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OK和ACO-OFDM的分层混合可见光通信系统
1
作者 肖之雨 荆雷 +3 位作者 童峥嵘 杨琨 于建萍 李泽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并解决传统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信号模式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二进制开关键控(OOK)和自适应星座图优化(ACO)-OFDM的分层混合可见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发射端利用OOK信号对OFDM信号进行限幅处理,产生ACO-OFDM和... 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并解决传统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信号模式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二进制开关键控(OOK)和自适应星座图优化(ACO)-OFDM的分层混合可见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发射端利用OOK信号对OFDM信号进行限幅处理,产生ACO-OFDM和非自适应星座图优化(NACO)-OFDM信号。将OOK信号作为直流偏置加入到NACO-OFDM信号中,确保输出为单极性实数信号。接收端采用信号重构技术,省略噪声估计步骤,降低接收复杂度至传统接收机的约1/5。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解调OFDM和OOK信号,在最大传输层数下,其频谱效率较常规单层系统提升了约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进制开关键控 自适应星座图优化-正交频分复用 可见光通信系统 强度调制/直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室内三维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玉磊 张兵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8,共8页
针对目前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三维定位的准确率与定位速度依然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室内定位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神经网络将指纹数据编码成二维阵列,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指纹阵列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关系;然... 针对目前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三维定位的准确率与定位速度依然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室内定位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神经网络将指纹数据编码成二维阵列,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指纹阵列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自动搜索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参数,以降低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难度。此外,设计了定位数据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的划分方法,有助于缓解神经网络的过拟合问题,并提高定位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6×6×4m3室内环境下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024m,平均定位时间为0.47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系统 室内定位 信号强度检测 前馈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指纹正则化
原文传递
可见光通信系统失真信号的无监督还原方法
3
作者 马玉磊 黄中杰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2-499,共8页
发光二级管的非线性特性、环境光干扰以及信道噪声等因素会引发可见光通信系统出现非线性失真的现象,导致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升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符号进行无... 发光二级管的非线性特性、环境光干扰以及信道噪声等因素会引发可见光通信系统出现非线性失真的现象,导致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升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符号进行无监督地还原处理。建立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引起信号出现非线性失真现象的多种因素;利用循环神经网络学习可见光信号序列的短期相关性,利用门控循环单元学习可见光信号序列的长期相关性;采用密集网络学习输入光信号与接收光信号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神经网络能有效降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并且在不同调制阶数与不同带宽条件下均实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密集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可见光通信系统 后均衡器 非线性失真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玉红 侯守明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209,共6页
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受到频谱和多径干扰,检测的精度不高,为了提高水下激光通信的稳定性,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检测方法。采用空间波束形成方法构建水下激光通信采集和多层频谱分解模型,实现信号的波束特征... 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受到频谱和多径干扰,检测的精度不高,为了提高水下激光通信的稳定性,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检测方法。采用空间波束形成方法构建水下激光通信采集和多层频谱分解模型,实现信号的波束特征增强处理,结合时间反转技术估计弱光信号的射频标签分布信息和多径信息,采用多径衰落抑制实现对水下激光通信系统的弱光信号增强处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弱光信号检测过程中的寻优控制,使得整个信号检测过程保证在恒虚警概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检测对多径衰落的抑制能力较好,不同信噪比环境下误码率较低,当信噪比增大至90 dB时,其误码率仅为10-5,且其检测时间小于10 ms,优于对比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水下激光通信系统 弱光信号 检测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技术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黎博文 葛文萍 赵海鹏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5期1320-1327,共8页
5G新技术应用于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场景对系统容量以及频谱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 5G新技术应用于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场景对系统容量以及频谱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可作为解决方案。针对上述方案,搭建了VLC-SCMA系统,使得系统在相同的频谱资源下能够拥有更大的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同时为了降低系统复杂度,加快接收端进行多用户检测时的收敛速度,提出了基于串行改进下的部分外部信息传递的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Serial Strategy for Partial Extern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PEIT-MPA)。通过在迭代过程中设置门限值过滤掉携带信息量较少的外部信息点,利用串行改进使得算法迭代过程进一步简化。在VLC-SCMA系统中的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原始算法,新算法可以在保证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损失较少的前提下拥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且算法复杂度随着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的增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多址接入 可见光通信系统 消息传递算法 门限值 串行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超 邵宇丰 +7 位作者 王安蓉 胡文光 柳海楠 李文臣 杨林婕 张颜鹭 岳京歌 靳清清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近年来,可见光通信(VLC)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该技术兼具室内低功耗照明和宽带信号高速接入的双重功能,因此在室内大数据通信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多输入多输出(MIMO)作为一种在VLC系统中能实现信道容量倍增的技术正日益引起业界关注,... 近年来,可见光通信(VLC)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该技术兼具室内低功耗照明和宽带信号高速接入的双重功能,因此在室内大数据通信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多输入多输出(MIMO)作为一种在VLC系统中能实现信道容量倍增的技术正日益引起业界关注,但多信道具有强相关性容易导致用户间信息串扰,而在发射机中应用若干预编码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间信息干扰,且可以较低成本实现系统收发质量的提升。文章综述了MIMO-VLC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应用背景和基本原理,总结了典型线性及非线性预编码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并分析了该类技术的应用优势、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系统 预编码 线性 非线性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激光通信系统创传输速度新纪录 被引量:1
7
作者 Chris Palmer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In April 2023,a satellite orbiting approximately 500 km above Earth’s surface delivered terabytes of data at record-breaking rates of up to 200 Gb·s^(-1)—more than 100 times faster than the fastest internet spe... In April 2023,a satellite orbiting approximately 500 km above Earth’s surface delivered terabytes of data at record-breaking rates of up to 200 Gb·s^(-1)—more than 100 times faster than the fastest internet speeds in most cities—via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nk to a ground-based receiver 95 km north of Los Angeles,CA,USA[1].At more than 1000 times faster than the radiofrequency(RF)links traditionally use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this is the highest data rate ever achieved for a space-to-ground optical transmissio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COMMUNICATION OPTIC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环境下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信道建模研究
8
作者 鞠佳田 解志斌 李士俊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为了有效提升光通信系统信道传输效率,提出时变环境下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信道建模研究。该方法基于通信时变环境,对光通信系统信号传播时的大气散射以及大气衰减特性分析。将大气散射系数以及大气衰减系数作为约束条件,结合光通信系... 为了有效提升光通信系统信道传输效率,提出时变环境下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信道建模研究。该方法基于通信时变环境,对光通信系统信号传播时的大气散射以及大气衰减特性分析。将大气散射系数以及大气衰减系数作为约束条件,结合光通信系统信道特性,获取光通信系统光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并计算系统接收端信号功率。通过上述约束条件以及距离、功率等参数建立信道冲击响应函数,实现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信道传输模型的建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模型与实际信道拟合效果好、信道模型效率最高达0.9以上,该方法的信道模型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环境 自由空间 光通信系统 信道建模方法 信号接收功率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提取特征的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立 翟伟芳 冯娟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85,共4页
光通信系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传统方法的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错误率高,检测效率,为了获得理想的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结果,设计了基于聚类分析提取特征的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光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模型,采用聚类算... 光通信系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传统方法的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错误率高,检测效率,为了获得理想的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结果,设计了基于聚类分析提取特征的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光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模型,采用聚类算法提取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特征,然后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深度学习算法,最后进行了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正确率超过98%,光通信系统异常数据检测时间为21.6 ms,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算法 光通信系统 异常数据 检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光通信系统异常入侵在线识别
10
作者 余量 文斌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0,共6页
光纤脉冲相干光通信系统在信息传输中受到多径干扰,导致对网络异常入侵的检测识别能力不好,为了提高对光通信系统异常入侵的准确识别,提出基于聚类分析的光通信系统异常入侵在线识别方法。首先采用蜂窝传感分布式检测技术实现对光通信... 光纤脉冲相干光通信系统在信息传输中受到多径干扰,导致对网络异常入侵的检测识别能力不好,为了提高对光通信系统异常入侵的准确识别,提出基于聚类分析的光通信系统异常入侵在线识别方法。首先采用蜂窝传感分布式检测技术实现对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数据分组采集,其次对采集的数据实施预处理,去除多径噪声干扰,然后采用集成学习算法进行光通信系统异常入侵数据特征提取,并计算光纤脉冲相干光通信系统异常入侵数据的相关参数,最后对提取的特征量进行聚类处理,通过谱聚类分析实现对光纤脉冲相干光通信系统异常入侵在线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异常入侵识别效率高,识别耗时为4.8 s,识别准确性可维持在98%左右,识别能耗为38 J,且受扰动影响较小,抗谐波干扰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光通信系统 入侵行为识别 光纤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调制带宽下的氮化镓Micro-LED LiFi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王雅楠 刘枢 +3 位作者 刘圣广 刘曜恺 赵品皓 张宸菘 《电子制作》 2024年第8期22-25,97,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调制带宽下的氮化Micro-LED LiFi光通信系统在高调制带宽下的技术应用,首先,阐述了高调制带宽下的氮化Micro-LED LiFi系统原理,分析了其基于微小发光二极管的高速光通信的可行性。接着,完善了系统硬件设计的选型与优化...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调制带宽下的氮化Micro-LED LiFi光通信系统在高调制带宽下的技术应用,首先,阐述了高调制带宽下的氮化Micro-LED LiFi系统原理,分析了其基于微小发光二极管的高速光通信的可行性。接着,完善了系统硬件设计的选型与优化,在系统软件设计层面,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技术,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低误码率。最后,完成了系统实现与测试,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性能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硬件和软件设计,系统成功实现了高传输率,在不同距离和角度下进行了功能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调制带宽 氮化镓Micro-LED LiFi光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光通信系统双向运行风险关联分析技术
12
作者 陈亚鹏 于子淇 +3 位作者 谢文正 杨阳 周振宇 刘春秀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10期32-37,共6页
面向电网通信业务的高可靠传输与处理需求,针对多源风险隐患数据融合处理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电网光通信系统双向运行风险关联分析技术。首先,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电网光通信系统风险隐患数据处理分析架构,实现TMS2.0与数字孪生的统一集成... 面向电网通信业务的高可靠传输与处理需求,针对多源风险隐患数据融合处理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电网光通信系统双向运行风险关联分析技术。首先,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电网光通信系统风险隐患数据处理分析架构,实现TMS2.0与数字孪生的统一集成。进一步提出风险隐患数据预处理及关联分析技术,实现异常数据的剔除与多系统来源风险隐患数据的融合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技术可有效提升风险隐患数据分析速度与精度,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光通信系统 双向运行风险 数字孪生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通信系统全生命周期能效探讨
13
作者 刘泰 李婷婷 +2 位作者 刘德强 韩超 吕佳欣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目的】文章面向节能降碳探讨光通信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能效,建立了不限于具体技术或结构,涵盖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效描述通用模型,并分析了光通信系统能效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从有用功效和能耗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以建立... 【目的】文章面向节能降碳探讨光通信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能效,建立了不限于具体技术或结构,涵盖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效描述通用模型,并分析了光通信系统能效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从有用功效和能耗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以建立光通信系统能效的通用模型。在有用功效的表述中,除通常使用的速率要素外,引入距离要素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并建议将特定场景应用中数据传输满足质量要求及网络保持连接状态产生的价值纳入有用功效,将这种描述方式命名为综合有用功效。在能耗的探讨中,将系统生命周期分解为生产制造、安装建设、运行维护和废弃回收4个阶段分别分析。基于所建立的通用模型对能效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研究形成以下观点:(1)距离要素可作为评价系统有用功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能耗的因素;(2)面向新场景和新应用,在系统有用功效中为数据传输满足特定质量要求设定权值并为保持连接状态赋值,可体现系统为满足场景应用需求所付出的能耗代价带来的价值;(3)系统全生命周期能耗需要考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耗因素,并可将各阶段能耗以系统运行寿命折算到单位时间上进行累加;(4)合理的网络拓扑和路由设计、降低线路损耗与光传输技术和设备设施节能技术的演进同样都是降低系统全生命周期能耗、提升能效的重要手段。【结论】能效描述通用模型在系统有用功效和能耗的表述中均把距离要素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将光通信系统在通信距离上的价值体现和因距离带来的生命周期各阶段能耗对应起来,同时也建议将数据传输满足特定质量要求及网络保持连接状态产生的价值纳入有用功效的考量。该模型可更全面地对光通信系统的能效进行评价以促进系统能效提升,并且能够适应和推动光通信系统在新场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能效 有用功效 生命周期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通信系统的最优信道选择模型构建研究
14
作者 苏婧琼 苏兆兆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2,共5页
构建光通信系统的最优信道选择模型,提升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首先光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感知时间和传输时间,以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最优信道选择模型,采用改进离散蝙蝠算法求解模型目标函数,... 构建光通信系统的最优信道选择模型,提升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首先光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感知时间和传输时间,以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最优信道选择模型,采用改进离散蝙蝠算法求解模型目标函数,获取最小适应度值对应的结果为当前最优解,输出最优信道选择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最优信道选择比率结果均在0.944以上,可极大程度地保证最优信道的选择效果;数据传输最大时延结果为1.08 s,满足应用标准;信道选择后光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均在10 Mbps左右,其中最大值达到10.57 Mb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最优信道 选择模型 通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15
作者 赵小强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为了提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开展了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方法研究。首先,建立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模型,获取信道增益、LED限制带宽、频域响应的模等参数。其次,从可见光通信系统导频分布与导频间隔两个维... 为了提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开展了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方法研究。首先,建立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模型,获取信道增益、LED限制带宽、频域响应的模等参数。其次,从可见光通信系统导频分布与导频间隔两个维度,设计系统导频结构,准确得出系统发送端想要传输的信道信息。利用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开展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求解信道估计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信道估计误码率不存在大幅度波动,最高不超过0.5%,信道传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卷积神经网络 可见光通信系统 方法 信道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骨干光通信系统故障诊断及推演技术
16
作者 陈金旺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24期106-108,共3页
文章旨在构建一套基于知识图谱的电力通信系统故障诊断及推演技术体系,以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准度和效率。文章首先讨论了当前骨干光通信系统面临的挑战,接着探讨了知识图谱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故障诊断核心技... 文章旨在构建一套基于知识图谱的电力通信系统故障诊断及推演技术体系,以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准度和效率。文章首先讨论了当前骨干光通信系统面临的挑战,接着探讨了知识图谱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故障诊断核心技术,包括数据采集、知识抽取、知识存储以及故障诊断模型构建。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讨论了该技术体系在日常运维、应急抢修和方式编制等方面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挑战和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骨干光通信系统 数据采集 数据抽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数据传输的高效率光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丁贺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7期111-113,116,共4页
光通信系统具有高带宽、低衰减的优势,被视为解决大数据高速传输需求的关键技术。然而,传统光通信系统在处理巨量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面临诸多限制,如系统带宽瓶颈、信号损耗以及传输效率问题。通过系统性地研究光通信技术与大数据传输的需... 光通信系统具有高带宽、低衰减的优势,被视为解决大数据高速传输需求的关键技术。然而,传统光通信系统在处理巨量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面临诸多限制,如系统带宽瓶颈、信号损耗以及传输效率问题。通过系统性地研究光通信技术与大数据传输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大数据传输的高效率光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围绕系统设计原则与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高效光通信系统的架构与实现过程,并通过技术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旨在为大数据时代下的高速、高效光通信传输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传输 高效率 光通信系统 设计与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技术分析
18
作者 陈晓亮 张立鹏 《现代传输》 2024年第6期72-75,共4页
通过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实现了高速数据流的高效并行传输。通过自适应调制技术的动态调整能力,以响应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变化,从而在光纤传输中对抗... 通过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实现了高速数据流的高效并行传输。通过自适应调制技术的动态调整能力,以响应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变化,从而在光纤传输中对抗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等影响,优化系统性能。本研究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的自适应调制方案,通过实时监测子载波的有效信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NR),动态调整比特分配和调制格式,以适应变化的信道条件。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调制格式相比,所提出的自适应调制方案在相同系统速率下显著降低了误码率,同时在不同误码率目标下均实现光信噪比的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大容量 光通信系统 自适应调制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光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技术研究
19
作者 乐文忠 《移动信息》 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
光通信系统因高速度、大容量的传输优势而成为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自适应调制技术作为提高光通信系统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根据信道条件动态调整调制方式,以优化传输性能。近年来,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为自适应调制... 光通信系统因高速度、大容量的传输优势而成为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自适应调制技术作为提高光通信系统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根据信道条件动态调整调制方式,以优化传输性能。近年来,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为自适应调制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使得调制策略更加智能化和高效。文中综合介绍了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了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并探讨了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光通信系统的自适应调制技术中,包括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和学习算法优化调制策略,最后通过技术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光通信系统 自适应调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对空间光通信系统误码率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晶 谭立英 +2 位作者 金恩培 耿完桢 黄波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6-81,共6页
在空间光通信系统中, 由于卫星平台的振动, 使得光发射机发生摆动, 从而对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发射光束为高斯光束时, 振动对误码率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振动时不仅振幅影响着误码率, 而且波长也对... 在空间光通信系统中, 由于卫星平台的振动, 使得光发射机发生摆动, 从而对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发射光束为高斯光束时, 振动对误码率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振动时不仅振幅影响着误码率, 而且波长也对误码率有影响, 但通信距离对误码率的影响不大, 一般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信 光通信系统 振动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