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研全光纤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灵敏检测早期牙釉质龋 被引量:8
1
作者 姚晖 孟卓 +6 位作者 李燕妮 姚晓天 王冠华 靳书凤 梁燕 张林朴 刘铁根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索新型生物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CT)用于龋病早期诊断。方法选用化学酸蚀法在离体人恒牙釉质光滑面制备0、12、24、48、72、96、120h不同时间的早期脱矿人工龋模型,采用自行研发的口腔全光纤OCT(AF... 目的探索新型生物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CT)用于龋病早期诊断。方法选用化学酸蚀法在离体人恒牙釉质光滑面制备0、12、24、48、72、96、120h不同时间的早期脱矿人工龋模型,采用自行研发的口腔全光纤OCT(AF-OCT)进行离体人恒牙早期牙釉质人工龋的体外检测,并与同一牙齿样本的显微数码摄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检验AF-OCT体外检测早期龋变的效能。结果AF-OCT可早期准确检测到脱矿12h以内的牙釉质表面组织学水平的改变,开窗区釉质表面脱矿深度与脱矿时间成正比。与3种常用体内外检测手段相比,AF-OCT可早于显微数码摄影观察到牙釉质表面的形貌改变,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检测结果高度相关。结论自研AF-OCT可早期、精确、无创地检测出脱矿12h以内的早期牙釉质表面人工龋变,并可实现量化测定和分析,获得的龋变深度量化测量数据与偏振光显微镜下组织学测量结果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牙釉质龋 人工建模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姚晖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430-434,共5页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10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文章介绍口腔OCT原理和主要功能,阐述口腔OCT在离体口腔组织断层成像、在体口腔组织的实时断层摄影、龋损牙体...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10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文章介绍口腔OCT原理和主要功能,阐述口腔OCT在离体口腔组织断层成像、在体口腔组织的实时断层摄影、龋损牙体组织的早期诊断、牙体修复和窝沟封闭效果的评估、监控龋病发展进程、口腔黏膜疾病的无创诊断、口腔软组织癌前病变的无创早期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与其他影像设备诊断进行比较,展望OCT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口腔 龋齿 早期诊断 椅旁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介导的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 超高速,超高分辨率的眼科图像
3
作者 Teresa C. Chen Barry Cense Mark C. Pierce Nader Nassif B. Hyle Park Seok H. Yun Brian R. White Brett E. Bouma Guillermo J. Tearney Johannes F. de Boer 刘亮(译)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6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可提供从未有的超高速。超高分辨率的眼科图像。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 超高分辨率 超高速 眼科 图像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心病的评估 被引量:18
4
作者 师毅冰 高永广 +4 位作者 张培影 赵宝忠 李光超 夏平 冯春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心病患者犯罪病变处的影像学作用,从而评价CTA与OCT的对诊断犯罪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共87例行CTA及OCT,分别测量管腔直径、病变最大直径,并应用两种检查手段对斑块狭窄...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心病患者犯罪病变处的影像学作用,从而评价CTA与OCT的对诊断犯罪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共87例行CTA及OCT,分别测量管腔直径、病变最大直径,并应用两种检查手段对斑块狭窄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共87例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CTA较OCT测量管腔最大直径偏大P<0.05,斑块最大直径CTA较OCT直径亦偏大P<0.05,对于斑块管腔狭窄度OCT较CT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对斑块性质优于CTA检查,操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CTA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学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丽莉 于文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眼的视功能,玻璃体切割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关于其术后视力预测的研究较少. 目的 对IMEM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膜剥除手术患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IMEM患者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眼的视功能,玻璃体切割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关于其术后视力预测的研究较少. 目的 对IMEM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膜剥除手术患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IMEM患者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变化与术后视力改善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IMEM且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完成随访的病例48例49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依据术前OCT图像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视网膜光感受器内节/外节(IS/OS)及外界膜(ELM)层反光条带是否完整分为完整组(17例18眼)及不完整组(31例31眼),记录患眼手术前OCT测量的CFT值和LogMAR视力,并与术后12周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眼手术前后CFT值变化与视力改善程度的关系,评价术前OCT测量的CFT值在预测术眼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 结果 术后12周,完整组18眼的OCT图像显示RPE层、IS/OS层及ELM层均仍完整,而不完整组OCT图像RPE层反光条带不连续者由术前的6眼减少到1眼,IS/OS层反光条带不连续者由术前的29眼减少到19眼,ELM层反光条带不连续者由术前的27眼减少到15眼(各层的不连续眼数有重复).术眼视力的增加值随着CFT值的减少而增加,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R2 =0.298,B=0.001,P=0.000),CFT每减少100 μm,术后LogMAR视力提高1行.完整组患眼术前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4±0.19,术后为0.36±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6,P=0.393).不完整组术前平均logMAR BCVA为0.82±0.41,术后为0.4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6,P=0.000).不完整组患眼术后视力的改善程度为0.3,优于完整组的0.0. 结论 IMEM术眼手术前后OCT测量视网膜外层结构的连续性及CFT的变化均与患眼视力改善的程度明显相关,术前视网膜外层结构连续者术后预后较好,而术前视网膜外节结构不连续者术后多数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包括结构和视力.术前OCT检查在评价IMEM患者术后视力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力 预后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前节结构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鹏(综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膜等眼前节组织结构显示于一张图像上,并可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前后表面情况和角膜曲率的测定,青光眼患者房角、虹膜、睫状体的观察,抗青光眼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动态变化以及眼外伤患者的眼前节组织结构变化等.AS-OCT检测具有非接触、分辨率高、检测快捷、可定量分析等特点,因此是眼前节组织的检测的有力工具.就AS-OCT技术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及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前节 病理学 诊断技术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步星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它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自2001年开始国外首次报道OCT技术在人...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它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自2001年开始国外首次报道OCT技术在人体冠状动脉内获得高清晰图像以来,OCT技术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应用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备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 冠心病介入治疗 计算机图像处理 OCT技术 价值 冠状动脉内 高分辨率 光学技术 诊断技术 首次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C57BL/6小鼠及色素兔眼前后节结构特点的活体观察
8
作者 王晓刚 王帅 +1 位作者 杜珊珊 吴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背景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进行活体组织的测量。目前SD—OCT对人眼活体组织测量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实验动物眼的活体测量结果少有研究。目的应用SD—OCT活体观察正常C57BL/6小鼠的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的角膜、视盘... 背景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进行活体组织的测量。目前SD—OCT对人眼活体组织测量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实验动物眼的活体测量结果少有研究。目的应用SD—OCT活体观察正常C57BL/6小鼠的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的角膜、视盘及视网膜形态结构。方法利用轴向分辨率为5μm、扫描速度为26000次/s的SD—OCT对4只健康SPF级C57BL/6小鼠8只眼扩瞳前后进行眼前节形态学检查;利用SD—OCT对6只健康SPF级色素兔12只眼进行角膜及视盘、视网膜形态学检查。结果SD—OCT进行眼前节扫描,清晰可见C57BL/6小鼠角膜、虹膜及瞳孔区对应的晶状体结构,而且扩瞳前后晶状体结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角膜SD—OCT扫描断层图与相应的切片图结构相对应,扩瞳前平均中央角膜厚度(CCT)为(96±9)μm,平均前房深度(ACD)为(460-e8)汕m,平均角膜水平直径(wTw)为(2.86±0.41)mm;扩瞳后CCT为(96±8)μm,ACD为(356±20)μm,wTW为(2.87±0.62)mm,C57BL/6小鼠扩瞳前后CCT、wTw测量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647;t=0.737,P=0.485);扩瞳后ACD较扩瞳前明显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2,P〈0.001)。色素兔的SD—OCT眼前节检查均可见明显的角膜及视网膜分层,结构分别与相应的组织学切片相对应,扩瞳后角膜最薄点均值为(370±10)μm,视网膜厚度均值为(175:e4)Ixm,水平扫描后手动测量数据视盘深度均值为(1.35±0.51)mm,宽度均值为(4.52±0.82)mm。结论SD—OCT作为一种非接触、非侵人性检查,可清晰呈现C57BL/6小鼠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相应的角膜和视网膜结构,测量指标可用于实验研究过程中相应组织结构的活体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 小鼠 C57BL 6 色素兔 角膜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冠心病检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韵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光扫描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波长近似于红外线的光波和新的高分辨率断面成像模式,将新发展的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合为一体,加上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光扫描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波长近似于红外线的光波和新的高分辨率断面成像模式,将新发展的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合为一体,加上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心血管组织深部微米分辨率的成像,用于临床鉴别和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干预治疗后的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显像技术 光学相干 冠心病 计算机图像处理 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断面成像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眼硅油取出术后裂孔复发的风险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昞 刘小强 +3 位作者 徐鼎 汪浩 高新蕊 王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7-481,共5页
背景 伴有严重脉络膜萎缩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因预后的不确定性和高复发率一直是眼科临床的关注热点,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可以对黄斑裂孔进行测量和评估,但由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多伴有视网膜脱离,术前很难进行OCT检查... 背景 伴有严重脉络膜萎缩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因预后的不确定性和高复发率一直是眼科临床的关注热点,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可以对黄斑裂孔进行测量和评估,但由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多伴有视网膜脱离,术前很难进行OCT检查.SD-OCT检查对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裂孔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值得探讨. 目的 探讨SD-OCT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后裂孔复发风险的评估. 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5例25眼,均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硅油填充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进行晶状体联合手术,利用SD-OCT技术检查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裸露型愈合的黄斑裂孔.纳入的患者中男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4±9.0)岁;平均屈光度为(-14.14±6.86)D.均于硅油取出前1d进行SD-OCT检查,检测指标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裂孔指数(MHI)和裂孔中心点下脉络膜厚度.其他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照相、眼轴长度测定等,记录黄斑裂孔的愈合状态.硅油取出后随访6个月. 结果 25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术眼眼轴长度平均为(29.9±1.5) mm,25眼中有19眼黄斑裂孔愈合(裂孔愈合组),6眼黄斑裂孔复发(裂孔未愈合组),复发时间为术后1~5个月,平均(3.3±1.4)个月.裂孔愈合组术眼黄斑中心凹<1 mm区视网膜厚度、MHI和裂孔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16.5±95.6) μm、0.30±0.09、(122.9±20.5)μm,裂孔未愈合组分别为(113.5±28.7) μm、0.58±0.27、(96.8±22.9)μ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7、-4.143、2.669,P<0.05).以MHI=0.5作为界限,MHI<0.5的黄斑裂孔愈合率为85.7%,MHI≥0.5的愈合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裂孔愈合组黄斑裂孔基底直径为(533.3±277.7) μm,裂孔未愈合组为(1070.2±393.6) μm,裂孔未愈合组黄斑裂孔基底直径明显大于裂孔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0,P=0.001). 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术前应用SD-OCT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HI和脉络膜厚度检查可预测硅油取出术后黄斑裂孔复发的风险.MHI>0.5时裂孔复发风险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硅油填充 预后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临床检查(二)
11
作者 王小中 张国梅 《实用防盲技术》 2009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二、视盘边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OCT图像正常视盘边缘RNFL扫描以视盘中心点为圆心,作3.4mm为直径的环形扫描(如图1A)。扫描后RNFL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可见两条白线之间部分即为RNFL(图1B),从图中可见视盘边缘RNFL厚度在上... 二、视盘边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OCT图像正常视盘边缘RNFL扫描以视盘中心点为圆心,作3.4mm为直径的环形扫描(如图1A)。扫描后RNFL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可见两条白线之间部分即为RNFL(图1B),从图中可见视盘边缘RNFL厚度在上方及下方较厚,在鼻侧及颞侧较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临床检查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OCT图像 RNFL 计算机处理 NFL厚度 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视网膜成像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莎莎 姜波 +1 位作者 Jorge ATrujillo Perdomo 廖荣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0-1114,I0003,共6页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OCTA)和多光谱视网膜成像(MSI)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NPDR患者59例118只眼,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MSI及OCTA检查。观察并记录所有患眼在FFA、O...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OCTA)和多光谱视网膜成像(MSI)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NPDR患者59例118只眼,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MSI及OCTA检查。观察并记录所有患眼在FFA、OCTA和MSI图像中微动脉瘤、硬性渗出、棉绒斑、出血4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FF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OCTA和MSI两种无创检查方法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与FFA比较,OCTA、MSI对NPDR患眼视网膜微动脉瘤检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3和0.815),敏感度分别为98.02%和99.01%,特异度均为76.47%,约登指数分别为74.49%和75.48%;对视网膜硬性渗出,OCTA、MSI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6和0.891),敏感度分别为94.59%和95.95%,特异度分别为88.64%和93.81%,约登指数分别为83.23%和89.13%;对视网膜棉绒斑,OCTA与FFA一致性较差,MSI与FFA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192和0.467),敏感度分别为75.00%和83.33%,特异度分别为66.98%和87.50%,约登指数分别为41.98%和70.83%;对视网膜出血,OCTA与FFA一致性一般,而MSI与FF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84和0.906),敏感度分别为93.41%和96.70%,特异度分别为74.07%和96.30%,约登指数分别为67.48%和93.00%。结论OCTA和MSI诊断NPDR患眼微动脉瘤和硬性渗出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SI较OCTA对诊断视网膜出血诊断更有优势,但OCTA和MSI用于棉绒斑的诊断时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2型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多光谱视网膜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图像的自动分层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毓鹏 杜宇辰 陈凤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21,613,共9页
目的·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进行分层研究,并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比较。方法·标准化采集5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 目的·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进行分层研究,并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比较。方法·标准化采集5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mCNV)患者以及2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OCT图像资料。由专业医师手工标记分层信息建立标准。提出一种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视网膜多层分割方法,将其结果与OCT机器内置分层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利用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验证分层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分层方法将每位患者的视网膜分为5层:内界膜层、神经纤维层下层、外核层上层、椭圆体带上层和Bruch's层。该方法在整体数据集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4.831±7.015)μm。在mCNV组视网膜各层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4.839±16.819)μm,而在DME组视网膜各层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5.048±9.986)μm,均远低于OCT机器内置分层方法的结果[mCNV组为(13.638±58.024)μm,DME组为(14.796±45.342)μm]。该方法在视网膜各层分层的准确性均高于OCT机器内置方法。结论·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分层方法可用于不同类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OCT图像的分层,结果明显优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可拓展用于其他类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自动分析算法 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孙冰清 张晓宇 周行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6-420,共5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慢性非炎症性的角膜疾病,以角膜基质变薄、局部扩张呈锥形突出为特征,伴不规则散光和近视,严重威胁视力。角膜地形图可明确诊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因其可以显示角膜亚层结构且具有优越的可重复性、分辨率和采集速度,... 圆锥角膜是一种慢性非炎症性的角膜疾病,以角膜基质变薄、局部扩张呈锥形突出为特征,伴不规则散光和近视,严重威胁视力。角膜地形图可明确诊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因其可以显示角膜亚层结构且具有优越的可重复性、分辨率和采集速度,在圆锥角膜的诊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圆锥角膜的临床特点、光学相干断层技术的分类和特点及其在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角膜接触镜验配、交联治疗及角膜移植等中应用的新进展予以讨论和回顾,同时也归纳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衍生技术包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偏振敏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圆锥角膜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光学相干技术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影像新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被引量:1
15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2期296-296,共1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继X射线、CT、MRI和超声诊断技术之后的又一种新的血管内成像方法。它综合光学技术、超灵敏探测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获得血管横断面高分辨率的微观结构图像。OCT分辨率可达10μm×25μm,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继X射线、CT、MRI和超声诊断技术之后的又一种新的血管内成像方法。它综合光学技术、超灵敏探测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获得血管横断面高分辨率的微观结构图像。OCT分辨率可达10μm×25μm,接近观察到组织水平,被称为“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影像 冠脉 超声诊断技术 高分辨率 成像方法 光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诗平 李妹芳 +1 位作者 陈阳 陈亮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9-612,共4页
基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开展了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T)研究。利用北京同步辐射的14 keV单色X射线作为光源,以高分辨能力的X射线胶片作为探测器,分别开展吸收衬度和同轴相位衬度成像的比较研究以及相位衬度计算... 基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开展了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T)研究。利用北京同步辐射的14 keV单色X射线作为光源,以高分辨能力的X射线胶片作为探测器,分别开展吸收衬度和同轴相位衬度成像的比较研究以及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重建采用Bronnikov提出的算法。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吸收衬度图像相比,相位衬度图像具有更好的衬度和更高的空间分辨力;实验获得人工样品和蝗虫的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重建图像。重建图像中可见样品的一些结构细节。实验结果表明,相位衬度X射线成像更适合于研究弱吸收或吸收差异很小的材料;利用北京同步辐射开展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学 X射线成像 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 相位衬度 同步辐射
原文传递
频谱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在黄斑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静 陈有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3-597,共5页
脉络膜在多种眼后段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成像方式对脉络膜的横断面观察仍有限,而频谱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是在传统谱域OCT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观察到脉络膜结构,并能准确测量脉络膜厚度的技术。目前临床上出现了... 脉络膜在多种眼后段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成像方式对脉络膜的横断面观察仍有限,而频谱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是在传统谱域OCT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观察到脉络膜结构,并能准确测量脉络膜厚度的技术。目前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正常人和各种疾病的脉络膜厚度的测量,以期用它来了解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互相的鉴别诊断、对疗效的观察等,尤其对于黄斑病变者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即对频谱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在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黄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在心血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美慧 吴延庆 +1 位作者 徐劲松 龚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3-1355,共3页
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继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诊断技术之后又一新型医学技术。其分辨率为10μm,较IVUS分辨率提高20倍。
关键词 光学相干成像 临床应用 心血管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超声 医学技术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对离体动脉壁成像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小钧 柯元南 +3 位作者 周玉杰 薛平 王磊 高湔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58-760,共3页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 离体动脉壁成像 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AS
原文传递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图像平均灰度值定量研究牛恒牙早期人工脱矿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延勇 姚晖 +4 位作者 李燕妮 连小丽 张林朴 王冠华 代晓华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研究经酸蚀脱矿后牛恒牙光学相干断层图像平均灰度值的变化,探讨平均灰度值作为一个参数指标定量检测牛恒牙早期脱矿的可行性.方法 以正常离体牛恒牙为样本,采用凝胶酸蚀法制备人工脱矿模型;用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对人工脱矿模型扫... 目的 研究经酸蚀脱矿后牛恒牙光学相干断层图像平均灰度值的变化,探讨平均灰度值作为一个参数指标定量检测牛恒牙早期脱矿的可行性.方法 以正常离体牛恒牙为样本,采用凝胶酸蚀法制备人工脱矿模型;用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对人工脱矿模型扫描成像,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不同酸蚀时间脱矿区牙体层110 μm范围内的平均灰度值.将测得图像灰度和归一化后图像灰度,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牙体表层110 μm范围内不同时间酸蚀脱矿区的平均灰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30 min酸蚀脱矿区、1O min酸蚀脱矿区、0 min酸蚀脱矿区,图像灰度归一化后做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结论 牙体表层110 μm范围内不同酸蚀时间脱矿区平均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脱矿时间增加而增大,即平均灰度值可以用于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定量检测牙齿的早期脱矿.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灰度归一化使得不同酸蚀脱矿区的平均灰度值更有可比性,减小了由于样本之间差异引起的误差,提高了平均灰度值作为参数指标定量检测牙齿早期脱矿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恒牙 釉质 人工脱矿 定量检测 平均灰度值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