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8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内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和通径分析
1
作者 王芬 宋光同 +7 位作者 徐笑娜 张文文 崔峰 朱士明 殷俊峰 陈祝 周翔 付成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计为60.2%,雌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20.9%,累计为61.4%;聚类分析表明,安庆宿松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欧式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宽>体长>头胸甲长>腹部宽>头胸甲高>腹部长,雌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体长>腹部宽>腹部长;通径分析显示,本研究测定的形态参数不能较好地诠释与体质量的关系。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无法有效区分群体,未达到亚种水平,且选取的形态性状参数不足以描述体质量,样本量和形态性状参数均需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保活运输研究进展
2
作者 邵俊杰 徐宇 +3 位作者 黄鸿兵 赵苹 俞雅文 许志强 《水产养殖》 2025年第3期20-23,共4页
简述了影响克氏原螯虾保活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氧气、水质和其体质状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低温、化学麻醉、增氧、净水等保活运输方法。指出,为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的需求,未来保活运输应从品质调控技术研究、包装... 简述了影响克氏原螯虾保活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氧气、水质和其体质状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低温、化学麻醉、增氧、净水等保活运输方法。指出,为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的需求,未来保活运输应从品质调控技术研究、包装工艺开发、信息化智能化保活运输装备研发和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克氏原螯虾保活运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保活运输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戈辉 黄琪 +7 位作者 胡传峰 谌玲薇 吴文锦 熊光权 于巍 乔宇 涂子仪 汪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出相对滋味贡献较大的组分。结果表明:虾壳粉添加量为0%和20%时,发酵时间对虾酱中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s)含量影响不大。虾壳粉添加量为20%时,虾酱鲜味更加明显。当虾壳粉添加量为40%时,TFAAs含量变化集中在发酵前期,TFAAs含量显著下降,对虾酱的苦味抑制更加显著。呈味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40%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呈鲜味和酸味具有促进作用。利用RTAV、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出影响滋味的潜在差异化合物,Ile、GMP、Ala、Val、Leu、IMP、Glu、Asp、Cys、His等呈味物质对虾酱滋味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结合感官分析,总体来看,不同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以为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的滋味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壳粉 滋味特性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饲料亚麻酸与亚油酸的适宜比值
4
作者 马世豪 肖文富 +6 位作者 解绶启 张健敏 董立学 文华 蒋明 郜卫华 田娟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6,共13页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亚麻酸与亚油酸的适宜比值(ALA/LA),分别制备ALA/LA为0.14(R1)、0.38(R2)、0.74(R3)、1.28(R4)、2.37(R5)和4.54(R6)的6种实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5.99±0.12)g的克氏原螯虾进行为期8周...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亚麻酸与亚油酸的适宜比值(ALA/LA),分别制备ALA/LA为0.14(R1)、0.38(R2)、0.74(R3)、1.28(R4)、2.37(R5)和4.54(R6)的6种实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5.99±0.12)g的克氏原螯虾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R3组克氏原螯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且饲料系数最低;R2组性腺指数最高;R3组肌肉粗脂肪和Σn-6PUFA含量最高;R6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在ALA/LA为0.38—0.74时较其他组显著降低;饲料ALA/LA显著影响了肝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肝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在R3组和R4组达到最大值;R3组肝胰腺丙二醛含量最低;肠道绒毛宽度在R3组显著升高;肝胰腺B细胞数量在R4组较其他组显著升高;ALA/LA为0.38—0.74时显著提高了克氏原螯虾的性腺指数。经折线回归分析,克氏原螯虾饲料中适宜ALA/LA为0.45—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酸 亚油酸 生长性能 消化性能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形态性状与净肉重及出肉率的相关性
5
作者 孙梦玲 薛晖 +4 位作者 徐宇 赵彦华 李佳佳 姜虎成 许志强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与净肉重和出肉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94尾成年克氏原螯虾为试验材料,测量克氏原螯虾12个形态性状,包括全长、体长、螯肢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长、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腹甲长、尾...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与净肉重和出肉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94尾成年克氏原螯虾为试验材料,测量克氏原螯虾12个形态性状,包括全长、体长、螯肢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长、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腹甲长、尾扇长和尾扇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雌虾出肉率呈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腹甲长与第一腹节长(P<0.01);与雄虾出肉率呈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螯肢长、头胸甲宽及腹甲长(P<0.01),呈显著相关的性状有体长、头胸甲高(P<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螯肢长对克氏原螯虾雌虾和雄虾出肉率具有负向直接效应;腹甲长和第一腹节长对雌虾的净肉重和出肉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头胸甲高和头胸甲长对雄虾的净肉重和出肉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性状 多元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净肉重 出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形态与转录组的影响
6
作者 包志明 邹永烽 +4 位作者 曹攀辉 张嘉媛 徐宇 许志强 郭慧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造成了明显损伤,且随着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损伤加剧。与对照组(26℃)相比,在32℃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2 462和4 619个差异基因;在37℃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1 825和7 298个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在内质网蛋白加工、代谢途径等通路中显著富集,其中在同一胁迫时间内胁迫温度从32℃升至37℃时,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富集频率升高,表明其在应对高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GO功能注释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折叠等相关过程中显著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高温胁迫 转录组学 肠道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7
作者 许荟 俞雅文 +3 位作者 黄鸿兵 李旭光 徐宇 许志强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21-24,57,共5页
利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了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水温在25℃时,克氏原螯虾胚胎经历约25 d即可出膜,发育方式为直接发育。其发育过程分为8个时期: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出膜前期以... 利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了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水温在25℃时,克氏原螯虾胚胎经历约25 d即可出膜,发育方式为直接发育。其发育过程分为8个时期: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出膜前期以及孵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胚胎发育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品质、免疫酶活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焦婷 徐智威 +1 位作者 蔡云霞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为综合评估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中的适用性,试验在克氏原螯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3%、6%和9%比例的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探究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免疫与... 为综合评估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中的适用性,试验在克氏原螯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3%、6%和9%比例的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探究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免疫与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饲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增重率、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存活率、总产出和总增重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6%添加组的总产出和总增重率最大,分别比对照组高52.70%和108.51%。(2)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的添加对肌肉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肌肉弹性(P<0.05);3%和6%添加组肌肉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61%和13.77%(P<0.05);9%添加组肌肉中4种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添加组(P<0.05)。(3)饲喂30 d时,6%添加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6.56%、65.28%和172.42%,且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3%和9%添加组(P<0.05)。(4)饲喂30 d时,3%添加组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添加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6%添加组虾的肝胰腺形态较好,且富含R、E、F细胞。以上结果表明,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可以应用于克氏原螯虾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6%,此时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提高、饲料系数下降,可获得较好的总产出和总增重率,且肌肉品质、免疫力、消化功能整体提升,综合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 克氏原螯虾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免疫酶活 消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ox 2调控克氏原螯虾肠组织抗细菌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
9
作者 文静 李倩倩 +4 位作者 张明达 谭茗月 金博阳 沈秀丽 杜志强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332,共9页
【目的】为揭示双氧化酶2(DUOX 2)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中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调节功能,以及对体内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 【目的】为揭示双氧化酶2(DUOX 2)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中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调节功能,以及对体内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后的血细胞、肝胰腺、肠、鳃组织中Duox 2基因的表达。RNA干扰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克氏原螯虾,统计其存活率,以及对血淋巴中细菌清除能力涂板观察,并且利用荧光探针2', 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测定克氏原螯虾肠道中的ROS水平。最后通过RT-qPCR检测肠道中抗菌肽相关基因(Pc-toll 1、Pc-toll 3、Pc-ALF 1、Pc-lysozyme)的表达。【结果】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克氏原螯虾的Duox 2基因表达在血细胞、肝胰腺、肠、鳃中显著升高。并且RNA干扰技术抑制Duox 2基因的表达后,克氏原螯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抵抗力下降,存活率降低,血淋巴中细菌数量增加。此外,Duox 2基因表达降低导致肠道ROS表达的上升水平受到抑制,并且抗菌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证实了Duox 2在调控克氏原螯虾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结论】Duox 2通过调节克氏原螯虾肠道内的ROS水平,对机体抗菌肽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从而调控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能力。Duox 2对克氏原螯虾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双氧化酶2 活性氧 RNA干扰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群体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邓常雯 任莹莹 +8 位作者 杨世勇 邵乌云塔娜 杨竣淇 李云坤 杜小刚 冷大勇 冯本伟 张凯 武佳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5,共9页
【目的】明晰四川省主要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学差异,为鉴定其种质特性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来自四川省6个主要养殖基地的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学数据并进行多元分析,并与来源于湖北潜江和监利原产区的2个群体进行比较。【结... 【目的】明晰四川省主要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学差异,为鉴定其种质特性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来自四川省6个主要养殖基地的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学数据并进行多元分析,并与来源于湖北潜江和监利原产区的2个群体进行比较。【结果】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5.229%,其较大载荷集中在大螯长、掌节长、第二步足长、第五步足长和尾肢宽等附肢及尾肢相关形态学特征。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分析准确率为68.8%。聚类分析将四川内江、大英、泸县、兴文等与湖北潜江群体聚为一支,四川南溪群体与湖北监利群体聚为一支,而四川邛崃群体单独为一支。形态学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克氏原螯虾群体在头胸甲、尾肢、尾节、腹节、额剑基底、指节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形态学差异,而四川群体与湖北群体在头胸甲、腹部、尾肢及螯肢特征上存在差异。【结论】四川的克氏原螯虾群体与湖北种源群体已发生形态分化,且四川不同基地的克氏原螯虾也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集中在第一腹节、尾肢及尾节部分,但这些差异均未达到亚种水平,邛崃群体形态最为特殊,可能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养殖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克氏原螯虾脱壳的主要因素与应对措施
11
作者 王馨雨 王长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克氏原螯虾的脱壳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脱壳可以确保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也利于克氏原螯虾快速捕食或逃避天敌时更加灵活敏捷。本文整理了克氏原螯虾的脱壳规律和脱壳种类,以及脱壳的4种过程;对克氏原螯虾在脱壳中死亡的影响因素进... 克氏原螯虾的脱壳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脱壳可以确保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也利于克氏原螯虾快速捕食或逃避天敌时更加灵活敏捷。本文整理了克氏原螯虾的脱壳规律和脱壳种类,以及脱壳的4种过程;对克氏原螯虾在脱壳中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总结了脱壳不遂的解决措施,旨在降低克氏原螯虾在脱壳过程中的死亡率,加强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效率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脱壳 繁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壳中虾青素提取工艺优化
12
作者 徐文 韩露 +3 位作者 林玲 张灵怡 李珊珊 杨可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9期129-132,136,共5页
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有强大的天然抗氧化能力,主要存在于虾、蟹、鲑鱼、藻类等水产生物中。本文采用离子液体微乳液从克氏原螯虾壳中提取虾青素,比较了不同离子液体的提取情况,选取辛基三丁基溴化磷进行后续实验。分别研究了固液比... 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有强大的天然抗氧化能力,主要存在于虾、蟹、鲑鱼、藻类等水产生物中。本文采用离子液体微乳液从克氏原螯虾壳中提取虾青素,比较了不同离子液体的提取情况,选取辛基三丁基溴化磷进行后续实验。分别研究了固液比、离子液体微乳液成分比例、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之上进行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30,离子液体微乳液成分比0.20∶0.12∶0.48∶0.20,超声功率150 W,超声时间25 min,此时虾青素提取率为581.52μ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素 离子液体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佀国涵 朱秀秀 +6 位作者 彭成林 袁家富 赵书军 徐大兵 谢媛圆 周剑雄 杨小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0-596,共7页
为研究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始于20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冬泡无秸秆还田(W)、冬泡+秸秆还田(WS)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WSC)3个处理,采集各处理... 为研究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始于20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冬泡无秸秆还田(W)、冬泡+秸秆还田(WS)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WSC)3个处理,采集各处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1~2 mm粒级为主,在冬泡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2 mm团聚体比例、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贡献率,且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相对于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土壤>2 mm和>1~2 mm团聚体比例显著提高了19.8%和6.5%,而0.053~0.25 mm团聚体比例则显著下降了9.2%,且>0.25 mm的团聚体数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分别提高了7.8%、20.6%和37.5%。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较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6.2%、34.0%和23.1%,且显著提高了<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研究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殖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增强了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尤其提高了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提升了土壤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模式 克氏原螯虾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喜才 张新林 +1 位作者 黄业传 陈清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0.5%碱性蛋白酶和300 W超声波联合处理,能有效降低壳分离功21.8%,提高虾仁得率31%,并且显著提高了虾仁的嫩度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硬度有所下降,气味和色泽方面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克氏原螯虾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碱性蛋白酶 超声波 脱壳 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特征分析与评价
15
作者 胡西洲 刘亚琴 +5 位作者 刘骞 张仙 彭西甜 周有祥 孙继成 彭立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3期99-106,共8页
目的 进一步挖掘和评价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脂肪特征及差异。方法 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含量平... 目的 进一步挖掘和评价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脂肪特征及差异。方法 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含量平均值仅为1.070%(以干基计),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平均含量为:虾稻共作(1.037%)<虾稻连作(1.057%)<精养池(1.214%),虾稻模式与精养池养殖模式呈显著差异(P<0.05)。肌肉组织中测出37种脂肪酸,其中26种脂肪酸呈显著性差异(P<0.05)。3种养殖模式下脂肪酸组成均呈现:∑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饱和脂肪酸(saturate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脂肪酸总量呈现:虾稻共作(76.7%)>虾稻连作(76.1%)>精养池(75.4%),且虾稻共作、虾稻连作和精养池养殖模式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7.249、231.698和248.526 mg/100 g,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8.962、72.613和81.114 mg/100 g。结论 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脂肪酸品质均表现优良,符合健康膳食的要求,总体上看,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下脂肪特征要优于虾稻连作和精养池养殖模式,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养殖模式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体质量与怀卵量的通径分析
16
作者 陈静 何吉祥 +5 位作者 黄龙 吴本丽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232-235,242,共5页
为了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数量性状,随机选取60尾性成熟雌虾,测量其体长(X_(1))、螯长(X_(2))、额剑长(X_(3))、头胸甲长(X_(4))、头胸甲宽(X_(5))、头胸甲高(X_(6))、腹部宽(X_(7))、腹部长(X_(8))、尾节长(X_(9))、尾扇长(X... 为了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数量性状,随机选取60尾性成熟雌虾,测量其体长(X_(1))、螯长(X_(2))、额剑长(X_(3))、头胸甲长(X_(4))、头胸甲宽(X_(5))、头胸甲高(X_(6))、腹部宽(X_(7))、腹部长(X_(8))、尾节长(X_(9))、尾扇长(X_(10))、体质量(X_(11))等11个数量性状,统计怀卵量(Y_(1)),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主要数量性状对怀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怀卵量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克氏原螯虾的各数量性状之间及其数量性状与怀卵量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数量性状对怀卵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482.024+11.492 X_(11)-26.305 X_(10)+42.426 X_(5),R^(2)=0.854;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表明,头胸甲宽、体质量和尾扇长是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性状。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性状 体质量 怀卵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分布特征与形态差异
17
作者 贺刚 冯广朋 +5 位作者 付辉云 王海华 张燕萍 张爱芳 马本贺 袁嘉欣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9个形态性状和10个可量比例参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雌雄性比约为0.9:1,平均丰满度为0.0431±0.0076(0.0205~0.0714)。除余干瑞洪、康山和程家湖3个位点的水域采集到一定数量克氏原螯虾,其他水域数量很少。聚类分析显示,余干水域的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中,瑞洪群体与程家池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康山群体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判别分析显示,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的判别函数,雌、雄虾的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74%、79.16%,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近。结果表明,2021—2022年鄱阳湖克氏原螯虾呈现出个体小、分布散及资源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余干水域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克氏原螯虾 可量性状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短期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乐 李嘉尧 +1 位作者 周文宗 成永旭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9,共10页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以及各组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9.37、238.09、196.34、162.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6.20 mg/L。胁迫48 h后,除20 mg/L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肝胰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80 mg/L组鳃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80 mg/L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恢复48 h后,60 mg/L组肝胰腺和鳃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0 mg/L组鳃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60 mg/L组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其他试验组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48 h,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肝胰腺管腔逐渐变形、转运泡增大,鳃的呼吸上皮细胞开始脱落、微血管腔受损;恢复48 h后,肝胰腺的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40、60、80 mg/L组鳃局部呼吸上皮细胞脱落,微血管腔受损。试验结果表明,20 mg/L质量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即会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及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解除胁迫48 h后可得到修复。克氏原螯虾经40、60、80 mg/L质量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后恢复48 h,鳃仍处于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氨氮 胁迫 恢复 抗氧化酶 免疫酶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克氏原螯虾条件优化及对其品质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佳 钟洪亮 +3 位作者 丁甜 韩文静 刘书成 魏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6,共8页
目的探寻超声协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克氏原螯虾杀菌效果以及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方法考察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浓度、浸泡时间、超声功率三者分别对微生物的影响,分析4℃贮藏期间联合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丙二醛、... 目的探寻超声协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克氏原螯虾杀菌效果以及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方法考察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浓度、浸泡时间、超声功率三者分别对微生物的影响,分析4℃贮藏期间联合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丙二醛、色差、感官等的影响。结果在微酸性电解水中浸泡10 min、有效氯浓度为60 mg/L、超声功率为405 W的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菌落总数与空白组相比降低了1.48 lg(CFU/g),与单一处理相比杀菌作用更强。在冷藏期间,联合处理组能够抑制克氏原螯虾菌落总数的增长,其总挥发性盐基氮和丙二醛的上升速度均低于未处理组,对延缓样品的脂肪氧化与腐败变质有较好效果。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协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能更好地保持克氏原螯虾的品质并延长冷藏货架期至4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超声结合微酸性电解水 杀菌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水解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消化、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玉龙 付运银 +3 位作者 张恒 方刘 王乾 阮国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Yeast hydrolysate,YHY)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300尾平均体重为(6.43±0.55)g的个体,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 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Yeast hydrolysate,YHY)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300尾平均体重为(6.43±0.55)g的个体,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5%、1%、2%和4%YHY的饲料,每组3个重复,养殖密度为20尾/缸。为期8周的实验结束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生长指标、胃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肝胰腺抗氧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酶活性。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1%—4%YHY对该虾生长指标有促进作用。其中,2%添加组的存活率(SR)、最终体重(FBW)、最终体长(FBL)和肝胰腺指数(HSI)达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在1%添加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1%YHY添加组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2%添加组达到最大值;(3)与对照组相比,2%—4%YHY添加组的胃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2%YHY添加组的肝胰腺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免疫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达到最大值、丙二醛(MDA)的含量达到最小值,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5)2%YHY添加组该虾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和2%YHY添加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的酵母水解物可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消化、生长及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并显著改善其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水解物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抗氧化酶 免疫酶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