 +5 位作者 沈新颖 黄明声 李征然 关守海 朱康顺 殷立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 (LFVM)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15例肢体LFVM ,男 1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18岁。初诊 10例 ,手术后复发 5例。表浅型 8例 ,较深型 7例 ;无血供型 10例 ,少血供型 5例 ;蜂窝型 9...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 (LFVM)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15例肢体LFVM ,男 1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18岁。初诊 10例 ,手术后复发 5例。表浅型 8例 ,较深型 7例 ;无血供型 10例 ,少血供型 5例 ;蜂窝型 9例 ,静脉型 6例。均行经皮穿刺硬化术 ,硬化剂为无水乙醇和 /或平阳霉素 ,对血供丰富者结合动脉栓塞。结果 经 6个月~ 3年随访观察 ,8例 1个疗程治愈 ,一次性治愈率 5 3.3% ;4例、2例和 1例分别经 2、3、4个疗程治愈 ,总治愈率达 10 0 %。病灶平均消退时间为 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硬化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潇玉 陆培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3VT)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特异性研究。方法对1000例高危孕妇行常规胎儿心动图的RT-3DE联合3VT切面检查,重点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结构、连接关系,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3VT)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特异性研究。方法对1000例高危孕妇行常规胎儿心动图的RT-3DE联合3VT切面检查,重点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结构、连接关系,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胎儿RT-3DE联合3VT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发病率2.8%(28/1000)、特异性93%、敏感性91%、阴性预测值94%、阳性预测值92%,与二维超声相比,RT-3DE联合3VT切面的超声解剖更具有特征性。结论 RT-3DE联合3VT切面对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异性高,可作为孕妇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实时三维超声 先天性血管畸形 血管气管切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门静脉血管畸形及超声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建平 许其增 《医学综述》 2003年第9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门静脉血管畸形 超声诊断 门静脉正常解剖 畸形类型 声像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胎龄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纳丽莎 李维军 +1 位作者 高文霞 张俊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933-93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不同胎龄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CC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高危孕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检查时间段分为三个阶段,即胎龄20周±7d(阶段A)、胎龄28周±5d(阶段B)、胎儿出生后24周±...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不同胎龄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CC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高危孕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检查时间段分为三个阶段,即胎龄20周±7d(阶段A)、胎龄28周±5d(阶段B)、胎儿出生后24周±8d(阶段C);将三个阶段的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胎儿CC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阶段A 23例(22.5%)、阶段B 18例(17.6%)、阶段C 18例(17.6%);阶段A中2例(1.9%)室间隔缺损最终由阶段B和阶段C证实均为阴性;与阶段C比较,阶段A和阶段B有3例(2.9%)阳性结果诊断有一定差异;三个阶段阳性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者16例(15.7%),另外有2例(1.9%)因引产无法得到随访。结论与出生后比较,胎龄28周±5d时较20周±7d时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CCM的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胎龄 先天性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先天性血管畸形介入术后慢性难愈创面治疗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二千 黄峻 +4 位作者 张志 陈宾 汪锦伦 梁岷 李叶扬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5期395-397,共3页
患者女,12岁,右下肢先天性血管瘤10余年,动静脉瘘6年以上,曾多次于外院行介入拴塞治疗。患者出生后于右小腿发现肿物,质软,高出皮面,皮温稍高,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瘤”,予局部注射药物、手术切除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下... 患者女,12岁,右下肢先天性血管瘤10余年,动静脉瘘6年以上,曾多次于外院行介入拴塞治疗。患者出生后于右小腿发现肿物,质软,高出皮面,皮温稍高,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瘤”,予局部注射药物、手术切除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下肢肿物反复出现,伴有下肢肿胀、无力、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介入术后 先天性血管畸形 慢性难愈创面 右下肢 先天性血管 局部注射药物 动静脉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